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鼻检测不同贮藏温度下猪肉新鲜度变化 被引量:44
1
作者 顾赛麒 王锡昌 +4 位作者 刘源 赵勇 张晶晶 谢晶 郑景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176,共5页
采用电子鼻研究冷却猪肉在不同贮藏温度(-18、0、4、10、20℃)条件下新鲜度变化规律。选用优化后的进样体积(1500μL)进样,对实验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货架期模拟及拟合感官评分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结果表明:5种温度条件... 采用电子鼻研究冷却猪肉在不同贮藏温度(-18、0、4、10、20℃)条件下新鲜度变化规律。选用优化后的进样体积(1500μL)进样,对实验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货架期模拟及拟合感官评分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结果表明:5种温度条件下贮藏不同时间肉样挥发性气味差异显著,贮藏温度越高肉样新鲜度发生显著下降时刻越早,预测时间分别为336、180、72、48、18h。对4、20℃条件下电子鼻检测数据与感官评分拟合后进行PLS分析,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982和0.9998,表明电子鼻能代替感官评定。逐一选取每一根传感器进行PLS拟合后发现,TA/2、T40/1、T40/2、P30/2、P40/1、P10/2、P10/1是对不同新鲜度肉样挥发性气味具有良好特异性响应的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冷却猪肉 挥发性气味 新鲜度 货架期
下载PDF
米茶焙炒挥发性气味的形成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阿丹 胡志全 +2 位作者 刘友明 赵思明 熊善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以籼米为原料,经浸润、焙炒等工序制得米茶。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焙炒过程中米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为揭示谷物饮料的香气形成提供理论参考。大米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是己醛、壬醛... 以籼米为原料,经浸润、焙炒等工序制得米茶。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焙炒过程中米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为揭示谷物饮料的香气形成提供理论参考。大米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是己醛、壬醛等醛类,右旋萜二烯、酯类及烷烃类,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逐渐丰富,米茶挥发性物质组成以醛、烷烃和杂环类为主,兼有较大比例醇、酯和酮类。焙炒米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2-戊基呋喃、2-戊基吡啶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等杂环物质。建立的基于电子鼻传感器的米茶香气成分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茶 焙炒 挥发性气味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新鲜度养殖大黄鱼肉中特征性挥发物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晶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84,96,共7页
为了探讨养殖大黄鱼肉特征性挥发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检测0℃及20℃下不同贮藏天数的大黄鱼肉挥发性风味。共鉴定出七大类48种化合物,并对其中主要的挥发物含量、气味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黄鱼... 为了探讨养殖大黄鱼肉特征性挥发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检测0℃及20℃下不同贮藏天数的大黄鱼肉挥发性风味。共鉴定出七大类48种化合物,并对其中主要的挥发物含量、气味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黄鱼挥发性风味以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并结合微生物实验的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得到了己醛、对二甲苯等8种表征肉样"新鲜",2-壬酮、丙酸、二甲基二硫等15种表征肉样"腐败"的特征性挥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挥发性风味 大黄鱼
下载PDF
真空低温慢煮牛排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树萍 赵钜阳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32,共5页
以牛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低温慢煮牛排加工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腌制时间25 min,慢煮温度50℃,慢煮时间55 min,煎制时间60 s。此外,以感官评价、烹饪损失率、熟肉率、剪切力、TPA物性及挥发性气味为指... 以牛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低温慢煮牛排加工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腌制时间25 min,慢煮温度50℃,慢煮时间55 min,煎制时间60 s。此外,以感官评价、烹饪损失率、熟肉率、剪切力、TPA物性及挥发性气味为指标,研究了直接煎制、拍打后煎制和低温慢煮牛排对牛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慢煮牛排的感官评价和嫩度最佳,烹饪损失率最低,此时牛排的风味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真空低温慢煮方法可以更好地保留牛肉的风味,有利于其在牛肉产品方面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温慢煮 牛排 感官评价 质构 挥发性气味
原文传递
基于气敏传感器阵列特征优化的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硕 韩少云 +3 位作者 熊黎剑 侯宇鑫 高薪 汤修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3-309,共7页
