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之间:七百年来西方中国观的两个极端 被引量:41
1
作者 周宁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18,共8页
西方的中国观反复无常,关键看我们在什么意义上理解西方的中国观,是认识还是想象、是知识还是表述。在后现代的、批判的知识立场上研究西方的中国观,假设西方的中国观是西方在社会想象层次上构筑的有关文化他者的形象,自身生产与分配意... 西方的中国观反复无常,关键看我们在什么意义上理解西方的中国观,是认识还是想象、是知识还是表述。在后现代的、批判的知识立场上研究西方的中国观,假设西方的中国观是西方在社会想象层次上构筑的有关文化他者的形象,自身生产与分配意义,无所谓客观的知识,也无所谓真实或虚构。西方的中国形象反复但并非无常,它在乌托邦与意识形态两极之间摇摆,超越颠覆或整合巩固,意义都在西方文化本身。西方的中国形象表现的永远是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乌托邦 西方国家 中国观 后现代主义 专题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诗意”的幻灭:中国游记与近代日本人中国观之建立 被引量:13
2
作者 苏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9-115,共7页
明治末至大正时期,在日本形成了一股中国旅行热,并催生了大批中国游记。这些中国游记真实记录了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变轨迹:"现实中国"与"想象中国"间的巨大落差,使踏上中国土地的作家们产生了强烈的幻灭感,他们... 明治末至大正时期,在日本形成了一股中国旅行热,并催生了大批中国游记。这些中国游记真实记录了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变轨迹:"现实中国"与"想象中国"间的巨大落差,使踏上中国土地的作家们产生了强烈的幻灭感,他们在游记中以互文方式对中国丑陋、落后的一面进行了大量过剩描写,彻底颠覆了日本人依据汉诗文建构的诗意中国形象。游记中形塑的中国形象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而亲历性则遮蔽了作家所置身其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空间。游记的互文性写作配合其亲历性特征制造出一种权威话语,使得游记所描述的扭曲变形的"中国"成为新的异国形象的生发点,进入日本的社会集体想象,并进而影响了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建立。中国游记在影响日本人中国观建立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面反躬自省的他者之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游记 中国观 互文性 亲历性 权威话语
原文传递
当代印度尼西亚的中国观演变 被引量:9
3
作者 许利平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9-16,31,共9页
当代印尼中国观的演变对中国和印尼的双边关系乃至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冷战结束以来,印尼的中国观从负面向正面方向演变。这种演变与印尼自身的民主改革、中国国力的提升与中国和印尼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密切相关。未来印... 当代印尼中国观的演变对中国和印尼的双边关系乃至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冷战结束以来,印尼的中国观从负面向正面方向演变。这种演变与印尼自身的民主改革、中国国力的提升与中国和印尼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密切相关。未来印尼的中国观将受到投资因素、跨国人口流动因素和美国因素等影响。而密切政治对话、强化社会人文交流和有序引导中国企业的投资将是保证未来印尼的中国观正向走向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观 民主改革 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因素
下载PDF
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各民族政权的“中国观”与“中国认同”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俊达 赵永春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3期94-105,173,共13页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将中国古代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边疆民族(政权),统一于“多元一体格局”之下的“共同体意识”,便是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中国古代各民族及其政权,从自称“中国”,到接续“中国”历史谱系,再到“中...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将中国古代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边疆民族(政权),统一于“多元一体格局”之下的“共同体意识”,便是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中国古代各民族及其政权,从自称“中国”,到接续“中国”历史谱系,再到“中国认同”的进一步扩大,这一过程可理解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逻辑。十至十三世纪,由于向往成为“天地之中”“文化中心”,各政权纷纷自称“中国”。以此为起点,认同作为“中国”一分子的政权,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加入“中国”谱系,接续“中国”历史。在此基础上,“中国认同”不断扩大,即不仅同时期各政权认同彼此作为“中国”一分子的身份,后世王朝同样认同前朝作为“中国”一分子的身份。古代“中国”无论在“大一统”时期,还是如十至十三世纪分裂割据时期,在“中国认同”的旗帜下,始终保持同一性和一体性特征,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观 中国认同 十至十三世纪
原文传递
福泽谕吉的中国观 被引量:2
5
作者 屈亚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6-99,共4页
福泽谕吉是日本有名的启蒙思想家,他提倡文明开化,主张学习西方文明,为日本的近代化发展摇旗呐喊,在日本享有重要地位。随着日本国势逐渐增强,他对中国的蔑视越发加深,终于在1885年,发表了鼓吹侵略中国的《脱亚论》。
关键词 福泽谕吉 中国观 脱亚论
下载PDF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中国观 被引量:6
6
作者 阎国栋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1,共13页
