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外”: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 被引量:34
1
作者 吴重庆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4,7,共10页
具流动型兼业传统的沿海偏乡孙村,依托乡土社会网络,以"同乡同业"形式,兴起遍及全国的金银首饰加工业,并形成该行业各生产要素的在地集结,体现了"城市中心—乡村边缘"格局的翻转、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 具流动型兼业传统的沿海偏乡孙村,依托乡土社会网络,以"同乡同业"形式,兴起遍及全国的金银首饰加工业,并形成该行业各生产要素的在地集结,体现了"城市中心—乡村边缘"格局的翻转、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以及经济与社会互嵌的"社会经济"特征。"界外"是非主流、另类、多元以及可能颠覆"中心"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村 界外 打金 同乡同业 反向运动
原文传递
社区治理视角下互助养老模式中社会资本的培育——基于美国“村庄运动”的经验 被引量:27
2
作者 万谊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作为弥补养老服务领域内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的一种途径,以社区为地缘平台的互助养老服务成为中国老年人的另一种选择。互助养老属于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培育程度决定了这种模式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来说,互助养老的社会... 作为弥补养老服务领域内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的一种途径,以社区为地缘平台的互助养老服务成为中国老年人的另一种选择。互助养老属于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培育程度决定了这种模式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来说,互助养老的社会资本涵盖三个层面:微观层面的个人社会资源,中观层面的社区组织网络资源以及宏观层面的社会系统资源。风靡美国的“村庄”互助养老模式正是从上述三个方面,在有效的社区治理框架下促进了社会资本的积累。中国与美国虽存在国情上的差异,但也需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培育互助养老所需的社会资本,整合社区内外养老服务资源,让社区不仅仅是互助养老的地缘平台,更多地成为支持模式运行的资源平台与服务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互助养老 社会资本 村庄运动
下载PDF
乔治·克莱布《村庄》和《市镇》中的圈地批评
3
作者 吾文泉 高贤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英国圈地运动于18、19世纪达到顶峰,对农村生态和农民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乔治·克莱布的《村庄》和《市镇》是18、19世纪之交英国乡村诗歌中的杰作,然而这两首诗有别于新古典主义诗人的田园诗情和感伤主义诗人的悲观情绪,揭... 英国圈地运动于18、19世纪达到顶峰,对农村生态和农民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乔治·克莱布的《村庄》和《市镇》是18、19世纪之交英国乡村诗歌中的杰作,然而这两首诗有别于新古典主义诗人的田园诗情和感伤主义诗人的悲观情绪,揭露了农村在“圈地”阴影笼罩下的贫穷与破败。本文从英国圈地运动与《村庄》和《市镇》两首诗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圈地运动导致的农村生态破坏、农民道德沦丧等现象,并将视角从农村拓展到社会,分析了圈地运动造成的阶级分化、政治腐败等社会问题。最后,本文通过对克莱布诗歌成就的定位发现,克莱布是一位具有超前意识、观察细腻、笔法犀利的伟大诗人,值得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克莱布 村庄 市镇 圈地运动 田园批评 城市批评
下载PDF
Nation from Village: The Evolving Landscape for Rural Wome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4
作者 Wang Xiangxian Du Fangq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3年第4期108-133,共26页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China's rapid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 three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occurred successively in D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These events illustrate the g...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China's rapid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 three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occurred successively in D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These events illustrate the gradual broadening of the horizons of some rural women: shifting from the Confucian expectation that "women's rightful place is in the home" to a gradual extension into the public domain. The Zhaicheng village system took the first small step in breaking the Confucian gender norms by promoting female education in public spaces, yet it did not truly challenge the fundamental gender order of males outside the home and females within it. The Mass Education Movement saw the emergence of the first group of professional women in rural Ding County. However, they faced social exclusion as a consequence of entering the public domain. The Zhaicheng system and the gender-based teaching practices during the Mass Education Movement sowed the seeds of the impending tension and conflict experienced by women juggling dual role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family. Amidst the bloodshed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ar of Liberation(wars of Resistance and Liberation), female warriors, through sacrifice and devotion, ventured into the newly expanded public sphere of war, yet traditional gender norms continued to confine their broadened horizons to a transient phase in their lives. A collective examination of these three major occurrences shows that the gradual broadening of horizons for rural women in Ding County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as inherent in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the village, embodying the idea that the modern nation was gradually emerging within the village in the concept of "nation from vill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men's rightful place is in the home Zhaicheng village system Mass Education movement wars of Resistance and Liberation Ding County(Ting Hsien)
原文传递
近代早期英国村庄荒废原因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吉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5-160,共6页
英国的村庄荒废现象由来已久,早在中世纪晚期就已开始出现,到了近代早期尤为引人注目。近代早期的村庄荒废现象有其鲜明的特点:村庄虽然荒废了,但农业产量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却有了显著提高。究其根本,近代早期的村庄荒废现象是土地产... 英国的村庄荒废现象由来已久,早在中世纪晚期就已开始出现,到了近代早期尤为引人注目。近代早期的村庄荒废现象有其鲜明的特点:村庄虽然荒废了,但农业产量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却有了显著提高。究其根本,近代早期的村庄荒废现象是土地产权变革的结果,引发了新型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农场形成,使原来的村庄聚落形态发生了改变,促进了英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村庄荒废 圈地运动 土地产权 资本主义农场
下载PDF
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雪欣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年第2期13-14,共2页