为实现储粮中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的检测,该研究使用自主开发的储粮害虫电子鼻检测装置,采集了小麦中不同虫口密度梯度的赤拟谷盗挥发性气味信息,根据10个气敏传感器采集到的响应曲线,提取了各个传感器的相对变化... 为实现储粮中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的检测,该研究使用自主开发的储粮害虫电子鼻检测装置,采集了小麦中不同虫口密度梯度的赤拟谷盗挥发性气味信息,根据10个气敏传感器采集到的响应曲线,提取了各个传感器的相对变化值(Relative Change,RC)、相对积分值(Relative Integral,RI)、平均微分值(Mean Difference,MD)作为原始特征矩阵(10×3),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作为特征选择方法,获得样本的特征信息,通过建立预测回归模型,实现了对小麦中赤拟谷盗虫口密度的预测。以识别准确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原始的特征矩阵进行了多特征优化,优化后的特征矩阵的识别准确率由原始的82.85%提升至97.14%,优化后的特征数量由原始的30个减少为12个,特征数量减少60%,传感器数量减少至8个。最后通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s Regression,PC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3种回归方法进行回归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预测模型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集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28和11.293。研究证明了气敏传感器阵列多特征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为实现粮食虫害快检测提供一种方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优化 电子鼻 粮食虫害 挥发性气味 赤拟谷盗 传感器阵列 特征选择 预测
下载PDF
包装冷却肉中微生物腐败及其挥发性气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啸吟 张一敏 +2 位作者 梁荣蓉 朱立贤 罗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5-293,共9页
肉的腐败气味一直是消费者评判肉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不同包装冷却肉中的微生物群落和代谢途径不同,导致肉品贮藏期间释放出不同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这直接决定了肉的腐败气味和腐败程度;因此,进行包装肉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对认... 肉的腐败气味一直是消费者评判肉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不同包装冷却肉中的微生物群落和代谢途径不同,导致肉品贮藏期间释放出不同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这直接决定了肉的腐败气味和腐败程度;因此,进行包装肉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对认知肉品腐败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述冷却牛肉、猪肉、羊肉及禽肉在托盘包装、真空包装、气调包装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其典型挥发性物质变化过程,揭示了特定包装过程中诱发肉品腐败气味的优势菌群,从底物利用和代谢通路方面分别探讨了这些气味的产生机制,并对现有检测手段进行总结,以期为控制肉品腐败异味,利用挥发性标记物监测包装肉品货架期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 冷却肉 微生物腐败 挥发性气味物质 气味检测
下载PDF
盐渍鱼酶解制备鱼露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晁岱秀 曾庆孝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267,共6页
在对Alcalase2.4L和Papain双酶分步酶解盐渍鱼酶解过程研究的基础上酶解鲜鱼和半年盐渍鱼制备鱼露,运用感官分析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法对其风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lcalase2.4L、Papain双酶分步酶解盐渍... 在对Alcalase2.4L和Papain双酶分步酶解盐渍鱼酶解过程研究的基础上酶解鲜鱼和半年盐渍鱼制备鱼露,运用感官分析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法对其风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lcalase2.4L、Papain双酶分步酶解盐渍鱼酶解效果较好,先加Papain6h后再加Alcalase2.4L效果较好,但鲜味氨基酸的比例不如先加Alcalase2.4L后加Papain高;与鲜鱼酶解鱼露相比,虽然盐渍鱼使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有所降低,但盐渍鱼酶解鱼露的风味较好,较接近传统鱼露的风味,且含有挥发性酸类,但具有鱼露特征香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没有检出,说明需进一步发酵才能达到传统成熟鱼露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盐渍鱼 分步酶解 挥发性风味物质
原文传递
温度对传统鱼露发酵后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晁岱秀 曾庆孝 黄紫燕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利用保温方法促进传统发酵后期鱼露的熟化,分析保温过程中的总可溶性氮(TSN)、氨基酸态氮(AA-N)、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pH值、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利用顶空进样法(HS)结合GC-MS法和感官分析法研究保温过程中鱼露风味的变化规律。... 利用保温方法促进传统发酵后期鱼露的熟化,分析保温过程中的总可溶性氮(TSN)、氨基酸态氮(AA-N)、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pH值、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利用顶空进样法(HS)结合GC-MS法和感官分析法研究保温过程中鱼露风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保温法可促进鱼露熟化,其TSN、AA-N含量随保温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TVB-N含量、pH值、细菌总数变化较小,描述性定量感官分析表明传统鱼露发酵后期保温能显著性改善鱼露风味,60℃保温后鱼露风味整体可接受性较好。顶空进样法结合GC-MS分析认为经60℃保温8d后鱼露中特征香味的挥发性酸、2-甲基丙醛、2-甲基丁醛、二甲基三硫等含量有显著性增加。2年鱼露60℃保温8d后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达到3年鱼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保温 加速熟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贮藏期冷却滩羊肉煮制后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单启梅 罗瑞明 +1 位作者 杨波 毕永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5-271,共7页
