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小量流血形成的弯曲血槽模型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凯 熊岳山 +1 位作者 谭柯 郭光友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73,共4页
特殊效果模拟是虚拟手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准确的特效能够增强手术过程的真实感。流血效果是虚拟手术系统必不可少的特效之一。针对小量流血形成的弯曲血槽的模拟,提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型,采用元球造型的方法绘制血槽。... 特殊效果模拟是虚拟手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准确的特效能够增强手术过程的真实感。流血效果是虚拟手术系统必不可少的特效之一。针对小量流血形成的弯曲血槽的模拟,提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型,采用元球造型的方法绘制血槽。只考虑血流前端动态效果的模拟,血槽部分采用静态绘制。这种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模拟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计算开销,真实感明显,具有很好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效 特殊效果 真实感 虚拟手术 动态效果 实时性 模型 流血 血流 手术过程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玉虎 王建吉 +4 位作者 李庆军 杨龙 邹强 舒莉萍 叶川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94-699,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MR)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根据影像数据重建可视化模型用于术前规划和术中辅助手术,B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MR)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根据影像数据重建可视化模型用于术前规划和术中辅助手术,B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于出院时、术后1月及6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设计"医生问卷表"和"患者问卷表",由参与手术的医生及A组患者于术后分别填写,了解医患双方对MR的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较B组切口短(P <0. 05)、出院时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B组(P <0. 05);医生及患者对MR三维模型总体满意度评分较高。结论:MR可有效辅助医生手术,缩短切口长度、促进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MR模型也是一种有效的医患沟通工具,对股骨颈骨折临床应用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混合现实技术 骨科 可视化手术
下载PDF
宫腔镜和超声清宫术在妊娠物残留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银笑 黄丽斯 庞剑霞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684-686,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可视清宫术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在妊娠物残留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妊娠物残留患者198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99例,对照组为超声引导下清宫术,观察组为宫腔镜下可视清宫术,观察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可视清宫术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在妊娠物残留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妊娠物残留患者198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99例,对照组为超声引导下清宫术,观察组为宫腔镜下可视清宫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5.05%显著低于对照组16.16%,P<0.05。结论:选择宫腔镜下可视清宫术治疗妊娠物残留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易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下可视清宫术 超声引导下清宫术 妊娠物残留
下载PDF
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4期54-55,共2页
目的:探索临床护理方法对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采用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6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分析治疗效果... 目的:探索临床护理方法对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采用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6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分析治疗效果(麻醉剂镇痛效果、宫口紧合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并发症情况、出血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组麻醉剂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并发症情况、出血情况及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宫口紧合良好、无痛率达100%。结论:采取有效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能提高镇痛效果,减小人工流产综合并发症的发病概率,降低手术事故的发生概率,适合在临床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手术 人工流产综合并发症 临床护理措施
下载PDF
联合手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瑜 谢月霞 +1 位作者 肖平 杨颖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8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术,并实施全身及眼科护理;对照组... 目的回顾性总结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8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术,并实施全身及眼科护理;对照组采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实验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手术及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是一种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有效的方法,而良好的综合护理,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故是可行和值得推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联合手术 护理
原文传递
Cumulative sum analysis score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competency learning curve 被引量:3
6
作者 Gustavo Vedana Filipe G.Cardoso +5 位作者 Alexandre S.Marcon Licio E.K.Araújo Matheus Zanon Daniella C.Birriel Guilherme Watte Albert S.J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7期1088-1093,共6页
AIM: To use the cumulative sum analysis score(CUSUM) to construct objectively the learning curv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competency.METHODS: Three second-year residents and an experienced consultant were monitored ... AIM: To use the cumulative sum analysis score(CUSUM) to construct objectively the learning curv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competency.METHODS: Three second-year residents and an experienced consultant were monitored for a series of 70 phacoemulsification cases each and had their series analysed by CUSUM regarding 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PCR) and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The acceptable rate for PCR was 〈5%(lower limit h) and the unacceptable rate was 〉10%(upper limit h). The acceptable rate for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orse than 20/40 was 〈10%(lower limit h) and the unacceptable rate was 〉20%(upper limit h). The area between lower limit h and upper limit h is called the decision interval.