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稠油乳化降黏机理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美蓉 向浩 马济飞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研究了胜利油田罗家高硫特稠油的黏度及其极性四组分、有机杂原子、金属元素的关联。结果表明,该稠油的高黏度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1)含有高分子量的胶质和沥青质组分;(2)硫的质量分数很高;(3)金属元素V、Fe、N i形成配位络合物增加了... 研究了胜利油田罗家高硫特稠油的黏度及其极性四组分、有机杂原子、金属元素的关联。结果表明,该稠油的高黏度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1)含有高分子量的胶质和沥青质组分;(2)硫的质量分数很高;(3)金属元素V、Fe、N i形成配位络合物增加了沥青质的内聚力。同时考察了所筛选的降黏剂的效果,降黏剂明显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使得稠油的黏度降低。比较了添加降黏剂前后沥青质的电子探针照片的变化,推测降黏剂分子借助强的形成氢键的能力和渗透、分散作用进入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破坏了沥青质分子平面重叠的聚集体,使聚集结构变得疏松,表明聚集有序性降低是稠油降黏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沥青质 降黏剂 电子探针
下载PDF
超稠油耐高温乳化降粘剂优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庆辉 刘其成 +2 位作者 刘志惠 郑南方 李成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9-92,共4页
针对杜 84块超稠油区块的油层特点、油品性质等因素 ,从配伍性、降粘效果、吸附损失、洗油能力及驱油效率等方面入手 ,对乳化降粘剂进行筛选评价。筛选出适合于超稠油区块的最佳降粘剂为CSL 1,降粘剂最佳质量分数为 1‰~ 2‰。CSL 1型... 针对杜 84块超稠油区块的油层特点、油品性质等因素 ,从配伍性、降粘效果、吸附损失、洗油能力及驱油效率等方面入手 ,对乳化降粘剂进行筛选评价。筛选出适合于超稠油区块的最佳降粘剂为CSL 1,降粘剂最佳质量分数为 1‰~ 2‰。CSL 1型乳化降粘剂具有耐高温性能 ,在 3 0 0℃下其降粘特性不失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耐高温乳化降粘剂 实验研究 降粘效率 蒸汽吞吐 驱油效率
下载PDF
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高碳醇酯共聚物的制备及对稠油的降粘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群正 蒲春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0,153,共4页
以甲苯为溶剂在引发剂存在下使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 ,再在Lewis酸存在下使共聚产物直接与C16~C18混合醇反应 ,得到马来酸酐 /苯乙烯 /丙烯酸C16~C18混合醇酯共聚物MSA。通过红外特征吸收峰的指认确证了MSA的结构。体积比 85... 以甲苯为溶剂在引发剂存在下使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 ,再在Lewis酸存在下使共聚产物直接与C16~C18混合醇反应 ,得到马来酸酐 /苯乙烯 /丙烯酸C16~C18混合醇酯共聚物MSA。通过红外特征吸收峰的指认确证了MSA的结构。体积比 85∶15的胜利孤岛原油 (5 0℃粘度 2 1.5Pa·s)与 35 3mg/L的MSA煤油溶液形成的稀释油 ,其粘度随温度升高 (4 0~ 6 5℃ )而降低 ,在 5 0℃时表观降粘率为最高 ,达 95 .8% ;稀释油 5 0℃时的粘度随MSA煤油溶液浓度增大而下降 ,在浓度 35 3mg/L时达最低值 710mPa·s,浓度继续增大时反而上升。用阴、非离子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及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将溶于少量煤油的MSA制成水包油乳状液 ,将原油与MSA水乳液按体积比85∶15 ,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与原油质量比 1∶10 0 0混合 ,得到的水包油型乳化原油 5 0℃时的粘度与MSA在水乳液中的浓度之间存在类似的关系 ,浓度为 35 3mg/L时粘度为 6 75mPa·s ,浓度为 4 70mg/L时粘度有最低值 4 0 0mg/L ,此时实际降粘率为 71.5 % ,浓度继续增大时粘度上升。油溶性降粘剂与乳化剂结合用于稠油降粘 ,费用较低 ,效果较好。共聚物不提纯直接酯化和提纯后酯化得到的MSA的降粘性能相差不大。表 3参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苯乙烯 丙烯酸 碳醇酯 制备方法 稠油 降粘工艺 油气集输工艺
下载PDF
辽河特稠油降粘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本芳 沈本贤 杨允明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32,共6页
对辽河特稠油的组成和物性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胶质含量高是辽河冷东特稠油粘度高、流动性差的主要原因 ,研制能在较高温度区高效降粘的改质胶质油溶性降粘剂是解决该类油品输送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通过试验 ,初步探索了降粘剂的... 对辽河特稠油的组成和物性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胶质含量高是辽河冷东特稠油粘度高、流动性差的主要原因 ,研制能在较高温度区高效降粘的改质胶质油溶性降粘剂是解决该类油品输送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通过试验 ,初步探索了降粘剂的组成及分子量分布对其降粘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降粘处理 粘度 管道输送 降粘剂 油品输送 热处理
下载PDF
