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适的文学进化论 被引量:14
1
作者 庄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81,共8页
胡适文学进化论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来审视中国文学的发展,指出文学“随时代而变迁”,所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不但高度重视文学形式和语言工具的发展变迁,而且充分强调文学的内... 胡适文学进化论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来审视中国文学的发展,指出文学“随时代而变迁”,所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不但高度重视文学形式和语言工具的发展变迁,而且充分强调文学的内容也是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记载,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奠定了新文学的写实主义基础。胡适同时还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文学革命的思想主张,认为白话文学是文言文学的进化,必定优于文言文学,从而替代文言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催生了新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文学进化论 文学革命 白话文学
下载PDF
白话报刊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光磊 孙墀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8-132,共5页
晚清时期的维新知识分子为宣传维新变法、开启民智、救亡图存而创办的近代白话报刊不仅传播了近代改良思想与革命思想,而且为促进白话文的传播、五四白话文学运动与现代国语运动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白话报刊 白话文运动 白话文学 国语运动
下载PDF
胡适白话文学理论检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高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45-51,共7页
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 ,但胡适本人并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他所提倡的白话与文学革命以及整个文化思想革命之间的深刻关系。胡适的语言本质观基本上是工具论 ,因为这种工具论 ... 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 ,但胡适本人并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他所提倡的白话与文学革命以及整个文化思想革命之间的深刻关系。胡适的语言本质观基本上是工具论 ,因为这种工具论 ,他并没有把当时他所提倡的白话和传统的白话从本质上区别开来。语言即思想 ,语言革命即思想革命。五四时期胡适等人提倡的白话即后来的“国语”是一种新的语言系统 ,一种口语、欧化词汇和部分古汉语词汇的混合物 ,一种具有强烈西方思想和思维特征的话语方式。胡适关于文言白话的基本观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白话文学理论 文言白话 新文学
下载PDF
顾颉刚与民间文学及其成就
4
作者 陈岸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0-67,共8页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顾颉刚在《古史辨》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诗经》渊源的崭新阐释。此外,他又对一系列民间文学进行了挖掘与整理,此中对孟姜女故事与《山歌》《吴歌》等歌谣选本的发现及出版,乃一宏大的拓荒工作。以上材料,既充实了胡...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顾颉刚在《古史辨》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诗经》渊源的崭新阐释。此外,他又对一系列民间文学进行了挖掘与整理,此中对孟姜女故事与《山歌》《吴歌》等歌谣选本的发现及出版,乃一宏大的拓荒工作。以上材料,既充实了胡适“白话文学史”的内涵,亦为白话文学理念找到了坚实的依据,并为白话文学史的建构作出具体论证。顾颉刚先生在白话文学史上的角色及贡献,实有重估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白话文学史 《古史辨》 歌谣 民间故事
下载PDF
从“白话文学”到“国语的文学”:胡适对母语文学现代性复兴的“尝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经建 伍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5-143,共9页
"白话文"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话语表征,只有置放于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进程中,才能领会其价值意义。胡适对新文学的"建设性"贡献经历了一个从"白话文学"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白话文"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话语表征,只有置放于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进程中,才能领会其价值意义。胡适对新文学的"建设性"贡献经历了一个从"白话文学"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修订、演化和发展的历程。正是在这个过程或历程中,胡适的(文学)语言观乃至文学思想无形中指向以母语文学为底蕴的"文统",其本质是对(现代)母语文学的想象性构设。诚然,这种想象性构设仅停留在"尝试"阶段,体现在其话语阐发中则表现为一种"片面"的"真识",但却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开启了一扇门。各种语言资源得以拥入,其中所昭示的正是文学母语融合与母语文学重构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文学革命” 白话文学 母语文学
