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与面神经病理解剖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江涛 于春江 +2 位作者 郭尔安 关树森 闫长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36-537,共2页
目的 探讨大型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术中直接观察了 40例肿瘤直径大于 4cm以上的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的面神经与肿瘤解剖关系。结果 面神经解剖位置 :(1)腹侧方中部 :2 3(5 8% ) ;(2 )... 目的 探讨大型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术中直接观察了 40例肿瘤直径大于 4cm以上的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的面神经与肿瘤解剖关系。结果 面神经解剖位置 :(1)腹侧方中部 :2 3(5 8% ) ;(2 )背侧方 :1例 (2 % ) ;(3)腹侧方上极 :4例(10 % ) ;(4 )腹侧方下极 :8例 (2 0 % ) ;(5 )术中面神经迷行 4例 (10 % )。面神经形态 :扁片状 31例 ,圆隆状 9例。扁片状的面神经以实质性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为主 ,圆隆状的面神经以囊性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为主。结论 面神经与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的解剖变异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 病理 面神经 大型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
原文传递
听神经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提高面神经保留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磊 胡国汉 +4 位作者 卢亦成 陈菊祥 骆纯 丁学华 吴小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采用电生理监测对提高面神经保留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4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的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电生理监测组132例,对照组112例未行术中监测。对比分析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术后2 ...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采用电生理监测对提高面神经保留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4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的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电生理监测组132例,对照组112例未行术中监测。对比分析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术后2 w内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结果电生理监测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0.9%,Ⅲ级及以下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4.8%;对照组解剖保留率为81.3%,Ⅲ级及以下功能保留率为65.2%,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显著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 肌电图
下载PDF
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切除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 被引量:14
3
作者 成宜军 张玉海 +6 位作者 邹元杰 张锐 章文斌 肖朝勇 刘文 刘翔 刘宏毅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0-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切除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2例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临床资料,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7例。面神经自发肌电图在面神经受...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切除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2例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临床资料,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7例。面神经自发肌电图在面神经受牵拉、挤压、生理盐水冲洗等操作过程中产生显著放电,刺激肌电图对寻找和辨认面神经具有重要作用。面神经位于肿瘤腹下方7例,腹上方2例,腹侧中部13例。所有病例面神经均解剖保留。术后随访6~42个月,面神经功能( House-Brackmann分级),H-B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4例。结论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对术中解剖与功能保留面神经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Original article: Removal of vestibular schwannoma and facial nerve preservation using small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craniotomy 被引量:10
4
作者 CHEN Ling CHEN Li-hua +3 位作者 LING Feng LIU Yun-sheng Madjid Samii Amir Sami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74-280,共7页
Background Vestibular schwannoma, the commonest form of intracranial schwannoma, arises from the Schwann cells investing the vestibular nerve. At present, the surgery for vestibular schwannoma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 Background Vestibular schwannoma, the commonest form of intracranial schwannoma, arises from the Schwann cells investing the vestibular nerve. At present, the surgery for vestibular schwannoma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d operations demanding for surgical skills in neurosurgery. And the trend of minimal invasion should also be the major influenc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stibular schwannomas. We summarized the microsurgical removal experience in a recent series of vestibular schwannomas and presented the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cranial nerve preserv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es of total tumor removal and facial nerve preserv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145 patients over a 7-year period who suffered from vestibular schwannomas that had been microsurgically removed by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transmeatus approach with small craniotomy. CT thinner scans revealed the tumor size in the internal auditory meatu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to the bone labyrinths preoperatively. Brain stem evoked potential was monitored intraoperatively.