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cDNAs encoding NADPH-dependent 3-ketoacyl-CoA reductased from developing cotton fibers 被引量:15
1
作者 YongMeiQIN FrancoisMAPUJOL +5 位作者 YongHuiSHI JianXunFENG YiMingLIU AlexanderJKASTANIOTIS JKalervoHILTUNEN YuXianZHU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65-473,共9页
Genes encoding enzymes involved in biosynthesis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during early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Two cDNAs, GhKCR1 and GhKCR2 encoding putative cotton 3-ketoacyl-CoA... Genes encoding enzymes involved in biosynthesis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during early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Two cDNAs, GhKCR1 and GhKCR2 encoding putative cotton 3-ketoacyl-CoAreductases that catalyze the second step in fatty acid elongation, were isolated from developing cotton fibers. GhKCR1and 2 contain open reading frames of 963 bp and 924 bp encoding proteins of 320 and 307 amino acid residues,respectively. Quantatitive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these genes were highly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duringthe cotton fiber elongation period with much lower levels recovered from roots, stems and leaves. GhKCR1 and 2showed 30%-32% identity to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br159p at the deduced amino acid level. These cotton cDNAswere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yeast haploid ybr159w? mutant that was deficient in 3-ketoacyl-CoA reductase activity.Wild-type growth rate was restored in ybr159w? cells that expressed either GhKCR1 or 2.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GhKCR1 and 2 were co-sedimented within the membranous pellet fraction after high-speed centrifugation, similar to theyeast endoplasmic reticulum marker ScKar2p. Both GhKCR(s) showed NADPH-dependent 3-ketoacyl-CoA reductaseactivity in an in vitro assay system using palmitoyl-CoA and malonyl-CoA as substrat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GhKCR1 and 2 are functional orthologues of ScYbr159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y-long-chain fatty acids endoplasmic reticulum fatty acid elongation system 3-ketoacyl-CoA reductase Gossypium hirsutum short-chain alcohol dehydrogenase/reductase protein family.
下载PDF
MPK14-mediated auxin signaling controls lateral root development via ERF13-regulated very-long-chain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被引量:12
2
作者 Bingsheng Lv Kaijing Wei +8 位作者 Kongqin Hu Te Tian Feng Zhang Zipeng Yu Dajian Zhang Yinghua Su Yalin Sang Xiansheng Zhang Zhaojun Ding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85-297,共13页
Auxi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lateral root(LR)formation.The signaling module composed of auxin-response factors(ARFs)and 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s mediates auxin signaling to control almos... Auxi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lateral root(LR)formation.The signaling module composed of auxin-response factors(ARFs)and 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s mediates auxin signaling to control almost every stage of LR development.Here,we show that auxin-induced degradation of the APETALA2/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AP2/ERF)transcription factor ERF13,dependent on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PK14-mediated phosphorylation,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LR development.Overexpression of ERF13 results in restricted passage of the LR primordia through the endodermal