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犁创作中的美德书写、人文情怀与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耿传明 张婧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1,共9页
从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来看,孙犁创作中的美德书写是独树一帜、感人至深、罕有人及的,与其时代占据主导性的刻意彰显政治德性的小说不同,孙犁的美德书写既保持了其与传统私人性道德相接的连续性,又经历了"五四"人本主义新文化的... 从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来看,孙犁创作中的美德书写是独树一帜、感人至深、罕有人及的,与其时代占据主导性的刻意彰显政治德性的小说不同,孙犁的美德书写既保持了其与传统私人性道德相接的连续性,又经历了"五四"人本主义新文化的洗礼,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开拓出了一种现代美德书写的新境界。面对当今现代性冲击下"空心人"的现实,美德伦理及其书写的价值和意义日渐被人重视。对于文学史意义上的孙犁,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定位:一是庄子所说的"畸人",二是重情、嗜美的"雅人""诗人",三是颇具个性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他的创作是革命时代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联通中国古代和五四新文学以及当代文学的不可多得的桥梁和中介,他对现代中国文学具有独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美德书写 人文情怀 畸人 雅人 革命者 柔德之维
原文传递
魏晋时期“理”的演变与刘勰“立文体道”的观念
2
作者 张源旺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5-49,112,共6页
在魏晋玄佛合流思潮下,“理”经罗什门下的僧叡、僧肇等人的理解与诠释,逐渐成为完善体道观念、重塑体道思想的关键概念。竺道生经由注疏《法华经》对体道思想中的“理”义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刘勰突破固守一经的旧有模式,透过道生“以... 在魏晋玄佛合流思潮下,“理”经罗什门下的僧叡、僧肇等人的理解与诠释,逐渐成为完善体道观念、重塑体道思想的关键概念。竺道生经由注疏《法华经》对体道思想中的“理”义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刘勰突破固守一经的旧有模式,透过道生“以文诠理”的方式,在玄佛交汇的语境中构建起“立文体道”的观念。刘勰“立文体道”的观念对后世文学乃至道德传统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思想 刘勰 穷理尽性 圣不异理 以文诠理 立文体道
下载PDF
魏晋儒士的“立言”与追忆——以傅玄为例
3
作者 肖佳琳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6期76-79,共4页
中国古代儒士心目中的"立言"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立言的实践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魏晋儒士对立言的追求尤为集中和热烈。人的自觉、时代的剧烈动荡、儒玄地位的变迁等多重因素推动下,魏晋立言的涵义较先秦两汉更广,"立... 中国古代儒士心目中的"立言"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立言的实践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魏晋儒士对立言的追求尤为集中和热烈。人的自觉、时代的剧烈动荡、儒玄地位的变迁等多重因素推动下,魏晋立言的涵义较先秦两汉更广,"立一家之言",不止于儒家视域下的史书和子书,还包括篇章,这体现了魏晋文士对生命意识的思考和浓重的立言情结。傅玄以济国利民的壮志创作《傅子》来阐述治理国家的理论主张,以拟古诗追忆"文学之过去",感喟生命短暂,思考人生价值,传达了不朽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言” 追忆 不朽 魏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