为研究不同贮藏期冷却滩羊肉煮制后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变化,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电子鼻技术对0~4℃不同贮藏期(0、2、4、6、8、10 d)冷却滩羊肉煮制后产生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测定,并从宏观角度对挥发性气味物质的气味强度... 为研究不同贮藏期冷却滩羊肉煮制后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变化,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电子鼻技术对0~4℃不同贮藏期(0、2、4、6、8、10 d)冷却滩羊肉煮制后产生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测定,并从宏观角度对挥发性气味物质的气味强度进行分析。最终共检测到38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包括醛类19种、醇类11种、酮类4种、酸类3种、杂环类1种,不同贮藏期肉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种类分别为0 d 24种、2 d 26种、4 d 30种、6 d 32种、8 d 31种、10 d 29种,随贮藏期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确定不同贮藏期冷却滩羊肉煮制后关键香气成分的变化,其中己醛、辛醛、庚醛、(E)-2-辛烯醛、壬醛、苯甲醛、1-戊醇、1-己醇、1-辛烯-3-醇、2-戊基呋喃为不同贮藏期滩羊肉中共有的关键香气成分,其中醛类物质占主导地位,对煮制滩羊肉的风味贡献较大,其ROAV先增大后减小,贮藏至第4天最大。电子鼻测定结果显示贮藏至第4天的冷却滩羊肉经煮制后产生的气味强度较大,煮制滩羊肉的风味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肉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技术 挥发性气味物质
下载PDF
烟熏香糟鲤鱼烟熏过程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捷 何立蓉 +3 位作者 王维君 刘娜 张玉红 刘安军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对鲤鱼进行不同条件的烟熏加工,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其风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烟熏加工中,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迅速增加;羰基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增加不明显;醇类物质种类和含量减少;醚类物质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对鲤鱼进行不同条件的烟熏加工,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其风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烟熏加工中,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迅速增加;羰基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增加不明显;醇类物质种类和含量减少;醚类物质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一些酯类物质的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酚类物质可能是产品的风味中的主要呈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烟熏 风味物质
原文传递
联用SPME与GC-MS技术分析新鲜、萎蔫、干枯枫杨挥发性成分(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振飞 吴伟坚 高泽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78-783,共6页
运用SPME与GC/MS联用技术从新鲜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52种,主要成分是橙花叔醇(15.54%)、吉马烯A(14.22%)、反式子丁香烯(10.19%)、7,8,9,10-四氢化-S-三氮唑(3,4-A)-呔嗪(8.59%)、十六酸(6.22%);萎蔫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 运用SPME与GC/MS联用技术从新鲜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52种,主要成分是橙花叔醇(15.54%)、吉马烯A(14.22%)、反式子丁香烯(10.19%)、7,8,9,10-四氢化-S-三氮唑(3,4-A)-呔嗪(8.59%)、十六酸(6.22%);萎蔫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2种,主要成分是α-红没药烯(17.69%)、橙花叔醇(16.64%)、反式子丁香烯(14.26%)、α-桉叶烯(9.14%);干枯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1种,主要成分是反式子丁香烯(23.30%)、α-红没药烯(17.75%)、α-桉叶烯(12.69%)、橙花叔醇(8.35%)、杜松烯(7.0%)。随着枫杨萎蔫程度的变化,三者含有的化合物组分以及其相对含量都发生变化。本研究是首次报道枫杨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杨 挥发性气味 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不同地区小龙虾氨基酸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比较研究
12
作者 杨思雨 王苗苗 陈焕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29-133,共5页