layer,greatly reducing LR emergence,whereas the erf13 mutants showed an increase in emerged LR.ERF13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3-ketoacyl-CoA synthase16(KCS16),which encodes a fatty acid elongase involved in very-long-chain fatty acid(VLCFA)biosynthesis.Overexpression of KCS16 or exogenous VLCFA treatment rescues the LR emergence defects in ERF13 overexpression lines,indicating a role downstream of the auxin-MPK14-ERF13 signaling module.Collectively,our study uncovers a novel molecular mechanism by which MPK14-mediated auxin signaling modulates LR development via ERF13-regulated VLCFA bio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root development AUXIN ERF13 MPK14 KCS16 very-long-chain fatty acids
原文传递
Novel ACADVL variants resulting in mitochondrial defects in 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被引量:1
3
作者 Ting CHEN Fan TONG +8 位作者 Xiao-yu WU Ling ZHU Qiu-zi YI Jing ZHENG Ru-lai YANG Zheng-yan ZHAO Xiao-hui CANG Qiang SHU Ping-ping Jl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885-896,共12页
The pathogenesis of very-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VLCAD)deficiency is highly heterogeneous and still unclear.Additional novel variants have been recently detected in the population.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 The pathogenesis of very-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VLCAD)deficiency is highly heterogeneous and still unclear.Additional novel variants have been recently detected in the population.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effects of these previously unreported variant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and require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To address this problem,we have evaluated the various functions and biochemical consequences of six novel missense variants that lead to mild VLCAD deficiency.Marked deficiencies in fatty acid oxidation(FAO)and other mitochondrial defects were observed in cells carrying one of these six variants(c.541 C>T,c.863 T>G,c.895 A>G,c.1238 T>C,c.1276 G>A,and c.1505 T>A),including reductions in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chain function and adenosine teriphosphate(ATP)production,and increased levels of 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Intriguingly,higher apoptosis levels were found in cells carrying the mutant VLCAD under glucose-limited stress.Moreover,the stability of the mutant homodimer was disturbed,and major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each mutant VLCAD structure were predic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The data presented here may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mproving manage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LCAD deficiency an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molecular bases of disease var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very-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VLCAD) β-Oxidation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原文传递
A novel ABCD1 G1202A mutation in a Chinese patient with pure adrenomyeloneuropathy and literature review
4
作者 Yu Zhang Guoyong Zhang +4 位作者 Wenhui Chen Zheng Pu Lu Song Xinghua Tang Zhenguo Liu 《Genes & Diseases》 SCIE 2021年第5期709-714,共6页
