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方略与清代统治者的民族观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宏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4期76-79,共4页
清是一个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政治地位是不可能平等的。通过有关方略的研究,可以了解清代统治者的民族观,既有比较开明的一面,但也有民族歧视的言论和观点。
关键词 方略 清代 统治者 民族观
下载PDF
论毛泽东民族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
作者 范生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毛泽东民族观是在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民族思想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尤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作为其形成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思想理论渊源。
关键词 毛泽东 民族观 思想渊源
下载PDF
民国初年中华民族自觉进程出现曲折的原因
3
作者 高翠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33,共5页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自觉进程逐步展开,至民国初年出现挫折,中华民族一体意识的横向传播和纵向深化受阻。其原因主要为:民国初年的政治逐渐走向专制,民国政府不能代表国民和国家的利益,使中华民族成员的国家观念与国民观念、民族观念...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自觉进程逐步展开,至民国初年出现挫折,中华民族一体意识的横向传播和纵向深化受阻。其原因主要为:民国初年的政治逐渐走向专制,民国政府不能代表国民和国家的利益,使中华民族成员的国家观念与国民观念、民族观念出现分离;民国初年新式的民族统一象征缺失,导致中华民国的政治格局出现离散化;以联邦制形式构建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努力失败,中华民族自觉探索出现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自觉 国家观念 民族观念 联省自治
下载PDF
论冯友兰的民族观及其现实意义——以《新事论》为中心
4
作者 李训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5,共5页
以逻辑的民族性为中心,冯友兰的民族观实现了两个统一:一是民族的同一性与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统一;二是民族复兴、社会变革的必然性与从国情出发的必要性的统一。冯友兰的民族观,既回应了近代以来的民族性、国民性批判,澄清了一些重要... 以逻辑的民族性为中心,冯友兰的民族观实现了两个统一:一是民族的同一性与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统一;二是民族复兴、社会变革的必然性与从国情出发的必要性的统一。冯友兰的民族观,既回应了近代以来的民族性、国民性批判,澄清了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也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和社会变革做出了理性的说明,指出了发展的方向与道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冯友兰的民族观必将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事论》 民族观 现实意义
下载PDF
重建“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叙事 20世纪中国民族史观的形成、演变与竞争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78,共36页
中国近现代民族议题的基本问题意识是探寻在"民族—国家"的背景下建设"多民族中国"的可能路径,而对历史上多民族体系形成和演变过程的描述与阐释则是这项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晚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中国近现代民族议题的基本问题意识是探寻在"民族—国家"的背景下建设"多民族中国"的可能路径,而对历史上多民族体系形成和演变过程的描述与阐释则是这项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晚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语知识精英主导或参与的民族史重建工作的意义所在。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20世纪重要的民族史论著,提炼了三种关于"多民族中国"形成和演变逻辑的叙事方案。尽管这三种方案在叙事结构和价值立场上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但它们却隐含了共同的理论焦虑——汉族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与民族平等的政治原则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一张力呈现了近现代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民族—国家"的内在矛盾,直到今天依然为我们理解和讨论中国的民族议题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 民族史观 历史叙事 多民族中国 多民族的民族—国家
下载PDF
儒家民族观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影响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克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儒家民族观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族观的本质特征,它所倡导的"天下观念"、"大一统"思想、"仁爱"精神、"贵和"理念,以及在"夷夏之辨"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文化标准,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 儒家民族观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族观的本质特征,它所倡导的"天下观念"、"大一统"思想、"仁爱"精神、"贵和"理念,以及在"夷夏之辨"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文化标准,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主流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民族观 民族关系主流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和谐思想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生忠军 施政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适应新时代国内外发展变化形势,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安定与民族团结,推进边疆地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理论渊源、价值意蕴以及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入手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有利于深化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适应新时代国内外发展变化形势,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安定与民族团结,推进边疆地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理论渊源、价值意蕴以及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入手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有利于深化对这一理念的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体的相关论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滋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实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实现国家富强和社会繁荣,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础,以文化交流为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问题探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谢丹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2,共4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科学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既包括民族平等、团结以及共同发展等核心价值旨趣,还包括民族历史观、民族阶级观等层面的内容。民族团结...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科学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既包括民族平等、团结以及共同发展等核心价值旨趣,还包括民族历史观、民族阶级观等层面的内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共同繁荣,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思想内涵、当代发展以及其中包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团结进步示范区 世界观 方法论
