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疗效及对GSN、VDBP和凝血功能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卜春艳 范永周 +1 位作者 王素影 郭战坤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482-1485,共4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疗效及对凝溶胶蛋白(GSN)、游离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随机将8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1例)给予硫酸镁止痉治疗,观察组(41例)在此... 目的:探讨硫酸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疗效及对凝溶胶蛋白(GSN)、游离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随机将8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1例)给予硫酸镁止痉治疗,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增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治疗前后血清GSN、VDB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P、DBP、24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120.35±4.62 mmHg比140.23±5.32mmHg、92.31±5.14mmHg比105.32±5.15mmHg、0.29±0.02g比0.42±0.12g)(P<0.05),血浆GSN、VDBP水平、PT、APTT高于常规组(263.51±69.57μg/ml比183.69±53.29μg/ml、183.59±45.87μg/ml比136.25±39.54μg/ml、15.12±3.15s比12.45±2.16s、37.04±8.09s比29.15±6.27s)(P<0.05),FIB低于常规组(2.79±1.24g/L比3.35±1.16g/L)(P<0.05)。观察组子痫发作、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0.0%比14.6%、2.4%比14.6%、0.0%比9.8%、53.7%比85.4%、2.4%比17.1%)(P<0.05)。结论:硫酸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显著降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和尿蛋白量,降低血浆GSN、VDBP水平和血液粘滞度,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硫酸镁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钠 凝溶胶蛋白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维生素D、维生素D结合蛋白及维生素D受体和儿童哮喘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于永锋(综述) 李堂(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39-442,共4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代谢通路和哮喘发病相关,其机制包括维生素D通路中多个环节异常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及免疫系统的紊乱等。该文主要通过综述维生素D、维生素D结合蛋白、维生素D受体及相关基因多态性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来阐...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代谢通路和哮喘发病相关,其机制包括维生素D通路中多个环节异常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及免疫系统的紊乱等。该文主要通过综述维生素D、维生素D结合蛋白、维生素D受体及相关基因多态性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来阐述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结合蛋白 维生素D受体 哮喘
原文传递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岩 刘彤 +1 位作者 高漫 梁成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凝溶胶蛋白(GSN)、游离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及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子痫前期重度(SPE)、轻度(MPE)患者各30例、同孕龄健康孕妇(对照组1)和足月健康孕妇(对照组2)各30...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凝溶胶蛋白(GSN)、游离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及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子痫前期重度(SPE)、轻度(MPE)患者各30例、同孕龄健康孕妇(对照组1)和足月健康孕妇(对照组2)各30例,比较4组外周血中血浆GSN和游离VDBP的水平,以及凝血指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结果 MPE和SPE组中GSN、VDBP及PLT、PT、APTT、FIB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P<0.05),D-dimer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5)。SPE组中GSN、VDBP及PLT、PT、APTT、FIB的含量明显低于MPE组(P<0.05),D-dimer明显高于MPE组(P<0.05)。在健康孕妇中,对照组1与对照组2相比,随着孕周的增加,GSN水平呈下降趋势,VDBP水平呈上升趋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凝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GSN、VDBP水平较健康孕妇显著降低,血液呈病理性高凝状态,且随着病情加重变化更为明显,与孕周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溶胶蛋白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凝血—纤溶 子痫前期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冯娟 夏维波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最初被称为簇特异性成分(group—specificcomponent),简称Gc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糖蛋白,具有高度多态性,DBP基因多态性会影响其水平及其与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的亲和力,从而可能影响功能性25(OH)D,水... 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最初被称为簇特异性成分(group—specificcomponent),简称Gc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糖蛋白,具有高度多态性,DBP基因多态性会影响其水平及其与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的亲和力,从而可能影响功能性25(OH)D,水平。它不仅与骨质疏松相关,同时也与多种骨外疾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维生素D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舒艳 许学杰 夏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83,共6页
