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挥发性气体与人类的健康安全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卓全 王勇进 +4 位作者 魏孝义 陆宏芳 文军 彭少麟 刘军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3期385-389,共5页
植物挥发性气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与自然的协同进化而产生的。一方面,植物挥发性气体的产生受昆虫、微生物、人类的干扰的影响;另一方面,植物的挥发性气体能对昆虫、微生物起到抑制作用,减少自身受伤害。目前国内外对植物挥发性... 植物挥发性气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与自然的协同进化而产生的。一方面,植物挥发性气体的产生受昆虫、微生物、人类的干扰的影响;另一方面,植物的挥发性气体能对昆虫、微生物起到抑制作用,减少自身受伤害。目前国内外对植物挥发性气体的研究多从植物与昆虫、微生物的关系来进行,并形成了以化感作用研究为核心的化学生态学;而植物挥发性气体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人体健康安全的研究很少。文章结合作者的初步研究结果,综述植物的挥发性物质的产生原因、主要成份和对环境与生物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体健康安全的负面效应,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挥发性气体和评价它们对人体健康安全的效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气体 负面效应 健康
下载PDF
不同发酵剂对剁辣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史婷 高甜甜 +2 位作者 刘伟 覃业优 张菊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4-153,共10页
采用自筛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剁辣椒,测定其质构和理化指标,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比较挥发性风味成分(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 采用自筛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剁辣椒,测定其质构和理化指标,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比较挥发性风味成分(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制作的混合发酵剂显著增加了剁辣椒的总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酚含量。不同菌种混合发酵剁辣椒共鉴定出71种9类VOC,相对自然发酵,混合发酵后烯烃类含量增加最多,酯类种类最丰富;不同组合中VOC种类及含量差异明显;自筛发酵乳杆菌单独发酵产生的酯类、烯类、酮类种类和含量都较高;而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混合发酵后,庚酸乙酯、癸酸乙酯、棕榈酸甲酯、α-松油醇、正癸酸、丙酸、枯醛、己醛含量高于其他组,但VOC总含量和种类数低于其他2个试验组;3株菌混合发酵酯类和酸类含量增加最多,其中苯甲酸乙酯、乙酸戊酯、β-瑟林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香树烯、芳樟醇、顺式-亚麻酸、辛酸、己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感官分析表明,3株菌混合发酵显著增强剁辣椒的柠檬和橙子果香、松木香和乳酸味,同时降低了苦味,这些差异香气成分构成了剁辣椒独特的风味。综上,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3株菌混合发酵可显著增加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效改善剁辣椒的口感与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剁辣椒 乳酸菌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挥发性香气成分
下载PDF
人体呼出气分析的技术进展及其在非侵入式医学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雯雯 段忆翔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1-335,共15页
人体呼出气被视为血液顶空气体,通过肺泡交换排出体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内源代谢情况。近些年,随着医学诊断无损化的不断发展,呼出气分析由于其无创性,无痛性,便捷性,具有临床疾病早期诊断与大规模筛查的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人体呼出气被视为血液顶空气体,通过肺泡交换排出体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内源代谢情况。近些年,随着医学诊断无损化的不断发展,呼出气分析由于其无创性,无痛性,便捷性,具有临床疾病早期诊断与大规模筛查的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呼出气中包含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人体的疾病代谢状态密切相关,如丙酮与糖尿病,醛类物质与乳腺癌,烷烃类与氧化应激水平等。现代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质谱、光谱、传感器等)对呼出气中上千种痕量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使得呼出气分析成为可能。此文总结了呼出气分析的技术发展:样品采集手段,预富集技术和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评价了呼出气生物标识物在糖尿病,乳腺癌,以及肺癌等疾病中的临床诊断前景。最后讨论了呼出气分析的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分析 生物标识物 无创性 疾病诊断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不同储藏期大米蒸煮气味的检测及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满忠秀 林颢 +1 位作者 康文翠 王卓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5-291,共7页
大米在储存、流通、销售等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陈化现象,产生"陈米臭"。米饭作为大米最为普遍的食用方式,其气味是消费者对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GC-MS技术对不同储藏期大米(0,2,4,10个月,... 大米在储存、流通、销售等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陈化现象,产生"陈米臭"。米饭作为大米最为普遍的食用方式,其气味是消费者对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GC-MS技术对不同储藏期大米(0,2,4,10个月,并利用感官评定法对其气味进行评定)的蒸煮气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嗅觉可视化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醛类物质是大米陈化过程中对其蒸煮气味影响最大的挥发性气体。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利用蒸煮气味的不同可实现大米新鲜度的判别。采用嗅觉可视化技术结合线性判别法,对储藏时间分别为0,2,4,10个月的大米及涂蜡处理大米(10个月)检测,检测率为96%。嗅觉可视化技术与GC-MS技术相比无需前处理,检测速度快,可实现大米陈化快速、无损的检测,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大米 储藏时间 挥发性气体 嗅觉可视化