原文传递
科学民族观与中华民族建设——民族主义的反思与中华主义的弘扬
9
作者 李龙强 《商洛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5-100,共6页
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构建和谐世界,是新世纪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中华民族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民族,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建设,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向一元一体格局转型。在对民族主义思潮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 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构建和谐世界,是新世纪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中华民族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民族,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建设,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向一元一体格局转型。在对民族主义思潮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民族观,并探讨了建设中华民族,弘扬中华主义的基本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民族观 中华民族建设 民族主义 中华主义 一元一体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 被引量:6
10
作者 涂荣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5-69,54,共6页
本文主要从国家主义观、国家神道、武士道三方面来论述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并揭示出三者与军国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日本 军国主义 国家主义观 国家神道 武士道
下载PDF
浅析墨子“刑赏”思想的产生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红贵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6-40,共5页
墨子生活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为其"刑赏"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墨子"刑赏"思想以独特的自然观、国家观和人生观为理论基础,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具体实施原则,并且体系完整。"刑赏"... 墨子生活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为其"刑赏"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墨子"刑赏"思想以独特的自然观、国家观和人生观为理论基础,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具体实施原则,并且体系完整。"刑赏"思想倡导"非命"、宣扬"天志"、追求"非攻"、推崇"兼爱"、致力于"兼相爱,交相利"理想国家和社会秩序的建立,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控制思想。它产生于背景复杂的时代,其中某些领先于时代的思想因子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刑赏 自然观 国家观 人生观
下载PDF
论江泽民的民族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纪年 刘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8-31,共4页
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江泽民同志历来予以高度重视 ,并在继承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民族矛盾 ,实施西部大开发 ,从根本上促进民族... 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江泽民同志历来予以高度重视 ,并在继承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民族矛盾 ,实施西部大开发 ,从根本上促进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泽民 民族观 民族问题 民族矛盾 中华民族 西部大开发
下载PDF
从国家观演变看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结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同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63,共7页
张学良的特殊身份、地位与传奇式经历,使他的国家观的产生表现出曲折、复杂和多变的特点,最终才形成了完整的、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命运之所系的国家观。他发动西安事变是将自己的国家观见诸实际的惊世之举。在中华民族走上全面振兴之路的... 张学良的特殊身份、地位与传奇式经历,使他的国家观的产生表现出曲折、复杂和多变的特点,最终才形成了完整的、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命运之所系的国家观。他发动西安事变是将自己的国家观见诸实际的惊世之举。在中华民族走上全面振兴之路的今天,进一步探讨张学良为统一救国而发动西安事变的内心境界,对最终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推动全面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具有多方面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张学良 国家观
下载PDF
邓小平的监督思想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14
作者 李东明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3-46,共4页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执政党的党风廉政建设,他认为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监督,是保证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实现、反对不正之风的重要途径。邓小平的监督思想主要包括加强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监督。...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执政党的党风廉政建设,他认为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监督,是保证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实现、反对不正之风的重要途径。邓小平的监督思想主要包括加强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监督。邓小平的监督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国家观、群众观的直接体现,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监督思想 马克思主义 国家观 群众观
下载PDF
马福祥国家观浅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联合 段小强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40-43,共4页
马福祥是清末民初西北地区著名的回族领袖。他效忠清廷、赞成共和,为北洋政府出力,又任职国民政府。马福祥的行为始终彰显着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把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国家至上观。剖析其深层原因,是他身受伊、儒文化双重... 马福祥是清末民初西北地区著名的回族领袖。他效忠清廷、赞成共和,为北洋政府出力,又任职国民政府。马福祥的行为始终彰显着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把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国家至上观。剖析其深层原因,是他身受伊、儒文化双重浸润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福祥 国家观 爱国主义 回族