目的探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水平与复发的关系,及其对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BPPV患者318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复查... 目的探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水平与复发的关系,及其对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BPPV患者318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复查确认治疗成功,并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复发组(62例)和未复发组(256例)。另取同期该院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汉化版眩晕障碍量表(DHI)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受试者眩晕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DBP水平,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DBP与25(OH)D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DBP对BPPV患者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DHI评分(功能评分、躯体评分、情感评分、总分)、BBS评分>45分的比例、DBP及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复发组患者血清DBP及25(OH)D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 <0.05)。Pearson法结果显示,BPPV患者血清DBP水平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549,P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HI评分(功能评分、躯体评分、情感评分、总分)、BBS评分<45分、DBP、25(OH)D是BPPV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2.035(95%CI:1.608,2.575)]、25(OH)D[■=1.679(95%CI:1.271,2.218)]是BPPV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截断值为665.320μg/ml时,血清DBP预测BPPV患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05;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74.1%。结论 BPPV患者血清DBP、25(OH)D水平降低,两者呈正相关,均是BPPV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DBP对BPPV患者复发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维生素D结合蛋白 25羟基维生素D 复发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辅助小剂量甲泼尼龙对特发性膜性肾病外周血VDBP、Th17/Treg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军 黄莉 牟洪宾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468-1472,共5页
目的探究采用利妥昔单抗辅助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对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深... 目的探究采用利妥昔单抗辅助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对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门诊IMN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36)和对照组(n=36)。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组给予利妥昔单抗辅助小剂量甲泼尼龙,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血清白蛋白、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外周血VDBP、Th17/Treg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11%vs 63.89%,χ^2=4.741,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24 h尿蛋白定量、TC、TG、外周血VDBP、Th17/Treg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VDBP、Th17/Treg分别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24 h尿蛋白定量、TC、TG分别呈正相关(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44%vs 13.89%,χ^2=0.400,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辅助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IMN,可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血脂水平,促进病情缓解,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或可通过降低VDBP、Th17/Treg发挥降脂、控制病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甲泼尼龙 小剂量 维生素D结合蛋白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危重患儿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志勇 陈局 +1 位作者 黎萍 韦丹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602-606,共5页
目的 了解PICU危重患儿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VDBP)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符合条件的危重症患儿... 目的 了解PICU危重患儿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VDBP)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符合条件的危重症患儿295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收集儿科门诊体检正常儿童44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于住院第1天和第7天(在PICU住院达7 d者)各抽2份2 ml血,分别检测血清25(OH)D和VDBP水平;对照组正常儿于入组当天抽取2份2 ml血,采用相同方法检测25(OH)D和VDBP水平.通过血清总钙、28 d病死率、器官衰竭率、住PICU时间、机械通气率、PRISMⅢ评分等判断预后.结果 (1)295例患儿中,各系统疾病患儿25(OH)D缺乏率、VDBP水平下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的25(OH)D、VDBP水平较对照组低[(61.38±29.42)nmol/L比(97.11±30.11)nmol/L;(514.36±211.13)μmol/L比(840.82±448.9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OH)D充足(n=85)、不足(n=97)、缺乏组(n=113)间VDBP水平、第28天病死率、器官衰竭率、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缺乏及不足患儿比充足组患儿住PICU时间更长,PRISMⅢ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入住PICU第7天较第1天25(OH)D升高[(71.14±31.78)nmol/L比(60.65±30.77)nmol/L,P〈0.05],VDBP水平升高[(532.23±148.49)μmol/L比(484.73±128.17)μmol/L,P〈0.05],PRISMⅢ评分降低[2.0(0.0-5.0)分比5.0(3.0-8.0)分,P〈0.05].(5)295例危重患儿中,第28天存活257例(87.1%)、死亡38例(12.9%),死亡组较存活组25(OH)D水平更低[(51.17±29.65)nmol/L比(62.89±29.15)nmol/L,P〈0.05],PRISMⅢ评分更高[8.5(5.0-14.3)分比4.0(1.0-7.0)分,P〈0.05].结论 危重患儿普遍存在25(OH)D、VDBP水平不足或缺乏.维生素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儿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结合蛋白 临床意义 预后