Adrenomyeloneuropathy(AMN)is a kind of varied disease caused by ABCD1 gene mut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very-long-chain fatty acids(VLCFA)accumulation.It is diag-nosed by clinical features,high VLCFAs levels and ABCD... Adrenomyeloneuropathy(AMN)is a kind of varied disease caused by ABCD1 gene mut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very-long-chain fatty acids(VLCFA)accumulation.It is diag-nosed by clinical features,high VLCFAs levels and ABCD1 gene mutation.AMN is rarely reported in Chinese population.In this study,we report the genet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a Chinese pure AMN patient.Meanwhile,we conducted a literature review of AMN cases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N.We report a rare Chinese pure AMN case with slowly progressive weaknes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caused by a novel c.1202G>A mutation in ABCD1 gene.The literature review indicates that spastic paraplegia is the mainl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AMN.VLCFAs and ABCD1 gene test should be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spastic paraplegia of the lower limbs to diagnose A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1gene Adrenomyel-oneuropathy China MUTATION very-long-chain fatty acids
原文传递
动物体内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及其生理功能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永保 李琳 +2 位作者 闻治国 杨培龙 闫海洁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6,共7页
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VLC-PUFA)在动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饲粮中脂肪酸供给或由供给的脂肪酸作为前体转化合成。在动物体内,脂肪酸(尤其VLC-PUFA)的代谢与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从VLC-... 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VLC-PUFA)在动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饲粮中脂肪酸供给或由供给的脂肪酸作为前体转化合成。在动物体内,脂肪酸(尤其VLC-PUFA)的代谢与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从VLC-PUFA在动物体内消化与转运、代谢与生物合成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也阐述了VLC-PUFA在动物及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DHA 代谢与生物合成 生理功能 动物
下载PDF
植物表皮蜡质及极长链脂肪酸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胡晓君 张正斌 +2 位作者 刘文 韩庆典 贾洪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2期5176-5178,5185,共4页
作物表皮蜡质作为一种综合抗性指标,在最近几年成为国际上一个研究热点。极长链脂肪酸类物质(VLCFA,Very-Long-ChainFatty acids)及其衍生物是植物表皮蜡质的重要成分,在增强植物抗旱保水能力、提高抗冷性、改良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重要... 作物表皮蜡质作为一种综合抗性指标,在最近几年成为国际上一个研究热点。极长链脂肪酸类物质(VLCFA,Very-Long-ChainFatty acids)及其衍生物是植物表皮蜡质的重要成分,在增强植物抗旱保水能力、提高抗冷性、改良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该文介绍了表皮蜡质的主要成分,表皮蜡质和VLCFA在植物抗逆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以及表皮蜡质的合成通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蜡质 成分 极长链脂肪酸 抗逆 合成通路
下载PDF
植物芥酸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通 廖霆 邓骛远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77-178,180,共3页
芥酸等是重要的VLCFA ,主要存在于少数植物的种子油中。植物中芥酸等VLCFA生物合成是由脂肪酸延长酶催化的 ,在一些植物中 ,该酶系统的有关基因已被克隆研究。人们还从草地泡沫等植物中获得特异性催化芥酸进入Sn - 2位的酶的目的基因。
关键词 芥酸 超长链脂肪酸 脂肪酸延长酶
下载PDF
小麦β-酮脂酰CoA合成酶基因KCS的克隆与酵母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夏凌峰 史雪 +3 位作者 杨昊虹 李春莲 王中华 权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21-1129,共9页
超长链脂肪酸是生物体内众多重要物质的合成底物。KCS基因编码β-酮脂酰CoA合成酶,该酶具有底物特异性,参与超长链脂肪酸延伸的缩合反应,是超长链脂肪酸合成的限速步骤。为了探究小麦KCS基因在超长链脂肪酸合成中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的... 超长链脂肪酸是生物体内众多重要物质的合成底物。KCS基因编码β-酮脂酰CoA合成酶,该酶具有底物特异性,参与超长链脂肪酸延伸的缩合反应,是超长链脂肪酸合成的限速步骤。为了探究小麦KCS基因在超长链脂肪酸合成中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克隆出KCS基因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编码序列进行分析,并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对其进行真核表达。结果表明,小麦TaKCS6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287bp,编码428个氨基酸残基。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TaKCS6蛋白含有III型聚酮合酶脂肪酸延伸酶和C末端3-酰基ACP合酶III结构域,属于KCSs蛋白家族。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TaKCS6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及其他植物的KCS6氨基酸序列在两个功能结构域上和活性位点保守。酵母表达结果显示,TaKCS6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C24以上超长链脂肪酸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超长链脂肪酸 KCS基因 酵母表达
