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脏腑推拿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华南 吴秋君 +3 位作者 马永利 马菲 孙庆 王金贵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03-1806,共4页
目的:观察脏腑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推拿、针刺与热敷。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脏腑推拿。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脏腑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推拿、针刺与热敷。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脏腑推拿。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改良中文版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并应用尼莫地平法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75.5%,愈显率32.7%,对照组总有效率31.9%,愈显率14.9%,表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脏腑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焦虑状态具有一定临床疗效,这也为焦虑症状的绿色治疗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焦虑状态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取象比类法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明 李宁 +1 位作者 贾成祥 李娟娟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取类比象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系统介绍取象比类法在中医学不同方面的具体运用。结果与结论:取象比类法较好地揭示了脏腑功能,对归纳疾病病因病机,确立治则治法,指导药物和腧穴的正确取用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取象比类法 藏象 病机 治则 治法 周易 内经
下载PDF
试用临界慢化原理探讨常见未病状态——血糖失稳态 被引量:5
3
作者 石康乐 刘晓玉 +8 位作者 胡影 王晓聪 杨方燕 雷聪 王诗尧 于欣萍 王娟 于越凡 孟庆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7-1047,共11页
中医学使用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状态界定人的健康,即健康是人体这个开放复杂巨系统整体动态平衡的稳态。稳态失衡则进入狭义的未病状态,邪正相争,存在向愈与向疾的两种演化趋势,一旦扰动过强或干预不力,则系统持续失稳,突变形成疾病稳态... 中医学使用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状态界定人的健康,即健康是人体这个开放复杂巨系统整体动态平衡的稳态。稳态失衡则进入狭义的未病状态,邪正相争,存在向愈与向疾的两种演化趋势,一旦扰动过强或干预不力,则系统持续失稳,突变形成疾病稳态。治未病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原则,贯穿中医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临床过程始终,对于多种疾病未病人群的筛查与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围绕生理意义巨大、病理影响广泛的血糖失稳态,详述其防治意义、筛查现状与干预方式,系统分析其作为多种重大疾病未病状态的临界慢化原理,阐释中医治未病方法论所蕴含的基于系统整体性与开放性的藏-象映射模型思维、基于系统动态发展的临界慢化模型思维,探讨基于中医四诊合参的未病状态识别与干预路径,以期为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中医诊疗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病 血糖失稳态 临界慢化 藏象
原文传递
基于辟卦的时间节律-脏腑体系谈脏腑应时调摄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洪海 李晓 马月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348-4352,共5页
为探究十二辟卦、时间节律和藏象之间的联系,探寻脏腑的应时调摄之法。笔者通过研究子午流注学说与运气学说,归纳总结出日节律-脏腑体系与年节律-脏腑体系,并通过十二辟卦的卦辞与卦象来以宏统微,以微纳宏,将二者归于以其为基础的时间节... 为探究十二辟卦、时间节律和藏象之间的联系,探寻脏腑的应时调摄之法。笔者通过研究子午流注学说与运气学说,归纳总结出日节律-脏腑体系与年节律-脏腑体系,并通过十二辟卦的卦辞与卦象来以宏统微,以微纳宏,将二者归于以其为基础的时间节律-脏腑体系,并分析其应时调摄之法。发现十二辟卦确可将日、年节律统而为一,并据其各自的卦辞与卦象来指导脏腑的应时调摄之法。以十二辟卦为基础的时间节律-脏腑体系不仅可以丰富中医学基础理论,扩大藏象学说的范围,更能在脏腑的应时调摄与防治疾病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卦 时间节律 藏象 时间医学
原文传递
中医心藏象理论规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冬裴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16-19,共4页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梳理心藏象理论、辨证论治理论的发展脉络;对历代有关心病证的症象,采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应用计算机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科学手段,探究心病证与症象的相关性,归纳心藏象辨证的规律。研究表明,对心理...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梳理心藏象理论、辨证论治理论的发展脉络;对历代有关心病证的症象,采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应用计算机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科学手段,探究心病证与症象的相关性,归纳心藏象辨证的规律。研究表明,对心理论研究进行收集、整理、探索与提升,具备客观、全面的特点,对于中医学文献研究的方法学上作了新的尝试,对类似研究将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辨证论治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肝为“罢极之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晓培 夏婧 王志红 《四川中医》 2016年第3期209-212,共4页