原文传递
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rs2282679 A/C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雷 李利华 +1 位作者 潘绍义 尹雪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46-848,共3页
本研究在1216名受检者中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rs2282679A/C多态性与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之间的关系。运用标准化问卷收集饮酒、吸烟、药物服用史等,并使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抽提DNA,以SNaPshot... 本研究在1216名受检者中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rs2282679A/C多态性与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之间的关系。运用标准化问卷收集饮酒、吸烟、药物服用史等,并使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抽提DNA,以SNaPshot方法检测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型。1216名受检者包括457名女性(37.6%),478名受检者(39.3%)为维生素D缺乏[25(OH)D〈50nmol/L],386名受检者(31.7%)为超重/肥胖。维生素D结合蛋白CC、AC、AA三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8.7%、41.0%和50.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维生素D正常者及维生素D缺乏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调整协变量前后,CC、AC、AA三个基因型之间25(OH)D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整个研究人群相比,AA型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风险低22%(OR=0.78,95% CI0.65~0.93,P=0.006)。和CC型相比,AA型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风险低36%(OR=0.64,95% CI0.42~0.98,P=0.006);AC型和CC型相比,维生素D缺乏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7,95% CI0.57~1.34,P=0.53)。总之,维生素D结合蛋白rs2282679A/C多态性与血清25(OH)D水平和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风险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VDBP VDR表达水平与Th17/Treg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岑 黄娜 +1 位作者 周玉超 凌艳萍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维生素D受体(VDR)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与Th17/Treg平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确诊的55例HSP患儿为HSP组,并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维生素D受体(VDR)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与Th17/Treg平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确诊的55例HSP患儿为HSP组,并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VDR mRNA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VDBP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VDR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reg细胞比例;Pearson法分析VDBP与VDR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Th17/Treg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VDBP和VDR水平对HSP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组患儿外周血中VDBP表达水平明显下调,VDR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患儿Th17、Th17/Treg均高于对照组,Treg均低于对照组(P<0.05);VDBP与Treg呈正相关(r=0.358,P<0.05),与Th17、Th17/Treg呈负相关(r=-0.436、-0.606,P<0.05);而VDR与Th17、Th17/Treg均呈正相关(r=0.433、0.696,P<0.05),与Treg呈负相关(r=-0.385,P<0.05);HSP患儿外周血中VDBP和VDR的呈负相关(r=-0.316,P<0.05);ROC结果显示,VDR、VDBP水平预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2、0.933,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67.27%、94.55%,特异度分别为80.00%、78.00%,二者联合预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AUC为0.946,灵敏感为85.45%,特异度为90.00%。结论VDBP在HSP患儿外周血中明显低表达,VDR明显高表达,二者表达与Th17/Treg密切相关,联合检测VDR、VDBP有助于诊断HS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维生素D结合蛋白 维生素D受体 TH17/TREG
下载PDF
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表达与新生儿湿疹的相关性
10