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was designedly drilled off. Patient records and operative reports, including data from the^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follow-up audiometric examinations, and neuroradiological finding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otal tumor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140 cases (96.6%) and subtotal resection in 5 cases. The anatomical integrity of the facial nerve was preserved in 91.0% (132/145) of the cases. Intracranial end-to-end anastomosis of the facial nerve was performed in 7 cases. Functional preservation of the facial nerve was achieved in 115 patients (Grade ! and Grade ]I, 79.3%). No patient died in this series. Preservation of nerves and vessels were as important as tumor removal during the operation. CT thinner scan could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and bone labyrinths, that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tibular schwannoma internal auditory meatus retrosigmoid transmeatal approach facial nerve MONITORING
原文传递
10年单中心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董李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单侧听神经瘤患者,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神经功能评估、术前(后)听力学检查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讨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557名患者进入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患者平均年龄45.8±10.8岁;其中男性230例(37.7%);肿瘤直径≥3cm者468例(84.0%);平均手术时间5.2±1.8小时;术中出血量337±145ml;肿瘤达全切者513例(92.1%),次全切者44例(7.9%);518例患者达到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93.0%);术后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471例(84.6%);术前听力可用者41例,术后听力可用者12例(29.3%)。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16例(2.9%),发生术侧面部麻木者12例(2.2%),出现复视者18例(3.2%),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者15例(2.7%),术后颅内出血者5例(0.9%)。校正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面瘫及复视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当肿瘤最大直径>5cm时,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侧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难点是术中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手术操作的机械损伤、运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提高治疗效果十分关键。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功能保留 听力保留
下载PDF
听神经瘤之听力保留策略和听力重建技术 被引量:11
6
作者 侯昭晖 纵亮 +1 位作者 韩东一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作为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听神经瘤(vestibular schwannomas,VS)由于生长部位关键,肿瘤习性特殊,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脑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生命威胁。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该病的治疗目标已从早期的控制肿瘤,发展为越来越强调重要脑... 作为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听神经瘤(vestibular schwannomas,VS)由于生长部位关键,肿瘤习性特殊,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脑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生命威胁。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该病的治疗目标已从早期的控制肿瘤,发展为越来越强调重要脑神经功能即面神经、听神经功能的保留,以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较面神经,听神经功能的保留是更具挑战性的难题。VS大多数为单侧、散发,双侧听神经瘤则与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密切相关,其听力保留的预后更差。目前,VS的听力保留策略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显微手术及放疗等,几种策略各有千秋,如何针对每个患者选择适应证、制定个性化的、最优化的听功能保留及重建策略,是耳外科专家、神经外科专家及放射肿瘤学家们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本文结合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对听神经瘤37年诊疗经验和临床研究探索历程,并且系统阐述了国内外最新进展,对我国听神经瘤诊治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临床技术有很大进步,但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听神经瘤包括NF2缺乏理想动物模型,其确切的发生机制、针对性的药物研发和各种干预手段效果的客观评价等研究在国内外都还是空白。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可以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2型神经纤维瘤病 听力保留 听力重建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切除及治疗策略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军 许百男 +2 位作者 侯远征 孙国臣 姜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切除的手术技巧和术中面听神经保护要点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221例单侧听神经瘤病例,其中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183例(占82.8%),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全程行面、三叉神...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切除的手术技巧和术中面听神经保护要点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221例单侧听神经瘤病例,其中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183例(占82.8%),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全程行面、三叉神经/和听性脑干反应监测。结果肿瘤全切及近全切除共199例(占90%),次全切除共22例(占10%)。面神经解剖保留201例(占91%),功能保留183例(占82.8%)。耳蜗神经功能保留33%。