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和换热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司广树 姜培学 李勐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4-9,共6页
本文介绍了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内部的传热和流动过程及其研究方法 ,给出单相流体大多孔介质内部传热的数理模型 ,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分析了流速、孔隙率、固体颗粒的直径大小及固体骨架和流体的导热系数之比等因素对多孔介... 本文介绍了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内部的传热和流动过程及其研究方法 ,给出单相流体大多孔介质内部传热的数理模型 ,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分析了流速、孔隙率、固体颗粒的直径大小及固体骨架和流体的导热系数之比等因素对多孔介质内部传热和流动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流体 多孔介质 流动阻力 换热过程 热弥散 粘性耗散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雾化过程粘性耗散功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晋湘 刘联胜 +2 位作者 杨华 傅茂林 王海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建立了一个液滴雾化破碎模型 ,并利用它对雾化过程中克服液体的粘滞性和表面张力所需要的功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从理论上得到了粘性耗散功和克服表面张力的功在雾化总能量中占有的比例。
关键词 粘性耗散功 表面张力 雾化过程 内燃机
下载PDF
粘性耗散及变物性对多孔介质中对流换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培学 司广树 任泽霈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0-594,共5页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的综合,研究了粘性耗散及变物性对多孔介质中对流换热的影响。发现:用理想的等热流边界条件可以较好地数值模拟等热流边界条件下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在实际可实现的参数条件下,粘性耗散对多...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的综合,研究了粘性耗散及变物性对多孔介质中对流换热的影响。发现:用理想的等热流边界条件可以较好地数值模拟等热流边界条件下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在实际可实现的参数条件下,粘性耗散对多孔介质中对流换热的影响不大;油的变物性对换热的影响很大—热流密度越高,对流换热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耗散 变物性 多孔介质 对流换热
下载PDF
液压滑阀内部温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惟祥 邓斌 刘晓红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1年第7期16-19,共4页
在中、高压系统中,由于节流作用,油液流过滑阀的阀口时会发热使得油液温度升高,影响油液及系统的性能。针对油液流经节流口发热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NHT(Numerical Heat Transfer,数值传热学)方法对滑阀内部的温度场和流场进... 在中、高压系统中,由于节流作用,油液流过滑阀的阀口时会发热使得油液温度升高,影响油液及系统的性能。针对油液流经节流口发热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NHT(Numerical Heat Transfer,数值传热学)方法对滑阀内部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不同入口压力和阀口开度的滑阀温度场进行了解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油液流过节流口时温度升高主要源于黏性力做功导致的黏性耗散,且黏性耗散主要发生于阀口后方速度变化率非常大的涡旋区,并得出了工作压力和不同阀口开度对阀腔内温度场的影响,为滑阀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滑阀 温度场 黏性耗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维液态泡沫渗流实验研究及表面能和粘性耗散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晋 孙其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24-6131,共8页
液态泡沫由大量气泡密集堆积在微量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形成,是远离平衡态的软物质.泡沫强制渗流在微观上是指以恒定流率输入的液体在气泡间隙内的微流动过程,是影响泡沫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微量色素以显示泡沫... 液态泡沫由大量气泡密集堆积在微量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形成,是远离平衡态的软物质.泡沫强制渗流在微观上是指以恒定流率输入的液体在气泡间隙内的微流动过程,是影响泡沫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微量色素以显示泡沫中液体流动的方法,确定了透射率与液体分率的对应关系,测量得到了一维液态泡沫强制渗流中渗流波传播规律以及液体分率的演变规律;理论推导了泡沫基本单元,即开尔文单元结构(Kelvincell)的粘性耗散能表达式,并依据Surface Evolver软件计算得到了不同液体分率时开尔文单元结构对应的的表面能,并计算出了与实验系统对应的开尔文单元结构的表面能和粘性耗散.基于开尔文单元结构内液体分率演变的准静态假设,分析了表面能和粘性耗散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渗流 表面能 粘性耗散 软物质物理
原文传递
Hybrid Effects on MHD Mixed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Flow through a Sloped Plate in Existence of Nano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um
6