肝为"罢极之本",是中医藏象理论的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多有探讨。现就对此理论50年的研究,从理论、实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藏象 罢极之本
下载PDF
元整体观视域下《黄帝内经》的“心”内涵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肖阳 张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229-5233,共5页
《黄帝内经》中"心"的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中医学的整体观是元整体观,而不是合整体观。因此在元整体观的3个基本层次关系下,文章从形质、文化、藏象、情志、五行、... 《黄帝内经》中"心"的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中医学的整体观是元整体观,而不是合整体观。因此在元整体观的3个基本层次关系下,文章从形质、文化、藏象、情志、五行、经络6个方面解析《黄帝内经》中"心"的相关内容,发现《黄帝内经》不同内涵的心是以形质之心为基础,是在藏象、五行和经络的联系下形成的元整体,并由此建立了心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元整体观 内涵 藏象 五行 经络
原文传递
基于脏腑和经络辨证探讨帕金森病的证治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建东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6期33-37,共5页
通过脏腑和经络辨证,结合现代医学的系统分析与医案总结,探讨帕金森病的症状、病机与证治,确立“五脏虚衰,太阳不利”的核心病机和“调补五脏,疏通太阳”的治法。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藏象 脏腑 经络 辨证 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也谈“肺脾共为后天之本” 被引量:4
9
作者 钟海平 郑红斌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肺脾共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意义。方法:参考中医学古典文献及其他相关典籍,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对中医理论构建渗透的角度,探讨肺当与脾共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意义。结果:从人体生命内涵和气血的生成来... 目的:探讨"肺脾共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意义。方法:参考中医学古典文献及其他相关典籍,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对中医理论构建渗透的角度,探讨肺当与脾共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意义。结果:从人体生命内涵和气血的生成来看,肺脾确应共称后天之本。结论:肺脾共为后天之本的提出,有助于使医者在临床治疗上重视脾肾的同时也重视肺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先天之本 后天之本 藏象
下载PDF
基于“道-形-器”的《黄帝内经》藏象观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振 赵凰宏 徐江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576-4578,共3页
《周易·系辞》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句,由此延伸出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即"道器观"。对这一哲学观的理解需要理解"形"这一普遍被忽视的文化概念,而形与"精气&qu... 《周易·系辞》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句,由此延伸出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即"道器观"。对这一哲学观的理解需要理解"形"这一普遍被忽视的文化概念,而形与"精气"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并随着"四时五行观"的成熟,形成完整的道器观体系。中医藏象观即是哲学观在医学方面的体现,通过哲学之体来探讨医学之用,深入挖掘藏象理论所蕴藏的思想内涵,以期为当代藏象学说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气 藏象观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脏象意蕴
11
作者 李心机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6期2-5,共4页
脏与象相联,更突出的是象。古人对脏象的认识,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个过程:脏—脏腑—脏象。脏是以解剖术为基础,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概括,突出形态结构。脏腑是以生命现象为基础,强调体内结构的整体联系,突出功能。脏象是以天人相应为基础,强... 脏与象相联,更突出的是象。古人对脏象的认识,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个过程:脏—脏腑—脏象。脏是以解剖术为基础,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概括,突出形态结构。脏腑是以生命现象为基础,强调体内结构的整体联系,突出功能。脏象是以天人相应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突出人与天地相参。脏象理论的建构,主要运用观物取象的方法,而对脏象的理解和把握,则需要运用以象求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 脏象
下载PDF
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认识肠道微生态 被引量:40
12
作者 刘雷蕾 孟静岩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4-727,共4页
