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和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庄子慧 何丽 +3 位作者 郭云昌 裴晓燕 付萍 王晓英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食源性食物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收集的238株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10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食源性食物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收集的238株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10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抗生素敏感性。结果溶血素BL基因、肠毒素T基因和细孢毒素K基因是我国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的主要毒力基因,至少携带一个毒力基因的菌株达到检出菌总数的87.4%;蜡样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100%,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8.8%、90.2%、99.6%、87.1%,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仅为0.4%和5.4%。结论我国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蜡样芽孢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敏感性差,不应作为经验用药和预防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一起肠产毒性大肠杆菌O128:H45引起的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红 赵爱兰 +8 位作者 白向宁 张正东 许烈英 崔敏莉 刘祥 纪律 叶长芸 熊衍文 李群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一起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的病原及其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对可疑腹泻暴发住院新生儿患者粪便、医护人员肛拭子、婴儿奶粉和医院环境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及PFGE和MLST分子分型分析... 目的探讨一起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的病原及其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对可疑腹泻暴发住院新生儿患者粪便、医护人员肛拭子、婴儿奶粉和医院环境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及PFGE和MLST分子分型分析。结果从12名住院新生儿腹泻患者黄色水样便和1份新生儿ICU病房配奶间的环境标本中分离出13株大肠杆菌O128∶H45和1株大肠杆菌O55,13株大肠杆菌O128∶H45耐热肠毒素基因st均为阳性、具有高度相似性的PFGE带型、MLST的型别均为ST2332型且具有相似的耐药谱。结论首次报道了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O128∶H45引起的一起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O128∶H45 毒力基因 PFGE MLST
下载PDF
南京地区池塘水中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相关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蒋春阳 黄金虎 +5 位作者 陈默 蓝重斌 林双荣 罗志飞 刘永杰 陆承平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共4页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一种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本研究收集南京市多处湖泊池塘水样,采用增菌、平板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种特异性16S rRNA基因扩增等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采用PCR技术检测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一种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本研究收集南京市多处湖泊池塘水样,采用增菌、平板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种特异性16S rRNA基因扩增等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采用PCR技术检测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进一步通过动物试验确定是否为致病性菌株。结果,从28份水样中共检出嗜水气单胞菌7株,检出率达25%;其中致病性菌株4株,占被检嗜水气单胞菌总数的57.14%(4/7)。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南京市水体环境中嗜水气单胞菌的污染情况,为进一步预防该菌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区 池塘水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检测 致病性菌株 南京市 PCR技术检测 种特异性 相关疾病 污染情况 水样 水体环境 生化试验 理论依据 基因扩增 分离培养 动物试验 自然界 检出率
原文传递
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燕 王彦 +4 位作者 张卉 刘兴颖 杨平玲 周彦 糜祖煌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研究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3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Vitek法对9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 目的研究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3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Vitek法对9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法分析9种毒力基因及23种耐药基因(17种β-内酰胺酶类和6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阳性基因测序后直接作BLAST比对。结果所有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均敏感,对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27.78%、47.22%和30.56%;每株均检出5~8种毒力基因,其中plcH、aprA、algD、exoS、exoT、exoY和toxA检出率极高,高达97.22%~100.00%;检出6种耐药基因,分别为blaCARB、blaDHA、aac(6′)-Ⅰb、aac(6′)-Ⅱ、ant(3″)-Ⅰ和ant(2″)-Ⅰ,分离率为8.33%~27.78%;部分基因的PCR产物测序图已比对确认。