作者 Md. Nasir Uddin Abdul Halim Bhuiyan +1 位作者 Zahurul Islam Tahmina Tahrim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9期3037-3052,共16页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heat, mass, and boundary layer assumptions-based nano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hybrid effects of using MHD in conjunction with mixed convective flow through a sloped vertical p...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heat, mass, and boundary layer assumptions-based nano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hybrid effects of using MHD in conjunction with mixed convective flow through a sloped vertical pore plate in the existence of medium of porou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rmo-diffusion, injection-suction, and viscous dissipation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addition to an equally distributed magnetic force utilized as well in the completely opposite path of the flow. By means of several non-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the momentum, energy, concentration, and nano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equations under investigation are converted in terms of nonlinear boundary layer equations and computationally resolved by utilizing the sixth-order Runge-Kutta strategy in combination together with the iteration of Nachtsheim-Swigert shooting procedure. By contrasting the findings produced for a few particular examples with those found i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numerical result is verified, and a rather good agreement is found. Utilizing various ranges of pertinent factors, computing findings are determined not only regarding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as well as nanoparticle fraction of volume but also concerning with local skin-friction coefficient, local Nusselt and general Sherwood numbers associated with nanoparticle Sherwood number.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demonstrate that increasing the fluid suction parameter decreases 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of the flow field in conjunction with concentration and has a variable impact on the nanoparticle fraction of volume, despite an increasing behavior in the local skin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local Nusselt as well as general Sherwood numbers and an increasing behavior in the local nanoparticle Sherwood number. Furthermore, enhancing a Schmidt number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the local nanoparticle Sherwood number and a rise in the nanoparticle proportion of volume. Along with concentration, it also redu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Effects Mixed Convection MHD NANOFLUID viscous dissipation
下载PDF
多孔介质强迫对流传热中粘性耗散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志军 杜建华 王补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979-982,共4页
分析了多孔介质强迫流动传热中粘性耗散的特点,建立了考虑粘性耗散作用的平行平板间多孔介质强迫流动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考察了雷诺数Re、修正的埃克特数Ec′、板间距与颗粒直径比Rh以及不同截面位置x/h处的影响.... 分析了多孔介质强迫流动传热中粘性耗散的特点,建立了考虑粘性耗散作用的平行平板间多孔介质强迫流动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考察了雷诺数Re、修正的埃克特数Ec′、板间距与颗粒直径比Rh以及不同截面位置x/h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多孔介质中粘性耗散的作用远大于不填充多孔介质时的粘性耗散的作用,并随着Re、Ec′、Rh及x/h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多孔介质 粘性耗散 强迫对流传热
下载PDF
微注塑充模流动中的粘性耗散效应 被引量:7
8
作者 于同敏 贝海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4-168,共5页
微注塑成型中的粘性耗散效应引起的熔体充模流动行为变化,直接影响微塑件的成型质量。应用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与微尺度口模和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等组成的测量装置,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熔体以不同剪切速率和口模入口温度,流... 微注塑成型中的粘性耗散效应引起的熔体充模流动行为变化,直接影响微塑件的成型质量。应用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与微尺度口模和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等组成的测量装置,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熔体以不同剪切速率和口模入口温度,流经直径350μm和500μm而长径比不同口模时的粘性耗散效应进行了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通道中的熔体粘性耗散效应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强,随通道直径的减小和入口熔体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通道直径一定时,长径比的增大也会导致粘性耗散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注塑成型 充模流动 粘性耗散 出口温升