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主要方法,听神经瘤的治疗策略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目的是患者长期高质量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治疗策略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东 徐德生 +2 位作者 张志远 张宜培 郑立高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γ刀)放射外科治疗听神经瘤的中长期效果。方法78例患者平均年龄45.0±17.9岁,男性35例,女性43例;单侧病变74例,双侧4例;20例曾行手术治疗;57例γ刀治疗前存在有用听力;肿瘤容积0.11~27.8ml,平均10.8ml;边缘剂...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γ刀)放射外科治疗听神经瘤的中长期效果。方法78例患者平均年龄45.0±17.9岁,男性35例,女性43例;单侧病变74例,双侧4例;20例曾行手术治疗;57例γ刀治疗前存在有用听力;肿瘤容积0.11~27.8ml,平均10.8ml;边缘剂量10~14Gy,平均12.27Gy,中心剂量21~30Gy,平均24.90Gy。结果随访22~96个月,平均58.3±22.9个月;63例(80.8%)肿瘤缩小,12例(15.4%)大小无变化,3例(3.8%)肿瘤增大;47例患者有用听力得到保留,其中13(22.8%)例较术前明显改善;3例(3.8%)出现患侧面瘫;5例(6.4%)出现三叉神经功能部分受损。结论γ刀治疗听神经瘤中、长期疗效分析显示既可控制肿瘤生长又取得较高的神经功能保留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伽玛刀 放射外科
下载PDF
两种电生理监测技术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莉 王毛毛 +6 位作者 韩国胜 岳志健 张丽 沈文文 余喜亚 王来兴 刘建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7-683,共7页
目的探讨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和直接神经电刺激(DNES)两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在听神经瘤术中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术后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面神经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 目的探讨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和直接神经电刺激(DNES)两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在听神经瘤术中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术后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面神经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术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7例,女49例,年龄(51±11)岁。术中所有患者均全程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肿瘤切除后分别用FNMEP和DNES两种监测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电生理学评估,记录FNMEP在肿瘤切除后与基线的波幅比M1,肿瘤切除后DNES的脑干段与内听道段的波幅比M2,比较两个比值与术后1 d、1个月、3个月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根据HB分级标准,Ⅰ~Ⅱ级为面神经功能良好,Ⅲ~Ⅵ级为面神经中重度障碍。应用非参数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M1和M2与术后1 d、1个月、3个月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绘制M1、M2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06例听神经瘤患者中全切102例(96.3%),次全切4例(3.7%),面神经解剖保留104例(98.1%),无死亡病例。术中所有患者均可诱发出FNMEP,2例患者未在脑干段引出DNES。术后1d面神经功能良好81例(76.4%),术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良好99例(93.4%),术后3个月面神经功能良好103例(97.2%)。M1在术后1 d和1个月有较大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绝对值(ρ=|-0.648|,ρ=|-0.552|,P<0.001),而M2在术后3个月的ρ=|-0.395|大于M1的ρ=|-0.378|(P<0.001)。M1的cut-off值为0.58(灵敏度=0.92,特异度=0.64),M2的cut-off值为0.36(灵敏度=0.64,特异度=1.00),M1<0.58或M2<0.36提示面神经功能中重度障碍。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FNMEP和DNES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评估术后面运动功能,FNMEP对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作用优于DNES,对于术后远期的面神经功能预测则DNES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手术中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运动诱发电位 直接神经电刺激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192例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被引量:8
10
作者 雷厉 袁贤瑞 +4 位作者 刘尚明 李学军 刘庆 袁盾 Samir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常见问题的处理,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方法 192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术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肿瘤全切1 8 3例...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常见问题的处理,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方法 192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术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肿瘤全切1 8 3例(95.3%),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185例(96.4%)。长期随访病例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3.0%,术中F波监测结果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运用可明显提高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优良率,术中F波监测不仅可实时反馈面神经功能状态,而且可为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术中监测 肌电图 面神经 F波
下载PDF
显微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学志 袁贤瑞 +3 位作者 文红波 杨炼球 聂正夫 王世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分析在面神经功能监护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在面肌肌电图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的127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 目的分析在面神经功能监护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在面肌肌电图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的127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参照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评价面神经功能。结果总计127例听神经瘤患者,大型肿瘤(≥30 mm)占92.1%(116/126)。肿瘤全切除率为98.4%(125/127),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9.2%(126/127),死亡率为2.36%(3/127)。术后即刻的优秀面神经功能(H-B I-II级)保留率为90.2%(111/123),随访1年及以上的优秀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5.5%(71/83)。结论听神经瘤患者术后远期面神经功能与术者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密切相关,与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肿瘤大小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脑积水、囊性变、症状持续时间未见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听神经瘤治疗策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夏寅 张文阳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0-14,共5页
