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战后德国三代导演剧场美学与政治性嬗变
1
作者 陈琳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5,共11页
二战后德国涌现的三代导演剧场分别展现了各自的美学特质和政治性,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德国战后三代导演剧场分别呈现出何种独特的美学特质,及产生这些美学特质的根本原因为何。第二,导演剧场政治味道浓厚的原因复杂,其中有... 二战后德国涌现的三代导演剧场分别展现了各自的美学特质和政治性,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德国战后三代导演剧场分别呈现出何种独特的美学特质,及产生这些美学特质的根本原因为何。第二,导演剧场政治味道浓厚的原因复杂,其中有历史习惯沿袭,也有启蒙以来的自我身份认同与定位,更是深层次的戏剧本身蕴含的政治性的凸显。第三,每一代导演剧场的政治性具体如何表演性展现,回应了怎样的时代问题,以及三代导演剧场之间如何嬗变。嬗变中,导演剧场的政治和美学交织,共同彰显出德意志民族的自我身份认同与自我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剧场 剧场政治性 反唯美艺术 暴烈美学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暗黑美学
原文传递
“阶段性打斗”的理论建构与案例应用——以《杀死比尔》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昊阳 林嘉颖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73-79,共7页
动作电影因其动作元素所具备的认同机制和道德向度而培养出了坚实的受众基础。作为动作电影的核心创作原则,动作整合理念以暴力美学为影像表现技法,使动作片在国际影坛广受瞩目达数十年之久。作为中国最有特色的民族电影之一,动作电影... 动作电影因其动作元素所具备的认同机制和道德向度而培养出了坚实的受众基础。作为动作电影的核心创作原则,动作整合理念以暴力美学为影像表现技法,使动作片在国际影坛广受瞩目达数十年之久。作为中国最有特色的民族电影之一,动作电影创作水准与票房收入的持续走低已经引起了电影主创人员与广大动作影迷的关注。暴力美学技法的时代局限性愈加明显,阶段性打斗理念的提出既弥补了暴力美学在影像叙事价值方面的缺陷,又维系了观众对动作场面的观影期待,是动作整合理念在当下动作电影创作中的新思路,为动作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杀死比尔》中动作场面的设定,是阶段性打斗理念的绝佳诠释,它不仅体现出了阶段性打斗诉诸于观众的视听美感,更彰显出不可忽视的影像叙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元素 认同机制 道德向度 动作整合理念 暴力美学 阶段性打斗 《杀死比尔》
下载PDF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审美暴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伊阳 《阴山学刊》 2015年第5期48-51,共4页
消费社会的全面到来宣告着男权暴力对女性身体的规训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无处不在的"审美暴力"通过种种信息媒介以更隐匿的方式深入改造着女性的身体,使女性身体逐渐沦为非理性、单一化、肤浅化及商品化的存在。一方面女性身... 消费社会的全面到来宣告着男权暴力对女性身体的规训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无处不在的"审美暴力"通过种种信息媒介以更隐匿的方式深入改造着女性的身体,使女性身体逐渐沦为非理性、单一化、肤浅化及商品化的存在。一方面女性身体努力回应并内化着男性严苛的审美规范,另一方面符合规范的身体却难以在男性审美权威下获得圆满善终。面对现实的艰难囹圄,女性唯有打破集体无意识,抗争男权权威话语,促进全人类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女性身体的救赎及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暴力 身体建构 消费 规训 女性主义
下载PDF
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冰清 柯腾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8年第4期112-114,共3页
波德莱尔是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诗人和文艺家之一,他在品评艺术上想法与众不同十分精辟,对美学的鉴赏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在艺术批评领域独树一帜,对西方文学史以及艺术批评的理论范围做出极大贡献。文章从波德莱尔的生平、所著文学文章以... 波德莱尔是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诗人和文艺家之一,他在品评艺术上想法与众不同十分精辟,对美学的鉴赏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在艺术批评领域独树一帜,对西方文学史以及艺术批评的理论范围做出极大贡献。文章从波德莱尔的生平、所著文学文章以及其美学思想这两个反方面来分析探讨波德莱尔对艺术的深刻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德拉克罗瓦 想象力 永恒和现代 暴力美学
原文传递
吴宇森的好莱坞之路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灵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5-66,共2页
吴宇森作为第一位在好莱坞印下手印脚印的华人导演,其在好莱坞的从业经历使人注目。从《英雄本色》打出品牌,进军好莱坞后,先以《终极标靶》打开美国市场,又以《断箭》《变脸》《碟中谍2》成功跻身美国好莱坞顶级动作片导演之列,至此,... 吴宇森作为第一位在好莱坞印下手印脚印的华人导演,其在好莱坞的从业经历使人注目。从《英雄本色》打出品牌,进军好莱坞后,先以《终极标靶》打开美国市场,又以《断箭》《变脸》《碟中谍2》成功跻身美国好莱坞顶级动作片导演之列,至此,吴宇森的西征之路可谓势如破竹。但随后的《风语者》的失败不仅使米高梅受到重创,也使吴宇森的好莱坞之路止步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宇森 好莱坞 暴力美学
下载PDF
新世纪之交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底层文学
6
作者 马小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0-83,共4页
新世纪前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时代的消费文化语境。而底层文学创作在此影响下,出现了叙事的模式化,尤其是对暴力与性的书写,成为同质化书写的热点。底层如何被表述,底层文学如何回归文学本质,依然需要创作者进行新的美学价值重构。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底层文学 暴力美学 性书写 价值重构
下载PDF
暴力美学对谍战片之价值
7
作者 曲昌宇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9,共4页
21世纪以降,国产谍战片在创作上逐渐显现出新的美学倾向和思想特征,暴力美学作为其美学特征之一,成为谍战片研究的一个新的关注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21世纪之后中国市场上出现的谍战电影,探讨谍战片中的暴力美学倾向,并试图分... 21世纪以降,国产谍战片在创作上逐渐显现出新的美学倾向和思想特征,暴力美学作为其美学特征之一,成为谍战片研究的一个新的关注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21世纪之后中国市场上出现的谍战电影,探讨谍战片中的暴力美学倾向,并试图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此来反思暴力美学在谍战片中的存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谍战片 暴力美学 价值
下载PDF
论暴力美学电影中的接受美学
8
作者 徐湘豫 《衡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0-62,共3页
通过用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和理论来审视批评暴力美学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读者的参与批评,那么这样的作品是不完备的,甚至是空的。同时无论任何影视作品,当读者观看完之后,它所呈现的主题思想... 通过用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和理论来审视批评暴力美学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读者的参与批评,那么这样的作品是不完备的,甚至是空的。同时无论任何影视作品,当读者观看完之后,它所呈现的主题思想应该是:感情是真的,人性是善的,让人觉得世界和生活是美的,是值得我们留恋和珍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美学电影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