下载PDF
微通道内液体流动和传热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敏珊 王国营 董其伍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83-288,共6页
随着尺度的微细化,微通道内液体的流动和传热出现了不同于常规尺度的现象。液体流动的Re、传热Nu和摩擦常数C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规律。许多在常规尺度下不重要的因素如黏性耗散、轴向热传导和表面浸润性等都开始变的突出。研究流体在微... 随着尺度的微细化,微通道内液体的流动和传热出现了不同于常规尺度的现象。液体流动的Re、传热Nu和摩擦常数C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规律。许多在常规尺度下不重要的因素如黏性耗散、轴向热传导和表面浸润性等都开始变的突出。研究流体在微通道的流动和传热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微通道内液体的流动和传热研究进行了总结,尤其是对微通道内液体的黏性耗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黏性耗散 流动和传热
下载PDF
微管内部流动粘性耗散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0
作者 布文峰 刘志刚 赵耀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0-163,共4页
为深入了解微管内部流动及换热机理,对液体在微管内部流动引起的粘性耗散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以蒸馏水为工质,流过内径为25μm及50μm微光滑石英管,采用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方法——红外热成像测量液体粘性耗散导致的... 为深入了解微管内部流动及换热机理,对液体在微管内部流动引起的粘性耗散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以蒸馏水为工质,流过内径为25μm及50μm微光滑石英管,采用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方法——红外热成像测量液体粘性耗散导致的微管壁面的温度场变化,获得精确的微管外壁温度分布.同时利用SIMPLEC计算方法对其内部流动耗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微管内部流动雷诺数Re和流体温升的关系.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表明忽略粘性耗散的影响会最终影响微管摩擦系数和Re数的表观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 微尺度传热粘性耗散 红外热像仪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
下载PDF
黏性耗散对壁面热流的贡献
11
作者 张朋 宋余滨 夏振华 《气动研究与试验》 2024年第5期75-80,共6页
壁面的热流贡献可以被分解为湍流传热部分的贡献、分子传热部分的贡献、压力功部分的贡献和黏性应力功部分的贡献(VW) 4部分。本文首先在低马赫数Ma 0.3 (近似不可压缩流动)和中等马赫数Ma 1.5的可压缩槽道湍流中对该分解公式进行了进... 壁面的热流贡献可以被分解为湍流传热部分的贡献、分子传热部分的贡献、压力功部分的贡献和黏性应力功部分的贡献(VW) 4部分。本文首先在低马赫数Ma 0.3 (近似不可压缩流动)和中等马赫数Ma 1.5的可压缩槽道湍流中对该分解公式进行了进一步验证,所得结果和壁面直接计算的热流符合得很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脉动场黏性应力功的贡献VWf分解为螺旋耗散、膨胀耗散以及脉动密度相关项耗散,发现脉动场部分的贡献主要是螺旋耗散项。数值结果显示,在低马赫数下,黏性应力功部分依然是壁面热流的主要贡献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热流 可压缩槽道湍流 黏性耗散 低马赫数
原文传递
微尺度通道中聚合物熔体的黏性耗散效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同敏 永恒 +1 位作者 贝海鑫 焦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81-2787,共7页
以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和自行研制的黏性耗散测量装置为实验平台,通过对聚甲醛(POM)和聚苯乙烯(PS)两种聚合物熔体在不同剪切速率下,流经长径比相同的直径/当量直径分别为350μm和500μm的圆形及矩形截面微通道出口熔体温升的测量,研究... 以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和自行研制的黏性耗散测量装置为实验平台,通过对聚甲醛(POM)和聚苯乙烯(PS)两种聚合物熔体在不同剪切速率下,流经长径比相同的直径/当量直径分别为350μm和500μm的圆形及矩形截面微通道出口熔体温升的测量,研究了微尺度通道中聚合物熔体流动时的黏性耗散效应及其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截面微通道中的熔体黏性耗散效应均随剪切速率和微道直径/当量直径的增大而明显增强,其中矩形截面微通道中熔体的黏性耗散作用尤为强烈;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结晶性的POM熔体因黏性耗散效应引起的微通道出口熔体温升值,高于非晶性的PS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聚合物熔体 黏性耗散 出口熔体温升
下载PDF
台阶式地形上双垂板透空系统的水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辰 邓争志 茆大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6-346,共11页
基于开源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OpenFOAM中的工具箱waves2Foam,通过在双垂板透空系统下方布置不同尺寸的台阶式地形(潜堤),对规则波-双垂板-地形耦合系统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在不同入射波况作用下,研究双垂板的间距和台阶式地形的... 基于开源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OpenFOAM中的工具箱waves2Foam,通过在双垂板透空系统下方布置不同尺寸的台阶式地形(潜堤),对规则波-双垂板-地形耦合系统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在不同入射波况作用下,研究双垂板的间距和台阶式地形的尺寸对结构系统前/后的反/透射系数、波能的黏性耗散率及双垂板间的液面相对振动幅值等水动力参数的影响.此外,探究波浪非线性对相关水动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布置台阶式地形尺寸,如令地形的长度与波长的比值约为1.0,能够有效减小双垂板系统的波能反射和透射,并可获得适中的黏性耗散率;地形的存在会加剧双垂板间的液面振动幅度,有效提升两板间的波能捕获能力;波高的增大会造成反射和透射系数的减小,增大黏性耗散率,降低板间液面振动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FOAM 双垂板 台阶式地形 黏性耗散 波浪非线性
