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思》篇“虚静”说释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墨白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心雕龙·神思》篇“虚静”的语义本于老庄哲学认识论的虚静说。刘勰以之论述作家创作的艺术想象活动 ,是对老庄神秘的直觉主义审美观的转用。其文学理论意义即在于揭示了作家展开艺术构思活动所应备有的主体条件 :“虚静”就是... 《文心雕龙·神思》篇“虚静”的语义本于老庄哲学认识论的虚静说。刘勰以之论述作家创作的艺术想象活动 ,是对老庄神秘的直觉主义审美观的转用。其文学理论意义即在于揭示了作家展开艺术构思活动所应备有的主体条件 :“虚静”就是要求作家临文创作应实现由生活态向审美态的转换 ,排除世俗尘杂而生成审美心胸 ,在由“虚静”心态所拓展的艺境之中 ,凝神结虑 ,驰聘文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虚壹而静 物化 直观
下载PDF
从《神思》篇谈写作主体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旻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8-60,共3页
《神思》篇是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总纲,其中阐发了三个主要思想:神与物游、虚静、言与意的关系。本文以这三个主要思想为基本线索,并结合《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其它篇目对刘勰提出的创作构思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尝试从写作主体... 《神思》篇是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总纲,其中阐发了三个主要思想:神与物游、虚静、言与意的关系。本文以这三个主要思想为基本线索,并结合《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其它篇目对刘勰提出的创作构思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尝试从写作主体的角度阐发它们对写作主体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和素质的启示,以期证明刘勰提出的创作构思方法对现代写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构思 神思 虚静 言与物 写作主体
下载PDF
试论庄子的养生智慧
3
作者 苏阳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7期143-144,共2页
庄子重视人的生命,由此引申出了丰富的养生智慧。其生死随顺的养生态度、节欲去知与造物者为人的养生方法、养神为主的养生宗旨,构成了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庄子 养生 生死 虚静
下载PDF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老学因素
4
作者 阚红艳 陆建华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0-93,126,共5页
先秦儒家思想与老子思想有深刻联系,可以说,老子思想给先秦儒家提供了丰富的给养,先秦儒家思想有着浓厚的老学因素。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老学因素集中体现在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解读与借用,对老子取法于水的致思路径的效仿,对老子反战思想以... 先秦儒家思想与老子思想有深刻联系,可以说,老子思想给先秦儒家提供了丰富的给养,先秦儒家思想有着浓厚的老学因素。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老学因素集中体现在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解读与借用,对老子取法于水的致思路径的效仿,对老子反战思想以及柔弱、虚静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先秦儒家 无为 虚静
下载PDF
庄子的“虚静”论与绘画精品
5
作者 万伟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104-105,共2页
庄子的“虚静 ”论与绘画精品谈的是画家的心境与绘画精品的关系极为密切,画家空旷澄澈的心境是产生绘画精品的前提,画家在内心上只有排除主客观的一切干扰,全身心地倾注于创作客体之中,才有可能产生绘画精品。
关键词 庄子 "虚静"论 中国 绘画理论 绘画创作
下载PDF
庄子修辞美学思想略论
6
作者 周春林 《大理师专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49-51,共3页
庄子有关修辞的美学思想尚未明显地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在谈论到庄子的修辞美学思想时往往会涉及到对其哲学的研究 ,在其生动具体的譬喻和寓言故事中 ,体现出了崇尚自然、朴素的修辞之美 ;崇尚虚静的修辞之美。
关键词 修辞美学思想 庄子 修辞美学 哲学思想
全文增补中
荀子无美而乐与虚静的美学思想辨析
7
作者 马正应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2-95,共4页
荀子所谓"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并不是指没有审美对象,其审美对象是伦理道德之"礼"。在其观照方面,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审美心境,其中的"虚"与"藏"、"壹"与"两&q... 荀子所谓"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并不是指没有审美对象,其审美对象是伦理道德之"礼"。在其观照方面,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审美心境,其中的"虚"与"藏"、"壹"与"两"、"静"与"动"是辩证的关系,并由此进入"大清明"境界。"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是一种精神态度,"大清明"是一种境界,而"虚壹而静"是持有这种态度、达到这种境界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养乐 虚壹而静
下载PDF
从西方文艺心理学看中国古代文论中虚静的动态心理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3,共4页
虚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若从西方文艺心理学角度探求虚静的心理动态机制,就会发现,是虚静中的动静相宜、个性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心理,虚静与醉并行不悖的心理机制,虚静与梦求同存异的心理特征等,共同构成了虚静的动态心理的价... 虚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若从西方文艺心理学角度探求虚静的心理动态机制,就会发现,是虚静中的动静相宜、个性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心理,虚静与醉并行不悖的心理机制,虚静与梦求同存异的心理特征等,共同构成了虚静的动态心理的价值与意义。虚静的动态心理,为构思创作提供了活跃的思维和广阔的心理空间,是创作构思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迷醉 梦幻 心理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