原文传递
GC-IMS比较米泔水制苍术炮制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奕博 张浩 +4 位作者 任培芳 彭博扬 周旭 杜杰 陈彦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76-2582,共7页
目的:比较米泔水制苍术过程中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对苍术药材、生饮片、水制品、米泔水制品和家种苍术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采用直观比较及指纹图谱法对其进行比较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 目的:比较米泔水制苍术过程中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对苍术药材、生饮片、水制品、米泔水制品和家种苍术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采用直观比较及指纹图谱法对其进行比较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气味分析可明显区分苍术不同炮制品,明确定性的挥发性有机物有60个单体及部分化合物的二聚体、聚合物。壬醛、(E)-2-己烯醛、2-戊烯醛、3-甲基-2-丁烯醛和庚醛是苍术药材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甲酸、乙酸甲酯是苍术饮片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β-榄香烯、β-罗勒烯、柠檬烯、α-异松油烯和β-月桂烯是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3-甲基丁醛和2-甲基丁醛是米泔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乙偶姻、芳樟醇、异丁酸芳樟酯、α-松油醇是家种米泔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2-糠醛是苍术经热处理后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结论:苍术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有机物确有差异,米泔水的加入起到了减少萜类成分的作用,为更好地阐明经典名方中传统炮制方法原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米泔水制苍术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挥发性有机物 炮制过程
下载PDF
自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化工原料中1,2-二氯乙烷 被引量:4
6
作者 蔡志斌 张英 郑志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2-624,627,共4页
目的:建立自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化工原料中1,2-二氯乙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动顶空进样,组分经HP-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依次进入质谱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 目的:建立自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化工原料中1,2-二氯乙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动顶空进样,组分经HP-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依次进入质谱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1,2-二氯乙烷绝对含量在1.07μg~1070μg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最低检出浓度为0.2 mg/kg,加标回收率为85.8%~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1%~6.58%(n=6)。结论:本法可用于化工原料中1,2-二氯乙烷含量的测定,并可同时测定各挥发性有机组分相对百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挥发性有机组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工原料 自动顶空进样
原文传递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化学品中挥发性有机组分
7
作者 蒙瑞波 戎伟丰 +6 位作者 胡嘉雯 何嘉恒 袁静 丘静静 林佐侃 张子群 吴邦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化学品中挥发性有机组分的快速定性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化学品中苯、1,2-二氯乙烷和正己烷等19种挥发性有机组分进行定性测定,分析不同的取样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进样体积对检测结...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化学品中挥发性有机组分的快速定性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化学品中苯、1,2-二氯乙烷和正己烷等19种挥发性有机组分进行定性测定,分析不同的取样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进样体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确定样品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 以设定的色谱条件分析,本方法的最佳样品处理条件为取样品5.0 g于20.0 mL顶空瓶中,于40℃恒温干燥箱中加热30 min,取顶空气体1.00 mL进样。各组分批内与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0%~21.05%和0.00%~33.33%;样品置密封玻璃容器中,于室温至少可稳定保存60 d。结论 该处理分析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稳定可行,适用于化学品中挥发性有机组分的快速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 挥发性有机组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顶空分析 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1-甲基环丙烯对‘香水’梨果实品质和挥发性成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江丽 何近刚 +4 位作者 岳盈肖 闫子茹 冯云霄 程玉豆 关军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09-217,共9页