在生态学中,人需要在物质、能量、及信息转运中才能生存繁衍,这三要素不仅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样的外环境中,在人体内环境中同样需要三者的相互统一。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内环境重要组成之一,关系着人体生理、病理甚至心理多方面... 在生态学中,人需要在物质、能量、及信息转运中才能生存繁衍,这三要素不仅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样的外环境中,在人体内环境中同样需要三者的相互统一。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内环境重要组成之一,关系着人体生理、病理甚至心理多方面,并在这三要素相互作用下与机体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以及相互制约的平衡体系。如果失去这种平衡,机体则呈现出微生态失调,产生多种疾病。随着中医学研究的引入,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平衡学说、藏象学说、体质学说、正邪致病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肠道微生态和宿主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中医药改善肠道微生态来治疗部分消化系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整体观 阴阳平衡 藏象学说 体质学说
原文传递
基于藏象理论探讨化疗药的药物毒性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闪闪 魏丹丹 蒋士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8-205,共8页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虽然近年来靶向和免疫疗法逐步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但亦存在不良反应大、易耐药等问题。目前,化疗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虽然近年来靶向和免疫疗法逐步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但亦存在不良反应大、易耐药等问题。目前,化疗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损害,常导致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口腔黏膜反应等药物毒性。虽然现代医学治疗化疗药药物毒性有一定疗效,仍存在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历史悠久,认为化疗为药物毒邪侵袭机体,加重机体"虚""毒""瘀",致使气血脏腑损伤,以脾胃、肝肾最为明显,导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研究证实运用中医药治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因此,需要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探寻新的治疗方法。藏象理论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与中医学的望、闻、问、切相联系,不断发展完善,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指导,以中医病因病机为基础,从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口腔黏膜反应等化疗药常见药物毒性的临床表现着手,即化疗药药物毒性的外在征象,将脏腑的病理表现与生理功能相联系,由象及藏,系统归纳了各类常见化疗药的药物毒性的脏腑特点,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化疗药物毒性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促进中医藏象理论在诊治疾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理论 化疗药物毒性 骨髓抑制 消化道不良反应 肝肾损伤 口腔黏膜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体表脏腑相关”的穴位敏化现象探讨腧穴的不同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14
作者 叶国平 黄艳峰 +3 位作者 朱定钰 张媛媛 张霖云 吴明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98-2301,共4页
文章旨在从"体表脏腑相关"的穴位敏化现象探讨腧穴的不同状态及其临床意义。通过梳理古今医家学者们对"体表脏腑相关"的认识以及其与腧穴敏化现象、腧穴状态、腧穴状态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文章旨在从"体表脏腑相关"的穴位敏化现象探讨腧穴的不同状态及其临床意义。通过梳理古今医家学者们对"体表脏腑相关"的认识以及其与腧穴敏化现象、腧穴状态、腧穴状态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腧穴起源于"体表脏腑相关"的部位敏化"手诊医学"模式;"腧穴脏腑相关"决定腧穴的不同状态"开"与"合";腧穴的状态是动态可变的,会因内脏功能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其"开/合"状态,使其处于相对的"静息态"或"敏化态",以发挥其功能的强反应或弱反应;腧穴从"沉默"状态变换至"觉醒"状态的动态过程即为腧穴敏化,腧穴敏化能够使腧穴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态特征等发生相应改变,并能增强其腧穴功能,产生"小刺激大效应";腧穴敏化是机体实现自我稳态调节的基础和触发点;同时腧穴敏化也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穴位敏化现象是"体表脏腑相关"的外在体现,"体表脏腑相关"决定腧穴"开/合"的不同状态及其动态可变性,其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脏腑相关 敏化 腧穴 状态 中医临床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现代文献揭示“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科学内涵 被引量:28
15
作者 赵巍 唐晶 +2 位作者 刘悦 张哲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270-1275,共6页
目的:探讨"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整理、归纳2009—2013年有关脾虚或脾实相关证型的文献,对病位、病种、脾脏象功能失调相关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5篇文献中呈逐年递增趋势,以胃肠道、内分泌和... 目的:探讨"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整理、归纳2009—2013年有关脾虚或脾实相关证型的文献,对病位、病种、脾脏象功能失调相关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5篇文献中呈逐年递增趋势,以胃肠道、内分泌和代谢、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为主,412种脾脏象功能失调相关指标的变化可能与NEI网络,物质代谢,凝血因子与微循环,胰脏,线粒体对物质转运、能量转换和信号转导等整合调控对脾脏象的影响有关。结论:通过现代文献研究,中医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已纳入现代医学的研究序列,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脏象本质研究对中医的发展和提高临床疗效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象 脾主运化 脾主统血 现代文献研究
