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试点看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对国家层面24个试点单位调研的报告 |
唐鸣
|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2
|
|
2
|
微治理:乡村治理中的单元下沉与生活转向 |
丁波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7
|
|
3
|
乡村“微自治”的运行基础与实践机制——基于陕西关中村民小组治理的实践 |
王惠林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9
|
|
4
|
村民小组的历史变迁及其基本逻辑 |
吴理财
|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5
|
“组强村弱”治理结构与村民小组的村治定位——基于广西H县农村的实证分析 |
冯川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6
|
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思考 |
顾文斌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7
|
农村层级化治理的实践逻辑 |
谷玉良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8
|
农村集体土地从包产到户到确权到户的制度变迁 |
侯继虎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9
|
村小组单元设置的选择及逻辑——基于广东清远和东莞基层改革的比较分析 |
刘义强
朱露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0
|
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之民事责任探究 |
高海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3
|
|
11
|
村委会选举中村民群体行为的生成 |
杨文杰
|
《政法学刊》
|
2008 |
1
|
|
12
|
哈尼族村寨的社会控制组织体系——以红河州绿春县新寨村为例 |
罗家云
|
《学术探索》
|
2006 |
1
|
|
13
|
村民小组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特征——来自吉林省的实证研究 |
李茗薇
王冬艳
李健
刘晴
杨莹莹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
1
|
|
14
|
村委会选举中村民群体行为的法律处置 |
杨文杰
陈云飞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5
|
新农村“公共空间”规划与村民公共精神的发展——以湖州长兴县泗安镇二界岭村为例 |
洪笑
|
《山西科技》
|
2013 |
0 |
|
16
|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效力的判断——以一件真实的土地承包合同为例 |
周玉文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7
|
村民自治权的司法保障问题研究 |
刘燕玲
赵勇
黄共兴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8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年群体分化探析——以赣南山区D村为例 |
黄海英
|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9
|
有效治理与行政化趋势之间:美丽乡村项目制下的乡镇公共事务治理——以浙江省J镇为研究个案 |
汤淇皓
|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
2019 |
0 |
|
20
|
双重机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路径研究——以B市“一组一会+”治理模式为例 |
张超
王立志
|
《社会治理》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