18世纪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肯定中国传统道德与思想的普世价值,认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典范意义;但她不清王朝在对俄关系中表现出的"傲慢"态度,试图发动对华战争,占领黑龙江流域;她同时又迷恋中国风物,模仿中国人的生活艺... 18世纪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肯定中国传统道德与思想的普世价值,认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典范意义;但她不清王朝在对俄关系中表现出的"傲慢"态度,试图发动对华战争,占领黑龙江流域;她同时又迷恋中国风物,模仿中国人的生活艺术以满足其奢华生活的欲望。叶卡捷琳娜二世复杂而矛盾的中国观实际上也是当时许多俄国贵族和部分文人中国认识的集中写照。然而,对于叶卡捷琳娜二世而言,无论欧洲有多少有关中国的动人传说,无论圣彼得堡建造了多少精美的中国式宫殿园林,都未能动摇其征服中国的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 中国观
下载PDF
朝鲜人眼中的清中期中国风情——以崔斗灿《乘槎录》为中心 被引量:5
7
作者 范金民 罗晓翔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64,共9页
嘉庆二十三年(朝鲜李朝纯祖十八年,公元1818年),朝鲜人崔斗灿在行经中国大运河全程后,编成《乘槎录》一书,备记遇风惊险之状和与中国士人的交往情形,在同时期中国域外文献中具有重要地位,是19世纪初叶乃至清代近三百年间朝鲜人有关中国... 嘉庆二十三年(朝鲜李朝纯祖十八年,公元1818年),朝鲜人崔斗灿在行经中国大运河全程后,编成《乘槎录》一书,备记遇风惊险之状和与中国士人的交往情形,在同时期中国域外文献中具有重要地位,是19世纪初叶乃至清代近三百年间朝鲜人有关中国运河全程的惟一文献,富有文献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斗灿 《乘槎录》 中国风情
下载PDF
二战后日本政界的中国观 被引量:5
8
作者 田庆立 《日本问题研究》 2009年第4期42-45,共4页
二战结束至中日复交前,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大体分为"情感型"和"意识形态型"两种类型。以"情感型"中国观为主导的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在野党人士在推动中日复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于"意识形态型&... 二战结束至中日复交前,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大体分为"情感型"和"意识形态型"两种类型。以"情感型"中国观为主导的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在野党人士在推动中日复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于"意识形态型"中国观考量的自民党保守派以东西方阵营画线,采取敌视中国的外交姿态,成为阻碍和延缓中日复交进程的重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界 中国观 “情感型” “意识形态型”
下载PDF
世界主义及其超越——兼论中国视野中的全球正义 被引量:1
9
作者 伏佳佳 张国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0,共1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际关系更加紧密,大国竞争趋于激烈,世界持续动荡,国际的、区域的社会发展差距依然悬殊,全球正义成为学界热点,世界主义是其重要一支。由于不存在超越国家主权的世界政府,世界主义的可行性值得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际关系更加紧密,大国竞争趋于激烈,世界持续动荡,国际的、区域的社会发展差距依然悬殊,全球正义成为学界热点,世界主义是其重要一支。由于不存在超越国家主权的世界政府,世界主义的可行性值得质疑。这种理论表面上是美好的,实质上是危险的,潜伏着“人权高于主权”的自由主义预设,是西方“普世价值”理论的另一版本。在全人类共同价值指引下,我们将重构全球正义的蓝图,提出中国视野中的全球正义。它尊重各个独立民族国家的主权及其核心利益,承认各国民主发展水平差异,尊重公民基本人权,承认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各国人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承认世界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是多元的,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多样的。它维护人类整体利益,回应人类共同关切,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视野 全球正义 世界主义 民族国家 全人类共同价值
原文传递
印尼对华认知的变化轨迹——基于复交以来印尼主流媒体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启辉 孙建党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6,共12页
媒体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其观点影响着民众对他国形象的认知,进而可能对政府外交决策以及国家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从媒体视角研究印尼主流社会对华认知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复交后两国关系若干里程碑式的节点划分阶段,通... 媒体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其观点影响着民众对他国形象的认知,进而可能对政府外交决策以及国家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从媒体视角研究印尼主流社会对华认知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复交后两国关系若干里程碑式的节点划分阶段,通过对《罗盘报》等11份印尼主流报纸涉华报道的分析梳理,勾勒出印尼主流社会中国形象的变化脉络,即从复交初期的矛盾磨合到对华认知重塑、从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的认知调整再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认知多元化,为新时期深化两国关系提供某种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尼关系 印尼媒体 认知 中国观 中国形象
下载PDF
福泽谕吉“脱亚入欧”的思想轨迹 被引量:4
11
作者 邢雪艳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26-31,共6页