针对黑龙江省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必要性、流转的前提条件;并针对该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居民点零星分布且规模小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 农村 土地利用 耕地 建设用地
下载PDF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运动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7
作者 李铁媛 郭培培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2期45-50,共6页
中国近代①乡村教育运动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这场运动认识到乡村教育是农村整体改造的关键,提出并实施大教育观,并提出义务教育、成人(业余)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并举... 中国近代①乡村教育运动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这场运动认识到乡村教育是农村整体改造的关键,提出并实施大教育观,并提出义务教育、成人(业余)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并举。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运动陆沉了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高度,以较开阔的视野,重新考察这一由知识分子自觉发动的民族自救运动,对当代乡村教育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乡村教育运动 教育改革 启示
下载PDF
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的动感性——以哈尼族村寨为例
8
作者 刘莹 王晓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25-28,共4页
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记忆载体,往往以特定的肢体语言表达出少数民族的内在情感、思想、性格及生活诉求,其文化的动感性特征更具有艺术性与观赏性,特别是其本真的灵活、随意的情感表达方式满足了人们参与体验、娱乐... 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记忆载体,往往以特定的肢体语言表达出少数民族的内在情感、思想、性格及生活诉求,其文化的动感性特征更具有艺术性与观赏性,特别是其本真的灵活、随意的情感表达方式满足了人们参与体验、娱乐观赏、健身休闲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传统体育文化 动感性
下载PDF
可持续生活模式的探索——生态村(Eco-village)运动及其特征浅述
9
作者 张蔚 罗杰威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12,93,共5页
生态村(Eco-village)运动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发达国家蓬勃兴起。我国对于国际生态村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生态村作为一场社会与环境运动展开论述,主要介绍了生态村的产生及发展特征,认为这是人类对未来可持续生活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 生态村 运动 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被引量:121
10
作者 林毅夫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15,共4页
中国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水平低和城乡隔离政策都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后果。要提高中国城市发展水平 ,必须从根本原因着手 ,放弃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进行资本密集产业上的赶超。根据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 ,按照比较优势的原... 中国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水平低和城乡隔离政策都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后果。要提高中国城市发展水平 ,必须从根本原因着手 ,放弃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进行资本密集产业上的赶超。根据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 ,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才能扩大非农就业机会 ,促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在当前通货紧缩势头尚未减缓的形势下 ,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对启动当前经济十分必要。但财政政策必须要用在能够“四两拨千斤”的地方才能真正启动市场 ,农村道路、电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城市发展 农村现代化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历史源流、当下讨论与实施路径——基于相关文献的综述 被引量:49
11
作者 邢成举 罗重谱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8-17,共10页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对国内乡村建设运动的批判性继承与发扬,也是对韩日乡村建设运动及我国台湾乡村建设的扬弃与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最新战略布局与要求。从其主要内容上看,乡村振兴的展开是社会主...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对国内乡村建设运动的批判性继承与发扬,也是对韩日乡村建设运动及我国台湾乡村建设的扬弃与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最新战略布局与要求。从其主要内容上看,乡村振兴的展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升级与重塑,其不仅是要实现乡村的发展,更是要为中国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应形成总体规划布局,应同时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通过整体与具体双层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的建构,最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劲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村运动 造乡运动 新农村建设 规划布局 双层体制机制
下载PDF
国外乡村振兴经验及其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启示——以亚洲的韩国、日本为例 被引量:38
12
作者 邱春林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8,共8页
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战后韩国、日本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在推动乡村实践中既注重政府引导又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既注重保持传统又突出特色发展,既注重经济发展又保持文化传承,既注重把农民组织起来又... 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战后韩国、日本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在推动乡村实践中既注重政府引导又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既注重保持传统又突出特色发展,既注重经济发展又保持文化传承,既注重把农民组织起来又倡导依法治村等。韩国、日本的乡村振兴经验对当前中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启发。实施乡村振兴既要有实施理念的创新,又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做到三个统筹,构建乡村振兴投入长效机制,坚持走乡村生态现代化建设之路,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 新村运动 造村运动
下载PDF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走向世界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33
13
作者 张婧 《日本问题研究》 2019年第5期57-66,共10页
