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施毓琳 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39-1542,共4页
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术式,具有手术切口小、前房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手术顺利完成,也常因各种原因在术后未能达到理... 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术式,具有手术切口小、前房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手术顺利完成,也常因各种原因在术后未能达到理想视觉质量。黄斑囊样水肿(CME)是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术后视觉质量。本文就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 Irvine-Gass综合征 黄斑中心凹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前列腺素 血-视网膜屏障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下载PDF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于文贞 赵敏 +5 位作者 黎晓新 姜燕荣 赵明威 梁建宏 尹虹 陈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造影对手术疗效的评价.方法 经裂隙灯前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B超、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确诊为玻璃体黄斑牵...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造影对手术疗效的评价.方法 经裂隙灯前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B超、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确诊为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只眼经手术解除玻璃体对黄斑部的牵引.术后20只眼视力提高.术后黄斑区牵引处OCT测量高度平均减小267μm,有明显改善.术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存在黄斑囊样水肿伴渗漏,术后明显减轻.术前合并高度近视眼者视力预后不佳.结论 玻璃体手术能够有效解除玻璃体对黄斑部的牵引,阻止患者视力进一步下降,减轻黄斑水肿及渗漏,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光相干断层扫描及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可以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有利于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玻璃体 黄斑 牵引 综合征
原文传递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枝桥 董方田 +1 位作者 叶俊杰 陈有信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22例(22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1—5...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22例(22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1—51个月),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22只眼中有12只眼(54.5%)为视力明显改善,6只眼(27.3%)为视力轻微改善;3只眼(13.6%)为视力不变;1只眼(4.5%)为视力下降。其中视力达到0.3及以上者所占比例由术前的13.6%增加至术后的59.1%。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545±175)μm,术后平均厚度为(220±105)μm,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高雪霞 范志华 王瑞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7期720-722,共3页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58例(58只眼),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力及视网膜厚度(CMT...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58例(58只眼),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力及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术后两周、1月、3月,患者BCVA逐渐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1月、3月,CMT逐渐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术后避免黄斑前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 玻璃体腔注射
原文传递
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丽丽 黄玲 +2 位作者 薛小辉 杜善双 朱忠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方法:手术前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 ER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s fluorescein angiogra...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方法:手术前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 ER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确诊为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12例12眼。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手术。切除已脱离玻璃体后皮质,松解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结果:黄斑部牵引解除12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9眼。手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治疗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VTS 视网膜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全氟丙烷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曾苗 陈晓 +3 位作者 洪玲 蔡春艳 晏颖 黄志坚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全氟丙烷(C3F8)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M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VMT患者36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16只眼,女性20例22只眼...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全氟丙烷(C3F8)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M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VMT患者36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16只眼,女性20例22只眼;平均年龄(64.11±9.49)岁;平均病程(151.55± 127.87)d。所有患者均于确诊后1周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C3F8治疗。患眼均行BCVA、视物变形度、频域OCT(SD-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将结果转换为logmMAR视力进行记录;采用视物变形评分表检测患眼水平(MH)、垂直(MV)视物变形度;采用SD-OCT测量患眼玻璃体黄斑粘附(VMA)范围、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58±0.22;平均MH、MV值分别为0.34±0.30、0.50±0.42;平均CMT为(415.15±89.59)μm。平均水平VMA为(1168.68±400.61)μm,其中VMA≤1500、>1500 μm分别为30、8只眼;平均垂直VMA为(976.89±295.92)μm。椭圆体带(EZ)完整22只眼,EZ不完整16只眼。有晶状体33只眼,IOL 5只眼。平均随访时间为10.7个月。观察治疗后6个月患眼BCVA、MH值和MV值、CMT的变化和EZ完整性,以及VMT的改善情况。VMT的治愈率与治疗前BCVA、MH、MV、CMT、VMA、性别、年龄及病程的相关性分析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38只眼中,VMT完全缓解29只眼,治愈率76.3%;VMT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2.2周。VMT持续存在7只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全层黄斑裂孔分别各1只眼。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43±0.23;平均MH、MV值分别为0.25±0.23、0.24±0.23。平均CMT为(310.61±63.10)μm。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患眼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9,P=0.012);平均M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9,P=0.453);平均MH值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8,P =0.003);平均CM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19,P<0.001)。EZ不完整16只眼中,EZ恢复完整性9只眼;EZ完整性较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气体/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原文传递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政宇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18年第4期283-288,共6页
近年来,随着眼底病检查技术的进步,对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病理改变、治疗方法、预后及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奥克纤溶酶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注气术逐渐被引入临床;与治疗进展相伴... 近年来,随着眼底病检查技术的进步,对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病理改变、治疗方法、预后及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奥克纤溶酶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注气术逐渐被引入临床;与治疗进展相伴随的是对黄斑前膜的有无及分级、年龄、性别、牵拉区域及黄斑裂孔的直径大小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以及这些因素与预后评价的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原文传递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少冲 张国明 +1 位作者 高汝龙 吴德正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99-900,共2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方法、疗效。方法 :经裂隙灯前置镜、接触镜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确诊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共 16例 (16只眼 ) ,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患眼玻璃体后皮质 ,解...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方法、疗效。方法 :经裂隙灯前置镜、接触镜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确诊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共 16例 (16只眼 ) ,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患眼玻璃体后皮质 ,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结果 :16例患眼黄斑区牵引全部解除 ,经 3~ 15个月随访无复发 ;所有视力都有提高 ,术中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治疗