下载PDF
中医“肾脑系统”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25
16
作者 崔远武 张连城 +2 位作者 李强 王凯 张玉莲 《天津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生髓通于充实大脑","脑为髓海"。中医脑的生成、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和病理状态的呈现都与肾脏功能状态息息相关。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构建中医"肾脑系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生髓通于充实大脑","脑为髓海"。中医脑的生成、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和病理状态的呈现都与肾脏功能状态息息相关。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构建中医"肾脑系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肾脑相关"理论解决脑部疾病实际临证问题。分别从构建中医"肾脑系统"的缘由和意义,中医"肾脑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三个方面初步阐释了中医"肾脑系统"的理论内涵,以期为从肾论治脑病提供更加精确的辨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脑系统 中医藏象理论 结构与功能
下载PDF
危机、危机的化解与新生──肾藏象学说的发生学概论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如辉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2,共2页
就发生学角度,将肾藏象学说的建构过程划分为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①肾器官解剖及其危机,与“原子论”自然观相适应;②危机的化解与肾藏象学说的新生,与“元气论”自然观相适应。
关键词 肾藏象学说 发生学 中医基础
下载PDF
让中医五运六气学说重放光芒 被引量:19
18
作者 顾植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7-142,共6页
SARS的发生,使运气学说“三年化疫”的理论得到了完全应验;运气学说对SARS的临床辨证论治也具有很大指导意义。“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课题所作近二年疫情预测,与实际情况也基本相符。实践证明,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时,采... SARS的发生,使运气学说“三年化疫”的理论得到了完全应验;运气学说对SARS的临床辨证论治也具有很大指导意义。“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课题所作近二年疫情预测,与实际情况也基本相符。实践证明,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时,采用多因子综合和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取得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运气学说 中医基本理论 阴阳五行 六经辨证 藏象经络学说
下载PDF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中医藏象学说考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谷浩荣 贾春华 谢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92-2095,共4页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研究中医藏象学说。本文以"五行藏象"模型为例,认为五行藏象体系是一个基于人类经验体验构建的概念隐喻系统;是基于"可能世界"的类比;是一种"隐喻重描";是一个"信念系...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研究中医藏象学说。本文以"五行藏象"模型为例,认为五行藏象体系是一个基于人类经验体验构建的概念隐喻系统;是基于"可能世界"的类比;是一种"隐喻重描";是一个"信念系统"。本文提出中医藏象学说研究的重点不是寻找其客观物质基础,而是要对其特有的语言进行分析,要注重揭示中医脏腑概念在那些层面是可核实的,以及隐喻认知在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学说 概念隐喻 隐喻认知 可能世界
下载PDF
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广仁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323-325,共3页
讨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其构建的理由主要是现行脏腑气血阴阳理论体系存在问题较多 ,某些藏象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以及藏象理论创新发展的需要 ;其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历代文献的有关论述 ,尤其是《内经》的脏腑藏精、精... 讨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其构建的理由主要是现行脏腑气血阴阳理论体系存在问题较多 ,某些藏象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以及藏象理论创新发展的需要 ;其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历代文献的有关论述 ,尤其是《内经》的脏腑藏精、精化为气等理论以及临床上脏腑精气阴阳病证的客观存在 ;其构建的理论支撑主要有结构与功能结合的藏象理论、藏动相合的精气理论以及古代哲学气分阴阳思维对藏象理论的渗透等。同时 ,讨论了脏腑精气阴阳的生理学体系和病理学体系的框架结构 ,以及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某些重要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 精气 构建 阴阳理论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