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大草乌中总黄酮的提取与抗氧化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泉 王宝森 +3 位作者 刘贵阳 闫勇 唐明宇 李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142-4144,共3页
以石油醚脱脂、乙醇回流提取云南个旧野生大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中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草乌中总黄酮含量,研究了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回流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测定其抗氧化性。... 以石油醚脱脂、乙醇回流提取云南个旧野生大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中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草乌中总黄酮含量,研究了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回流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测定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 h,大草乌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457%。大草乌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为34.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总黄酮 乙醇回流提取 紫外分光光度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Study on Distribution of Yunaconitine in Rats by UPLC-MS/MS
2
作者 Fahuan LU Jiyin LI +4 位作者 Shuhua LI Wensong ZHAO Rui WANG Runfang XIE Kairun YANG 《Medicinal Plant》 CAS 2018年第5期41-44,共4页
[Objectives]To establish an acute yunaconitine poisoning rat model with a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yunaconitine in rat tissues by UPLC-MS/MS method,then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 [Objectives]To establish an acute yunaconitine poisoning rat model with a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yunaconitine in rat tissues by UPLC-MS/MS method,then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yunaconitine in rats. [Methods]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were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ered a single dose of 2. 2,1. 1,and 0. 7 mg/kg of yunaconitine,respectively.The rats were killed 2 h later,the stomach tissue,intestine tissue,liver tissue,pancreas tissue,kidney tissue,lung tissue,spleen tissue,heart tissue,bladder tissue,testis tissue,brain tissue and heart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contents of yunaconitine in the biological materials were determined by UPLC-MS/MS method after the biological samples extracted by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Results] A rat model of the yunaconitine poisoning was made with a single dose of 1. 1 mg/kg,the concentrations of yunaconitine shown in the organs with the following order: stomach,small intestine,liver,pancreas,kidney,lung,spleen,heart,bladder,testis,heart blood and brain. [Conclusions]Yunaconitine was widely distributed in rats,especially the levels in the stomach,small intestine and liver were the highest. The conclusion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test materials for the poisoning of 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 Yunaconitine UPLC-MS/MS RATS DISTRIBUTION in VIVO
下载PDF
Multi-omics analysis reveals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diterpenoid alkaloid biosynthesis pathways in Aconitum 被引量:1
3
作者 Dake Zhao Ya Zhang +12 位作者 Huanxing Ren Yana Shi Ding Dong Zonghang Li Guanghong Cui Yong Shen Zongmin Mou Edward JKennelly Luqi Huang Jue Ruan Suiyun Chen Diqiu Yu Yupeng C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2320-2335,共16页
Diterpenoid alkaloids(DAs) have been often util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due to their analgesic and anti-infammatory properties. Natural DAs are prevalent in the family Ranunculaceae, notably in the Aconitum genus. Ne... Diterpenoid alkaloids(DAs) have been often util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due to their analgesic and anti-infammatory properties. Natural DAs are prevalent in the family Ranunculaceae, notably in the Aconitum genus. Nevertheless,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the biosynthesis pathway responsible for DA production remains unknown.In this study, we successfully assembled a highquality, pseudochromosome-level genome of the DA-rich species Aconitum vilmorinianum(A.vilmorinianum)(5.76 Gb). An A. vilmorinianumspecific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event was discovered using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which may aid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DA biosynthesis pathway. We identified several genes involved in DA biosynthesis via integrated genomic, 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es. These genes included