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高携带率与老年人的获得性肺炎关系密切;铜绿假单胞菌未携带blaIMP、blaVIM和blaNDM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基因与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密切相关;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联合检测能更好的分析老年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致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获得性肺炎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大豆花叶病毒致病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大刚 智海剑 +3 位作者 田震 黄志平 吴倩 张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0-767,共8页
通过生物学纯化与血清学鉴定(ELISA)得到5个大豆花叶病毒(SMV)分离物,利用RT-PCR法扩增其CP、HC-Pro、P1和P3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5个分离物P1基因全长均为927个核苷酸,编码产生30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分离... 通过生物学纯化与血清学鉴定(ELISA)得到5个大豆花叶病毒(SMV)分离物,利用RT-PCR法扩增其CP、HC-Pro、P1和P3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5个分离物P1基因全长均为927个核苷酸,编码产生30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0%~99.9%,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6.1%~100.0%。此外,5个分离物4个SMV基因CP、HC-Pro、P1和P3长度均为4137个核苷酸,编码1378个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5个分离物之间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2.6%~99.3%和95.1%~99.2%。根据系统进化树的分析,结合5个分离物在10个大豆鉴别寄主上的致病性反应,发现SMV的4个基因CP、HC-Pro、P1和P3与SMV的致病力及病样的来源地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这4个SMV基因能够将传统的SMV株系分离物与重组性分离物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致病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相关调控基因以及毒力基因初步筛选
6
作者 丁晓艳 何久香 +2 位作者 周晓杨 周伃欣 李晋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64-2971,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初步筛选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过程中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调控基因以及毒力基因,为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特效药以及疫苗研发提供分子理论基础。利用GSE145954数据集和文献挖掘,分析ASF... 本研究旨在初步筛选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过程中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调控基因以及毒力基因,为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特效药以及疫苗研发提供分子理论基础。利用GSE145954数据集和文献挖掘,分析ASFV强毒株和弱毒株感染后宿主差异表达基因;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通过交互基因检索工具(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经网络拓扑结构筛选获得病毒感染宿主调控网络关键基因,随后在细胞水平筛选调控该关键基因的ASFV毒力基因。研究发现ECE1、CCL2、CTSB、SCARB2和CD14在ASFV感染单核巨噬细胞和动物全血中均明显上调,HMBS、DYNLL1、UBB、EZH2和SERPINE1则明显下调。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表明,宿主UBB、CCL2、CTSB、EZH2、SERPINE1、CD14和DYNLL1为ASFV感染宿主调控网络关键基因,其中UBB占据核心地位。ASFV B119L、I215L以及MGF360-13L可抑制UBB的表达。结果提示,宿主UBB、CCL2、CTSB、EZH2、SERPINE1、CD14和DYNLL1为病毒感染宿主调控网络关键基因,其中UBB是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核心基因。B119L、I215L以及MGF360-13L可抑制UBB的表达,为ASFV重要的毒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GEO数据库 蛋白相互作用 UBB 毒力分子
下载PDF
呼和浩特地区分离人源布鲁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艳艳 周鹿蕾 +3 位作者 刘志国 韩艳秋 崔步云 王俊瑞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06-811,共6页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分离人源布鲁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布鲁菌感染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离的27株人源布鲁菌进行常规细菌学和分子鉴定;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分离人源布鲁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布鲁菌感染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离的27株人源布鲁菌进行常规细菌学和分子鉴定;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方法,对其中9株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采用PCR方法对16个毒力基因在27株菌株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7株菌常规细菌学方法和PCR方法均鉴定为羊种布鲁菌,其中有6株为羊种1型,21株为羊种3型。MLVA-16分型结果显示,9株菌在部分VNTR位点上存在重复数目差异。聚类分析显示,9株菌呈现7个基因型,提示为零星散发病例:同时有2株菌共享同一基因型,提示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可能来自同一感染来源。