下载PDF
喷墨液滴撞击疏水表面的溅射现象研究
14
作者 王泳杭 汝长海 +3 位作者 王勇 叶子豪 姚佳升 姜健康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210,共8页
为研究喷墨打印中液滴撞击疏水表面时产生的溅射现象,本研究进行了液滴撞击实验和有限元模拟。通过调控液滴速度得到沉积和溅射两种撞击结果,使用有限元法对撞击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液滴铺展前沿部分存在惯性力、黏性力和表面张力的局部... 为研究喷墨打印中液滴撞击疏水表面时产生的溅射现象,本研究进行了液滴撞击实验和有限元模拟。通过调控液滴速度得到沉积和溅射两种撞击结果,使用有限元法对撞击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液滴铺展前沿部分存在惯性力、黏性力和表面张力的局部竞争关系。据此进行量纲分析,得出无量纲系数K的形式,通过数据拟合得到由沉积转向溅射的临界值K=107.5。研究结果表明,密度、直径和速度的增大会导致惯性力的增大,促进溅射;表面张力的增大会促使液滴回缩,抑制溅射;黏度的增加会使黏性耗散增大,从而削弱惯性力,抑制溅射。利用此规律可以推导出定量打印的最大安全速度,在保证印刷质量的同时提高打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打印 液滴溅射 疏水表面 表面能 黏性耗散
下载PDF
动压气体止推轴承间隙气动热及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湘云 张镜洋 +2 位作者 陈卫东 吕元伟 罗欣洋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0-869,共10页
以波箔型动压气体止推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变截面气膜间隙润滑模型,研究了有无黏性耗散时动压气体止推轴承间隙压力场及温度场分布,获得几何参数以及转速对轴承间隙气膜压力和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考虑黏性耗散时,在收敛段末端和... 以波箔型动压气体止推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变截面气膜间隙润滑模型,研究了有无黏性耗散时动压气体止推轴承间隙压力场及温度场分布,获得几何参数以及转速对轴承间隙气膜压力和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考虑黏性耗散时,在收敛段末端和平直段外缘形成高温区;无黏性耗散时,轴承气膜高温区位于收敛间隙末端;轴承气膜温升随转速线性增加;考虑黏性耗散时,气膜温升随楔形因子的增加而减小,无黏性耗散热时则与之相反;气膜厚度越大,温升越小,厚度对轴承气膜温度分布无影响。本文参数范围内,黏性耗散产生的温升占比达90%。该研究证实了黏性耗散对动压气体止推轴承热流动物理机制有重要的影响,可为动压气体轴承设计和高效运行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止推轴承 黏性耗散 温度场 转速 楔形因子
原文传递
Change in internal energy of thermal diffusion stagnation point Maxwell nanofluid flow along with solar radiation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被引量:4
16
作者 Mair Khan TSalahuddin +2 位作者 ATanveer MYMalik Arif Hussai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352-2358,共7页
This paper concer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upper convected Maxwell fluid flow over a linear stretching sheet with solar radiation,viscous desperation and temperature based viscosity.After bou... This paper concer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upper convected Maxwell fluid flow over a linear stretching sheet with solar radiation,viscous desperation and temperature based viscosity.After boundary layer approximation,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achieved(namely Maxwell,upper convected material derivative,thermal and concentration diffusions).By using the self-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s the governing PDEs are converted into nonlinear ODEs and solved by RK-4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Newton Raphson(shooting technique).The effects of developed parameters on velocity,temperature,concentration,fraction factor,heat and mass diffusions are exemplified through graphs and tabular form and are deliberated in detail.Numerical values of fraction factor,heat and mass transfer rates with several parameters are computed and examined.It is noticed that the temperature is more impactable for higher values of radiative heat transport,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viscous dissipation.The comparison data for some limiting case are acquired and are originate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WELL NANOFLUID viscous dissipation Solar radiation Variable viscos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Chemical reaction STAGNATION point SHOOTING method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Dynamics of Stagnation Point Flow of Micropolar Fluid Past Vertical Porous Plates
