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掌侧入路在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新武 罗元标 +1 位作者 林宗锦 王新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1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Henry入路、经桡侧腕屈肌腱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在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6-09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109例桡骨远端骨折,3...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Henry入路、经桡侧腕屈肌腱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在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6-09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109例桡骨远端骨折,37例采用桡骨远端Henry入路(A组),39例采用桡侧腕屈肌腱入路(B组),33例采用直接掌侧入路(C组)。比较3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损伤发生率、桡动静脉及其分支损伤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 10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6.2个月。B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较A组和C组短,而A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较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12个月时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正中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A组桡动静脉及其分支损伤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桡侧腕屈肌腱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Henry入路相比,术中无需解剖显露神经血管,故骨折显露时间及手术时间均较短,桡动静脉及其分支损伤发生率、正中神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桡侧腕屈肌腱入路 Henry入路 直接掌侧入路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瑞 黄山 +3 位作者 刘昆 蒲金川 谢鲜梅 刘斐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42-745,共4页
目的对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关节创伤外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4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性77例,女性65... 目的对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关节创伤外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4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性77例,女性65例;年龄19~68岁,平均57.8岁。术后第6个月评估所有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复原状态,同时总结分析有可能影响恢复的因素。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2个月。139例(97.89%)患者的切口Ⅰ期愈合;X线片检查见骨折端影像愈合时间平均84.6d;术后6个月复查时评估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恢复优良率80.28%,可差率19.72%。根据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优良组(n=114)与可差组(n=28),两组在年龄、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医源性软组织损伤、功能锻炼、桡骨短缩畸形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腕关节功能恢复受到患者年龄偏大、骨折严重粉碎、桡骨短缩畸形、术后未行规律康复锻炼的显著影响。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时,不仅要加强手术操作的精细与安全性,确保内固定效果,还应该重视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才能加快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钢板 内固定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掌侧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C2型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梓元 马明 +9 位作者 高峰 王彬 陈诚 金小广 苏日宝 孙泽毅 周小小 易存国 王秀会 夏胜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12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9例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C2型桡骨远端骨...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12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9例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C2型桡骨远端骨折,术中采用“复位-锁定近端-再复位-锁定远端”的治疗策略。结果5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出现1例切口红肿,1例因螺钉过长导致出现伸肌腱刺激症状,1例远端锁钉穿出关节面软骨,相关并发症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后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均愈合良好,下尺桡关节对位良好,未见骨折复位明显丢失。桡骨解剖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术后1年DASH评分6~30分,平均14.86分;PRWE疼痛与功能评分4~30分,平均15.95分;Bartra放射学评分70~100分,平均87.95分;采用Gar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32例,良21例,可6例,优良率89.8%。结论掌侧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C2型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满意的内固定效果以及良好的腕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干骺端掌侧粉碎 切开复位 解剖型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朱彦昭 蒋丽娜 +3 位作者 黄雷 张峰 申成春 徐荣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7期719-720,共2页
目的 探讨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0-03—2012-03诊治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5例,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除1例失访外,其余患者获得平均30.2个月(24~48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 目的 探讨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0-03—2012-03诊治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5例,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除1例失访外,其余患者获得平均30.2个月(24~48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1例骨缺损严重及5例骨质疏松患者,术中植入人工骨。患者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按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2%。结论 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可以提供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恢复正常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远端长度,腕关节Cooney评分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时检测背侧螺钉穿出透视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皓楠 温树正 +8 位作者 王继宏 郝增涛 樊东升 景尚斐 韩超前 王永飞 王小龙 殷超 姜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57-1961,共5页
背景:尽管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所引发的桡骨远端腕背侧伸肌腱的激惹、磨损及断裂发生率不高,但这类并发症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总结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时术中透视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以英文... 背景:尽管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所引发的桡骨远端腕背侧伸肌腱的激惹、磨损及断裂发生率不高,但这类并发症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总结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时术中透视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以英文“volar locking plate,distal radius fracture,radiological method”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至2019年的相关文献共160篇;以中文“透视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至2019年的相关文献共7篇。对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时术中透视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掌侧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时术中透视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标准正、侧位方法、腕管位透视法、“天际线”方法、背侧切线视图及径向凹槽视图等;②上述常用方法在检测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后背侧螺钉穿出问题仍具有一定局限性,所造成的腕背侧伸肌腱激惹、磨损及断裂等并发症仍有发生,二次及多次手术给患者生活及经济等方面带来的问题也应当引起重视;③应该找到更为恰当的术中检测方法,以期能够降低因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后背侧螺钉穿出所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 内固定 透视方法 并发症