enzymes encoding target ent-kaurene oxidases and aminotransferases, which facilitated the activation of diterpenes and insertion of nitrogen atoms into diterpene skeletons, thereby medi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terpenes into DAs. The divergence periods of these genes in A. vilmorinianum were further assessed, and it was shown that two major types of genes were involv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 biosynthesis pathway. Our integrated analysis offers fresh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DAs in A.vilmorinianum as well as suggestions for engineering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s to obtain desired D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nitum vilmorinianum acute toxicity biosynthetic pathway diterpenoid alkaloid evolutionary origin genome assembly
原文传递
In vitro Germination and Micropropagation of Aconitum vilmorinianum:An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 in China
4
作者 Zongmin Mou Fei Ye +1 位作者 Fangchen Shen Dake Zhao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2年第10期2331-2348,共18页
Aconitum vilmorinianum,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is recently being threatened by overexploitation and environment disturbance.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provide propagation methods through in vitro germi... Aconitum vilmorinianum,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is recently being threatened by overexploitation and environment disturbance.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provide propagation methods through in vitro germination and explant cultivation.Germination was stimulated up to 66.00%on Murashige and Skoog(MS)medium containing 2.0 mg L^(−1)6-benzylaminopurine(BAP),0.1 mg L^(−1)1-napthaleneacetic acid(NAA),and 30 g L^(−1)sucrose.Three bacteria(Pantoea agglomerans,Erwinia persicina,and Pseudomonas tolaasii)would be responsible for consistent contamination during germination.The latter two were effectively eradicated after disinfected.The influence of explant types and hormone combinations on direct and indirect organogenesis was evaluated in the present work.The frequency of shoot induction from axillary bud explants was 100%on the MS fortified with 2.0 mg L^(−1)BAP and 0.3 mg L^(−1)NAA.Shoots multiplication was optimized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1 mg L^(−1)thidiazuron(TDZ)and 0.1 mg L^(−1)NAA.High callus induction percentage(96.67%)was obtained from stem segments on MS medium with 2.0 mg L^(−1)2,4-D,then successfully regenerated into shoots on MS medium in the presence of 0.1 mg L^(−1)TDZ and 0.2 mg L^(−1)NAA.The present work could be useful for the utiliz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this valuabl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nitum vilmorinianum seed surface bacteria in vitro multiplication ORGANOGENESIS
下载PDF
黄草乌植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雪佩 何俊 +1 位作者 贺水莲 孟静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黄草乌是中国特有的优异植物种质资源。本文概述近50年来国内外对黄草乌植物的研究进展,从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理毒性、生药学、分子生物学、内生菌分离以及观赏园艺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同时,发现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并对... 黄草乌是中国特有的优异植物种质资源。本文概述近50年来国内外对黄草乌植物的研究进展,从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理毒性、生药学、分子生物学、内生菌分离以及观赏园艺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同时,发现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黄草乌优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研究现状 保护 持续利用 展望
下载PDF
紫金龙乙醇组分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晓红 董莉 +5 位作者 杨雅欣 刘星星 廖尚高 董永喜 李勇军 王爱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紫金龙乙醇组分(AVEC)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10 μg· L-1)刺激生长良好的RAW 264.7细胞24 h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AVEC对RAW 264.7... 目的:研究紫金龙乙醇组分(AVEC)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10 μg· L-1)刺激生长良好的RAW 264.7细胞24 h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AVEC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AVEC在低于400 mg·L-1时对RAW264.7细胞无毒性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可以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TNF-α,IL-6和NO(P<0.01);与模型组相比,100 -400 mg·L-1的AVEC可明显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TNF-α,IL-6和NO(P <0.05,P<0.01),并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AVEC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和N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龙 脂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原文传递