下载PDF
论通俗文学中苏轼形象的塑造——以《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为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萌昀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3-76,共4页
最晚至南宋时期,通俗文学领域内开始了对苏轼形象的塑造。通俗文学从消费者的趣味出发,以才情替代了政治,消解了苏轼政治生涯的波折历程;又以才情重新整理了文化地理,调节了苏轼的人生节奏。苏轼形象的塑造是近古通俗文化史上的经典个案... 最晚至南宋时期,通俗文学领域内开始了对苏轼形象的塑造。通俗文学从消费者的趣味出发,以才情替代了政治,消解了苏轼政治生涯的波折历程;又以才情重新整理了文化地理,调节了苏轼的人生节奏。苏轼形象的塑造是近古通俗文化史上的经典个案,其直接成果是产生了一个文人形象生产的流水线和一个文人生活的经典模式。从此,以苏轼为模版,富有"才情"的文人们被相继塞进流水线,一个个大同小异的形象被不断生产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形象塑造 通俗文学 才情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棉 李新亮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共7页
辛亥革命时期的白话文学是清末以来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伴随着清末白话文运动而兴起与发展的。从文言到白话的语言变革为白话文学的兴起提供了语言基础,白话文运动的启蒙任务使白话与通俗文学结成天然的盟军,通俗文学成为白话文学发... 辛亥革命时期的白话文学是清末以来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伴随着清末白话文运动而兴起与发展的。从文言到白话的语言变革为白话文学的兴起提供了语言基础,白话文运动的启蒙任务使白话与通俗文学结成天然的盟军,通俗文学成为白话文学发展中文类选择的必然;辛亥革命时期的白话文学是中国文学从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重要环节,其在语言、思想与文体形式方面的现代性追求,为五四文学革命做了必要的历史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学 辛亥革命时期 语言变革 通俗文学 现代性
原文传递
潇湘文学唐宋崛起论
8
作者 蒋新红 尹晶晶 《长沙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82-85,112,共5页
唐宋两代是潇湘文学的鼎盛时期。在元结、柳宗元、周敦颐、杨万里等文人名士的引领下,唐宋时期的永州成为文学名流的会聚之所、文学典故诞生的热土、古代文学发展的重镇。潇湘文学在书面文学、题刻文学及口头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 唐宋两代是潇湘文学的鼎盛时期。在元结、柳宗元、周敦颐、杨万里等文人名士的引领下,唐宋时期的永州成为文学名流的会聚之所、文学典故诞生的热土、古代文学发展的重镇。潇湘文学在书面文学、题刻文学及口头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作品数量、作品影响力、作者人数均达到了巅峰。潇湘文学在唐宋时期崛起,离不开当地发达的经济社会、先进的思想理念、良好的人文氛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文学 迁客文学 本土文学 审美转换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传统的形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达敏 胡焕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6,共8页
在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中,大众化传统是重要的传统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传统的形成及其演变,一方面经历了19世纪后期民族语文革新思潮、世纪之交的"三界革命"和"五四"新文学运动历史发展三步曲,同时也经历了由... 在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中,大众化传统是重要的传统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传统的形成及其演变,一方面经历了19世纪后期民族语文革新思潮、世纪之交的"三界革命"和"五四"新文学运动历史发展三步曲,同时也经历了由"白话文学"文体形式层面向"平民文学"美学精神层面的逐步深入与升华过程。"平民文学"观念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和新文学创作实践中的形成,标志着大众化文学传统核心价值观念的最终确立,显示出它凝结过程的"历史完成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化传统 三界革命 白话文学 平民文学 工农兵文学
下载PDF
文化生活出版社与中国新文学——兼论巴金的编辑出版风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60-65,共6页
出版与文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中国新文学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现代文学研究中尚未引起充分注意的薄弱环节 ,本文从出版业所建构的文化大环境入手 ,回顾并论述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对中国新文学在三四十年代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独... 出版与文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中国新文学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现代文学研究中尚未引起充分注意的薄弱环节 ,本文从出版业所建构的文化大环境入手 ,回顾并论述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对中国新文学在三四十年代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的引导作用。同时 ,对文化生活出版社主编巴金的编辑出版风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活出版社 新文学 巴金 编辑 出版风格 编辑风格 编辑活动 中国