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航道桥桥塔混凝土抗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龙勇 刘爱林 +2 位作者 董继红 黄斌 盖珂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千米级三塔钢桁梁斜拉桥,边塔高308 m、中塔高345 m,桥塔采用钢-混组合结构,中、下塔柱采用C60混凝土结构,塔柱横截面壁厚1.4~3.0 m。为提高该桥桥塔混凝土抗裂性能,在优选原材料的基础上,提出添加降... 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千米级三塔钢桁梁斜拉桥,边塔高308 m、中塔高345 m,桥塔采用钢-混组合结构,中、下塔柱采用C60混凝土结构,塔柱横截面壁厚1.4~3.0 m。为提高该桥桥塔混凝土抗裂性能,在优选原材料的基础上,提出添加降黏剂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比选;优选分别掺加16%减缩型和12%抗裂型降黏剂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1.4 m(未设冷却水)和3.0 m(设置冷却水)壁厚塔柱的足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降黏剂的掺入可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塑性粘度和开裂温度,提升混凝土的应力储备,延缓混凝土到达温峰的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足尺模型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均良好、均未出现有害裂纹。由于掺加16%减缩型降黏剂配合比混凝土的性价比更优,因此该桥Z3号、Z4号桥塔最终采用该配合比方案,提高了混凝土外观质量及抗裂性能,拆模后的塔柱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无有害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桥 桥塔 混凝土 抗裂技术 降黏剂 配合比 足尺模型试验
下载PDF
本体聚合法制备低分子量水基钻井液降粘剂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飞龙 杨泽星 刘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5-878,共4页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制备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SMA),采用氯磺酸进一步磺化后得到低分子量的水基钻井液降粘剂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SSMA)。研究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链转移剂用量对...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制备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SMA),采用氯磺酸进一步磺化后得到低分子量的水基钻井液降粘剂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SSMA)。研究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产物降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在St与MA的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聚合温度为65℃,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链转移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经磺化改性制得的SSMA降粘剂能显著降低钻井液的粘度。利用红外光谱仪、凝胶色谱仪和差热分析仪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可知所合成的聚合物结构与设计结构基本一致,重均分子量在3 000~5 000之间,分子量较低;通过热重分析曲线可知,在289℃左右失重保持在90%以上,聚合物热稳定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 降粘剂 合成
下载PDF
硅化腐植酸钠GFN-1的研制 被引量:5
7
作者 史俊 李谦定 王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77,共3页
针对目前生产腐植酸硅化产品原料受限的缺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一条以腐植酸和硅化剂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工艺,合成了一种与有机硅腐植酸钾(OSAM-K)性能相当的硅化腐植酸钠产品GFN-1,对其常规性能指标和在清水及无固相聚合物钻井... 针对目前生产腐植酸硅化产品原料受限的缺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一条以腐植酸和硅化剂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工艺,合成了一种与有机硅腐植酸钾(OSAM-K)性能相当的硅化腐植酸钠产品GFN-1,对其常规性能指标和在清水及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中、在膨润土浆和低固相钻井液体系中应用指标,耐温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GFN-1作为钻井液添加剂,具有良好的降滤失、降黏、耐温及热稳定性,并兼有优良的控制页岩分散能力,其大多数应用性能相当于或略优于OSAM-K,作为替代品完全能够满足油田现场应用的需要。GFN-1的硅化原料性质稳定、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易行,产品质量稳定,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腐植酸 硅化 降黏剂 钻井液添加剂 耐温
下载PDF
一种新型原油降黏剂的合成及降黏机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萌萌 吴信朋 +1 位作者 姜玉珊 宋林花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3-58,共6页
为了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其采收率,结合原油组分的特征,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种单体分两步合成了新型油溶性原油降黏剂SMN。考察SMN对胜利高黏度原油的降黏效果,发现该原油降黏率最高可以达到68.5%。通过机理探究推测SM... 为了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其采收率,结合原油组分的特征,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种单体分两步合成了新型油溶性原油降黏剂SMN。考察SMN对胜利高黏度原油的降黏效果,发现该原油降黏率最高可以达到68.5%。通过机理探究推测SMN中的苯环、羧基和酯基等极性较大的基团可以通过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进入到沥青质片层中,而分子中具有较大位阻的乙氧基能够阻止沥青质聚集,从而分散原油中的重组分,降低原油的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度原油 降黏剂 降黏机理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降粘剂研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代一钦 梁文利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39-42,共4页