黄草乌及其炮制品对心脏毒性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温玉莹 王丽苹 +3 位作者 沈志滨 庄素琪 江涛 唐春萍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7-1282,共6页
目的:研究黄草乌炮制前后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十二指肠注射给予黄草乌混悬液,观察小鼠心电图和心率变化;不同浓度滇乌碱作用于H9c2心肌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试剂盒检测心... 目的:研究黄草乌炮制前后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十二指肠注射给予黄草乌混悬液,观察小鼠心电图和心率变化;不同浓度滇乌碱作用于H9c2心肌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中LDH、MDA和SOD的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黄草乌心电图的QRS波异常,心率明显减慢;而制黄草乌组心电图的QRS波较正常。滇乌碱作用H9c2心肌细胞24 h后,IC50值为97.63μ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0、50μmol/L滇乌碱和50μmol/L乌头碱能显著提高细胞上清液中的LDH和MDA含量,100、50、10μmol/L滇乌碱和50μmol/L乌头碱能显著降低SOD的活性以及增加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与50μmol/L乌头碱组比较,50、10μmol/L滇乌碱组的LDH和MDA含量、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10μmol/L滇乌碱仅SOD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草乌对心脏有明显毒性,炮制后毒性减小。在相同浓度下,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的毒性大于滇乌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炮制 滇乌碱 心脏毒性
下载PDF
黄草乌中的新的二萜生物碱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天兴 陈东林 王锋鹏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9-915,共7页
从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中分离得到20个二萜生物碱,并应用HRESIMS,1D-和2D-NMR,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一个为新的C19二萜生物碱,1-epi-16β-hydroxycardiopetaline,它是16β-hydroxycardiopetaline... 从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中分离得到20个二萜生物碱,并应用HRESIMS,1D-和2D-NMR,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一个为新的C19二萜生物碱,1-epi-16β-hydroxycardiopetaline,它是16β-hydroxycardiopetaline的差向异构体;19个为已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C19-二萜生物碱 1-表-16β-羟基-cardiopetaline
原文传递
黄草乌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汪焕芹 刘波 +5 位作者 詹睿 何峰 吴继春 刘莹 蒋金和 陈业高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3-777,共5页
本文为了研究云南个旧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干燥根中二萜生物碱成分,利用C18反相柱层析及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8个二萜生物碱。结合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将化合物结构鉴定为hemsleyaconitine F(1),hemsleyaconitine G(2)... 本文为了研究云南个旧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干燥根中二萜生物碱成分,利用C18反相柱层析及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8个二萜生物碱。结合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将化合物结构鉴定为hemsleyaconitine F(1),hemsleyaconitine G(2),vilmoraconitine(3),aconitramine A(4),sachaconitine(5),talatisamine(6),N-ethylhokbusine B(7)和14-O-acetylsachaconitine(8)。化合物1,2,4,6,7为首次从黄草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提取分离 二萜生物碱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制黄草乌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志俊 杨竹雅 +2 位作者 谭文红 周志宏 马晓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8-991,共4页
目的:对制黄草乌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氧化铝和反相C18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制黄草乌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滇乌碱(1... 目的:对制黄草乌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氧化铝和反相C18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制黄草乌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滇乌碱(1)、8-去乙酰基滇乌头碱(2)、geniculatine C(3)、黄草乌碱乙(4)、黄草乌碱丙(5)、黄草乌碱丁(6)、talatisamine(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β-谷甾醇乙酸酯(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制黄草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属 黄草乌 炮制饮片 化学成分 二萜生物碱
下载PDF
黄草乌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9
11
作者 曾礼芳 李国栋 +7 位作者 王宝婕 王一博 程景平 曹小青 管丽娜 朱灵英 钱子刚 马晓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16-3122,共7页
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是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基因表达的前提。为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中基因表达分析研究提供可靠的内参基因,基于黄草乌转录组数据,筛选出19个候选内参基因(ACT1、ACT2、ACT3、aTUB1、aTUB2、b... 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是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基因表达的前提。为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中基因表达分析研究提供可靠的内参基因,基于黄草乌转录组数据,筛选出19个候选内参基因(ACT1、ACT2、ACT3、aTUB1、aTUB2、bTUB、18S rRNA、UBQ、eIF2、eIF3、eIF4、eIF5、CYP、GAPDH1、GAPDH2、PP2A1、PP2A2、ACP、EF1α),用qRT-PCR技术检测各候选内参基因在黄草乌根、茎、叶和花4个器官中的表达情况,Ct值分析结果表明,18S rRNA在各器官中表达丰度过高,GAPDH2的波动范围较大,二者均不宜作为黄草乌的内参基因。