听神经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底良性肿瘤,常见症状有单侧感音性听力下降等。目前听神经瘤治疗方法包括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切除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切除是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常用途径包括经乙状窦后(枕下)入路、经迷路入路及... 听神经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底良性肿瘤,常见症状有单侧感音性听力下降等。目前听神经瘤治疗方法包括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切除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切除是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常用途径包括经乙状窦后(枕下)入路、经迷路入路及经颅中窝入路等。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手术入路各有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因此,针对不同患者采取合适治疗方式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治疗策略 随访观察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
下载PDF
面神经与前庭神经鞘膜瘤的空间位置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治华 吴皓 +2 位作者 黄琦 贾欢 汪照炎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FN)与前庭神经鞘膜瘤(VS)空间位置对于术后FN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1例单侧VS患者,采用扩大迷路径路显微全切除肿瘤,观察术中FN-VS空间位置,分为4型:第1位置为FN位于VS前方,第2位置为FN位于VS前上方,第3位置为FN位于V... 目的:探讨面神经(FN)与前庭神经鞘膜瘤(VS)空间位置对于术后FN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1例单侧VS患者,采用扩大迷路径路显微全切除肿瘤,观察术中FN-VS空间位置,分为4型:第1位置为FN位于VS前方,第2位置为FN位于VS前上方,第3位置为FN位于VS上方,第4位置为FN位于VS后方。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法评价患者术后7、30、90、180 d的FN功能。结果:术中FN解剖保留率达98%,术中发现FN-VS空间位置有43%为第1位置,33%为第2位置,24%为第3位置,未发现第4位置。术后180 d 73%FN功能良好,且随VS直径增大,术后FN功能良好率递减。FN-VS空间位置与术后FN功能呈显著相关,第1位置至第3位置术后FN功能良好率呈递减关系。结论:术中FN解剖保留率并不平行于术后FN功能良好率,VS直径与术后FN功能良好率相关,而FN-VS空间位置能够预测术后FN功能良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膜瘤 面神经 空间位置 术后面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弥散张量面神经成像技术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定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宏毅 张玉海 +7 位作者 邹元杰 刘翔 章文斌 张锐 陈永严 黄庆玖 肖朝勇 刘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索术前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位大型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相对位置的可行性,为术中保护和术后改善面神经功能提供帮助。方法对23例直径≥3.0 cm的大型听神经瘤病例,术前采用DTI显示肿瘤侧面神经并定位面神经与肿瘤的相对位置... 目的探索术前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位大型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相对位置的可行性,为术中保护和术后改善面神经功能提供帮助。方法对23例直径≥3.0 cm的大型听神经瘤病例,术前采用DTI显示肿瘤侧面神经并定位面神经与肿瘤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术中通过观察和电生理监测,验证术前面神经影像定位的准确性,并采取措施保护,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结果肿瘤直径3.0-6.0 cm,平均(3.8±0.8)cm;18例(78.3%)面神经可通过DTI显示,其中8例面神经位于肿瘤腹侧中部,6例位于肿瘤腹侧下方,2例位于肿瘤腹侧上方,1例位于肿瘤上极,1例位于肿瘤下极。术前DTI定位与术中定位吻合率为100%。1例直径5.0 cm听神经瘤的面神经仅部分显示,3例术前面瘫者和1例囊性听神经瘤的面神经未显示。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随访4-28个月,面神经功能HBⅠ级10例,HBⅡ级13例。结论 DTI面神经成像技术有助于术前定位大型听神经瘤中的面神经位置,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是降低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弥散张量成像 电生理监测 显微手术
下载PDF
自优化双模态多通路非深度前庭神经鞘瘤识别模型
15
作者 张睿 张鹏云 高美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75-2982,共8页
针对不同模态间对应特征极易融合错位、识别模型专家主观经验式调参且计算成本高等问题,提出自优化双模态(“对比增强T1加权”与“高分辨率增强T2加权”)多通路非深度前庭神经鞘瘤识别模型。首先,通过构建前庭神经鞘瘤识别模型进一步挖... 针对不同模态间对应特征极易融合错位、识别模型专家主观经验式调参且计算成本高等问题,提出自优化双模态(“对比增强T1加权”与“高分辨率增强T2加权”)多通路非深度前庭神经鞘瘤识别模型。首先,通过构建前庭神经鞘瘤识别模型进一步挖掘前庭神经鞘瘤病症多模态影像特征及模态间复杂的非线性互补信息;其次,设计基于博弈论全局并行麻雀搜索算法的模型优化策略,实现模型关键超参数的自适应寻优,使模型具有较优的识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所提模型在识别准确率提升4.19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参数量降低了27.9%,验证了它的有效性和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多模态神经网络 非深度模型 并行加速 模型自优化
下载PDF
纹理分析在前庭神经鞘瘤和桥脑小脑角脑膜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昀旭 徐阳 +3 位作者 范光伟 包爱军 赵凌 朱玉辐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的三维纹理和形状特征在前庭神经鞘瘤和桥脑小脑角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前庭神经鞘瘤和桥脑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基于核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的三维纹理和形状特征在前庭神经鞘瘤和桥脑小脑角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前庭神经鞘瘤和桥脑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成像(MRI)的三维纹理和形状分析评价两种恶性肿瘤的可检测性差异。用单因素独立t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计算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从T1加权像中提取均数、异质性、偏度、丰度等特征,发现异质性和偏度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最佳预测因子是异质性(AUC=0. 87),其次是偏度(AUC=0. 72)。异质性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 84和0. 75,偏度的结果分别为0. 74和0. 63。