针对深层页岩气钻井液密度高,以及油基老浆流变性差的问题,采用强润湿反转剂,沥青分散剂、多点吸附表面活性剂复配而研制了一种油基降粘剂,该油基降粘剂能够降低粘度30%以上,提高了油基钻井液流动性和老浆重复利用率。该油基降粘技术在... 针对深层页岩气钻井液密度高,以及油基老浆流变性差的问题,采用强润湿反转剂,沥青分散剂、多点吸附表面活性剂复配而研制了一种油基降粘剂,该油基降粘剂能够降低粘度30%以上,提高了油基钻井液流动性和老浆重复利用率。该油基降粘技术在工区多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钻井液 高密度 油基钻井液 降粘剂
下载PDF
稠油掺活性水降黏集输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溢 胡泽文 +4 位作者 付美龙 周璇 张蒙 杜伟 孙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7-219,221,共4页
为了解决昌吉井区稠油集输困难的问题,对昌吉井区的稠油集输工艺进行了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稠油集输的有效工艺。实验通过测试3种表面活性剂对该地区稠油乳化后的静态稳定性、流变性发现,乳化液稳定性依次为OP-10>XP50>AG-1... 为了解决昌吉井区稠油集输困难的问题,对昌吉井区的稠油集输工艺进行了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稠油集输的有效工艺。实验通过测试3种表面活性剂对该地区稠油乳化后的静态稳定性、流变性发现,乳化液稳定性依次为OP-10>XP50>AG-16;OP-10乳化后的黏度最好。温度低于42℃时,AG-16>XP50;高于42℃时,XP50>AG-16,因此选择OP-10为本区块掺活性水乳化降黏的主添加剂。通过参数优化实验发现,OP-10的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75%,乳化温度为50℃,含水率为30%时,不仅能有效降黏,还能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研究表明,稠油掺活性水乳化降黏是稠油集输中一种经济高效的集输工艺,具有乳化液黏度小、性能稳定、乳化剂用量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集输 降黏剂 活性水 乳化降黏
下载PDF
高胶质沥青质超稠油降粘剂YZ-31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燕玉峰 于世虎 +1 位作者 郑云香 吴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0-763,共4页
针对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超稠油的特点,室内研究了一种高效油溶性稠油降粘剂YZ-31,对不同降粘剂对超稠油降粘效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超稠油降粘剂YZ-31加量、温度等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溶性降粘剂YZ-31对高胶质和沥青质含... 针对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超稠油的特点,室内研究了一种高效油溶性稠油降粘剂YZ-31,对不同降粘剂对超稠油降粘效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超稠油降粘剂YZ-31加量、温度等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溶性降粘剂YZ-31对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的胜利油田郑家超稠油降粘效果明显。在50oC,5 wt%的降粘剂加量下对三种实验超稠油样品的降粘率都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降粘剂 降粘性能
下载PDF
渣油降粘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四红 《当代化工》 CAS 2009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就目前在渣油燃料的运输、储存和加工中所面临的问题-如何降低粘度,综述了5种方法:升温降粘法、稀释降粘法、乳化降粘法、聚合物降粘法和降粘新方法。升温降粘法和稀释降粘法属于物理降粘,乳化降粘法、聚合物降粘法和降粘新方法属于化... 就目前在渣油燃料的运输、储存和加工中所面临的问题-如何降低粘度,综述了5种方法:升温降粘法、稀释降粘法、乳化降粘法、聚合物降粘法和降粘新方法。升温降粘法和稀释降粘法属于物理降粘,乳化降粘法、聚合物降粘法和降粘新方法属于化学降粘。介绍了相关文献,指出开发渣油降粘技术的另一课题:如何解决室温输送。提出渣油降粘开发的新思路:综合使用各种降粘技术,参考稠油降粘的一些工艺,并综合渣油自身的特点开发复合降粘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综述 降粘技术 降粘剂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稠油降黏剂降黏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王绘鹏 杨昌华 +2 位作者 张永伟 王辰 黄泽宇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24年第4期36-42,60,共8页