对其他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geNorm和NormFinder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稳定性排名前三的内参基因均为PP2A1、EF1α和CYP,BestKeeper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排名前三的内参基因为EF1α、ACT3和PP2A1。不同软件分析得出的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排名存在差异,因此,采用几何平均值法综合分析黄草乌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PP2A1、EF1α和ACT3的稳定性最佳。基于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几何平均值法综合分析结果,PP2A1和EF1α在黄草乌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最稳定,是黄草乌不同器官基因表达分析的最佳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黄草乌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丽娅 张文生 +2 位作者 杜树山 孟繁蕴 倪雪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8-550,i0002,共4页
目的建立黄草乌指纹图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磷酸三乙胺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为267 nm,建立黄草乌高效液相指纹... 目的建立黄草乌指纹图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磷酸三乙胺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为267 nm,建立黄草乌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结果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有良好的重现性,不同产地的黄草乌共有15个色谱峰(RSD≤3%,n=15),共有峰相对峰面积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该方法效果良好,结果稳定可靠,可为提高黄草乌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黄草乌及其混淆品ITS序列的分析鉴别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晓南 杜春华 +3 位作者 符徳欢 高丽 周培军 王丽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比较黄草乌及其混淆品滇南草乌ITS序列的差别。方法:分别提取黄草乌及滇南草乌总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利用DNAStar、ClustalX1.81及MEGA4.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通过对黄草乌及其混淆品的ITS数据矩阵,得到ITS1产... 目的:比较黄草乌及其混淆品滇南草乌ITS序列的差别。方法:分别提取黄草乌及滇南草乌总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利用DNAStar、ClustalX1.81及MEGA4.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通过对黄草乌及其混淆品的ITS数据矩阵,得到ITS1产生229个一致位点、19个变异位点和13个信息位点;5.8S产生162个一致位点、2个变异位点和1个信息位点;ITS2产生217个一致位点、3个变异位点和1个信息位点。除了5.8S没有碱基的转换和颠换,ITS1存在2个碱基转换和1个颠换,ITS2只存在1个颠换。黄草乌2个居群和滇南草乌3个居群的ITS测序结果经数据矩阵分析后,发现二者ITS2区间第596个碱基处为鉴定二者的稳定的信息位点,黄草乌2个居群的所有样品在此位点的碱基为(C),而滇南草乌3个居群的所有样品在此位点的碱基为(A)。结论:黄草乌与其混淆品滇南草乌的核rDNA的ITS序列存在碱基的差异,有特定的变异位点,且位点变异表现出ITS1大于ITS2,因此,能在分子水平上将二者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滇南草乌 ITS序列 分析鉴别
下载PDF
黔产紫金龙药材重金属含量及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永喜 王霞 +4 位作者 陈思颖 王爱民 廖尚高 王永林 董莉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19期26-30,共5页
目的建立黔产紫金龙药材中铅、镉、铜、汞、砷重金属含量及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紫金龙药材中铅、镉、铜、砷、汞重金属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六六六、滴滴涕和... 目的建立黔产紫金龙药材中铅、镉、铜、汞、砷重金属含量及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紫金龙药材中铅、镉、铜、砷、汞重金属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六六六、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结果除2批样品铅、铜超标外,其他药材中重金属及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为紫金龙药材及含紫金龙的相关制剂原料来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龙 重金属 有机氯农药残留
下载PDF
黄草乌与展毛黄草乌叶绿体全基因组结构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雪佩 孟静 +1 位作者 张琳娜 何俊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12-1820,共9页
目的:获取有效区分和鉴定黄草乌和展毛黄草乌的信息位点。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对黄草乌和展毛黄草乌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黄草乌和展毛黄草乌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为长度155 761 bp和15... 目的:获取有效区分和鉴定黄草乌和展毛黄草乌的信息位点。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对黄草乌和展毛黄草乌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黄草乌和展毛黄草乌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为长度155 761 bp和155 816 bp的环状四分体结构,均包含132个基因,包括85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37个转运RNA(tRNA)以及8个核糖体RNA(rRNA)。在黄草乌和展毛黄草乌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的比较分析中:(1)分别鉴定出30条和47条重复序列,其中黄草乌在trnR-atpA基因间隔区上缺失1个34 bp的回文重复,展毛黄草乌在atpF-atpH基因间隔区上缺失1个38 bp的正向重复;(2)分别鉴定出282和280个SSRs,黄草乌的9个A碱基的单核苷酸重复位于trnL-ccsA基因间隔上,而展毛黄草乌的8个A碱基的单核苷酸重复位于ccsA基因上。通过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推论(BI)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2个变种与乌头亚属聚在一起,并以100%的支持率形成一个独立分支。结论:本研究结果丰富了乌头属物种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资料,同时将对黄草乌种下变种及乌头属物种的分子标记开发和鉴定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鉴定 叶绿体全基因组 比较分析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云南黄草乌中滇乌碱、粗茎乌头碱甲和塔拉萨敏的含量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继印 李绍鹏 +4 位作者 张瑞林 杨耀文 廖建林 许建明 李树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0-655,共6页