作者 许红蕊 兰昕祎 +3 位作者 魏敬艳 刘瑶 史少文 兰桂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母亲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产妇及其娩出的新生儿临床资料,从中选取48例新生儿湿疹患儿纳入湿疹组,另选...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母亲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产妇及其娩出的新生儿临床资料,从中选取48例新生儿湿疹患儿纳入湿疹组,另选取48名未发生湿疹的健康新生儿纳入健康组,对比两组新生儿母亲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湿疹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母亲妊娠晚期血清25(OH)D、DBP表达水平对新生儿湿疹的诊断价值,获取曲线下面积(AUC),置信区间、敏感度、特异性;采用Spearman法分析母亲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湿疹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湿疹组母亲血清DBP、25(OH)D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组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妊娠晚期血清25(OH)D、DBP诊断新生儿湿疹的AUC分别为0.908、0.884(P<0.05);母亲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低表达均为新生儿湿疹的危险因素(P<0.05);母亲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湿疹的发生负相关(r=-0.665、-0.707,P<0.05)。结论妊娠晚期母亲血清DBP、25(OH)D的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湿疹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新生儿湿疹的发生风险随着母亲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表达水平的降低而升高,因此,应充分重视孕妇维生素D补充,保证孕妇与胎儿维生素D营养充足,以有效预防新生儿湿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维生素D 新生儿湿疹 维生素D结合蛋白 25-羟基维生素D
下载PDF
新型癌症标志物VDBP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PG和GLU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霍小巧 李从荣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14期1911-1914,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阐明胃蛋白酶原(PG)、凝集素(GLU)与早期胃癌的关系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7月,选取165例胃癌患者、16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阐明胃蛋白酶原(PG)、凝集素(GLU)与早期胃癌的关系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7月,选取165例胃癌患者、16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160例同期健康检查健康者,测定血清VDBP、PG及GLU含量并计算上述指标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VDBP、PG、GLU进行测定.结果 胃癌组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与良性胃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患者血清PG Ⅰ、PG Ⅰ/PG Ⅱ、GLU和VDBP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胃良性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胃癌进行诊断时,血清PG Ⅰ诊断的特异度为92.54%,准确度为90.65%,高于PG Ⅰ/PG Ⅱ(特异度88.24%、准确度87.34%)、GLU(特异度80.37%、准确度85.29%)和VDBP(特异度89.96%、准确度88.39%)对胃癌的诊断效果.而VDBP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2.24%,高于PG Ⅰ、PG Ⅰ/PG Ⅱ和GLU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80.15%、83.41%和85.79%.在PG Ⅰ/PG Ⅱ、GLU、VDBP联合检测对胃癌进行诊断时,血清PG Ⅰ/PG Ⅱ合并GLU、VDBP对胃癌检测的灵敏度为96.49%,高于血清PG Ⅰ/PG Ⅱ合并GLU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89.58%),即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的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结论 VDBP在胃癌患者低表达,早期胃癌患者胃蛋白酶原(PG)降低,凝集素(GLU)水平增高,血清VDBP与PG及GLU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的诊断价值,这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指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维生素D结合蛋白 胃蛋白酶原 凝集素
原文传递
超声结合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静 程军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相结合用于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急性胰腺炎的彩色多普勒诊断结果和患者入院第1天VDBP水平,并与50名健康成人VDBP水平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相结合用于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急性胰腺炎的彩色多普勒诊断结果和患者入院第1天VDBP水平,并与50名健康成人VDBP水平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76.84%,特异度为78.00%;入院后第1天患者血清VDB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VDBP含量比较发现,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清VDBP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结合VDBP蛋白水平降低诊断急性胰腺炎与金标准对比分析,灵敏度为94.74%,特异度为80.00%;单纯超声诊断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超声与VDBP联合诊断为0.878(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对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效力,但仍存在不足,通过结合患者血清VDBP水平能够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多普勒 急性胰腺炎 维生素D结合蛋白
下载PDF
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志彬 吴行才 +1 位作者 周建军 官测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218-3222,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10~30 mg治疗,q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q... 目的观察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10~30 mg治疗,q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qd,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患者椎动脉(VA)、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用汉化眩晕障碍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病情程度。