下载PDF
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炳 樊建 袁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并保留旋前方肌的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对收治的3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予以保留旋前方肌。34例患者中,男性15...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并保留旋前方肌的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对收治的3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予以保留旋前方肌。3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24-76岁,平均57岁。按照AO/OTA分型:A3型4例,B1型3例,B2型11例,B3型10例,C1型6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12-15个月的随访,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无术后感染、内固定失败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4.11%。结论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的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其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前方肌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入路 锁定钢板 内固定术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亮 邹宁 +4 位作者 周健伟 梁钟鸣 胡玉平 王兴元 刘磊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评价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从而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临床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0具桡骨远端标本,制作成背侧移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并分为每对2...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评价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从而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临床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0具桡骨远端标本,制作成背侧移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并分为每对2块,随机采用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将固定好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 a)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固定与背侧钢板固定的应力强度、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采用两种不同钢板固定,其扭转力学性能,扭矩和扭转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将固定好的两种标本进行轴向破坏力学测试,极限强度及骨吸收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实验结果与组合杆应力理论分析相比较仅相差6%,佐证了实验应力分析的正确性。结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两者相当,背侧钢板固定略占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临床手术角度考虑一般采用掌侧钢板固定,简单、方便、实用、疗效较好,是行之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钢板固定 背侧钢板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明剑 向富州 +2 位作者 李春晓 苏来提.肖合热提 盛加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复位固定技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9月,采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25例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其中男3例,女22例;年龄65~87...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复位固定技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9月,采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25例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其中男3例,女22例;年龄65~87岁,平均73岁。致伤原因:摔伤19例,交通事故伤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分型:A2型10例,A3型7例,B3型3例,C1型5例。其中18例因骨折不稳定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之后复位丢失行手术治疗;7例未接受任何治疗。病程33~126 d,平均61 d。术前掌倾角(–16.0±3.1)°,尺偏角(10.8±7.0)°,桡骨短缩(11.2±3.6)mm,腕关节屈曲活动度(41.0±7.5)°,腕关节背伸活动度(42.0±6.3)°,握力为健侧的33.0%±3.1%。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年,平均1.3年。X线片复查示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2周;关节面移位均<1 mm。末次随访时桡骨远端掌倾角为(13.1±3.2)°,尺偏角为(21.9±4.6)°,桡骨短缩(2.0±1.1)mm,腕关节屈曲活动度为(52.0±11.7)°,腕关节背伸活动度为(65.0±4.8)°,握力为健侧的84.0%±4.2%,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评价疗效,优15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结论利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设计上的优势,辅以适当的手术技巧,能较好地复位固定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双线加压缝合固定治疗急性近指间关节掌板撕脱骨折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净宇 胡永成 +4 位作者 李建华 王晓棠 周彤 胡宏宇 张文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双线加压缝合固定治疗急性近指间关节掌板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治疗15例急性近指间关节掌板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18-43岁,平均28.6岁;示指4例,中指6例,环指2例... 目的探讨采用双线加压缝合固定治疗急性近指间关节掌板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治疗15例急性近指间关节掌板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18-43岁,平均28.6岁;示指4例,中指6例,环指2例,小指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9d,平均6.7d;摔伤8例,掰伤4例,砸伤3例。术中使用克氏针斜行固定近指间关节,双线加压缝合同定近指间关节掌板撕脱骨折;术后前臂石膏下托固定伤肢3~4周,去石膏后即在康复师指导下行伤指远指问关节、掌指关节不持重状态下的屈伸功能练习。每2周复查手指正、侧位X线片直至骨折愈合,5-8周骨折线消失后,拔除克氏针,康复师指导下行近指间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结果1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皮肤感染、坏死及针道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无一例手指发生血运障碍及感觉异常。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21.7个月。术后8个月,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1.5~7.0分,平均4.6分。术后末次随访显示伤指近指间关节无一例发生疼痛、肿胀及关节挛缩,关节被动背伸稳定,伤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掌指关节90°±7°,近指间关节80°±6°,远指间关节78°±7°,总主动活动度248°±22°。根据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标准: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313%(14/15)。结论急性近指间关节掌板撕脱骨折采用双线加压缝合固定,对关节附属结构损伤小,术中骨折显露充分,骨折块固定牢固,术后骨折愈合及手指功能好,是治疗近指间关节掌板撕脱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关节 掌板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Thomas Ⅲ型骨折 被引量:7
10
作者 汤华良 汪金平 +4 位作者 王庆伟 王华松 丰瑞兵 庞炯宇 杨晨曦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769-771,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Thomas 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5/2017-06月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7例Thomas Ⅲ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 目的探讨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Thomas 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5/2017-06月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7例Thomas Ⅲ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7个月,平均15.3个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2.3个月,末次随访患腕背伸、掌屈活动平均110.7°,尺偏活动平均30°,桡偏活动平均25°。患者腕关节疼痛按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分39例,1分3例,2分3例,3分2例;按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优27例,良17例,可3例,优良率93.62%。结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Thomas Ⅲ型骨折,固定可靠,便于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入路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累及背侧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线地图特征:螺钉有效固定治疗术后移位