用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云南5种不同产地黄草乌中滇乌碱、粗茎乌头碱甲和塔拉萨敏的含量.采用安捷伦C18色谱柱,以乙腈-甲酸(φ=0.1%)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采用多个特征离子对和外... 用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云南5种不同产地黄草乌中滇乌碱、粗茎乌头碱甲和塔拉萨敏的含量.采用安捷伦C18色谱柱,以乙腈-甲酸(φ=0.1%)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采用多个特征离子对和外标标准曲线法对3种生物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滇乌碱、粗茎乌头碱甲和塔拉萨敏在质量浓度1~100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0),检出限(LOD)分别为0.01、0.01 ng·mL^(-1)和0.02 ng·mL^(-1),定量限分别为0.03、0.04 ng·mL^(-1)和0.07 ng·mL^(-1);准确度均大于90%,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5种黄草乌中均检出滇乌碱、粗茎乌头碱甲和塔拉萨敏,但不同产地黄草乌中3种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MS/MS 黄草乌 滇乌碱 粗茎乌头碱甲 塔拉萨敏
原文传递
黄草乌炮制前后生物碱含量及心脏毒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黎虽宇 刘小赟 +6 位作者 唐春萍 陈艳芬 王丽苹 温玉莹 林小中 杨超燕 沈志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588-5593,共6页
目的考察黄草乌炮制前后两种生物碱含量变化及其对心脏的毒性影响。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黄草乌炮制前后滇乌碱、8-去乙酰滇乌碱的含量;采用Bliss法测定黄草乌生品的大鼠半数致死量(LD50);连续ig给药14d,观察麻醉大鼠II导联心电图变化,检... 目的考察黄草乌炮制前后两种生物碱含量变化及其对心脏的毒性影响。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黄草乌炮制前后滇乌碱、8-去乙酰滇乌碱的含量;采用Bliss法测定黄草乌生品的大鼠半数致死量(LD50);连续ig给药14d,观察麻醉大鼠II导联心电图变化,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等。结果黄草乌炮制前后滇乌碱的含量分别为263.96μg/g、未检出,8-去乙酰滇乌碱的含量分别为未检出、568.47μg/g;生品LD50为生药4.2 g/kg,炮制品最大给药量为生药18.0 g/kg;连续ig给药14 d,生品组麻醉大鼠先后出现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和室颤等,炮制品组前期出现心动过缓,60 min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生品组血清LDH和CK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炮制品组只有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生品组心肌纤维之间间隙明显扩大,炎细胞浸润明显;炮制品组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间质中可见个别炎细胞浸润。结论在所给的剂量下,黄草乌生品对心脏毒性较强,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生物碱 心脏毒性 炮制 滇乌碱 8-去乙酰滇乌碱
原文传递
黄草乌间作玉米对其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加香 刘涛 +3 位作者 寸梦壵 徐志勇 罗曌 字淑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81-2289,共9页
为揭示乌头属黄草乌间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集黄草乌单作(S)、黄草乌间作玉米2∶1模式(I1)和4∶2模式(I2)的黄草乌根际土壤,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 为揭示乌头属黄草乌间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集黄草乌单作(S)、黄草乌间作玉米2∶1模式(I1)和4∶2模式(I2)的黄草乌根际土壤,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黄草乌间作玉米提高了黄草乌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黄草乌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门为芽单胞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主要的优势细菌属有12种;优势真菌门为被孢霉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主要的优势真菌属有8种。冗余分析(RDA)显示,有效磷和全钾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强度最大;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土壤理化指标均与不同优势菌门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黄草乌与玉米间作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这为进一步揭示黄草乌间作优势机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 间作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紫金龙低极性部位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雅欣 刘俊宏 +4 位作者 李勇军 董莉 廖尚高 董永喜 王永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3-616,603,共5页
采用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紫金龙Aconitum vilmorinianum var.altifidum W.T.Wang低极性部位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7个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和1个二萜生物碱类复合物... 采用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紫金龙Aconitum vilmorinianum var.altifidum W.T.Wang低极性部位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7个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和1个二萜生物碱类复合物,分别为:黄草乌碱丁(1)、hemsleyaconitine G(2)、hemsleyaconitine F(3)、hemsleyaconitine A(4)、14-O-veratroylneoline(5)、塔拉胺(6)、lipoyunaconitine(7)和hemsleyadine(8)。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龙 低极性部位 二萜生物碱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黄草乌中滇乌碱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永清 韦建荣 张雯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用HPLC法测定黄草乌中滇乌碱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氰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装柱;流动相:甲醇-水-氨水(35:65:0.5);检测波长:260nm,在此检测条件下,滇乌碱与其相邻峰能达到基线分离;滇乌碱的检测线性范... 用HPLC法测定黄草乌中滇乌碱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氰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装柱;流动相:甲醇-水-氨水(35:65:0.5);检测波长:260nm,在此检测条件下,滇乌碱与其相邻峰能达到基线分离;滇乌碱的检测线性范围2.6~15.6μg,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97.6%(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滇乌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