比较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4%和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椎动脉Vm分别为(26.33±2.74)和(24.05±2.52)cm·s^(-1),基底动脉Vm分别为(39.02±4.01)和(35.11±3.67)cm·s^(-1),大脑后动脉Vm分别为(46.02±4.75)和(40.22±4.38)cm·s^(-1),NO分别为(105.64±11.27)和(92.26±9.37)pg·mL^(-1),ET^(-1)分别为(93.02±9.05)和(110.44±11.61)ng·L^(-1),DBP分别为(894.34±90.67)和(621.37±63.55)μg·mL^(-1),Hcy分别为(6.87±0.95)和(9.04±1.02)μmol·L^(-1),全血高切黏度分别为(4.87±0.49)和(5.97±0.60)mPa·s^(-1),全血低切黏度分别为(6.87±1.02)和(9.22±1.13)mPa·s^(-1),血浆黏度分别为(1.63±0.20)和(1.91±0.20)mPa·s^(-1),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2.97±0.31和3.87±0.40,DHI评分分别为(20.94±2.23)和(30.27±2.61)分,BBS评分分别为(43.24±5.09)和(40.34±4.03)分。试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33.33%,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22%和1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疗效较单一用药的临床更佳,改善患者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司汀 吡拉西坦 缺血性眩晕症 脑血流 血管内皮功能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蒋欢欢 金晨慈 +4 位作者 颜孙舜 池琼 郑坚 蒋龙翔 俞宁宁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GC基因多态性)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补充维生素D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温州市4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800例,因病例脱落24...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GC基因多态性)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补充维生素D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温州市4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800例,因病例脱落24例,最终入组患者776例。根据GC基因型分为GC1F-1S组214例、GC1F-1S组168例、GC1F-2组160例、GC1S-1S组132例、GC1F-2组82例、GC2-2组44例,各组再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治疗组患者补充维生素D(0.5μg/d)3个月,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分析各GC基因型构成比,观察比较不同GC基因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变化。结果老年COPD患者中GC1F-1F基因型最多见(26.8%,214例),GC1F-1S基因型次之(21.0%,168例),GC2-2基因型最少见(仅5.5%,44例)。各组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均优于治疗前,CA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其中GC1F-1F、GC1F-1S、GC1F-2、GC1S-1S基因型老年COPD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优于相应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CAT评分低于相应对照组,分别为(13.77±4.67)分比(15.83±3.73)分、(15.38±4.45)分比(17.86±3.92)分、(17.42±3.19)分比(19.46±4.07)分(均P<0.05)。而GC1S-2、GC2-2基因型老年COPD患者经治疗后,治疗亚组患者肺功能及CAT评分与相应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COPD患者补充维生素的疗效存在相关性,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补充维生素D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结合蛋白质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原文传递
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炎性因子和呼吸衰竭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小鸥 谢莉莉 +1 位作者 何兵 方成志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6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和炎性因子与早产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92例早产儿...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和炎性因子与早产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92例早产儿,胎龄<34周,体重<2.0kg。根据早产儿入院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分为呼吸衰竭组(NRF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出生24h内静脉取血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维生素D、DBP和炎性因子(PCT、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RF组患儿25OHD 3、DBP水平均降低(P<0.05),PCT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NRF组25OHD 3总缺乏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RF组25OHD 3与PCT、IL-6水平呈负相关;早产儿出生时25OHD 3升高是NRF的保护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合并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均是NRF的危险因素;DBP与NRF和25OHD 3无相关性。结论早产儿静脉血25OHD 3,DBP有望成为早期预测NRF的临床新指标,对早产儿进行维生素D水平的早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衰竭 维生素D 维生素D结合蛋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脐血VDBP、25-(OH)D、PCT及IL-6水平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鹏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败血症(EOS)早产儿脐血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25-羟基维生素D[25-(OH)-D]、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32例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EOS分为EOS组(n=100)和对照组(n=132),均检测脐动脉血及... 目的探讨早发型败血症(EOS)早产儿脐血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25-羟基维生素D[25-(OH)-D]、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32例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EOS分为EOS组(n=100)和对照组(n=132),均检测脐动脉血及出生后72 h内外周静脉血VDBP、25-(OH)-D、PCT、IL-6水平。