"脱亚入欧"是被称为日本近代之父的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设计的国家道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快速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这条道路同时也给亚洲人民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文章通过福泽谕吉早年的经历和... "脱亚入欧"是被称为日本近代之父的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设计的国家道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快速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这条道路同时也给亚洲人民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文章通过福泽谕吉早年的经历和各个时期的相关作品及言论,解读其当时的亚洲观和西洋观以及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并结合当时日本国内外形势分析福泽谕吉"脱亚入欧"思想的形成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泽谕吉 脱亚入欧 中国观 西洋观
下载PDF
“竞争”与中美关系的当前态势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明昊 《战略决策研究》 2018年第2期47-55,106-107,共9页
特朗普政府大幅调整了美国内外政策,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和"对手",这反映了美国战略界过去几年逐步形成的新的"中国观"。未来几年,美国对华政策的竞争性、强硬性方面将更为突出。中美关系中的&qu... 特朗普政府大幅调整了美国内外政策,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和"对手",这反映了美国战略界过去几年逐步形成的新的"中国观"。未来几年,美国对华政策的竞争性、强硬性方面将更为突出。中美关系中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国经贸关系从"压舱石"变为博弈焦点,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关系趋于紧张,中美围绕国际机制、发展模式的博弈日益突出,意识形态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正趋于上升。这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形成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战略竞争 中国观 特朗普政府
下载PDF
百年来越南的中国观演变轨迹及动因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4,共10页
本文认为古代越南把中国视为"天朝北国",对华的尊崇与对抗矛盾心理始终纠结着其中国观的建构。在法属印度支那时期,中国彻底丧失"上国"形象,越南对华观从"类我认同"逐渐转向"他者批判"。1954~1... 本文认为古代越南把中国视为"天朝北国",对华的尊崇与对抗矛盾心理始终纠结着其中国观的建构。在法属印度支那时期,中国彻底丧失"上国"形象,越南对华观从"类我认同"逐渐转向"他者批判"。1954~1975年,"同志加兄弟"的关系让越南充斥着极端"美化型"的中国观,但也成为"妖魔化"中国观的滥觞。1975~1990年,因越南南北统一问题的分歧,越南逐渐把中国视为"马列主义的背叛者"和"最直接的敌人"。1992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越南重新审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21世纪以来,越南中国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负面化的特点,"疑惧"心理贯穿始终,中国霸权论占据一定市场。越南中国观的演变轨迹是由中国自身的兴衰荣辱、地缘政治和不对称视角、中越贸易失衡及不法商业行为、越南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构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的,西方中国观也在其建构过程中推波助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中国观 演变 轨迹 动因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野与马克思的中国观
14
作者 陈元 唐梓晴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28,37,共7页
马克思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境域展开进程中的革命性作用,但也深刻指出这一阶级在其扩张史上的破坏性影响。他在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中国这一即将融入世界历史境域国度的印象。马克思的中国观包括描绘资本主义... 马克思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境域展开进程中的革命性作用,但也深刻指出这一阶级在其扩张史上的破坏性影响。他在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中国这一即将融入世界历史境域国度的印象。马克思的中国观包括描绘资本主义扩张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社会对融入世界历史的反应,剖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并预言未来中国革命的发展态势。这些科学论断准确论述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的社会发展脉络,为当代中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世界历史 马克思 中国观
下载PDF
试论辽宋西夏金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中国观”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升林 彭向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古代"中国"概念包含一国之中心,地域意义上的"中国"(中原),种族概念上的"中国"(汉族),文化意义上的"中国"(礼)四种含义,着重点在"文化中国"。辽宋西夏金时期,历史的发展正由"... 古代"中国"概念包含一国之中心,地域意义上的"中国"(中原),种族概念上的"中国"(汉族),文化意义上的"中国"(礼)四种含义,着重点在"文化中国"。辽宋西夏金时期,历史的发展正由"天下一体"向"中华一体"过渡,被称为"前中华一体"时期。这一时期,传统"中国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辽、西夏、金少数民族政权先后接受了文化意义的"中国",开始以"中国"自居。它们的"中国观"是开放的、发展的、包容的,具有进步意义,为元朝最终实现"中华一体"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中国观 中华一体
下载PDF
中澳关系新变局与澳大利亚对华观的分歧 被引量:4
16
