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
15
1
作者
赵全丰
艾玲
+1 位作者
鲁佩
徐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应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择期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左侧RobertshawDLT)和实验组(可视左侧Rober...
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应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择期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左侧RobertshawDLT)和实验组(可视左侧Robertshaw-DLT)。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DLT,对照组通过听诊法定位,实验组通过导管内置摄像头定位。待定位完成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记录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用时、定位准确率;记录气管隆突及支气管损伤情况;记录术中肺萎陷情况;记录术后咽痛、声嘶等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插管后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插管定位用时显著缩短(P<0.05)、准确率显著提高(P<0.05);气管隆突或支气管黏膜损伤明显减少(均P<0.05);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可安全用于胸科手术,定位精准快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
左侧支气管插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涛
罗太君
+2 位作者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6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T的引导下,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分别测量患者头颈部处于正中位、前屈位、后仰位、左侧位(左偏90°)及右侧位(右偏90°)时双腔气管右侧导管尖端与隆突的距离。结果头颈部屈曲引起DLT向内移位(5.6±2.0)mm,头颈部后仰引起DLT向外移位(12.9±4.3)mm,患者头颈部位于前屈位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明显小于头颈部后仰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t=-15.48,P<0.01);头颈部左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3±1.3)mm,头颈部右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2±1.3)mm,患者头颈部左偏与右偏时,可视DLT的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别;气管导管移位多少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可视化技术展示头颈部移动引起气管导管位置的改变,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体位
头颈部
移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3
作者
刘涛
罗太君
+2 位作者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20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一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一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T的引导下,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分别测量患者头颈部处于正中位、前屈位、后仰位、左侧位(左偏90°)及右侧位(右偏90°)时双腔气管右侧导管尖端与隆突的距离。结果头颈部屈曲引起DLT向内移位(5.6±2.0)mm,头颈部后仰引起DLT向外移位(12.9±4.3)mm,患者头颈部位于前屈位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明显小于头颈部后仰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t=-15.48,P<0.01);头颈部左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3±1.3)mm,头颈部右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2±1.3)mm,患者头颈部左偏与右偏时,可视DLT的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别;气管导管移位多少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可视化技术展示头颈部移动引起气管导管位置的改变,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体位
头颈部
移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评价Meta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郑敏
刘一丹
+1 位作者
王婷
张冰
《新疆医学》
2021年第12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应用效果,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万方,CNKI,维普,CBM等数据库检索相关资源,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7月,手工检索并辅以追溯...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应用效果,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万方,CNKI,维普,CBM等数据库检索相关资源,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7月,手工检索并辅以追溯文献的方法寻找相关参考文献。收集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与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员独立地完成文献质量评价后,将有效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评价。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计93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466例,对照组4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DLT组)相比,观察组(VDLT组)插管定位时间较短(95%CI:-141.17~-52.54;P<0.0001),首次定位成功率高(95%CI:0.05~0.61;P=0.02),导管重新定位率发生率低(95%CI:0.34~0.83;P=0.006),术后咽痛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95%CI:0.29~094;P<0.05);术后声嘶(95%CI:0.53~1.09;P>0.05)、气道损伤(95%CI:0.15~4.17;P>0.05)均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插管定位快速准确,但具有一定的临床局限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肺隔离
胸科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
15
1
作者
赵全丰
艾玲
鲁佩
徐卉
机构
湖北省江汉油田总医院麻醉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4,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应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择期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左侧RobertshawDLT)和实验组(可视左侧Robertshaw-DLT)。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DLT,对照组通过听诊法定位,实验组通过导管内置摄像头定位。待定位完成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记录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用时、定位准确率;记录气管隆突及支气管损伤情况;记录术中肺萎陷情况;记录术后咽痛、声嘶等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插管后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插管定位用时显著缩短(P<0.05)、准确率显著提高(P<0.05);气管隆突或支气管黏膜损伤明显减少(均P<0.05);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可安全用于胸科手术,定位精准快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
左侧支气管插管
Keywords
thoracic
surgery
visual
double
-
lumen
bronchial
tube
left
endo
bronchial
intubation
分类号
R655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涛
罗太君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麻醉科
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6期78-82,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T的引导下,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分别测量患者头颈部处于正中位、前屈位、后仰位、左侧位(左偏90°)及右侧位(右偏90°)时双腔气管右侧导管尖端与隆突的距离。结果头颈部屈曲引起DLT向内移位(5.6±2.0)mm,头颈部后仰引起DLT向外移位(12.9±4.3)mm,患者头颈部位于前屈位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明显小于头颈部后仰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t=-15.48,P<0.01);头颈部左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3±1.3)mm,头颈部右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2±1.3)mm,患者头颈部左偏与右偏时,可视DLT的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别;气管导管移位多少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可视化技术展示头颈部移动引起气管导管位置的改变,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体位
头颈部
移位
Keywords
general
anesthesia
visual
double
lumen
bronchial
tube
positioning
head
and
neck
displacement
分类号
R614.2 [医药卫生—麻醉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3
作者
刘涛
罗太君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麻醉科
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
出处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20年第3期239-242,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一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T的引导下,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分别测量患者头颈部处于正中位、前屈位、后仰位、左侧位(左偏90°)及右侧位(右偏90°)时双腔气管右侧导管尖端与隆突的距离。结果头颈部屈曲引起DLT向内移位(5.6±2.0)mm,头颈部后仰引起DLT向外移位(12.9±4.3)mm,患者头颈部位于前屈位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明显小于头颈部后仰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t=-15.48,P<0.01);头颈部左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3±1.3)mm,头颈部右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2±1.3)mm,患者头颈部左偏与右偏时,可视DLT的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别;气管导管移位多少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可视化技术展示头颈部移动引起气管导管位置的改变,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体位
头颈部
移位
Keywords
General
anesthesia
visual
double
lumen
bronchial
tube
Positioning
Head
and
neck
Displacement.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评价Meta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郑敏
刘一丹
王婷
张冰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出处
《新疆医学》
2021年第12期1348-1352,共5页
基金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研究项目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CL2010)。
文摘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应用效果,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万方,CNKI,维普,CBM等数据库检索相关资源,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7月,手工检索并辅以追溯文献的方法寻找相关参考文献。收集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与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员独立地完成文献质量评价后,将有效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评价。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计93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466例,对照组4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DLT组)相比,观察组(VDLT组)插管定位时间较短(95%CI:-141.17~-52.54;P<0.0001),首次定位成功率高(95%CI:0.05~0.61;P=0.02),导管重新定位率发生率低(95%CI:0.34~0.83;P=0.006),术后咽痛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95%CI:0.29~094;P<0.05);术后声嘶(95%CI:0.53~1.09;P>0.05)、气道损伤(95%CI:0.15~4.17;P>0.05)均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插管定位快速准确,但具有一定的临床局限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研究。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肺隔离
胸科手术
META分析
Keywords
double
-
lumen
tube
(DLT)
Video/
visual
double
-
lumen
bronchial
tube
(VDLT)
Thoracic
surgery
One
lung
ventilation
Pulmonary
isolation
Meta-analysis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赵全丰
艾玲
鲁佩
徐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刘涛
罗太君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刘涛
罗太君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评价Meta分析
郑敏
刘一丹
王婷
张冰
《新疆医学》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