16个毒力基因在27株菌株中均能检测到。结论呼和浩特地区分离人源布鲁菌主要为羊种1型和3型,毒力基因分布特征相近;部分克隆株存在流行趋势,流行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属 鉴定 毒力基因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克罗诺杆菌毒力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逍凡 陈沁 +1 位作者 钮冰 杨捷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882-6888,共7页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会引起婴幼儿脑膜炎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是一种具体测定各基因表达量的测序方法,不仅可以全面研究全新的转录本,还能获得更准确、详细的研究结果...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会引起婴幼儿脑膜炎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是一种具体测定各基因表达量的测序方法,不仅可以全面研究全新的转录本,还能获得更准确、详细的研究结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克罗诺杆菌新毒力因子相关基因的发现、毒力基因表达量与菌株毒力间的变化关系,以及不同时间段上毒力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该技术在克罗诺杆菌毒力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克罗诺杆菌的研究方法、防控防治提供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 克罗诺杆菌 毒力因子 毒力基因
下载PDF
35株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建 何冬梅 +3 位作者 朱海明 宋曼丹 陈秋霞 赖蔚苳 《华南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24-26,32,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近年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状况,为预防和控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5株由湛江、东莞、中山、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食物中毒病例中分离获得...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近年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状况,为预防和控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5株由湛江、东莞、中山、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食物中毒病例中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基因(trh);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5株从食物中毒病例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分属6个血清群,分别为O1、O2、O3、O4、O8及O10群,分别占20.0%、2.9%、62.9%、8.6%、2.9%、2.9%,其中O3:K6血清型共检出18株,占51.4%(18/35)。tdh携带率为88.6%(31/35),trh携带率为8.6%(3/35)。35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链霉素、氨苄西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80.0%(28/35)和74.3%(26/35),而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磺胺复合物S3、氯霉素、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均达80%以上(82.9%~94.3%)。结论在广东省部分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主要是O3群,其中又以O3:K6为主,主要携带tdh基因,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分型 毒力基因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台州市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伟伟 裘丹红 +1 位作者 盛莹 罗芸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6期734-738,共5页
目的了解台州市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基因分型情况,建立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子特征本底信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近几年从食品中分离的3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 目的了解台州市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基因分型情况,建立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子特征本底信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近几年从食品中分离的3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多重PCR血清分型、9种毒力基因(prf A、inl A、inl B、iap、fla A、hly A、plc B、mpl和act A)PCR检测、PFGE基因分型,用Bio Numerics 6.6软件对分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7株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型以1/2a或3a型别为主;所有菌株均检出4种以上毒力基因,有15株菌携带所有9种毒力基因;37株菌经Apa I酶切PFGE分型后,共得到22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1~5株不等,相似度区间为67%~100%。结论台州市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存在致病流行风险,建立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毒力基因 基因分型 分子特征 食源性致病菌 台州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性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葵 吴清平 +1 位作者 张菊梅 郭伟鹏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83-292,共10页