原文传递
玻璃体后脱离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婷婷 王喻 赵少贞 《国际眼科纵览》 2012年第6期392-396,共5页
在衰老过程中,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可诱发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不完全PVD及异常PVD通过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作用以及容量和化学转移可引起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前膜、黄斑水... 在衰老过程中,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可诱发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不完全PVD及异常PVD通过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作用以及容量和化学转移可引起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为防止这些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减轻疾病恶化的风险,可以提前诱导完全性PVD或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目前药物性玻璃体融解术已进入临床前期研究,非酶试剂等非侵人性的治疗方法也在探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原文传递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殊琪 王磊峰 +1 位作者 董玉萍 姚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VTS)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4-01经OCT检查确诊并接受25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玻璃体黄...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VTS)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4-01经OCT检查确诊并接受25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11例11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mo,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及OCT检查情况,比较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局部形态的变化。结果:单纯玻璃体牵引8眼,术后6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提高;黄斑前膜牵引1眼(术中给予黄斑前膜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术后视力不提高;玻璃体合并视网膜黄斑前膜牵引2眼(术中给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视力提高。其中视力达0.1以上者所占比例由术前的46%提高至术后的73%。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619.27±195.13μm,术后平均厚度为239.12±143.84μm,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解除玻璃体对黄斑部的牵引,阻止患者视力进一步下降,减轻黄斑水肿,并提高部分患者视力,OCT对本组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 黄斑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下载PDF
广角视野系统下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观察
11
作者 孙昀 游志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广角视野系统辅助下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患者经裂隙灯前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为玻璃体... 目的探讨广角视野系统辅助下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患者经裂隙灯前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为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行玻璃体手术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主要评估参数为手术后1,3,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厚度(CMT)。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7(6~15)个月。平均术前BCVA为(0.910±0.119)LogMAR。末次随访时BCVA为(0.327±0.091)LogMAR(P=0.000)。基线时的平均CMT为(550.870±20.032)μm,末次随访时降至(255.300±4.112)μm(P=0.000)。CMT平均下降(295.57±20.748)μm。所有患者均无眼内炎、视网膜脱离、低眼压或青光眼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广角视野系统辅助下的23G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解除玻璃体对黄斑部的牵引,阻止患者视力进一步下降,减轻黄斑水肿及渗漏,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角视野系统 玻璃体切割术 特发性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原文传递
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临床观察
12
作者 秦虹 王慧娟 +3 位作者 唐由之 王婷 王璐霞 李亚静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研究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27例,其中13例(13眼)单纯采用20G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14例(14眼)采用23G手术剥除黄斑前膜联合术... 目的探讨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研究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27例,其中13例(13眼)单纯采用20G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14例(14眼)采用23G手术剥除黄斑前膜联合术后运用利水渗湿中药,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黄斑视网膜厚度、黄斑区总容积和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7例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黄斑区总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视力明显好于单纯玻璃体手术患者组(P<0.05),黄斑视网膜厚度平均为(275±187)μm、黄斑区总容积平均为(7.58±4.77)μm2,二者均明显小于20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结论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显著,其特点为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水渗湿 23G 20G 玻璃体切割术 黄斑牵引综合征 黄斑水肿
下载PDF
OCT对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评估作用
13
作者 宋强 梁勇 卢林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0cT对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l。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确诊为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18例(18只眼),行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个... 目的探讨0cT对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l。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确诊为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18例(18只眼),行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个月,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OCT检查黄斑部视网膜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OCT检查所有患者黄斑部牵引解除,视网膜表面异常反光带消失,黄斑中心凹恢复接近正常状态,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减轻,视网膜厚度下降。术前平均BCVA(0.18±0.09),术后2月平均BCVA(0.3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黄斑部视网膜平均厚度(355±66)μm,术后2月平均厚度(306±2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得出视力与黄斑部视网膜平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25,P=0.001)。结论OCT能量化评估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手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原文传递
奥克纤溶酶治疗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嘉旻 许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奥克纤溶酶是保留酶活性片段的重组丝氨酸蛋白酶类的纤溶酶,为强效的胶原蛋白水解酶激活剂.前期的动物及临床实验以及新近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奥克纤溶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粘连(VMA)、玻璃体黄斑牵引(VMT)及全层黄斑裂孔... 奥克纤溶酶是保留酶活性片段的重组丝氨酸蛋白酶类的纤溶酶,为强效的胶原蛋白水解酶激活剂.前期的动物及临床实验以及新近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奥克纤溶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粘连(VMA)、玻璃体黄斑牵引(VMT)及全层黄斑裂孔等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已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有症状的VMA,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可用于治疗VMT并发的直径≤400 μm的黄斑裂孔.自上市以来,奥克纤溶酶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适应证和其他值得注意的问题均有待更多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全面观察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药物疗法 纤维蛋白溶酶/治疗应用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药物疗法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