以‘香水’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采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其贮藏过程中内在品质和挥发性成分(volatile organic components,VOCs)变化的影响,并对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 以‘香水’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采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其贮藏过程中内在品质和挥发性成分(volatile organic components,VOCs)变化的影响,并对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对照(CK)组相比,1-MCP处理显著抑制果实硬度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升高(P<0.05),显著抑制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明显降低果皮、果肉中VOCs种类和总量。与CK组同期相比,1-MCP处理果实的果皮、果肉中乙烯合成相关基因ACS1和ACO2,乙烯受体相关基因ETR2、ERS1/2和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EIN3,VOCs合成相关基因LOX1/6/8和AAT1的表达量均降低。综上,1-MCP通过下调乙烯合成和乙烯信号转导基因的表达,降低‘香水’梨乙烯生成量和信号传递,降低LOX1/8和AAT1基因表达量,抑制采后贮藏‘香水’梨VOCs生成和品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品质 1-甲基环丙烯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搅拌棒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瓶装饮用水中54种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晓青 汪怡 +4 位作者 王芹 王露 宋鑫 徐瑞 杭学宇 《分析仪器》 CAS 2015年第6期49-55,共7页
建立了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瓶装饮用水中54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将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搅拌棒置于20mL水样中以1500r/min萃取20min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分别对影响SBSE萃取效率的条... 建立了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瓶装饮用水中54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将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搅拌棒置于20mL水样中以1500r/min萃取20min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分别对影响SBSE萃取效率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检出限为0.03μg/L^6μg/L,54种VOCs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3~0.9999,RSD范围在1.09%~5.02%(n=10),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1.6%~99.6%(n=10)。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稳定性好,干扰小,线性范围宽,无有机溶剂污染,可满足瓶装饮用水中54种痕量VOCs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装饮用水 搅拌棒吸附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化学品挥发性有机组分检测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蒙瑞波 戎伟丰 +3 位作者 张爱华 曾飞飞 胡嘉雯 吴邦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对化学品中挥发性有机组分检测的比对结果。方法以参加广东省职业卫生检测中心组织的2019年全国职业卫生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间比对“化学品定性检测比对”的37家参比实验室为研究对象。推荐其采用顶空气相色... 目的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对化学品中挥发性有机组分检测的比对结果。方法以参加广东省职业卫生检测中心组织的2019年全国职业卫生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间比对“化学品定性检测比对”的37家参比实验室为研究对象。推荐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比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组分,收集参比实验室的比对结果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各参比实验室必检危害因素、其他危害因素的定性结果合格率分别高于同类因素的定量结果(83.78%vs 67.57%,89.19%vs 56.76%,P值均<0.05)。各参比实验室必检危害因素与其他危害因素的定性、定量结果和综合判定结果的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3.78%vs 89.19%,67.57%vs 56.76%,83.78%vs 89.19%,P值均>0.05)。37家参比实验室检测结果合格率为89.19%(33/37)。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与非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参比实验室的定性、定量和综合判定结果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75%vs 85.72%,85.00%vs 61.91%,93.75%vs 85.52%,P值均>0.05)。结论各参比实验室化学品中挥发性有机组分检测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定性检测能力优于定量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 挥发性有机组分 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比对
原文传递
导致柑橘果实油胞病的橘油挥发组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姣 邓丽莉 +2 位作者 明建 姚世响 曾凯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0-316,共7页
油胞病是一种主要的柑橘生理性病害,其典型特征是病斑区油胞凸起、油胞周围组织坏死并形成绿色、黄色甚至褐色病斑,这种症状不仅引起果皮外观品质下降,还严重影响了柑橘果实的商业价值。目前研究认为油胞病发病与橘油泄露有关。因此,该... 油胞病是一种主要的柑橘生理性病害,其典型特征是病斑区油胞凸起、油胞周围组织坏死并形成绿色、黄色甚至褐色病斑,这种症状不仅引起果皮外观品质下降,还严重影响了柑橘果实的商业价值。目前研究认为油胞病发病与橘油泄露有关。因此,该研究分别采用市售橘油、提取橘油、橘油非挥发性成分及26种挥发性成分单品分别处理锦橙、脐橙和椪柑果实,结果发现市售橘油和提取橘油处理油胞病发病率均为100.00%;橘油非挥发性成分及单品α-蒎烯、β-石竹烯、朱栾倍半萜、β-金合欢烯和α-金合欢烯处理其发病率均为0;而其余21种挥发性成分单品处理均出现油胞病症状,且发病率≥73.33%。研究橘油成分对柑橘果实油胞病的影响将为进一步探索油胞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有机挥发性成分 病害 锦橙 脐橙 椪柑 油胞病 橘油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聚乙烯醇中的乙酸甲酯、甲醇和乙酸含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竞早 彭振磊 +2 位作者 王川 张育红 白瑜 《分析仪器》 CAS 2017年第2期43-49,共7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测定聚乙烯醇中乙酸甲酯、甲醇和乙酸等3种挥发性有机组分的残留量。采用INNOWAX毛细管柱(60m×0.25mm×0.5μm)进行分离,GC/MS定性,外标法定量。被测物乙酸甲酯、甲醇和乙酸等组分在本实验...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测定聚乙烯醇中乙酸甲酯、甲醇和乙酸等3种挥发性有机组分的残留量。采用INNOWAX毛细管柱(60m×0.25mm×0.5μm)进行分离,GC/MS定性,外标法定量。被测物乙酸甲酯、甲醇和乙酸等组分在本实验条件下均能得到很好分离,乙酸甲酯、甲醇和乙酸的校正曲线相关系数为0.9928~0.998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9.88%~94.83%,相对标准偏差为3.83%~5.79%。本方法无需样品前处理,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聚乙烯醇及类似高分子材料中残留有机组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挥发性有机组分 乙酸甲酯 甲醇 乙酸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深圳市宝安区不同行业使用有机溶剂挥发性组分分析