下载PDF
不同超长链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芥酸合成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凤英 王津 +4 位作者 胡馨月 徐劲松 许本波 张学昆 赵福永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9-583,共15页
植物芥酸是在以FAE1(Fatty acid elongase 1)编码的β-酮脂酰-CoA合酶为关键限速酶的多酶复合体的催化下合成的,主要以TAG形式储存于种子中,是一种重要的油脂化工原料。不同植物来源的FAE1基因序列差异是导致其芥酸合成能力差异的根本... 植物芥酸是在以FAE1(Fatty acid elongase 1)编码的β-酮脂酰-CoA合酶为关键限速酶的多酶复合体的催化下合成的,主要以TAG形式储存于种子中,是一种重要的油脂化工原料。不同植物来源的FAE1基因序列差异是导致其芥酸合成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为分离和鉴定芥酸高合成能力的FAE1,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法从油菜、海甘蓝、旱金莲和荷包蛋花等4种植物中克隆获得了12条正常编码的FAE1基因序列,并分别构建表达载体在酵母中进行诱导表达和芥酸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源于不同植物的12条FAE1基因cDNA序列一致性介于52.1%~99.9%,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介于49.9%~99.8%,FAE1基因具有明显的种属特性。酵母表达及GC-MS分析结果表明,源于绵油328、海甘蓝和荷包蛋花的8个FAE1基因具有超长链脂肪酸合成能力,其中CaFAE1-3合成芥酸能力最强(4.82%),其次为GjFAE1-1(4.53%),LdFAE1合成芥酸能力最弱(0.29%);CaFAE1-3对C20∶1转化率可达95.39%,在高芥酸育种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另外4个源自阳光80和旱金莲的FAE1基因均不具有芥酸合成功能,因为GyFAE1-2、TmFAE1-1和TmFAE1-2在保守的半胱氨酸或(和)组氨酸位点存在突变,而GyFAE1-1存在1个R395K突变,导致酶活丧失。本研究增进了对FAE1基因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认识,为油菜和海甘蓝的高芥酸育种及芥酸性状基因工程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E1 超长链脂肪酸 芥酸 生物合成 酵母表达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长链烷烃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与BnCER1-2的互作
10
作者 柏成成 姚小尧 +10 位作者 王雨璐 王赛玉 李金莹 蒋有为 靳舒荣 陈春杰 刘渔 魏星玥 徐新福 李加纳 倪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6-1027,共12页
长链烷烃是甘蓝型油菜角质层蜡质的优势组分,在阻止植株的非气孔性水分散失中起主要作用。BnCER1-2催化甘蓝型油菜长链烷烃的生物合成,但BnCER1-2是否通过与其他蛋白互作调控长链烷烃合成还不清楚。前期通过甘蓝型油菜蜡质差异材料转录... 长链烷烃是甘蓝型油菜角质层蜡质的优势组分,在阻止植株的非气孔性水分散失中起主要作用。BnCER1-2催化甘蓝型油菜长链烷烃的生物合成,但BnCER1-2是否通过与其他蛋白互作调控长链烷烃合成还不清楚。前期通过甘蓝型油菜蜡质差异材料转录组筛选获得4个长链烷烃合成相关基因BnCER3.a10、BnCER3.c02、BnCYTB5B.c09、BnCER1-L2.a05。本研究克隆了这4个基因的编码序列,序列分析表明BnCER3.a10/c02和BnCER1-L2.a05前体蛋白具有典型的脂肪酸羟化酶与WAX2C末端结构域,而BnCYTB5B.c09具有Cyt_B5蛋白家族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BnCER3.a10/c02、BnCYTB5B.c09和BnCER1-L2.a05均定位于细胞内质网,与BnCER1-2共定位。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t complementation,BiFC)与萤火素酶互补试验(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assay,LCA)检测结果表明,BnCER3.a10、BnCYTB5B.c09、BnCER1-L2.a05与BnCER1-2蛋白存在相互作用,而BnCER3.c02与BnCER1-2蛋白不互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BnCER1-2的表达模式一致,BnCER3.a10和BnCYTB5B.c09主要在甘蓝型油菜茎/叶中表达,并受干旱胁迫诱导显著上调。BnCER3.a10在NaCl与低温胁迫下表达量显著减少,其中BnCER3.a10受MeJA、ACC诱导显著下调,BnCYTB5B.c09表达受ABA诱导上调。BnCER1-L2.a05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和叶片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干旱、低温及NaCl胁迫下转录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SA诱导BnCER1-L2.a05表达上调,而MeJA诱导其表达下调。蜡质差异材料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BnCER3.a10与BnCYTB5B.c09在高蜡(烷)油菜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蜡(烷)油菜,而BnCER1-L2.a05则呈相反变化。综合分析认为,BnCER3.a10和BnCYTB5B.c09可能通过与BnCER1-2互作而促进甘蓝型油菜长链烷烃的生物合成,BnCER1-L2.a05可能通过与BnCER1-2互作负调控长链烷烃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角质层蜡质 蛋白互作 长链烷烃
下载PDF
含野生种血缘花生品种ICGV 86699超长链脂肪酸QTL定位
11
作者 郭建斌 郭朋霞 +9 位作者 周小静 李威涛 丁膺宾 陈伟刚 刘念 黄莉 罗怀勇 雷永 廖伯寿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7-953,共7页