副溶血性弧菌(Vibir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本文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遗传多样性。从54株副溶血性弧菌出发,研究了它们的API20E生化反应、抗生素耐药性、O抗原血清型,进行了ERIC-PCR分子分型,并检... 副溶血性弧菌(Vibir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本文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遗传多样性。从54株副溶血性弧菌出发,研究了它们的API20E生化反应、抗生素耐药性、O抗原血清型,进行了ERIC-PCR分子分型,并检测了两种毒力基因tdh和trh的分布。54株副溶血性弧菌可被分为6个生化反应类群,主要类群为Biochem-A;菌株对萘啶酮酸、环丙沙星、氯霉素均不耐药,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耐药率0.88;O抗原血清型分别为O1、O2、O3、O4、O5、O6、O8、O10、O11,O2为主要血清型,O3为临床主要血清型;ERIC-PCR分子分型将54株菌分成47个型别,ERIC-PCR图谱相似性大于0.80的类群有12个,没有明显的优势类群;有12株副溶血性弧菌为tdh阳性,阳性率为0.22,其中10株为临床来源菌株;有2株副溶血性弧菌为trh阳性,阳性率为0.04,均为食品分离株。珠三角地区食品和临床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遗传多样性 生化分型 抗生素耐药性 O-血清型 分子分型 毒力基因
原文传递
利用基因芯片对赖型钩体毒力基因差异表达与致病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德立 鲍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通过对连续动物传代和试管培养的赖型钩端螺旋体部分致病基因表达差异性的检测,分析赖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基因表达与毒力改变之间的联系,了解赖型钩端螺旋体致病过程和发病机制。方法将27只豚鼠分为3组(n=9),分别经腹部皮下接种1mL... 目的通过对连续动物传代和试管培养的赖型钩端螺旋体部分致病基因表达差异性的检测,分析赖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基因表达与毒力改变之间的联系,了解赖型钩端螺旋体致病过程和发病机制。方法将27只豚鼠分为3组(n=9),分别经腹部皮下接种1mL体内培养钩体(体内培养组)、体外培养钩体(体外培养组)或钩体培养基(培养基组),接种钩体浓度为108/mL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接种后15d内观察其发病和死亡状况,测量其体温体质量变化情况,并于接种后第15d将存活豚鼠处死,测量脏器系数,了解经不同环境培养的钩体的毒力情况;以赖型钩端螺旋体标准株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出所选特定基因作为探针,使用点样仪进行芯片点样。分别提取经豚鼠体内连续数代培养的钩端螺旋体RNA与EMJH培养基中培养的钩端螺旋体RNA,逆转录后分别使用Cy5和Cy3进行荧光标记,并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后通过分析两种荧光强度的比值,了解赖型钩端螺旋体相关毒力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接种后,体内培养组豚鼠存活率为0%,体外培养组豚鼠存活率为88.9%,培养基组豚鼠全部存活;体内培养组豚鼠较其余两组豚鼠体温升高(P<0.05)、体质量下降(P<0.05);体内培养组豚鼠心、肺、肾的脏器系数较体外培养组及培养基组豚鼠更大(P<0.05);解剖后,体内培养组豚鼠肺部出血情况较其余两组更为严重;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到溶血素基因以及其他与钩体生存致病能力相关的基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溶血素基因LA1027、LA1029、LA4004、LA3050、LA3540、LA0327、LA0378、LA1650、LA3937、O抗原连接酶基因LA2089、鞭毛动力蛋白基因LA3576、外膜蛋白基因LA0011及Loa22基因上调。结论赖型钩体经连续体内培养后毒力增高,钩体毒力变化与其基因表达差异存在联系,了解这些基因的变化意义对阐明钩体的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 毒力基因 溶血素
原文传递
宁波-舟山港口航道水域致病性细菌的毒力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峰 陈吉刚 +1 位作者 毛芝娟 杨季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9,共7页
根据标准对宁波-舟山港口航道致病性细菌进行分离,结合16S r DNA等方法鉴定分离菌株,研究其生理生化特征,通过PCR方法判断其毒力基因型,分析危害风险.结果表明,4个样品采集区的样品经分离鉴定,菌种分别为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 根据标准对宁波-舟山港口航道致病性细菌进行分离,结合16S r DNA等方法鉴定分离菌株,研究其生理生化特征,通过PCR方法判断其毒力基因型,分析危害风险.结果表明,4个样品采集区的样品经分离鉴定,菌种分别为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9种,其中粪肠球菌分离率最高.各种细菌的生理生化及形态特征与已报道陆源细菌相近,携带毒力基因型多样性丰富,提示具备致病力.运行Blast程序对所有分离株16S r DNA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与已知序列相似度均在98%以上.研究结果对海洋微生物的毒力基因多样性研究以及危害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致病性细菌 毒力基因型 港口航道 宁波舟山
下载PDF
溶藻弧菌毒力菌株SSH文库的构建
14
作者 梅冰 谢珍玉 王世峰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基因文库为溶藻弧菌毒力基因的鉴定、致病机理的阐明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tive hybridization,SSH),以毒力菌株HN08155为测试子(Tester),构建了溶藻弧菌毒力菌株HN08155的SSH... [目的]通过构建基因文库为溶藻弧菌毒力基因的鉴定、致病机理的阐明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tive hybridization,SSH),以毒力菌株HN08155为测试子(Tester),构建了溶藻弧菌毒力菌株HN08155的SSH差减文库。[结果]文库共含有2 873个克隆;通过菌落PCR鉴定,2 786个克隆能扩增出250~1 000bp大小的目标片段;通过Southern斑点杂交,确定毒力菌株特异基因的阳性克隆347个,经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分析,其中135个克隆的序列含有已知的77个基因,其中46个基因主要为代谢途径的多种酶类的编码基因,23个基因为其它基因,8个为毒力相关功能基因。[结论]这些毒力相关功能基因包括丝氨酸蛋白酶基因prk A、热休克蛋白基因dna J、趋化因子基因che W、甲基受体趋化蛋白(methyl-accepting chemotaxis protein)基因、双组分感应子(two-component sensor)基因、Ⅳ型菌毛(typeⅣpilin Pil A)基因、生物膜相关的表面蛋白(biofilm-associated surface protein)基因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基因;该文库中还含有166个未知新基因,占文库中总基因数的68.44%,溶藻弧菌的毒力基因很可能存在于这个文库中的未知新基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毒力 抑制性差减杂交 毒力基因 致病机理