下载PDF
契约论批判与个人权利重建——黑格尔国家观研究
16
作者 姬海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3-578,共6页
近代契约论者从绝对的个人主义立场出发,把国家视为维护个人权利的一纯粹的工具。黑格尔则从个人权利的历史来源与现实实现两个方面对契约论者的自由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认为契约论只是追求一种程序的正义,有片面的合理性;但真... 近代契约论者从绝对的个人主义立场出发,把国家视为维护个人权利的一纯粹的工具。黑格尔则从个人权利的历史来源与现实实现两个方面对契约论者的自由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认为契约论只是追求一种程序的正义,有片面的合理性;但真正的个人权利则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合法性与合道德性的有机融合,而这只有在作为社会伦理实体的国家中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论 个人权利 国家观 程序正义 实质正义
下载PDF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80
17
作者 韩杨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6,共1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为立足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从理论逻辑出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统筹协调好五对逻辑关系,又要从党的宗旨、社会主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为立足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从理论逻辑出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统筹协调好五对逻辑关系,又要从党的宗旨、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个维度来深刻认识。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了建党百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实践逻辑出发,在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短期面临着粮食供需结构分化问题;中长期内部发展面临保产能稳增长的难点压力与粮农和粮食主产区的短板弱项,外部供给则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引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立足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于中国的国情、世情、农情、粮情,应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握好土地的长期稳定性和发展灵活性的平衡,使农业生产关系更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促进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共同赋能粮食产能;率先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农收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优化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布局,共同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与风险监测,提高粮食产业风险保障水平;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完善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粮食更高品质消费需求;提高国际贸易与关键物流通道掌控力,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要义阐释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李建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5-78,共1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新时代"两个大局"和国家安全形势任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不断发展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通过领导论、地位论、总体论、宗旨论、道路论、体系论、防范论、科技论、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新时代"两个大局"和国家安全形势任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不断发展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通过领导论、地位论、总体论、宗旨论、道路论、体系论、防范论、科技论、法治论和共同论等内涵要义,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作用、总体性质、立场宗旨、道路方向、布局体系、防范化解、科技支撑、法治轨道和共同安全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和重大理论创新。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具有突出的人民性、系统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对于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发展以及世界安全格局演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
下载PDF
开源情报在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杨建英 余至诚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26,145,共7页
[目的/意义]从开源情报的概念及特点入手,探讨开源情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开源情报意识。[方法/过程]在国内外有关开源情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中国国家安全情报的概念... [目的/意义]从开源情报的概念及特点入手,探讨开源情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开源情报意识。[方法/过程]在国内外有关开源情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中国国家安全情报的概念,并结合开源情报的概念及特点,进一步论述开源情报是广义的中国国家安全情报的主要组成部分。[结果/结论]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开源情报在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开源情报工作,推动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融合、完善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体制机制、提升情报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情报 开源情报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安全理念 被引量:32
20
作者 王英玮 杨千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85,共8页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探讨其安全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法律内容,识别条文中规定的安全形态,析出具体的安全制度,发现新《档案法》安全理念的具体特征体现为以人为本的目标导...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探讨其安全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法律内容,识别条文中规定的安全形态,析出具体的安全制度,发现新《档案法》安全理念的具体特征体现为以人为本的目标导向、协同合作的治理方式、理性辩证的保护手段和统筹兼顾的开放态度。同时,本文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标尺,认为新《档案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应在档案数据安全与跨国企业境外档案安全两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总体国家安全观 档案 安全理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