超长链脂肪酸(VLCFAs)在工业、医学和食品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前期研究发现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含量高于栽培种。本研究利用含有野生种血缘的花生品种ICGV86699和中花5号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超长链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 超长链脂肪酸(VLCFAs)在工业、医学和食品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前期研究发现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含量高于栽培种。本研究利用含有野生种血缘的花生品种ICGV86699和中花5号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超长链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RIL群体中超长链脂肪酸总量变异广泛,变异范围为4.99%~10.33%。同时也发现了5份超长链脂肪酸总量高(≥8.50%)的家系,其中ZJ011家系高达9.82%。利用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对单个超长链脂肪酸及总量进行QTL检测,能被重复检测到的QTL有20个,贡献率为3.72%~15.66%,主要集中在A04、B04和B06染色体上。本结果为油脂品质改良奠定了分子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RIL群体 超长链脂肪酸 QTL
下载PDF
棉纤维细胞发育过程中钙离子内流和钙依赖蛋白激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光辉 梅文倩 朱玉贤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6-896,共11页
随着大规模棉花纤维细胞发育的表达谱分析以及系统性生理和生化研究,维持纤维细胞快速伸长的机制也逐渐被阐明,超长链脂肪酸和植物激素乙烯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到在棉花纤维发育初期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增加.棉花cDNA芯片及Q... 随着大规模棉花纤维细胞发育的表达谱分析以及系统性生理和生化研究,维持纤维细胞快速伸长的机制也逐渐被阐明,超长链脂肪酸和植物激素乙烯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到在棉花纤维发育初期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增加.棉花cDNA芯片及QRT-PCR的数据均显示,CPK1,CPK32和CRK5的表达在纤维伸长期显著升高.系统研究发现,随着纤维细胞的伸长,CPK总活性显著增加,在开花后10~15天达到最高,提示CPK类激酶在纤维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体外胚珠培养加入CPK的抑制剂TFP或W-7导致纤维不能伸长.在体外胚珠培养中加入外源的乙烯或者超长链脂肪酸可以刺激钙离子的瞬时内流和CPK的活性.因此推断,乙烯或者超长链脂肪酸通过促进CPK的活性增强钙离子内流,从而调控纤维细胞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钙离子 钙离子依赖的蛋白激酶 乙烯 超长链脂肪酸
原文传递
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的鉴定评价
13
作者 郭建斌 晋高锐 +9 位作者 郭朋霞 陶顺玉 李威涛 陈伟刚 喻博伦 黄莉 周小静 刘念 罗怀勇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5,共7页
超长链脂肪酸在植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理和结构作用,并且在食品、工业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74份花生野生种为材料,连续2年测定种子中超长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总量变异丰富,两年均值变... 超长链脂肪酸在植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理和结构作用,并且在食品、工业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74份花生野生种为材料,连续2年测定种子中超长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总量变异丰富,两年均值变异范围为5.84%~14.21%,均值为7.21%,明显高于栽培种(6.61%)。发掘出超长链脂肪酸总量高的种质3份,含量分别为14.21%、11.03%和11.27%。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中山嵛酸含量最高(2.98%±0.27%),其次为花生酸(1.56%±0.79%)。进一步分析发现含有野生种血缘的品种ICGV86699超长链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不同植物类型的栽培种代表材料,说明花生野生种可以有效应用于栽培种超长链脂肪酸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花生 超长链脂肪酸 种间杂交
下载PDF
高脂饮食条件下极长链饱和脂肪酸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14
作者 赵舒祥 杨磊 +7 位作者 张李娟 王若溪 韩琪 陈路路 张伟 高璐璐 李文强 石如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9-1217,共9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条件下极长链饱和脂肪酸(VLCSFA)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组(饲喂基础饲料)、低含量对照(L-CON)组(饲喂20%对照用油)、低含量VLCSFA(L-VLC)组(饲喂20...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条件下极长链饱和脂肪酸(VLCSFA)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组(饲喂基础饲料)、低含量对照(L-CON)组(饲喂20%对照用油)、低含量VLCSFA(L-VLC)组(饲喂20%实验用油)、高含量对照(H-CON)组(饲喂30%对照用油)和高含量VLCSFA(H-VLC)组(饲喂30%实验用油),饲喂12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气相色谱法检测脑皮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生化法检测脑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脑促炎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中β-分泌酶(BACE1)、α-分泌酶(ADAM10)、磷酸化tau蛋白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结果:与L-CON组相比,LVLC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脑皮质C21:0、C22:0、C23:0、C24:0、C26:0和ΣVLCSFA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ADAM10