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age, sex or cataract grades between groups. The first trainee achieved PCR CUSUM competency at his 22 nd case. His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CUSUM was in the decision interval from his third case and stayed there until the end, never reaching competency. The second trainee achieved PCR CUSUM competency at his 39^ th case. He could reach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CUSUM competency at his 22 ^nd case. The third trainee achieved PCR CUSUM competency at his 41 st case. He reached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CUSUM competency at his 14 ^th case.CONCLUSION: The learning curve of competency in phacoemulsification is constructed by CUSUM and in average took 38 cases for each trainee to achieve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coemulsification learning curve cumulative sum analysis score 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cataract surgery
下载PDF
视听联合分散干预痔瘘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晓曦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减少痔瘘手术患者术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行择期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术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手术全程予视听联合分散干预,即播放患者喜爱的影... 目的探讨一种减少痔瘘手术患者术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行择期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术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手术全程予视听联合分散干预,即播放患者喜爱的影像音乐,分散注意力;观察、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例数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接受视听分散干预后,术中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例数(2例)明显减少(对照组为9例),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行痔瘘手术的患者,视听联合分散方式能有效减少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不良应激反应的发生,稳定生命体征,可成为保障手术顺利实施的围手术期重要护理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听觉 手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下载PDF
异常中心凹内层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玥 项振扬 +2 位作者 杨友谊 陈爱菊 陈绮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年第1期9-15,28,共8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的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D-OCT)技术,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术前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EIFLT)与术前、术后视力的相关性,找出预测IMEM术后视力恢复的可靠量化指标。方法基于SD-OCT图像4级分级方案对纳入本研究的93例(10... 目的利用高分辨的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D-OCT)技术,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术前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EIFLT)与术前、术后视力的相关性,找出预测IMEM术后视力恢复的可靠量化指标。方法基于SD-OCT图像4级分级方案对纳入本研究的93例(103眼)IMEM患者进行分级,除1级组外,2级、3级、4级组受试者均接受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同时联合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术前EIFLT及其他OCT参数与术前、术后视力的相关性,建立术后视力的预测模型。结果除了年龄、外层黄斑厚度(OFT)在不同分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术前参数在4组间均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存在线性关系的术前参数:2级组包括年龄、术前BCVA,3级组包括术前EIFLT、术前BCVA。采用多重共线性回归法建立患者术后BCVA的预测模型。结论不同分级组IMEM的视网膜结构参数不一样,需进行分级研究。术前EIFLT是IMEM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负影响因素,无异常中心凹内层存在的2级IMEM是一个很好的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术后视力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参数对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玥 项振扬 +1 位作者 陈爱菊 杨友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分析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图像资料,探讨OCT结构参数与手术前后视力之间的关系,寻找术后视力预后的最佳预测指标,并找出该指标的最佳阈值。方法基于以异常中心凹内层(EIFL)为标志的分级方... 目的分析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图像资料,探讨OCT结构参数与手术前后视力之间的关系,寻找术后视力预后的最佳预测指标,并找出该指标的最佳阈值。方法基于以异常中心凹内层(EIFL)为标志的分级方案,纳入本研究的3级IMEM患者共40例(40眼),所有眼术前均为人工晶状体眼,均接受了23 G玻璃体切除手术,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分析术前OCT结构参数与手术前后视力的相关性,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及OCT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寻找术后视力的最佳预测指标,并找出该指标的最佳阈值。结果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BCVA、中心凹厚度(CFT)和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EIFLT)均相关。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仅EIFLT与术后BCVA存在强相关性(r=0.756,P<0.001)。术后12个月,40例中仍有23例(57.5%)为3级阶段。术前EIFLT<148.5μm,术后12个月BCVA最有可能≥4.7。结论术前EIFLT是3级IMEM术后最终BCVA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呈负相关。手术后仅部分患者的EIFL表现出解剖改善,仅部分术前EIFLT较小的患者可获得相对较好的术后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 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术后视力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枕叶梗死的诊断与处理
10
作者 郑晓龙 贺玲 +1 位作者 田芳 宋海云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第11期1300-130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出现枕叶梗死的相应对策。方法对115例(115眼)术后出现枕叶梗死患者的视力、视野、影像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进行分析。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枕叶梗死发生率2.6%(3/115),3例枕叶...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出现枕叶梗死的相应对策。方法对115例(115眼)术后出现枕叶梗死患者的视力、视野、影像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进行分析。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枕叶梗死发生率2.6%(3/115),3例枕叶梗死患者的视力明显下降,视野典型改变,且均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病、高血脂,其中2例患有糖尿病。结论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如出现视力、视野突然变化,要考虑枕叶梗死的可能,要重视和加强相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枕叶梗死 视力障碍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