下载PDF
“五四”白话文运动中的多重话语博弈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云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白话文以国语奠定其身份是北洋政府主导下的官方话语、《新青年》同人实践的知识分子话语、具有进步意义的商业媒体话语、国粹话语等多重话语博弈的结果。后来者如“学衡”与“甲寅”诸人反对白话文时,涵括白话文学的现代白话文已取得... 白话文以国语奠定其身份是北洋政府主导下的官方话语、《新青年》同人实践的知识分子话语、具有进步意义的商业媒体话语、国粹话语等多重话语博弈的结果。后来者如“学衡”与“甲寅”诸人反对白话文时,涵括白话文学的现代白话文已取得知识分子、官方、民间多重支持。具体研究之中,又可将知识分子话语、商业媒体话语和国粹话语合并为与官方相对应的多元并存的社会话语,四者既存合谋也有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白话文学 话语博弈
下载PDF
论胡适的审美启蒙理念
12
作者 刘东方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4,共6页
审美启蒙的理念是胡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之一。他的审美启蒙理念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通过现代白话建设具有审美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以"清楚明白"为核心元素的审美标准;将白话文学纳入中国文学史的中心,充分... 审美启蒙的理念是胡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之一。他的审美启蒙理念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通过现代白话建设具有审美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以"清楚明白"为核心元素的审美标准;将白话文学纳入中国文学史的中心,充分肯定白话文学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审美启蒙 现代白话 白话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转型与新生:澳门白话文学的兴起及文体变革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海霞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6-204,共9页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大变革时代,因地理位置的偏离、人才的匮乏和内驱性的不足,白话文学在澳门几无自发产生的可能。同时,文化上与内地同根同源,文学发展与内地息息相通,又构成澳门白话文学产生的必然性。陈子褒在澳门倡导白话文、编...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大变革时代,因地理位置的偏离、人才的匮乏和内驱性的不足,白话文学在澳门几无自发产生的可能。同时,文化上与内地同根同源,文学发展与内地息息相通,又构成澳门白话文学产生的必然性。陈子褒在澳门倡导白话文、编写白话启蒙读本、推动启蒙教育,是晚清白话文运动在澳门的响应,为澳门白话文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1920年雪社成员冯秋雪发表澳门第一首新诗。20世纪30年代是澳门白话文学的初创期,澳门本土有白话诗、文、戏剧和小说的发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澳门白话文学全面兴起。澳门白话文学产生在澳门文学转型的大背景下,转型体现在"作家主体的转型"、"文学观念与作品形态的变化"及"文化下移与文体变革"等方面。知识分子的流动和市民对新思想的接受,对澳门新文学的产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相比同时期的内地和台港,澳门新文学的产生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白话文学 文体转型 报刊 新文学
下载PDF
“宇宙文章”与“妖魔”:明代七子派的污名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宏远 丁琪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共7页
明代七子派的复古曾享有盛誉,"文学革命"兴起后,七子派被视为"妖魔"。陈独秀等人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是以七子派、桐城派作为"革命"对象,并将七子派符号化为旧文学的负面典型,断开了白话文学与... 明代七子派的复古曾享有盛誉,"文学革命"兴起后,七子派被视为"妖魔"。陈独秀等人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是以七子派、桐城派作为"革命"对象,并将七子派符号化为旧文学的负面典型,断开了白话文学与七子派、桐城派的联系,试图建构白话文学的体系。对于"正统"文学,陈独秀、胡适充满焦虑,并努力将七子派打造成"摹拟""抄袭"的典型,以此获得口诛笔伐的合法性。这种策略性的成功使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正统"文学让位于白话文学,七子派在哀怨声中消失在了新文学的大合唱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革命 陈独秀 七子派 文学价值观 白话文学
下载PDF
文言与白话——论周作人的启蒙立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芳玲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4-77,共4页