11
作者 胡流超 罗毅文 吴志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0,共7页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深入研究累及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发生术后移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提高复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CT影像桡骨远端背侧骨折块数量1,2,3块及以上分别记为Ⅰ,Ⅱ,Ⅲ型骨折,分别绘制骨折线地图,分析其背侧骨折线形态特征。对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折的患者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和无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和术后CT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①对AO/OTA分型C型累及背侧关节面145例患者进行骨折线地图分析,其中根据背侧骨折块数量:Ⅰ型25例(17.2%)、Ⅱ型82例(56.6%)、Ⅲ型38例(26.2%);骨折线地图显示Ⅰ型骨折块骨折线主要累及乙状切迹,Ⅱ型主要累及乙状切迹和lister结节,Ⅲ型则累及乙状切迹、lister结节和桡侧柱背侧。145例患者中86.2%(125/145例)累及乙状切迹,其中Ⅲ型累及比例高达94.7%(36/38例),Ⅱ型88.0%(72/82例),Ⅰ型68%(17/25例)。②76例AO/OTA分型C型累及乙状切迹背侧患者纳入进一步研究,其中术后未移位组65例,移位组11例;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术前CT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边长(d1)、尺侧边长(d2)、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高度(d4)和钢板距桡骨尺侧边缘距离(d5)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累及下尺桡关节占比[d2/(d2+d3)]、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关节面占比(s1/s2)、尺侧螺钉尾端距背侧乙状切迹边缘的距离(d6)和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乙状切迹背侧骨块 掌侧钢板 内固定 骨折线
掌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顾健 马木提江.买买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1期3197-3198,3201,共3页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A组(54例)和B组(42例)。A组行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B组行背侧入路...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A组(54例)和B组(42例)。A组行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B组行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1年,骨折均愈合,均未见桡骨缩短,且关节面台阶均小于1mm,其中A组愈合时间(8.5±1.4)周,B组愈合时间(8.3±1.6)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52)。术后1年,A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9%,与B组88.1%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掌倾角和尺偏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早期,A组和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0%和11.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远期并发症为3.7%,明显低于B组的1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均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及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但背侧入路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对高,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手术入路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掌侧锁定接骨板与附加克氏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 C2/C3型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晓飞 于亚东 +3 位作者 姚晓伟 邵新中 王立白 延彬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volar locking plate, VLP)和外固定支架(external fixation, EF)治疗桡骨远端AO C2/C3型骨折的影像学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我们共收治62例AO 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其中23例接受EF治疗,...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volar locking plate, VLP)和外固定支架(external fixation, EF)治疗桡骨远端AO C2/C3型骨折的影像学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我们共收治62例AO 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其中23例接受EF治疗, 39例接受VLP治疗。采用Gartland-Werley量表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价总体治疗效果与功能恢复情况, 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影像学参数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尺骨变异和关节面台阶。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侧别、是否优势手、致伤原因、手术时间、是否植骨和随访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为12~47个月, 平均17.1个月。末次随访时, VLP组在腕关节屈曲(VLP组69.7°、EF组62.3°, P<0.001)、前臂旋前(VLP组73.1°、EF组64.8°, P=0.027)和旋后(VLP组70.6°、EF组63.1°, P=0.033)角度方面恢复优于EF组, 其他关节活动范围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artland-Werley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 VLP组的尺骨变异为(0.6±1.3) mm, EF组为(1.6±1.8)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VLP组的关节阶梯为(0.5±1.1) mm, 其改善明显优于EF组(1.2±1.4)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VLP组的28.2%和EF组的3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结论 VLP固定在腕关节活动度(屈曲、旋前和旋后)、尺骨变异矫正和改善关节一致性方面表现出比EF固定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对比研究 掌侧接骨板 外固定支架
原文传递
掌侧入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金兵 王庆伟 +1 位作者 王华松 丰瑞兵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掌侧入路"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06/2016-06月在作者医院采用掌侧入路"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1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掌侧入路"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06/2016-06月在作者医院采用掌侧入路"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1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4~47岁,平均31.7岁;右侧损伤13例,左侧8例。均采用掌侧入路,复位后用桡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9~23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掌倾角9~15°,平均11.6°,尺偏角18~25°,平均22.3°,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范围89~138°,平均117.4°,腕关节尺偏活动平均32°,桡偏活动平均26°。术后半年随访患腕疼痛,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0分17例,1分2例,2分1例,3分1例;按照改良Mayo法评价术后患腕功能:优13例,良7例,可1例,总体优良率95.2%。结论采用掌侧入路"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能早期恢复解剖形态并牢固固定,便于患肢的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Die-punch骨折 掌侧入路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改良Henry入路治疗AO-B与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巨坤 罗益文 黄立萍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59-96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治疗AO-B、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改良Henry入路治疗AO-B、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35~78岁;左侧8例,右侧12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骨折愈...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治疗AO-B、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改良Henry入路治疗AO-B、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35~78岁;左侧8例,右侧12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范围,Mayo评分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复诊获得随访,时间12~18(13.3±2.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12.6±2.5)周,无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医源性正中神经损伤、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掌倾角(11.4±4.0)°,尺偏角(20.9±2.2)°,桡骨高度(10.3±1.2)mm;腕关节掌屈(65.3±5.8)°,背伸(60.2±4.2)°,尺偏(37.8±4.1)°,桡偏(27.0±3.7)°;前臂旋前(80.4±4.1)°,旋后(78.6±3.7)°。腕关节功能依据Mayo评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6例,可2例。结论:改良Henry入路可以更好显示桡骨远端尺掌侧骨折块,尤其适用于复杂双柱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掌侧入路 掌侧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保留旋前方肌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4