17
作者 Ayando Timothy Ibrahim Y. Seini Musah Sulemana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3年第11期3484-3504,共21页
This work examines the flow of a micropolar fluid over a vertical porous plate at the MHD stagnation point under viscous dissipation,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rmal radiation. 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 This work examines the flow of a micropolar fluid over a vertical porous plate at the MHD stagnation point under viscous dissipation,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rmal radiation. 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a set of similarity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transform them into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Runge-Kutta fourth-order algorithm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Newton Raphson shooting technique to numerically solve the generated self-similar equations. Results were tabulated both numerically and graphically, and examples for different controlling factors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vortex viscosity parameter (k) causes the velocity profiles to rise while the magnetic parameter, suction parameter, and radiation parameter cause them to fall. In contrast, as the flow’s suction and prandtl values rise, so do the magnetic parameter, radiation, and vortex viscosity, while the thickness of the thermal boundary layer decrease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D viscous dissipation Thermal Radiation MICROROTATION Micropolar Fluid
下载PDF
微通道聚合熔体粘性耗散尺度效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斌 王敏杰 +1 位作者 于同敏 赵丹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5-109,共5页
针对微尺度聚合物熔体流动粘性耗散变化规律,基于流体能量方程进行了理论分析。随着通道特征尺寸的减小,粘性耗散项在能量方程中所占比例在增加,表明粘性耗散作用在增强。选用当量直径分别为1000μm、500μm、350μm的矩形截面和圆形截... 针对微尺度聚合物熔体流动粘性耗散变化规律,基于流体能量方程进行了理论分析。随着通道特征尺寸的减小,粘性耗散项在能量方程中所占比例在增加,表明粘性耗散作用在增强。选用当量直径分别为1000μm、500μm、350μm的矩形截面和圆形截面毛细管口模,以高密度聚乙烯进行不同温度与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性耗散实验,计算了单位长度粘性耗散温升。结果表明,随着通道特征尺寸的减小,单位长度粘性耗散温升在增加。当剪切速率从低向高变化时,特征尺寸较小的毛细管口模单位长度温升增加较快。因此,随着通道特征尺寸的减小,粘性剪切摩擦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耗散 微通道 聚合物熔体
下载PDF
粘性耗散对微管内部液体温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建坤 孙立 +1 位作者 梁世强 刘志刚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7,62,共6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流经内径分别为19.6μm和44.2/μm石英管,实验研究了粘性耗散对微管内部流动的影响。采用微区热成像技术,使用红外成像仪加特种放大镜头测量了微管内部由于粘性耗散导致的温升△T,同时测量到相应的压降与流量...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流经内径分别为19.6μm和44.2/μm石英管,实验研究了粘性耗散对微管内部流动的影响。采用微区热成像技术,使用红外成像仪加特种放大镜头测量了微管内部由于粘性耗散导致的温升△T,同时测量到相应的压降与流量,从而获得摩擦因子f、△T及雷诺数胁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低如数下,f的值与Hagen—Poiseuille理论预测值几乎一致;随着Re数的增大,工质与微管为壁面之间高的速度梯度引起粘性耗散导致工质温升,进而使得/的实验值增加。f的实验值与Hagen—Poiseuille理论预测的最大偏差达到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 粘性耗散 红外成像仪 摩擦因子
下载PDF
液滴撞击固体表面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烽 王登飞 +2 位作者 蔡子琦 高正明 刘新卫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3,共10页
对液滴撞击固体表面的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液滴的物性和操作条件对撞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滴黏度的增加、或表面张力系数的增大、或撞击速度的减小,液滴的铺展直径、铺展速度和铺展面积均减小,液滴的能量在黏性中的耗散主要... 对液滴撞击固体表面的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液滴的物性和操作条件对撞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滴黏度的增加、或表面张力系数的增大、或撞击速度的减小,液滴的铺展直径、铺展速度和铺展面积均减小,液滴的能量在黏性中的耗散主要发生在撞击的初始阶段,随着液滴黏度的增加、或表面张力系数的减小、或撞击速度的增大,黏性耗散的速率均增加。本文得到的关于液滴雷诺数和韦伯数的关联式可用于预测液滴的最大铺展直径和最大铺展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撞击 铺展特性 黏性耗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