作者 秦升 《澳大利亚研究》 2019年第1期108-126,共19页
中国与澳大利亚多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互动默契正在被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不稳定所破坏。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中,既有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严重经济依赖,澳美同盟对中澳关系的影响等老问题,一些新问题也开始浮现,如中国崛起对地区秩序的影响,... 中国与澳大利亚多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互动默契正在被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不稳定所破坏。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中,既有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严重经济依赖,澳美同盟对中澳关系的影响等老问题,一些新问题也开始浮现,如中国崛起对地区秩序的影响,中国政府对企业海外利益的重视和保护等。上述新、旧议题的相互交织和不断累积导致了中澳之间新一轮的紧张态势。中澳之间矛盾重心的转变以及澳大利亚执政党内部对华政策的不稳定预示着中澳关系面临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局。变局背后是澳大利亚对华观的严重分歧,以中国议题为中心的政治行为、社会认知以及政策研究均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此外,澳大利亚越来越难以延续此前政经分离的外交模式,在对华政策制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澳关系 对华观 政策困境 平衡外交
原文传递
从《中国新史》看费正清的中国观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静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美国的汉学家对中国的认识是认识中国的视角之一。费正清是公认的美国中国学的创始人,他以历史学家的身份研究中国,并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从而形成了他的中国观。《中国新史》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中国观的总结。费氏的中国观... 美国的汉学家对中国的认识是认识中国的视角之一。费正清是公认的美国中国学的创始人,他以历史学家的身份研究中国,并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从而形成了他的中国观。《中国新史》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中国观的总结。费氏的中国观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以考古学领域发现为佐证,强调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和同一性;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从美中关系的发展出发,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观 费正清 《中国新史》 中国文化 连续性 同一性 特殊性
下载PDF
并非全是丑化——从《陈阿春》看杰克·伦敦的中国观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丽耘 朱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14-117,共4页
《陈阿春》是杰克·伦敦写作中期所完成的一篇关于中国的作品。深入分析此部作品能印证伦敦的中国观并非全是丑化,他对中国也有理解、同情的一面。同名主人公陈阿春实际上是伦敦对于中国移民形象的一种正面想象。
关键词 《陈阿春》 杰克·伦敦 中国观
下载PDF
美国学者罗伯特·白英的中国观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倩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英裔美籍作家、汉学家罗伯特·白英,二战时来到中国。他一生编撰著述一百多部,其中三分之二与中国有关。这些著作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通往东方的重要窗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白英的作品在海内外很少被提及,国内也是近两... 英裔美籍作家、汉学家罗伯特·白英,二战时来到中国。他一生编撰著述一百多部,其中三分之二与中国有关。这些著作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通往东方的重要窗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白英的作品在海内外很少被提及,国内也是近两年才有文章专论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翻译。本文结合白英在中国的经历,探讨白英的创作、翻译和学术研究,展现这一跨文化交流案例,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二战前后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及其对中外文化互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白英 中国观
下载PDF
从佐藤春夫的《星》看近代日本的中国想象 被引量:3
20
作者 齐珮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73-80,共8页
佐藤春夫的中国题材作品《星》是以中国闽南地区的民间传说"陈三五娘"为框架改编而成的,该作不仅寄寓了佐藤春夫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阐发了他的"东洋"美学。文章通过《星》与"陈三五娘"故事原型的比较... 佐藤春夫的中国题材作品《星》是以中国闽南地区的民间传说"陈三五娘"为框架改编而成的,该作不仅寄寓了佐藤春夫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阐发了他的"东洋"美学。文章通过《星》与"陈三五娘"故事原型的比较分析发现,该作对"陈三五娘"故事做出3处改动,从中可见,第一、佐藤春夫的中国趣味仅仅是他的亚洲意识的载体;第二、东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成为他的中国观的认知基础;第三、他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西方近代主义的认知模式评价中国、判断价值优劣。由此可见,"中国"在近代日本历史上被严重地符号化乃至意识形态化,成为近代日本知识人试图对抗西方文明入侵,实现自我认同的手段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藤春夫 “陈三五娘” 中国想象 亚洲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