为解决内蒙毛1井稠油难以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开采的难题,以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苯乙烯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油溶性降黏剂。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方法,分析了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 为解决内蒙毛1井稠油难以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开采的难题,以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苯乙烯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油溶性降黏剂。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方法,分析了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3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降黏剂降黏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降黏剂降黏性能的影响顺序为反应时间>引发剂BPO加入量>反应温度;引发剂BPO加入量和反应温度之间交互作用极为显著,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降黏剂合成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m(BPO):m(总单体)=1.2%,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70℃。在此优化条件下降黏剂的降黏率为48.73%,与理论值基本吻合。加入降黏剂后稠油的屈服应力和黏度值降为131Pa、18756mPa·s,降黏剂的起始分解温度为200℃。毛1井稠油的室内模拟驱油采收率提高1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黏剂 油溶性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寒区表面活性剂类温拌沥青的性能评价及降黏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长丽 万铜铜 +1 位作者 张琛 汪海年 《河南科学》 2019年第9期1481-1488,共8页
为了评价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在河北寒区沥青路面上的适用性,以河北张承高速某试验段为工程实例,选用韩国SK70#和SK90#基质沥青以及河北某新材料公司研发的YC型表面活性温拌剂制备温拌沥青结合料.综合考虑河北寒区的气候条件和施工现状,分... 为了评价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在河北寒区沥青路面上的适用性,以河北张承高速某试验段为工程实例,选用韩国SK70#和SK90#基质沥青以及河北某新材料公司研发的YC型表面活性温拌剂制备温拌沥青结合料.综合考虑河北寒区的气候条件和施工现状,分析不同温拌剂掺量对SK70#和SK90#基质沥青性能的影响,并确定YC型温拌剂最佳掺量;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和Refutas黏温方程,对河北寒区YC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降黏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YC型温拌剂与基质沥青的最佳拌合时间为5 min.同一温度下,YC型温拌剂掺量对SK70#沥青针入度的影响显著性要大于SK90#沥青. YC型温拌剂的添加能显著增大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敏感性,即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随温拌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YC型温拌剂对沥青的软化点无显著影响,对于SK70#和SK90#沥青,单考虑沥青的低温延度因素时,推荐YC型温拌剂最佳掺量为沥青用量的0.7%. Refutas黏温关系式能较好地表征YC型温拌沥青的黏温关系,YC型温拌剂的添加对SK70#和SK90#基质沥青的黏度降低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表面活性剂 温拌沥青 结合料 性能评价 降黏效果 温拌剂
下载PDF
高效稠油降粘剂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斗贵 朱桂林 +2 位作者 曹嫣镔 唐培忠 王秋霞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55-57,共3页
稠油超稠油区块进入多轮次吞吐后期普遍存在蒸汽驱替效率低、油汽比低、经济性差的问题。部分区块由于注汽压力高而导致无法正常注汽。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表明 ,伴蒸汽注入高效稠油降粘剂CY 2可以明显提高蒸汽的驱替效率、降低注汽压力 ,... 稠油超稠油区块进入多轮次吞吐后期普遍存在蒸汽驱替效率低、油汽比低、经济性差的问题。部分区块由于注汽压力高而导致无法正常注汽。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表明 ,伴蒸汽注入高效稠油降粘剂CY 2可以明显提高蒸汽的驱替效率、降低注汽压力 ,提高注汽周期的产量及油汽比。该项技术在滨南单家寺油田大面积推广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 降粘剂 单家寺
下载PDF
苏北油田稠油CO2复合吞吐用新型降黏剂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永平 宋宗旭 +3 位作者 赵梓平 梁珀 王婧 孙致学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1-355,共5页
苏北油田兴北区块为典型“小、碎、深、薄、低”极复杂断块稠油底水油藏。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黏度大,原油流动性差导致开发矛盾突出。为了实现该类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提出了底水稠油油藏CO2与降黏剂复合吞吐技术方法,... 苏北油田兴北区块为典型“小、碎、深、薄、低”极复杂断块稠油底水油藏。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黏度大,原油流动性差导致开发矛盾突出。为了实现该类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提出了底水稠油油藏CO2与降黏剂复合吞吐技术方法,降黏剂是该技术成功实施的核心。通过在降黏剂分子中引入苯环结构来降低胶质、沥青质间的π-π堆积作用,合成了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降黏剂。矿场应用表明,该降黏剂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对苏北油田不同种类的稠油均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同时,CO2与该降黏剂混注时,在油藏温度压力条件下仍具有稳定的降黏率。本次合成的新型降黏剂在兴北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Π-Π堆积作用 降黏剂 二氧化碳 复合吞吐 兴北油田
下载PDF
