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宇 周利晓 刘意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羟...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0.5 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次,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视力指标和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48%)比对照组(78.2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视力值明显升高,视野平均缺损指数、视野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视力值比对照组高,视野平均缺损指数、视野灰度值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PSV)明显升高,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比对照组高,RI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视力状况和眼部血流动力学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羟苯磺酸钙分散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指标 视力值 视野灰度值 视网膜血流动力学 阻力指数
原文传递
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雷琦峰 蔡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79-38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08/2016-02在我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的患者160例160眼,记... 目的:回顾性分析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08/2016-02在我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的患者160例160眼,记录患者术后视力情况,调查高眼压发病情况与影响因素,记录高眼压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结果:所有患者术中上皮瓣完整,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畏光,19眼出现结膜充血、异物感明显。LASEK术后3mo的平均眼压为18.40±4.98mmH g,高于术前的16.27±2.24mmH 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力为1.33±0.56,明显高于术前的1.09±0.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眼发生术后激素性高眼压,发病率为5.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切削深度(OR=3.209)、最大径线曲率(OR=3.071)、眼底C/D值(OR=9.224)为导致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比较常见,但是对视力无明显影响,切削深度、最大径线曲率、眼底C/D值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治疗与预防中需要谨慎使用激素类药物,定期复查和检测眼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K术 激素性高眼压 影响因素 视力 眼底C/D值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碧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究青光眼滤过术后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眼科收治的行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治疗前、后... 目的:探究青光眼滤过术后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眼科收治的行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裸眼视力>0.5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悬韧带裂眼2例(2.30%),术后视力下降共3例(3.45%),术后瞳孔变形共3例(3.45%)。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应用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可有助于其视力恢复,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滤过术 角膜缘切口手术 并发症 视力 价值
下载PDF
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孟逸芳 邢茜 +1 位作者 陶建军 肖盼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应用在硬核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6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系统随机盲选法分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超... 目的探讨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应用在硬核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6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系统随机盲选法分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接受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乳化时间、手术时间,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散光值、裸眼视力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4.07±4.92)min、术中乳化时间(20.02±4.32)s明显较对照组(20.34±6.22)min、(48.11±5.20)s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与角膜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2566.50±190.23)mm^(2)较对照组(2468.10±195.32)mm^(2)高,角膜散光值(1.50±0.32)D较对照组(1.77±0.40)D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观察组裸眼视力(0.13±0.03)、(0.64±0.12)D与对照组(0.14±0.01)、(0.60±0.1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 d,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0.44±0.07)D高于对照组(0.33±0.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09%(3/33)较对照组30.30%(10/3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P<0.05)。结论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应用在硬核白内障患者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硬核白内障 裸眼视力 角膜散光值 内皮细胞密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异常中心凹内层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玥 项振扬 +2 位作者 杨友谊 陈爱菊 陈绮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年第1期9-15,28,共8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的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D-OCT)技术,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术前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EIFLT)与术前、术后视力的相关性,找出预测IMEM术后视力恢复的可靠量化指标。方法基于SD-OCT图像4级分级方案对纳入本研究的93例(10... 目的利用高分辨的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D-OCT)技术,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术前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EIFLT)与术前、术后视力的相关性,找出预测IMEM术后视力恢复的可靠量化指标。方法基于SD-OCT图像4级分级方案对纳入本研究的93例(103眼)IMEM患者进行分级,除1级组外,2级、3级、4级组受试者均接受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同时联合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术前EIFLT及其他OCT参数与术前、术后视力的相关性,建立术后视力的预测模型。结果除了年龄、外层黄斑厚度(OFT)在不同分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术前参数在4组间均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存在线性关系的术前参数:2级组包括年龄、术前BCVA,3级组包括术前EIFLT、术前BCVA。采用多重共线性回归法建立患者术后BCVA的预测模型。结论不同分级组IMEM的视网膜结构参数不一样,需进行分级研究。术前EIFLT是IMEM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负影响因素,无异常中心凹内层存在的2级IMEM是一个很好的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术后视力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参数对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玥 项振扬 +1 位作者 陈爱菊 杨友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分析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图像资料,探讨OCT结构参数与手术前后视力之间的关系,寻找术后视力预后的最佳预测指标,并找出该指标的最佳阈值。方法基于以异常中心凹内层(EIFL)为标志的分级方... 目的分析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图像资料,探讨OCT结构参数与手术前后视力之间的关系,寻找术后视力预后的最佳预测指标,并找出该指标的最佳阈值。方法基于以异常中心凹内层(EIFL)为标志的分级方案,纳入本研究的3级IMEM患者共40例(40眼),所有眼术前均为人工晶状体眼,均接受了23 G玻璃体切除手术,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分析术前OCT结构参数与手术前后视力的相关性,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及OCT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寻找术后视力的最佳预测指标,并找出该指标的最佳阈值。结果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BCVA、中心凹厚度(CFT)和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EIFLT)均相关。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仅EIFLT与术后BCVA存在强相关性(r=0.756,P<0.001)。术后12个月,40例中仍有23例(57.5%)为3级阶段。术前EIFLT<148.5μm,术后12个月BCVA最有可能≥4.7。结论术前EIFLT是3级IMEM术后最终BCVA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呈负相关。手术后仅部分患者的EIFL表现出解剖改善,仅部分术前EIFLT较小的患者可获得相对较好的术后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 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术后视力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