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超低频非线性被动隔振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7
1
作者 路纯红 白鸿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4-236,共3页
通过分析正负刚度并联隔振机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超低频被动隔振系统。该系统采用负刚度机构与正刚度弹簧并联,具有较高的支撑刚度和极低的运动刚度,且系统刚度呈现非线性,解决了传统被动隔振系统存在的超低频隔振难题。通过对该系统力学... 通过分析正负刚度并联隔振机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超低频被动隔振系统。该系统采用负刚度机构与正刚度弹簧并联,具有较高的支撑刚度和极低的运动刚度,且系统刚度呈现非线性,解决了传统被动隔振系统存在的超低频隔振难题。通过对该系统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系统刚度表达式及在平衡位置处的零刚度条件,为新型超低频非线性隔振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刚度 隔振系统 非线性 超低频
下载PDF
含有三次非线性的粘性阻尼双线性滞迟隔振系统 被引量:24
2
作者 白鸿柏 黄协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运用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谐波平衡方法及傅立叶级数分析技巧,深入研究了一类含有三次非线性的粘性阻尼双线性滞迟隔振系统,重点考察了三次非线性对隔振性能的影响,为钢丝绳、钢丝网、金属橡胶等非线性干摩擦减振器在工程上的应用提... 本文运用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谐波平衡方法及傅立叶级数分析技巧,深入研究了一类含有三次非线性的粘性阻尼双线性滞迟隔振系统,重点考察了三次非线性对隔振性能的影响,为钢丝绳、钢丝网、金属橡胶等非线性干摩擦减振器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干摩擦减振器 隔振系统
下载PDF
带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的冲击响应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林道福 余永丰 华宏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研究带限位器浮筏隔振系统力学模型及在基础冲击激励下的响应,应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首先给出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在局部坐标系下刚度矩阵表达式,然后在总体坐标系下建立了浮筏隔振系统的运动方程,采用纽马克直接积分法计算... 研究带限位器浮筏隔振系统力学模型及在基础冲击激励下的响应,应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首先给出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在局部坐标系下刚度矩阵表达式,然后在总体坐标系下建立了浮筏隔振系统的运动方程,采用纽马克直接积分法计算带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在基础冲击激励下的运动响应,并结合工算例进行讨论,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位器 浮筏隔振系统 冲击响应 刚度矩阵 船舶工程 固有频率
下载PDF
车下悬吊设备不均衡振动对车体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汪群生 曾京 +1 位作者 魏来 郑彪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1,共8页
在高速动车组的线路测试中发现,车下旋转设备的不均衡振动是造成其上方车体地板局部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为研究车下旋转设备与车体耦合振动关系,推导出车下悬吊设备不均衡振动与弹性车体垂向耦合振动的运动方程,描述车体弹性振动与有... 在高速动车组的线路测试中发现,车下旋转设备的不均衡振动是造成其上方车体地板局部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为研究车下旋转设备与车体耦合振动关系,推导出车下悬吊设备不均衡振动与弹性车体垂向耦合振动的运动方程,描述车体弹性振动与有源旋转设备的位移特性。建立三维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车下悬吊设备不均衡振动对车体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源设备采用弹性和刚性悬挂方式差异明显,弹性悬挂方式的优势随着不均衡振动的加剧逐渐突出;旋转设备不均衡量的增大加剧了车体局部振动,而且会扩大车体异常振动范围。对于本文提出的两种车体减振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悬挂参数可以降低车体的弹性振动,减振措施便于实施,但是实际减振效果受到橡胶弹簧制造技术限制;采用多级悬挂参数可以有效降低车体弹性振动,但是系统结构更加复杂,每级系统的悬挂参数均需要合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 车下悬吊系统 有源旋转设备 不均衡振动 车体弹性振动 隔振系统
下载PDF
空间光学载荷六维隔振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剑锋 徐振邦 +3 位作者 吴清文 李义 陈立恒 顾营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47-1357,共11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Stewart构型的隔振系统用于空间光学载荷的在轨隔振并研究了Stewart构型的特点。首先,使用牛顿-欧拉公式建立了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到了隔振系统刚度、阻尼矩阵及各阶固有频率与主模态的数学解析式。然后... 设计了一种基于Stewart构型的隔振系统用于空间光学载荷的在轨隔振并研究了Stewart构型的特点。首先,使用牛顿-欧拉公式建立了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到了隔振系统刚度、阻尼矩阵及各阶固有频率与主模态的数学解析式。然后,以缩小隔振系统前六阶固有频率的分布范围为目标,利用寻优方法优化了隔振系统的几何结构参数,得到了用于六维被动隔振的最佳构型。最后,分别使用有限元单元法及解析方法对隔振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隔振系统前六阶固有频率,其理论分析值与有限单元法计算结果的最大误差为1.51%。为了论证所设计的隔振系统的有效性,对隔振系统及光学载荷的耦合模型进行了复频响应分析,得到3个平动及3个转动方向的复频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隔振系统能够将各个方向上高于10Hz的振动衰减90%以上,满足隔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学载荷 STEWART平台 隔振系统 模态分析 复频响应