日本一村一品(OVOP)运动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并成功地影响了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其经验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整理中外文献,结果表明:日本OVOP运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行、相互补充促进,人的培养和振兴是其核心... 日本一村一品(OVOP)运动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并成功地影响了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其经验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整理中外文献,结果表明:日本OVOP运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行、相互补充促进,人的培养和振兴是其核心和灵魂。借鉴日本和中国一村一品运动的得失,中国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在理论上需要构建起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围绕“人的精神振兴和创新”,以产业兴旺为突破口,最终实现自然、人、社会、城乡等要素的同步和谐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乡村振兴理论构建是前提,产业兴旺是基础,三产融合城乡共同发展是核心,优化教育实现农业农村文化复兴是关键,完善机制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是保障,开展国际合作则是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一村一品运动 影响效果 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新农村的启示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孔凡河 蒋云根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6年第6期105-109,共5页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工农业发展、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出现严重失衡,“三农”问题异常突出。为此,韩国政府大刀阔斧地组织实施了“新村运动”。通过“新村运动”,韩国仅用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工农业发展、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出现严重失衡,“三农”问题异常突出。为此,韩国政府大刀阔斧地组织实施了“新村运动”。通过“新村运动”,韩国仅用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道路,从此步入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轨道,其经济建设成就被世人誉为“汉江奇迹”。相形之下,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当时韩国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别无二致。因此,韩国“新村运动”的发起历程、主要内容以及经验教训等无疑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新村运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
下载PDF
发达国家乡村转型研究及其提供的思考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2,156-157,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转型研究引起了社会科学界的重视。本文整理了发达国家乡村转型研究兴起的背景,总结了乡村转型研究的规范内容以及对国内村庄转型研究的启示,认为发达国家的乡村转型研究提供了研究单位选择、转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转型研究引起了社会科学界的重视。本文整理了发达国家乡村转型研究兴起的背景,总结了乡村转型研究的规范内容以及对国内村庄转型研究的启示,认为发达国家的乡村转型研究提供了研究单位选择、转型的本质问题、共性和特殊性以及欧美经验适用性等重要的思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 村庄转型 生产主义乡村 新乡村运动
下载PDF
从新村主义到新农村建设-中国农村建设思想史发展述略 被引量:16
16
作者 徐杰舜 海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70-276,共7页
新农村建设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理论渊源。近百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们对农村建设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思想主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百年来中国农村建设思想史发展轨迹。
关键词 新村主义 乡村建设运动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曹军会 贾军战 +2 位作者 海江波 廖允成 史俊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4-27,共4页
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特色产品(业)的培育,有效地提升了产业优势;并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培训农民,实现了生产手段科学化;同时以农协为骨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以产品为主线,构建形成了生态型产... 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特色产品(业)的培育,有效地提升了产业优势;并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培训农民,实现了生产手段科学化;同时以农协为骨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以产品为主线,构建形成了生态型产业体系,促进了陕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以下问题:思想有所认识,工作机制尚未形成;资源优势突显,经济强势有待培育;科技兴村已显雏形,但支撑能力不强;产业富村门路较多,但聚集度不高;中介组织初步形成,作用发挥有待提高等。因此,要使陕西省“一村一品”顺利发展就必须统一认识、推进科技兴农、加快品牌培育、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积极开拓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村一品 发展战略 陕西省
下载PDF
政绩竞赛、合法伤害权与炫耀性寻租——对中国当前“包村”运动的思考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文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29-33,共5页
包村运动作为一种扶贫方式,随着新一届中央政府对群众路线的着重强调,地方政府政绩竞赛的冲动在一些地方再次风行起来。尽管这种扶贫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一些地区、农户的贫困问题,但效率低下,注重短期效应,形式主义严重。从长期看这种建... 包村运动作为一种扶贫方式,随着新一届中央政府对群众路线的着重强调,地方政府政绩竞赛的冲动在一些地方再次风行起来。尽管这种扶贫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一些地区、农户的贫困问题,但效率低下,注重短期效应,形式主义严重。从长期看这种建立在权力部门合法伤害权基础上的政绩竞赛会进一步强化权力寻租,使普通的物质性寻租升级为炫耀性寻租,造成政府权力的恶性膨胀,资源配置的更大扭曲,腐败问题的恶化。只有建立比较公平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限制政府规模和权力,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建立长效的扶贫机制,以制度建设代替政治运动,我们才能减少权力寻租,防止包村的异化,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中国的扶贫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村运动 政绩竞赛 合法伤害权 炫耀性寻租
下载PDF
社会资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兼论韩国新村运动提高社会资本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郑传贵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目前,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已被广泛用来解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项目绩效差异的原因。然而,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现出来。社会资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 目前,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已被广泛用来解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项目绩效差异的原因。然而,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现出来。社会资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提高公共政策效率、促进政府治理绩效和有利于和谐社会建构四个方面。韩国的新村运动之所以能比以前其他类似的运动取得比较成功的绩效,主要在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和重建社会资本的结果。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满意的成效,也不应忽视在提高和重建社会资本方面多下工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发展 韩国新村运动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善治经验——对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贺平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11-21,共11页
"一村一品"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开展地方外交和对外援助的重要案例。作为一种区域公共产品,"一村一品"运动的推广是日本在国家建设、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中成功经验的外化,即善治理念和实践从地方到全国再到... "一村一品"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开展地方外交和对外援助的重要案例。作为一种区域公共产品,"一村一品"运动的推广是日本在国家建设、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中成功经验的外化,即善治理念和实践从地方到全国再到国际的不断拓展的过程。作为"内生发展理论"的具体实践,"一村一品"运动在泰国等国因地制宜,有所修正和创新。通过动态调整和双向学习,"一村一品"运动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其在自身发展和对外推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也值得进一步总结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村一品 区域公共产品 功能性合作 善治 内生发展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