EOS组并于抗感染治疗10~14 d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OS组脐血及外周血VDBP、25-(OH)D水平明显降低(P <0.05),PCT、IL-6水平明显增高(P <0.05)。经抗感染治疗后,EOS组VDBP、25-(OH)D较出生后72 h明显增高(P <0.05),PCT、IL-6明显降低(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脐血VDBP、25-(OH)D、PCT、IL-6预测EOS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803、0.836、0.851,分别以54.42 ng/ml、24.29 ng/ml、112.38 pmol/L、25.21 pg/ml为临界值,敏感度与特异度依次为78.3%和81.4%、82.5%和79.2%、86.2%和76.3%、89.1%和84.5%。结论 EOS早产儿脐血VDBP、25-(OH)D显著降低,PCT、IL-6显著增高,4项指标对早产儿EOS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发型败血症 维生素D 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秉权 李屾森 +3 位作者 邢红霞 沈海妍 李汶汶 曹长春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9期634-636,共3页
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主要由肝脏合成,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组织器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BP除了在血循环中结合、溶解和转运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之外,还具有独立于维生素D转运之外的免疫调节功能,与炎症和肿... 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主要由肝脏合成,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组织器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BP除了在血循环中结合、溶解和转运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之外,还具有独立于维生素D转运之外的免疫调节功能,与炎症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结合蛋白近期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结合蛋白 维生素D转运 炎症 肿瘤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遗传变异与海南省老龄慢性鼻窦炎的关联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赛明 周小柳 +2 位作者 李志路 张云霞 周代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94-2697,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基因GC遗传变异与海南者老龄慢性鼻窦炎的关联性。方法 37例老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病例组,99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GC基因三个多态性位点rs7041、rs222016、rs4588的基因型,利用统计学在线分...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基因GC遗传变异与海南者老龄慢性鼻窦炎的关联性。方法 37例老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病例组,99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GC基因三个多态性位点rs7041、rs222016、rs4588的基因型,利用统计学在线分析软件SNPStat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均可以检测出三种基因型,其中rs7041的三个基因型TT、GT、GG在病例组的发生率为20例(54.1%)、14例(37.8%)、3例(8.1%),在对照组分别为44例(44.4%)、41例(41.4%)、14例(14.2%)。rs222016的三种基因型AA、AG、GG在病例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4例(37.8%)、17例(46.0%)、6例(16.2%),在对照组分别为34例(34.3%)、39例(39.4%)、26例(26.3%)。rs4588的三种基因型CC、AC、AA在病例组的发生率为17例(46.0%)、18例(48.6%)、2例(5.4%),在对照组分别为59例(59.6%)、33例(33.3%)、7例(7.1%)。三个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分布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基因三个多态性位点rs7041、rs222016、rs4588的遗传差异可能与海南老龄慢性鼻窦炎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维生素D结合蛋白 GC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屹一 陈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3-545,共3页
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D—binding protein,VDBP)是一种合成于肝脏的多功能血浆球蛋白,在细胞外肌动蛋白和内毒素清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对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VDB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探讨VDBP与... 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D—binding protein,VDBP)是一种合成于肝脏的多功能血浆球蛋白,在细胞外肌动蛋白和内毒素清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对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VDB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探讨VDBP与疗效、转归及预后的关系,阐明VDBP在肝细胞再生和肝脏功能恢复中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 重型 疗效评价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浩 余佳 +3 位作者 王卫星 陈辰 陈晓燕 邓文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SAP患者及15例正常人血清中VDBP含量。其中SAP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7,14天采集血清,正常对照组采血1次。结果:入院后第1...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SAP患者及15例正常人血清中VDBP含量。其中SAP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7,14天采集血清,正常对照组采血1次。结果:入院后第1及第7天,SAP患者血清VDBP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SAP组中,发生器官功能不全者血清VDBP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者(P<0.05)。结论:VDBP在SAP患者血清中含量明显降低,且与较差预后相关,提示VDBP可能作为判断SAP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维生素D结合蛋白 肌动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