结论纹理分析的异质性、偏度参数结合常规MRI平扫表现,对鉴别前庭神经鞘瘤和桥脑小脑角脑膜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桥脑小脑角脑膜瘤 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听神经瘤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东 薛祺 +2 位作者 宋刚 王卓峥 梁建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6-150,共5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逐步发展成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AI旨在使用各种方法以及技术来延伸人的能力,并逐步被应用到包含医学在内的众多行业之中。AI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做出决策,带领医学进入智能时代。听神经瘤(acou...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逐步发展成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AI旨在使用各种方法以及技术来延伸人的能力,并逐步被应用到包含医学在内的众多行业之中。AI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做出决策,带领医学进入智能时代。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又名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是起源于前庭神经的良性肿瘤,是颅内最常见的神经鞘瘤。常见的症状是听力下降以及耳鸣。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普及,VS的发现率也不断提高。VS现在处理方式为随访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且治疗重点也从降低死亡率、全切肿瘤转到了面听神经功能的保留。现对AI在听神经瘤中诊断、分割、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预测预后的方法进行综述,并展望AI在VS个体化智慧诊疗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听神经瘤 前庭神经鞘瘤
下载PDF
前庭神经鞘瘤放射外科计划剂量均匀性研究
18
作者 汤旭群 潘力 +1 位作者 颜美蓉 吴瀚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研究前庭神经鞘瘤放射外科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的影响因素,以及HI更简便的替代计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前庭神经鞘瘤伽玛刀治疗计划,298例病人采用经典单次治疗,3例采用连续低分割治疗。根据国... 目的研究前庭神经鞘瘤放射外科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的影响因素,以及HI更简便的替代计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前庭神经鞘瘤伽玛刀治疗计划,298例病人采用经典单次治疗,3例采用连续低分割治疗。根据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83标准,计算计划的HI,并评估可能影响HI的因素。计算靶区的剂量变异系数(dos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Dcv),评估其作为HI替代方案的可行性。结果治疗计划的平均HI为0.60±0.08。单因素分析发现除周边剂量外,所有计划参数与HI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处方剂量线、覆盖率、选择性、梯度指数和靶区体积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均P<0.05)。Dcv可很好拟合HI。结论HI与治疗计划多个参数关系密切。Dcv可试用作为更简便计算HI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伽玛刀 剂量均匀性指数
下载PDF
经扩大迷路径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兴智 尤乐都斯.克尤木 吴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扩大迷路径路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4月收治的4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扩大迷路径路显微手术治疗,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3例,1例患者行面神经端端吻合。... 目的:探讨经扩大迷路径路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4月收治的4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扩大迷路径路显微手术治疗,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3例,1例患者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随访6~10个月。结果本组4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肿瘤直径均≥5 cm ,最大为8 cm ,3例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高频听力下降;伴失明1例。术后复查内听道M RI显示肿瘤均全部切除,术后6个月随访时,2例面神经功能正常,1例患者面神经功能由Ⅲ级恢复到Ⅱ级,1例行面神经吻合的患者面神经功能由Ⅵ级恢复到Ⅳ级,1例伴失明的患者视力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扩大迷路径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完全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并可部分或全部保留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桥小脑角 并发症
下载PDF
蜗神经动作电位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秀英 张军 +2 位作者 丛姣 王群 张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蜗神经动作电位(cochlear nerve action potential,CNAP)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听力保护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经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的前庭神经鞘瘤患者,术前存在可... 目的探讨蜗神经动作电位(cochlear nerve action potential,CNAP)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听力保护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经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的前庭神经鞘瘤患者,术前存在可测听力[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AAO-HNS)分级C级(含)以上],术中实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联合CNAP监测,CNAP监测采用颅内电极持续监测与手持式探头定位监测相结合。按照术后听力是否保留分为听力保留组和听力未保留组,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CNAP及BAEP波形参数的差异。结果共54例患者完成术中监测且资料收集完整,其中男性25例(46.3%)、女性29例(53.7%),年龄27~71岁、平均46.2岁,肿瘤最大直径(18.1±5.9)mm(范围10~34 mm)。肿瘤均全切,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54例患者听力保留率为51.9%(28/54)。手术中,切肿瘤前BAEP波形V波引出率为85.2%(46/54),肿瘤切除后听力保留组BAEP波形V波引出率为71.4%(20/28),听力未保留组V波均消失。54例患者术中均可引出CNAP波形,肿瘤切除后两组患者CNAP波形参数具有差异:听力保留组波形为三相波和双相波,而听力未保留组为低平波和正向波;听力保留组肿瘤切除后N1波幅明显高于切肿瘤前[14.45(7.54,33.85)μV比9.13(4.88,23.35)μV,P=0.022],而听力未保留组肿瘤切除后N1波幅较切肿瘤前明显下降[3.07(1.96,4.60)μV比6.55(4.54,9.71)μV,P=0.007];组间比较,肿瘤切除后听力保留组N1波幅明显高于未保留组(P<0.001)。结论BAEP联合CNAP监测有利于术中听力保护,应用定位监测可提示术者避免损伤神经;肿瘤切除后,近脑干端CNAP波形及N1波幅,对预测术后听力保留状态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耳蜗神经 动作电位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监测 手术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