原文传递
天津市蓟县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带菌动物调查
15
作者 陈继永 司福德 +2 位作者 于凤泰 王艳玲 贾艳合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了解天津市蓟县动物宿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带菌情况,做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2006年5~6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易携带病原菌的猪、牛、羊、鸡等家禽家畜的监测工作。用冷增菌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结果... 目的了解天津市蓟县动物宿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带菌情况,做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2006年5~6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易携带病原菌的猪、牛、羊、鸡等家禽家畜的监测工作。用冷增菌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结果从猪粪便中检出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经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其中3株菌株带有ail、ystA、yadA、virF4种毒力基因,同时还具有O∶3血清型特异性的rfbC基因,1株菌株带有ystB一种毒力基因。结论猪为天津市该菌的动物宿主之一,猪粪可能成为食品污染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动物宿主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开封市部分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研究
16
作者 杨跃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21期3691-3693,3699,共4页
目的了解开封市流通和加工环节中部分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毒力基因携带及PFGE分型情况,并进行耐药性研究,为开封市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标准GB 4789.7—2013对... 目的了解开封市流通和加工环节中部分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毒力基因携带及PFGE分型情况,并进行耐药性研究,为开封市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标准GB 4789.7—2013对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生化鉴定;PCR扩增进行致病相关毒力基因tlh、tdh、trh的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聚类分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结果 144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3株,总检出率为36.81%;所检菌株均不携带tdh、trh 2种毒力基因;所选29株副溶血性弧菌通过PFGE分型,共分为26种带型,呈现明显多态性;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2种抗生素产生高度耐药性,对环丙沙星等8种抗生素100%敏感。结论开封地区部分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交叉污染,检出菌株间遗传同源关系较远;副溶血性弧菌有部分菌株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水产品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猪链球菌2型可能的毒力基因的发现 被引量:21
17
作者 田云 Frank M Aarestrup 陆承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3-616,共4页
猪链球菌 2型 (SS2 )感染已成为影响全世界养猪业的重要问题之一。SS2菌株可分为毒力株、弱毒力株和无毒力株 ,但目前尚无区分此 3类菌株的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为了获得毒力株特异的基因序列 ,对毒力株HA980 1及无毒力株 12 #进行了... 猪链球菌 2型 (SS2 )感染已成为影响全世界养猪业的重要问题之一。SS2菌株可分为毒力株、弱毒力株和无毒力株 ,但目前尚无区分此 3类菌株的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为了获得毒力株特异的基因序列 ,对毒力株HA980 1及无毒力株 12 #进行了抑制性差减杂交 (SSH)实验 ,获得了 5个可能的新的毒力基因片段 ,分别是转录调节子、氨基酸通透酶、ABC转运子及表面锚定蛋白 ,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区分SS2型菌株的毒力类型 ,并为SS2毒力株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抑制性差减杂交(SSH) 可能的毒力基因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IMT5155疑似毒力基因在人源及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分布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少辉 戴建君 陆承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72-978,共7页
【目的】检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IMT5155自分泌黏附素基因等具有代表性的疑似毒力基因在不同来源大肠杆菌中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和Dot blot,检测疑似毒力基因在不同地区(101株大肠杆菌中国分离株和12... 【目的】检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IMT5155自分泌黏附素基因等具有代表性的疑似毒力基因在不同来源大肠杆菌中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和Dot blot,检测疑似毒力基因在不同地区(101株大肠杆菌中国分离株和121株大肠杆菌德国分离株)、不同来源(人源、禽源及猪源)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并分析其和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群的关系。【结果】自分泌黏附素基因B11等11个疑似毒力基因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分布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A1 36.4%(32/88)、A8 53.4%(47/88)、A1063.6%(56/88)、B11 37.5%(33/88)、F3 59.1%(52/88)等,且疑似毒力基因主要存在于大肠杆菌B2进化群中。值得注意的是,D1、E9和F11基因片段在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中有较高的分布率,分别为60%(6/10)、80%(8/10)和90%(9/10),而在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中未检测到B11基因。【结论】自分泌黏附素B11等疑似毒力基因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关系密切,但疑似毒力基因D1、E9和F11与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密切相关,提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是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储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疑似毒力基因 分布