13
作者 王丽华 朱志良 +2 位作者 戴志腾 冯晶 翁少凡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7-871,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挥发性有机组分情况,为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至12月,采集86家企业使用的541种有机溶剂样品进行挥发性有机组分分析,对不同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主要挥发性组分及高风险职业...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挥发性有机组分情况,为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至12月,采集86家企业使用的541种有机溶剂样品进行挥发性有机组分分析,对不同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主要挥发性组分及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1种有机溶剂中共检出挥发性有机组分201种,检出率前5位的是二甲苯(29.76%,161/541)、甲苯(21.81%,118/541)、甲醇(20.70%,112/541)、正己烷(14.79%,80/541)和乙苯(14.23%,77/541)。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苯、三氯乙烯、正己烷、1,2-二氯乙烷的检出率分别为2.40%(13/541)、3.70%(20/541)、14.79%(80/541)、1.66%(9/541)。不同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挥发性组分不同,苯在印刷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检出较多,三氯乙烯在电子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检出较多,正己烷在电子、印刷和其他行业的样品中检出较多,1,2-二氯乙烷在机械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检出较多。结论宝安区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众多,成分复杂,且不同行业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 行业 有机溶剂 挥发性有机组分 高风险职业病危害
原文传递
基于感官差异的会泽旱烟和师宗旱烟香气成分的HS-SPME-GC/MS对比分析研究
14
作者 蒋昆明 李振杰 +8 位作者 向能军 刘泽 韦克毅 赵英良 毕玉波 李向珍 王涛 邹聪明 刘志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0期126-133,共8页
传统卷烟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添加会泽旱烟的卷烟味道要比师宗旱烟更柔和一些,评分也略高。为分析会泽旱烟和师宗旱烟烟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通过对萃取头材料、样品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条件的筛选,选取最优条件,采用顶空... 传统卷烟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添加会泽旱烟的卷烟味道要比师宗旱烟更柔和一些,评分也略高。为分析会泽旱烟和师宗旱烟烟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通过对萃取头材料、样品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条件的筛选,选取最优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会泽旱烟和师宗旱烟的烟叶样品,结果表明:(1)通过筛选,最优条件为称取0.2 g烟叶样品,使用PDMS/DVB涂层材料的粉色萃取头,在80℃的温度下萃取20 min,然后进行HS-SPME-GC/MS分析。(2)曲靖旱烟所含挥发性成分为66种,师宗旱烟所含挥发性成分为62种。(3)会泽旱烟和师宗旱烟烟叶样品中,挥发性成分最高的均为烟碱与新植二烯,除这2种物质外,挥发性香气成分中含量较高的为碱类和酮类物质。(4)会泽旱烟中的醇类、酸类挥发性成分含量高于师宗旱烟,香气成分比师宗旱烟更均衡一些。固相微萃取的结果与旱烟感官评价的结论基本一致,可为深入研究旱烟品质及风格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泽旱烟 师宗旱烟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激光工艺雕刻双色板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15
作者 尹平河 王耀 +1 位作者 欧云付 梁芳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5-116,120,共3页
研究了冷阱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双色板在激光工艺雕刻过程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性气体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苯乙烯、苯、甲苯、乙苯和丙烯腈分别达到21.44、0.65、2.06、0.82和6.57 mg.m-3。由于苯... 研究了冷阱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双色板在激光工艺雕刻过程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性气体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苯乙烯、苯、甲苯、乙苯和丙烯腈分别达到21.44、0.65、2.06、0.82和6.57 mg.m-3。由于苯乙烯浓度较高,在工作现场出现的频率高、危害大,建议作为激光雕刻行业废气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加以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激光工艺雕刻 冷阱浓缩 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白苞蒿挥发性有机物
16
作者 林霞 《武夷科学》 2019年第2期103-109,共7页