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BACE1和p-tau396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H-CON组相比,H-VLC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脑皮质C20:0、C21:0、C22:0、C23:0、C24:0、C26:0和ΣVLCSF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ADAM10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BACE1、p-tau396和p-tau404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蛋白2(Bcl-2)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相关X蛋白(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通过高脂饮食大量摄入VLCSFA会损害大脑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脑组织VLCSFA积累增多、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极长链饱和脂肪酸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氧化应激 神经炎症 细胞凋亡
下载PDF
HSD17B4基因突变致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树梅 曹传顶 +2 位作者 丁颖 王铭杰 岳少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8-1063,共6页
15 d男性患儿,因反复抽搐14 d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难治性癫痫发作、反应差、喂养困难、四肢肌张力低、双侧听力受损,神经电生理表现为双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减弱及脑电图爆发-抑制图形,血清极长链脂肪酸提示二十六烷酸显著增高,基因检... 15 d男性患儿,因反复抽搐14 d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难治性癫痫发作、反应差、喂养困难、四肢肌张力低、双侧听力受损,神经电生理表现为双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减弱及脑电图爆发-抑制图形,血清极长链脂肪酸提示二十六烷酸显著增高,基因检测提示HSD17B4基因c.101C>T(p.Ala34Val),c.14481460del(p.Ala483Aspfs*37)复合杂合突变。该文报道1例HSD17B4基因突变所致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对该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诊疗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关注与大田原综合征的鉴别,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 癫痫发作 血清极长链脂肪酸 新生儿
下载PDF
解脂耶罗维亚酵母工程菌合成超长链脂肪酸及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晨 孟慧敏 +3 位作者 李家欣 张培玉 李福利 王士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3,共11页
[背景]解脂耶罗维亚酵母属于产油微生物,大量研究表明该酵母能够高产长链脂肪酸和油脂,但是应用该酵母合成超长链脂肪酸仍待研究。[目的]工程化解脂耶罗维亚酵母合成高值超长链脂肪酸,并研究温度对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方法]合成密码子... [背景]解脂耶罗维亚酵母属于产油微生物,大量研究表明该酵母能够高产长链脂肪酸和油脂,但是应用该酵母合成超长链脂肪酸仍待研究。[目的]工程化解脂耶罗维亚酵母合成高值超长链脂肪酸,并研究温度对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方法]合成密码子优化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延长酶基因AtFAE1、非洲芥菜(Brassica tournefortii)延长酶基因BtFAE1和碎米芥属植物Cardamine graeca的延长酶基因CgKCS,分别构建质粒pYLEX1-AtFAE1、pYLEX1-BtFAE1、pYLEX1-CgKCS和pYLEX1-AtFAE1-BtFAE1-CgKCS。以解脂耶罗维亚酵母菌株Po1g为宿主,通过化学法分别转化上述4个质粒,获得工程菌Po1g-AtFAE1、Po1g-BtFAE1、Po1g-CgKCS和Po1g-AtFAE1-BtFAE1-CgKCS,比较评价超长链脂肪酸的合成。在此基础上,过表达内源二酯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提高产油量,并研究温度对生物量、产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在解脂耶罗维亚酵母中3个延长酶的延长能力明显不同,AtFAE1主要催化C20:1脂肪酸的合成,BtFAE1更有利于芥酸(C22:1)的合成,而CgKCS能够催化合成神经酸(C24:1),但是三者共表达并未提高神经酸产量。在表达CgKCS基因的菌株中过表达DGAT1基因,细胞油脂含量提高50%。温度实验表明,低温有利于解脂耶罗维亚酵母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反之,高温利于其合成饱和脂肪酸。[结论]脂肪酸延长酶基因CgKCS可直接催化C18:1脂肪酸合成C24:1的超长链脂肪酸,并且通过优化培养温度可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本研究为构建超长链脂肪酸细胞工厂以及发酵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链脂肪酸 解脂耶罗维亚酵母 油脂 代谢工程 温度 发酵
原文传递
破囊壶菌属微生物中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工程应用
17
作者 谢曦 陈碧翰 +6 位作者 罗俊锴 郭梓蔚 王琴 肖更生 刘东杰 林蠡 刘袆帆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7-342,共16页