下载PDF
小中间质量对复杂系统隔振效果的影响及最优设计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孚懋 宋孔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1年第3期10-17,共8页
本文应用传递矩阵法分析了弹性底座、非对称多支承复杂系统的隔振效果,揭示了小中间质量对具有一个对称面的复杂隔振系统的影响规律,应用优化方法探讨了复杂隔振系统的逆设计问题。最后由计算机确定系统的最佳设计参数,并给出各种传递... 本文应用传递矩阵法分析了弹性底座、非对称多支承复杂系统的隔振效果,揭示了小中间质量对具有一个对称面的复杂隔振系统的影响规律,应用优化方法探讨了复杂隔振系统的逆设计问题。最后由计算机确定系统的最佳设计参数,并给出各种传递输出量的性能曲线,为解决非对称系统隔振设计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 隔振系统 最优设计
下载PDF
超低频非线性隔振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路纯红 白鸿柏 +1 位作者 杨建春 李志尊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2,17,共4页
通过分析正负刚度并联隔振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超低频被动隔振系统。该系统采用负刚度机构与正刚度弹簧并联,具有高的支撑刚度和极低的运动刚度,且系统刚度呈现非线性,解决了传统被动隔振系统存在的超低频隔振难题。通过对该系统力学特... 通过分析正负刚度并联隔振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超低频被动隔振系统。该系统采用负刚度机构与正刚度弹簧并联,具有高的支撑刚度和极低的运动刚度,且系统刚度呈现非线性,解决了传统被动隔振系统存在的超低频隔振难题。通过对该系统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系统刚度表达式及在平衡位置处的零刚度条件,为新型超低频非线性隔振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负刚度 隔振系统 非线性 超低频
下载PDF
爆炸冲击震动下隔震系统设计的可靠性 被引量:7
8
作者 严东晋 钱七虎 唐德高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8,共6页
爆炸冲击震动下隔震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是一个关系到人员安全和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问题 ,目前 ,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在一定的简化下建立了线性隔震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表明 ,照搬文献 [2 ]的... 爆炸冲击震动下隔震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是一个关系到人员安全和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问题 ,目前 ,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在一定的简化下建立了线性隔震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表明 ,照搬文献 [2 ]的加速度容许值标准设计的爆炸冲击震动线性隔震系统 ,其可靠性是相当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震动 线性隔震系统 隔震标准 可靠性
下载PDF
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晓 杨立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1-72,141,共3页
建立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的竖向振动控制方程,研究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竖向固有振动问题,推导出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的竖向固有振动的近似解。讨论分析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的弹簧倾角、减振系统的... 建立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的竖向振动控制方程,研究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竖向固有振动问题,推导出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的竖向固有振动的近似解。讨论分析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的弹簧倾角、减振系统的竖向振幅等因素对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弹簧 几何非线性 减振系统 固有振动
下载PDF
FY-4卫星微振动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瑶海 周徐斌 +2 位作者 申军烽 刘兴天 虞自飞 《上海航天》 CSCD 2017年第4期20-27,共8页
根据装载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对微振动抑制的要求,对风云四号(FY-4)卫星的微振动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星上振源,规划整星级频谱,研究微振动传播机理,设计了振源隔离和载荷隔振的双级隔振系统。给出了动量轮的隔振设计,将动量... 根据装载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对微振动抑制的要求,对风云四号(FY-4)卫星的微振动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星上振源,规划整星级频谱,研究微振动传播机理,设计了振源隔离和载荷隔振的双级隔振系统。给出了动量轮的隔振设计,将动量轮的安装支架由刚性变为基于六角架(Hexapod)构型的非线性变刚度柔性支架,隔离动量轮传递至卫星平台的振动干扰,从源头控制振动。分析了发射段幅频特性和在轨段隔振性能,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在此基础上,采用隔振组件和解锁组件并联使用方式,实现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的二次隔振设计,以进一步抑制卫星平台传递至探测仪的微振动干扰。地面微振动试验和在轨微振动实测结果表明:隔振系统能使卫星平台传递至载荷安装面的微振动量级控制在0.1×10-3g以下,满足指标要求。FY-4卫星微振动抑制技术可为其他卫星的微振动抑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四号卫星 微振动 隔振系统 非线性振动 动量轮 敏感载荷 传递率 Hexapod结构