原文传递
2009~2010年福建省分离自沙门菌病患者的肠炎沙门菌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劲松 陈爱平 +3 位作者 陈建辉 徐海滨 郑金凤 严延生 《预防医学论坛》 2013年第4期241-242,265,共3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肠炎沙门菌的流行状况,更好地开展监测和防控工作。[方法]2012年对2009~2010年分离自福建省沙门菌病患者的30株肠炎沙门菌菌株采用分子分型及检测毒力基因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株肠炎沙门菌中,按照100%的相似度酶... [目的]了解福建省肠炎沙门菌的流行状况,更好地开展监测和防控工作。[方法]2012年对2009~2010年分离自福建省沙门菌病患者的30株肠炎沙门菌菌株采用分子分型及检测毒力基因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株肠炎沙门菌中,按照100%的相似度酶切图谱分为13个PFGE型,其中P1型5株,P4型7株,为优势型别。根据TENOVER原则,可得到1个优势基因群G1(包含P1~P7型),合计23株,占76.67%。prgH、sopB、invA、sitC、sifA、iroN基因均阳性,spvB基因阳性的13株(占43.33%),pefA基因阳性的22株(占73.33%)。[结论]2009~2010年福建省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呈现多态性,存在1个优势基因群G1,携带多种毒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毒力基因
原文传递
Farnesol inhibits development of caries by augmenting oxygen sensitivity and suppressing virulence-associated gene expression in Streptococcus mutans 被引量:2
20
作者 Li Cao Zhen-zhen Zhang +2 位作者 Shuang-bo Xu Ming Ma Xin Wei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33-343,共11页
Streptococcus mutans is a primary etiological agent of dental caries.Farnesol,as a potential antimicrobial agent,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S.mutans biofilm.In this study,we hypothesized that farnesol inhibits caries... Streptococcus mutans is a primary etiological agent of dental caries.Farnesol,as a potential antimicrobial agent,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S.mutans biofilm.In this study,we hypothesized that farnesol inhibits caries development in vitro and interferes with biofilm fonnation by regulating virulence-associated gene expression.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farnesol to S.mutans biofilms on enamel surfa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determining micro-hardness and calcium measurements.Additionally,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S.mutans biofilms were compared us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and the vitality and oxygen sensitivity of S.mutans biofilms were compared using MTT assays.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arnesol's effects,expressions of possible target genes luxS,brpA,ffh,recA,nth,and smx were analyzed using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and quantitative PCR.Farnesol-treated group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micro-hardness on the enamel surface and lower calcium concentration of the supernatants as compared to the-untreated control.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a thinner film with less extracellular matrix formed in the farnesol-treated groups.As compared to the-untreated control,farnesol inhibited biofilm formation by 26.4%with500 μmol/L and by 37.1%with 1,000 μmol/L(P〈 0.05).Last,decreased transcription levels of luxS,brpA,ffh,recA,nth,and smx genes were expressed in farnesol-treated biofilms.In vitro farnesol inhibits caries development and S.mutans biofilm formation.The regulation of luxS,brpA,ffh,recA,nth,and smx gen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farnes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coccus mutans biofilm farnesol caries virulent gen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