16
作者 柳晓林 叶晖 施进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4-819,共6页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骨折显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旋前方肌保留技术)和对照组(34...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骨折显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旋前方肌保留技术)和对照组(34例,旋前方肌切断修复技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优势手侧、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以及前臂旋前、旋后)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与术后3 d、3个月VAS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术后6个月按Krimmer评价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和腕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Krimmer评价标准,观察组腕关节功能获优21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对照组获优22例、良11例、中1例,优良率为97.1%;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4,P=0.511)。术后观察组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愈合不良7例、肌腱疼痛5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02)。结论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可行,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且保护了骨折部位软组织,有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旋前方肌 掌侧接骨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掌侧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牮阁 张海宁 +4 位作者 赵洪洲 刘鸣峻 邢加辉 王平 王为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9期1491-1504,共14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23年4月公开发...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23年4月公开发表的直接比较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差异的随机对照研究。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均为英文文献,共计1042例患者,其中9篇文献质量评为低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1年后DASH评分[MD=−5.64,95%CI(−7.21,−4.06),P<0.00001];1年后PRWE评分[MD=−5.90,95%CI(−8.88,−2.92),P=0.001];掌屈[MD=5.92,95%CI(1.29,10.55),P=0.01];旋前[MD=2.48,95%CI(0.59,4.36),P=0.01];旋后[MD=4.73,95%CI(2.15,7.31),P=0.0003];握力[MD=0.61,95%CI(0.12,1.10),P=0.02];掌倾角[MD=9.84,95%CI(5.66,14.02),P<0.00001];尺偏角[MD=4.33,95%CI(2.97,5.69),P<0.00001]方面均优于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二者在1年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分[MD=0.02,95%CI(−0.01,0.05),P=0.27];背伸[MD=2.22,95%CI(−4.15,8.59),P=0.49];尺偏[MD=3.49,95%CI(−0.80,7.78),P=0.11];桡偏[MD=2.05,95%CI(−2.39,6.50),P=0.37];尺骨变异[MD=−1.14,95%CI(−3.16,0.88),P=0.27];并发症[MD=0.77,95%CI(0.54,1.10),P=0.16]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当前临床数据,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较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更有利于中期DASH评分和握力恢复,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异。对于成人桡骨远端骨折,应谨慎把握手术适应症,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内固定 闭合复位 外固定 石膏 夹板 桡骨远端骨折 META分析
下载PDF
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2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宇 谭家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掌侧内固定治疗效果,以提高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使用掌侧T形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2例,均采用掌侧切口T型钢板内固定,其中25例因骨...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掌侧内固定治疗效果,以提高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使用掌侧T形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2例,均采用掌侧切口T型钢板内固定,其中25例因骨缺损较严重同时植骨。结果:平均随访20~36个月,远期疗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良者29例,优良率90.63%。结论:老年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较困难,并因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而常发生再移位。这类骨折应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钢板 内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竹清 李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2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其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于该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中筛选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其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于该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中筛选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35例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2、4周的腕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oney评分(97.65±8.73)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57.12±8.8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41±3.09)分、(40.86±6.2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腕关节功能,有助于提升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并应用于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 内固定 早期康复治疗 腕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掌侧和背侧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远期康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相振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0期47-49,共3页
目的比较掌侧和背侧两种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患者76例,按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A组(n=38)与B组(n=38),A组予以掌侧入路... 目的比较掌侧和背侧两种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患者76例,按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A组(n=38)与B组(n=38),A组予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予以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远期康复效果。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高度显著大于B组(P<0.05)。A组术后6个月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显著大于B组(P<0.05)。A组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Gartland-Werley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远期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 掌侧 背侧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