下载PDF
新型非线性超低频水平隔振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建卓 李旦 +1 位作者 董申 陈明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1,共3页
通过对正负刚度并联隔振机理的分析,研制了新型正倒摆并联非线性超低频水平隔振系统。其正摆具有正刚度特性,倒摆具有负刚度特性。通过分析,得出了系统在平衡位置处的零刚度条件,系统水平刚度随两个摆长之比和下端弹簧刚度而变化的关系... 通过对正负刚度并联隔振机理的分析,研制了新型正倒摆并联非线性超低频水平隔振系统。其正摆具有正刚度特性,倒摆具有负刚度特性。通过分析,得出了系统在平衡位置处的零刚度条件,系统水平刚度随两个摆长之比和下端弹簧刚度而变化的关系。试验研究表明:该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由单一正摆时的1.75Hz降为0.5Hz,从而使其隔振频带加宽,隔振能力显著提高,而系统的结构保持较小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刚度 非线性 倒摆 隔振系统
下载PDF
准零刚度振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明亮 赵晨名 张来喜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6,共9页
基于准零刚度振动控制系统在低频振动时具有优良的性能,该文分析研究了准零刚度振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以及系统在车辆振动控制、精密制造等不同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为克服准零刚度振动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研... 基于准零刚度振动控制系统在低频振动时具有优良的性能,该文分析研究了准零刚度振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以及系统在车辆振动控制、精密制造等不同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为克服准零刚度振动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研究了准零刚度振动控制系统与其他学科的新技术交叉融合提升其抑振能力的方法,展望了这种振动控制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零刚度 负刚度 低频振动 振动控制 隔振系统
下载PDF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宗峰 刘强 任维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共4页
为了满足未来我国空间科学实验对高微重力环境水平的要求,需要发展高水平主动振动隔离技术来保证实验需要的高微重力水平。介绍了微重力振动隔离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我国科学实验载荷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设计方案... 为了满足未来我国空间科学实验对高微重力环境水平的要求,需要发展高水平主动振动隔离技术来保证实验需要的高微重力水平。介绍了微重力振动隔离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我国科学实验载荷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设计方案,建立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做出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化后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空间科学实验 隔振系统 主动隔振 动力学
下载PDF
机载光电吊舱隔振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董万元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1年第2期20-26,共7页
主要从振动对光电设备成像的影响和无角位移隔振设计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机载光电设备的隔振设计方法和技术。提出角振动较线振动对光电吊舱成像质量的影响大,光电吊舱隔振设计需重点考虑降低角振动问题。引起设备角振... 主要从振动对光电设备成像的影响和无角位移隔振设计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机载光电设备的隔振设计方法和技术。提出角振动较线振动对光电吊舱成像质量的影响大,光电吊舱隔振设计需重点考虑降低角振动问题。引起设备角振动的重要因素为光电设备的质心与隔振系统的刚度中心相偏离,以及各隔振器之间的刚度和阻尼不匹配,隔振系统设计时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吊舱 隔振系统 角振动 无角位移隔振
下载PDF
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庆超 柴凯 +1 位作者 楼京俊 李爽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4,共5页
为解决工程实践中的低频振动问题,提出了利用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对其进行隔离的方法。根据舰船装备实际情况,建立了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平均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谐波力激励下系统... 为解决工程实践中的低频振动问题,提出了利用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对其进行隔离的方法。根据舰船装备实际情况,建立了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平均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谐波力激励下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和力传递率。研究了不同激励力幅值、质量比和阻尼比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比相应的等效线性隔振系统,通过适当地减小激励幅值和适当地增大质量比、阻尼比,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具有更优越的低频隔振性能,隔振起始频率较低,振动衰减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零刚度 谐波平衡法 平均法 力传递率 隔振系统