以来自江苏盱眙、东台地区的稻田小龙虾为研究对象,对其虾黄、虾尾肉中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地区小龙虾虾尾肉中均检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含量/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值为73%~81%,说明... 以来自江苏盱眙、东台地区的稻田小龙虾为研究对象,对其虾黄、虾尾肉中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地区小龙虾虾尾肉中均检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含量/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值为73%~81%,说明两地虾肉的蛋白质质量较好,其中盱眙小龙虾的总氨基酸含量较高;两个地区小龙虾虾黄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19种,其中苯甲醛含量最高,在50%以上,说明苯甲醛在其风味构成中发挥主要作用;虾尾肉中检出1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东台地区小龙虾的风味特征物质为壬醛,盱眙地区小龙虾的风味特征物质为丁基化羟基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快递包装袋挥发性气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颖 黄岩 +1 位作者 王星煜 翁云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为深入研究快递包装袋的特征气味成分,通过液液萃取法获得快递包装袋挥发性气味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液液萃取法从快递包装袋中共鉴定出了30余种物质,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是醇类化... 为深入研究快递包装袋的特征气味成分,通过液液萃取法获得快递包装袋挥发性气味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液液萃取法从快递包装袋中共鉴定出了30余种物质,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是醇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化合物;2-(十八烷氧基)-乙醇、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氯-七叶苷、2-十六醇、2-溴十八烷、叔十六硫醇相对质量分数均较高,对快递包装袋特殊气味的形成可能具有关键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包装袋 挥发性气味成分 液液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等级菜籽油中挥发性气味物质检测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及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易枚 丁红梅 +4 位作者 陈丹丹 程晓宏 杨俊 慕妮 刘尧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43,72,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不同等级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以总峰面积和出峰数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萃取头、萃取温度、吸附时间、解吸时间)进行优化,并在最优条件下对一级、三级、四级菜籽...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不同等级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以总峰面积和出峰数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萃取头、萃取温度、吸附时间、解吸时间)进行优化,并在最优条件下对一级、三级、四级菜籽油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检测菜籽油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最优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为采用50/30μm CAR/DVB/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75℃、吸附时间30 min、解吸时间2 min,在此条件下经过GC-MS检测出的菜籽油挥发性气味物质成分最多,总峰面积最大。在最优萃取条件下测得一级、三级、四级菜籽油中挥发性气味物质分别有11、17、25种,其中一级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气味物质为醛类,占57.94%;三级、四级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气味物质为硫甙降解产物和杂环类物质,分别占37.33%、50.52%和17.50%、2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挥发性气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武威地区‘黑比诺’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志龙 韩舜愈 +3 位作者 祝霞 张波 侯晓瑞 陈伦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4-170,175,共8页
以武威地区凉州区黄羊河农场和民勤苏武山两个葡萄园区葡萄原料酿造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为试验原料,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通过液液萃取法提取葡萄酒香气成分,运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OAV)评价各香气化合物... 以武威地区凉州区黄羊河农场和民勤苏武山两个葡萄园区葡萄原料酿造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为试验原料,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通过液液萃取法提取葡萄酒香气成分,运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OAV)评价各香气化合物对酒样总体香气的贡献.酒样中共检出57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物质为: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醇、正丙醇、2,3-丁二醇、正己酸、3-羟基-2-丁酮;主要香气贡献物有: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苯乙醇、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异戊酸、2-甲基丁酸、己酸和辛酸.其中,黄羊河农场酒样中共检出53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593.49mg/L,苏武山酒样中共检出26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472.62mg/L.对比分析两个产地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其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贡献物在种类和含量上均有所差异,赋予葡萄酒不同的香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比诺’葡萄 武威地区 液液萃取 GC-MS 香气成分 OAV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