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程度异常分布区及形成时期探讨 |
任战利
张盛
高胜利
崔军平
刘新社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57
|
|
2
|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估算地层剥蚀厚度 |
胡圣标
汪集晠
张容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93
|
|
3
|
准噶尔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 |
邱楠生
杨海波
王绪龙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91
|
|
4
|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
任战利
于强
崔军平
祁凯
陈占军
曹展鹏
杨鹏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7
|
|
5
|
甲基菲比值与有机质热演化的关系 |
包建平
王铁冠
周玉琦
余福祥
王金湔
周绮丽
陈发景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87
|
|
6
|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 |
邱楠生
苏向光
李兆影
柳忠泉
李政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1
|
|
7
|
烟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与煤种之间的关系 |
李文华
白向飞
杨金和
陈文敏
马伟伟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9
|
|
8
|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
邱楠生
李善鹏
曾溅辉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58
|
|
9
|
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 |
范俊佳
琚宜文
侯泉林
谭静强
卫明明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4
|
|
10
|
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讨论 |
侯读杰
包书景
毛小平
陈新军
马宁
张小涛
杨光庆
孙超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
2012 |
58
|
|
11
|
川东北地区构造-热演化探讨--来自(U-Th)/He年龄和Ro的约束 |
邱楠生
秦建中
Brent I A Mclnnes
王杰
腾格尔
郑伦举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9
|
|
12
|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新方法 |
佟彦明
宋立军
曾少军
程涛
危宇宁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
2005 |
48
|
|
13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油源岩有机成熟度和生烃历史 |
王飞宇
杜治利
李谦
张水昌
陈建平
肖中尧
梁狄刚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0
|
|
14
|
渤海湾盆地三叠系沉积厚度恢复及其意义 |
朱炎铭
秦勇
范炳恒
李田忠
姜波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42
|
|
15
|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抬升期次及过程的裂变径迹分析 |
任战利
崔军平
郭科
田涛
李浩
王维
杨鹏
曹展鹏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8
|
|
16
|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方法与叠合盆地热演化史恢复研究进展 |
任战利
田涛
李进步
王继平
崔军平
李浩
唐建云
郭科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
2014 |
47
|
|
17
|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 |
任战利
崔军平
李进步
王继平
郭科
王维
田涛
李浩
曹展鹏
杨鹏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5
|
|
18
|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
高波
陶明信
张建博
张晓宝
|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0
|
|
19
|
甲基菲指数及甲基菲比值与有机质热演化关系——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为例 |
陈琰
包建平
刘昭茜
汪立群
邓奎
王燕平
祁文珍
高雪峰
靳春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3
|
|
20
|
郯庐断裂中段两侧坳陷的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
邱楠生
苏向光
李兆影
张杰
柳忠泉
李政
张林晔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