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VLCPUFAs)包括ARA、EPA、DHA等不但能营养机体,又具有独特生理功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破囊壶菌属微生物作为VLCPUFAs主要生产者,是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富集积累VLCPUFAs的重要来源。许多研究指出,破囊壶菌具有大... 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VLCPUFAs)包括ARA、EPA、DHA等不但能营养机体,又具有独特生理功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破囊壶菌属微生物作为VLCPUFAs主要生产者,是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富集积累VLCPUFAs的重要来源。许多研究指出,破囊壶菌具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VLCPUFAs的潜力。但是,目前对其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组装机理仍未清楚。该综述从破囊壶菌属微生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储藏性脂质的组装机理和提高VLCPUFAs产量的基因工程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着重对其VLCPUFAs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油脂组装机理开展详细的介绍,并整理、结合一些较为前沿的研究发现对这些途径研究的潜在应用进行探讨,提高人们对破囊壶菌的生物合成及甘油酯组装途径的认知。研究表明,通过异源表达参与VLCPUFAs合成的基因,能在微生物工程菌和油料作物中产生EPA、DPA和DHA等功能油脂,含量能达到总脂的5%~40%,而通过基因工程敲除或改造破囊壶菌微生物的脂质合成途径基因,能提高破囊壶菌DHA产量约3%~55%。这些实例为指导VLCPUFAs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合成 组装途径 破囊壶菌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结合串联质谱酰基肉碱谱诊断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红 马立燕 +4 位作者 马金海 福田诚司 长谷川有纪 小林弘典 山口清次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560-1562,共3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结合串联质谱酰基肉碱谱分析对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VLCAD)缺陷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取健康对照标本6例,VLCAD缺陷症患儿标本9例(包括临床严重型2例,中间型3例及肌病型4例。男5例,女4例)。以棕榈酸(C16酸)为...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结合串联质谱酰基肉碱谱分析对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VLCAD)缺陷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取健康对照标本6例,VLCAD缺陷症患儿标本9例(包括临床严重型2例,中间型3例及肌病型4例。男5例,女4例)。以棕榈酸(C16酸)为培养溶媒底物在37℃培养箱中培养成纤维细胞株96h,应用串联质谱分析相应培养液中的酰基肉碱谱。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LCAD缺陷症患儿乙酰肉碱(C2)明显降低,相应长链酰基肉碱异常增高,其中肉豆寇烯酰肉碱(C14)-酰基肉碱在临床严重型患儿中增高明显,月桂酰肉碱(C12)-酰基肉碱在临床轻型病例(包括中间型和肌病型)中增高更显著。长链酰基肉碱之和(ΣLC)及其与乙酰肉碱之比值(ΣLC/C2),VLCAD缺陷症患儿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结论成纤维细胞体外特定条件培养结合串联质谱酰基肉碱谱分析,可诊断和鉴别VLCAD缺陷症及其临床分型,C12-酰基肉碱和C14-酰基肉碱可作为诊断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 串联质谱 酰基肉碱 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植物烯酰辅酶A还原酶家族的基因鉴定和分析
19
作者 王鹏 淮东欣 +1 位作者 盖江涛 李慧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275-4281,共7页
植物烯酰辅酶A还原酶(ECR)是超长链脂肪酸合成的最后一步关键酶。植物中,针对ECR的基因多集中于拟南芥,而鲜有其它植物中ECR基因鉴定的报道,更没有针对其基因全面鉴定及家族进化的报道。本研究首先从拟南芥ECR蛋白序列中鉴定得到了编号... 植物烯酰辅酶A还原酶(ECR)是超长链脂肪酸合成的最后一步关键酶。植物中,针对ECR的基因多集中于拟南芥,而鲜有其它植物中ECR基因鉴定的报道,更没有针对其基因全面鉴定及家族进化的报道。本研究首先从拟南芥ECR蛋白序列中鉴定得到了编号为PF02544.12的结构域,进而从8种从藻类到被子植物的基因组中鉴定得到了48条ECR家族成员。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此家族基因可进一步细分为4个亚家族,其中3个亚家族中的拟南芥基因均得以阐明,分别为ECR、PPRD和DET2基因;这3个亚家族成员在从藻类到高等植物的各基因组中均存在,且ECR和PPRD的数目在被子植物中极为保守,表明其在植物中发挥重要且根本的功能。第4个亚家族仅在陆地植物中存在,且基因拷贝数在各陆地物种中极为保守,暗示其在陆地植物中起重要作用。ECR和PPRD基因编码蛋白较大,而各基因疏水性较高,且不稳定系数较高。本研究为进一步全面阐明植物中ECR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烯酰辅酶A还原酶 超长链脂肪酸 结构域 进化
原文传递
超长链脂肪酸调控稻瘟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及作为防治靶标的用途
20
作者 贺闽 许有嫔 +4 位作者 戚拓 宿加 陈金华 雷鸣亮 陈学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有着“水稻癌症”之称的稻瘟病严重危害水稻生产,鉴定稻瘟病菌致病关键因子并以此作为靶标开发有效农药,对防控该病害具有重大意义。【方法】目前,虽已报道隔蛋白septin调控稻瘟病菌致病性,但其分子作用机理并不清楚,也尚未开发... 【目的】有着“水稻癌症”之称的稻瘟病严重危害水稻生产,鉴定稻瘟病菌致病关键因子并以此作为靶标开发有效农药,对防控该病害具有重大意义。【方法】目前,虽已报道隔蛋白septin调控稻瘟病菌致病性,但其分子作用机理并不清楚,也尚未开发以septin功能为靶标的农药,于是我们利用遗传、生化、细胞生物和植物病理学等技术手段,对稻瘟病菌septin组装调控机制开展了分析。【结果】我们发现超长链脂肪酸(VLCFAs)对septin介导的致病起关键作用,并发现靶向抑制VLCFAs合成的metazachlor和diallate等药物对稻瘟病、玉米小斑病、小麦白粉病等真菌病害具有广谱防治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以“Discovery of broad-spectrum fungicides that block septin-dependent infection processes of pathogenic fungi”为题于2020年9月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doi.org/10.1038/s41564-020-00790-y)。【结论】该成果揭示了septin介导真菌致病的新机制,并为防治动植物真菌病害提供了新方案和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杀真菌剂 致病性 隔蛋白 超长链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