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明收缩视域下的乡村产业:困境解析、逻辑内涵与治理路径
1
作者 陈炼 段德罡 东云龙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需“精明收缩”,乡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乡村精明收缩有着最本质的联系,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与乡村振兴目标不匹配,难以顺应乡村收缩的趋势。文章以“精明收缩”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乡村产业发...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需“精明收缩”,乡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乡村精明收缩有着最本质的联系,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与乡村振兴目标不匹配,难以顺应乡村收缩的趋势。文章以“精明收缩”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成因,从价值研判、组织方式、行为逻辑、目标导向4个维度解析乡村产业发展的逻辑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村精明收缩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提出匹配乡村收缩趋势的产业发展方向转型、构建契合收缩治理的体系化产业调适机制、转变从数字游戏到“村民主体性”产业的行动取向、达成公平与效率兼顾共识逻辑的耦合乡村收缩目标的产业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及收缩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精明收缩 乡村产业 村民就业 资本下乡 效率与公平
下载PDF
非农就业与农户收入差距研究——基于“离土”和“离乡”的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魏 张应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4,共9页
基于"离土"和"离乡"非农就业的异质性差异,构建非农就业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验证"离土"和"离乡"型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离土"和"离乡"非农就业的异质性差异,构建非农就业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验证"离土"和"离乡"型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结构的重新配置使贫困农户能够参与非农就业,从而使"离乡"型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差距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而本地非农经营活动的高度选择性则使"离土"型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刺激作用。因此,畅通社会交往的渠道以降低农户社会交往成本,继续鼓励农户外出务工以积累物质资本,保证本地非农就业机会的通达性,以此抑制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收入差距 “离土”型非农就业 “离乡”型非农就业 RIF回归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谁在谈?谈什么? 被引量:5
3
作者 豆书龙 朱晴和 丁大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0,共13页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现存政策、理论与实践三种取向。主流政策派聚焦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顶层设计,围绕其历史必然性、提出必要性、实施机制、规避误区展开论述。学术理论派重点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内涵与立论基础,围绕宜居宜...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现存政策、理论与实践三种取向。主流政策派聚焦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顶层设计,围绕其历史必然性、提出必要性、实施机制、规避误区展开论述。学术理论派重点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内涵与立论基础,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意蕴,形成整体与内部二维视角解构,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论、百年乡建承继论、城乡融合发展论、外部风险应对论与“和”文化继承论等立论基础,并瞄准农民村庄复合向度探讨其内生动能。基层实践派主要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保障,认为应以县乡村三级干部、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实践主体,根据其各自定位承担不同职责,实现优势互补。然而,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体的农民却被排除在话语体系外,导致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断裂。此种断裂与理论阐发、现实关涉、国际对话缺位等共同构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理论深化与实践效能提升的制约因素。因此,未来研究应聚焦农民、理论、现实、对外和整体视角,提升研究实效性、学理性、针对性、包容性及系统性,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践—理论—政策”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主流政策派 学术理论派 基层实践派
下载PDF
农民环境权与集体发展权联动及共进析论
4
作者 张卫彬 陈美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9-36,F0002,共9页
农民环境权为农民集体发展权提供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二者均共同关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在农村地区的实现。但农民环境权面临法律保障不足、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发展不平衡、“美好生活”向往对农村进一步提出“宜居”“宜业”发展要求... 农民环境权为农民集体发展权提供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二者均共同关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在农村地区的实现。但农民环境权面临法律保障不足、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发展不平衡、“美好生活”向往对农村进一步提出“宜居”“宜业”发展要求等现实性问题,这些无不应当妥善应对。为此,需配以有效的治理模式供给和制度保障供给来实现农民环境权和农民集体发展权的同频共振,从而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环境权 农民集体发展权 乡村振兴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