下载PDF
机载光电平台隔振系统振动耦合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杜言鲁 丁亚林 +1 位作者 许永森 聂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880-2884,共5页
为避免载机线振动耦合为光电平台角振动,减小角振动对成像质量和指向精度的影响,对机载光电平台隔振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针对以往单自由度振动模型仅能分析线振动衰减,无法分析线振动与角振动耦合的缺点,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双自由度振... 为避免载机线振动耦合为光电平台角振动,减小角振动对成像质量和指向精度的影响,对机载光电平台隔振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针对以往单自由度振动模型仅能分析线振动衰减,无法分析线振动与角振动耦合的缺点,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双自由度振动模型,推导出载机线振动与光电平台角振动间的传递函数,分析了减振器刚度、阻尼参数偏差以及减振器布局不合理对振动耦合的影响,为隔振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提供理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减小光电平台隔振系统振动耦合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系统 振动耦合 双自由度模型 传递函数
下载PDF
振动噪声对高Q光学微腔耦合系统的影响及抑制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丽 严英占 +5 位作者 张宇光 李鹏 邹江 徐鹏飞 熊继军 闫树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0-955,共6页
在研究微球腔和锥形光纤耦合的基础上,介绍了耦合系统中外界空气流动等带来的振动噪声对耦合距离的影响,并系统地分析了耦合距离与系统耦合状态的关系。为进一步验证外界各种振动噪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解决这些因素对谐振谱线造成的... 在研究微球腔和锥形光纤耦合的基础上,介绍了耦合系统中外界空气流动等带来的振动噪声对耦合距离的影响,并系统地分析了耦合距离与系统耦合状态的关系。为进一步验证外界各种振动噪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解决这些因素对谐振谱线造成的干扰,采取了两种方法来进行抑制:一种是设计了隔离罩将耦合系统与外界环境隔离,另一种是用紫外胶将锥形光纤与微球腔封装在一起。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均可使系统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论证了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在第二种方案中,黏合为一体的微球腔结构彻底与外界隔离,不会再受振动噪声的干扰,为后续的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腔 耦合距离 振动噪声 隔离罩 封装系统
下载PDF
工程机械驾驶室隔振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洪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3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文研究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减振问题,设计驾驶室隔振装置,使系统固有频率避开主要激振力(发动机)频率,以达到减振的目的。
关键词 工程机械 驾驶室 隔振系统 优化设计 振动控制理论 有限元法 相干函数
下载PDF
金属丝网橡胶隔振系统冲击响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唱忠良 邹广平 +1 位作者 刘泽 苏一鸣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研究冲击载荷下金属丝网橡胶隔振系统耗能缓冲机理,在线性系统冲击响应理论基础上,结合金属丝网橡胶非线性力学特性,推导了金属丝网橡胶隔振系统冲击加速度响应最大值的近似计算公式。对金属丝网橡胶隔振器进行冲击试验,研究了冲击载... 为研究冲击载荷下金属丝网橡胶隔振系统耗能缓冲机理,在线性系统冲击响应理论基础上,结合金属丝网橡胶非线性力学特性,推导了金属丝网橡胶隔振系统冲击加速度响应最大值的近似计算公式。对金属丝网橡胶隔振器进行冲击试验,研究了冲击载荷、相对密度及负载质量对金属丝网橡胶隔振系统抗冲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并确定了公式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丝网橡胶 隔振系统 冲击加速度响应 非线性力学特性 抗冲击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大型浮筏隔振系统筏架耦合振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余永丰 庞天照 +1 位作者 关珊珊 刘远国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9,共4页
大型浮筏隔振系统中的筏架(中间质量)是隔振系统振动传递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使筏架前几阶模态频率避开隔振系统的低频特征频率是提高隔振系统低频隔振效果的关键。以大型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大型隔振系统筏架的上、下层支承边... 大型浮筏隔振系统中的筏架(中间质量)是隔振系统振动传递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使筏架前几阶模态频率避开隔振系统的低频特征频率是提高隔振系统低频隔振效果的关键。以大型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大型隔振系统筏架的上、下层支承边界特性对其前几阶模态振型和频率的影响,为提高大型隔振系统的低频隔振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隔振系统 振动耦合 低频特征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