江37稠油油田注降黏剂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车洪昌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3期124-128,共5页
针对江37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采稠油过程中出砂严重的情况,进行了注表面活性剂降黏驱油室内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筛选实验表明,FPS-H分散型稠油降黏剂与江37稠油油田采出污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可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到0.05mN/m,稠油乳化... 针对江37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采稠油过程中出砂严重的情况,进行了注表面活性剂降黏驱油室内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筛选实验表明,FPS-H分散型稠油降黏剂与江37稠油油田采出污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可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到0.05mN/m,稠油乳化降黏率达到92.1%。驱油实验结果表明,FPS-H降黏剂驱最佳注入量为0.5PV,最佳注入速度为1.0mL/min,注入方式应选择0.5PV段塞-后续水驱方式,注入水温度不宜超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黏剂 驱油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稠油聚合物降粘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勇 杨寨 沈燕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66,共2页
通过对绥中 3 6 1油田原油物性的分析 ,有针对性地对聚合物降粘剂单体进行了初选 ,继而合成了一系列聚合物降粘剂。通过对所合成的聚合物降粘剂降粘效果的筛选和研究 ,确定了对绥中 3 6 1油田具有较好降粘效果的聚合物降粘剂BST RP及其... 通过对绥中 3 6 1油田原油物性的分析 ,有针对性地对聚合物降粘剂单体进行了初选 ,继而合成了一系列聚合物降粘剂。通过对所合成的聚合物降粘剂降粘效果的筛选和研究 ,确定了对绥中 3 6 1油田具有较好降粘效果的聚合物降粘剂BST RP及其配方 ;并对该聚合物降粘剂存在情况下 ,体系其他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以及采用聚合物降粘剂对原油后处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ST RP降粘剂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稠油 聚合物降粘剂 研究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降黏剂室内合成与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碧强 范劲 谭枭麒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446-449,共4页
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结合室内模拟评价,得出油基钻井液增稠的主要原因是固相含量的增加和基液增黏;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改善固相润湿性和拆散胶质结构降低基液黏度的降黏机理,并进行分子结构设计,在室内合成了油基钻井液降黏剂MOVR... 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结合室内模拟评价,得出油基钻井液增稠的主要原因是固相含量的增加和基液增黏;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改善固相润湿性和拆散胶质结构降低基液黏度的降黏机理,并进行分子结构设计,在室内合成了油基钻井液降黏剂MOVRM。现场油基钻井液老浆评价结果显示,降黏剂加量在2%时塑性黏度降低率超过20%,动切力降低率在50%以上,抗温可达150℃,有效期在7天以上,能够满足现场油基泥浆作业流变性调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降黏剂 抗高温 长效
下载PDF
有机硅磺酸盐的制备及其在稠油降粘中的应用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良仙 张乐 +1 位作者 赵雪雪 李艳妮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6-71,共6页
以端含氢硅油(α,ω-PHMS)、烯丙基环氧基聚醚(APEE)和KHSO3为原料,经硅氢加成反应和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有机硅磺酸盐(OSS).用红外光谱(FTIR)对OS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OS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γcmc)、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了测试,考察... 以端含氢硅油(α,ω-PHMS)、烯丙基环氧基聚醚(APEE)和KHSO3为原料,经硅氢加成反应和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有机硅磺酸盐(OSS).用红外光谱(FTIR)对OS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OS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γcmc)、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了测试,考察了OSS水溶液浓度、油水比、水溶液放置时间以及OSS的耐盐性和耐温性等对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OS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0×10^(-3)g/m L,临界表面张力(γcmc)为24.6 m N/m.当w(OSS)为0.3%、油水质量比为80∶20、温度为20℃时,OSS对稠油的降粘率达94%以上.将0.3%的w(OSS)水溶液放置3 d,或OSS经150℃高温处理1 h,或用矿化度为4 655 mg/L的水配制0.3%的w(OSS)盐溶液,同样条件下测试,OSS对稠油的降粘率仍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磺酸盐 表面活性剂 界面性能 降粘剂 稠油 降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