以白苞蒿的鲜花、叶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为前处理进行富集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离和初步鉴定。分析了白苞蒿样品中的高匹配度成分和高含量成分,分别从白苞蒿鲜花和鲜叶中检测出的... 以白苞蒿的鲜花、叶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为前处理进行富集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离和初步鉴定。分析了白苞蒿样品中的高匹配度成分和高含量成分,分别从白苞蒿鲜花和鲜叶中检测出的高匹配挥发性有机物33和28种,占各自总香气成分的91.00%和83.15%;而在高含量成分方面,花的高含量成分包括α-姜烯(39.03%)、顺式-罗勒烯(8.22%)和1,2,3,4,4a,7-六氢-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8.00%)等,叶的高含量成分为顺式-罗勒烯(19.31%)、α-姜烯(17.53%)和石竹烯(16.69%)等。进一步对比白苞蒿不同器官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异同,结果表明,花、叶中共有成分为15种,同时花和叶样本中也存在特异性成分,分别为18和1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苞蒿 挥发性有机物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发酵海带风味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邵悦春 付晓婷 +1 位作者 许加超 高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0-306,共7页
为探讨海带发酵前后的风味变化,本研究使用乳酸菌、酵母菌及二者复合发酵共三种发酵方式,分别在4%、6%糖盐水中进行海带发酵,并以6种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海带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海带发酵前后的挥发性风... 为探讨海带发酵前后的风味变化,本研究使用乳酸菌、酵母菌及二者复合发酵共三种发酵方式,分别在4%、6%糖盐水中进行海带发酵,并以6种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海带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海带发酵前后的挥发性风味有机物(VOCs)进行比较分析,建立不同条件下发酵海带的指纹图谱,同时对分离出的VOCs进行鉴别和分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比较不同样品间的差异。指纹图谱显示,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海带样品中VOCs差异明显。海带发酵样品中共鉴定出33种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羧酸类、酯类、醚类和芳香族化合物,以醛类、醇类、酮类物质为主,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且酵母菌发酵后,低分子量醛如己醛、庚醛、戊醛含量明显降低,可能对降低海带的腥味起主要作用。PCA结果显示,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58%,可基本代表样品的绝大部分特征,且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海带样品得到了很好的区分。结果表明:发酵可有效降低海带中的腥味物质含量,是改善海带食品风味的加工方式;气相-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可较好地区分不同发酵条件的海带样品,对构建发酵海带VOCs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及其分类鉴别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发酵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联合UPLC-QTOF-MS与HS-SPME-GC-MS测定赣南脐橙果肉化学成分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渝辰 余迎利 +6 位作者 甘思逸 刘宇鑫 金汝生 蔡新送 叶咏虹 毛雪金 王远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16-228,共13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在37 min内鉴定脐橙果肉中的148种非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黄酮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和其他植物化学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赣南地区4个主产区瑞金、...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在37 min内鉴定脐橙果肉中的148种非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黄酮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和其他植物化学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赣南地区4个主产区瑞金、信丰、安远和南康脐橙果肉中挥发性有机物,总共鉴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97种,包括酯类、醇类、醛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赣南地区的脐橙果肉物质提供详细数据,对进一步研究赣南脐橙物质基础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赣南脐橙 挥发性有机物 非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的霉变香米微生物挥发性气味的特征指纹图谱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通 程谦伟 +3 位作者 韦紫玉 莫斯敏 杨奕鹏 祁兴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187,共6页
为实现对霉变香米快速、简便、准确地判别分析,以自然霉变香米中分离出的6种主要霉菌为研究对象,借助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其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micr... 为实现对霉变香米快速、简便、准确地判别分析,以自然霉变香米中分离出的6种主要霉菌为研究对象,借助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其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microbi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mVOCs),结合统计分析,筛选出具有表征霉变信息的mVOCs物质,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霉变香米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6种霉菌产生的mVOCs物质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以及酯类等;霉菌侵染的香米样品与正常样品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呈现2个簇类聚集,k近邻判别模型显示测试集样品平均识别率达到95.25%,从而证实mVOCs具有表征香米霉变能力的可靠性,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香米霉变无损判别有效分析的可行性,在大米品质分析与贮藏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 霉变香米 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 K近邻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