"五四"时期当大部分知识分子努力将"神台"上的古文推翻在地时,周作人却出人意表地主张把古文请到白话文中,成为国语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他对"五四"白话的改造意见,同时隐含着他的启蒙思想,而随着社会思想的转变它也发生着或隐或... "五四"时期当大部分知识分子努力将"神台"上的古文推翻在地时,周作人却出人意表地主张把古文请到白话文中,成为国语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他对"五四"白话的改造意见,同时隐含着他的启蒙思想,而随着社会思想的转变它也发生着或隐或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白话文 古文 启蒙
下载PDF
论胡适的俗民文学观
16
作者 李小玲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4-98,共5页
学界就胡适倡导白话、鼓吹白话文学于文学史上的意义多有评论,但关于白话和白话文学概念本身却少有论述,至于概念背后所蕴涵的精神实质更是鲜见探讨。胡适是从强调“俗”和“民”的双重视角来界定白话的,并赋予白话文学以俗话文学或通... 学界就胡适倡导白话、鼓吹白话文学于文学史上的意义多有评论,但关于白话和白话文学概念本身却少有论述,至于概念背后所蕴涵的精神实质更是鲜见探讨。胡适是从强调“俗”和“民”的双重视角来界定白话的,并赋予白话文学以俗话文学或通俗文学和俗民文学两方面的内涵,由此孕育了现代民俗因子的思想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民俗 白话文学 俗民文学
下载PDF
台湾生态散文的社会背景与文学语境
17
作者 陈想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2-38,46,共8页
受台湾地区特殊历史境遇的影响,自日据时代起,台湾生态即遭受极大的破坏。1950年代后,台湾在追求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欠下了“环境债”。1970年代台湾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保运动的兴起成为台湾生态散文出现的现实根源。同时,在一系列政治事... 受台湾地区特殊历史境遇的影响,自日据时代起,台湾生态即遭受极大的破坏。1950年代后,台湾在追求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欠下了“环境债”。1970年代台湾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保运动的兴起成为台湾生态散文出现的现实根源。同时,在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影响下,台湾地区第二次乡土文学论战所带来现实主义创作思潮牵引着散文家们关注现实,并带动报导文学的发展。报导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报纸副刊的这一重要媒介,而生态报导作品的兴盛为生态散文提供多方面的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生态散文 社会根源 乡土文学 报导文学
下载PDF
明清徽州族谱传记中塾师形象的书写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元枝 张小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5-122,共8页
明清时期人物传记在徽州族谱中大量出现,塾师形象的书写也成为族谱传记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徽州塾师群体庞大这一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是徽州人较为特殊的价值观的体现。族谱传记中的塾师形象是师与儒的结合,他们是品端行正、德化乡里的儒者... 明清时期人物传记在徽州族谱中大量出现,塾师形象的书写也成为族谱传记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徽州塾师群体庞大这一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是徽州人较为特殊的价值观的体现。族谱传记中的塾师形象是师与儒的结合,他们是品端行正、德化乡里的儒者,也是潜心向学、严而有方的良师。书写目的、书写方式的不同,是造成徽州族谱传记中塾师形象与通俗文学中塾师形象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族谱传记中的塾师形象与通俗文学灰暗的文学记忆互为补充,可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明清时期塾师这一社会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族谱 传记 塾师 形象 通俗文学
下载PDF
一个世界,两种乡土——论《受戒》与《蒲柳人家》的同源异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健新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8期42-44,54,共4页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该文讲述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和尚明海与女孩小英子之间的一种朦胧而又纯真的恋情。《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该作品以上世纪初京东北运河滩边的乡间为背景,为读者们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叙述了发生...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该文讲述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和尚明海与女孩小英子之间的一种朦胧而又纯真的恋情。《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该作品以上世纪初京东北运河滩边的乡间为背景,为读者们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叙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富有传奇性的故事。《受戒》和《蒲柳人家》虽然都是描写乡村世界,但却展示了不一样的乡土。本文尝试去分析这两部作品的同源异构,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二者这迥异的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戒》 《蒲柳人家》 乡土文学
下载PDF
乡土文学中的方言书写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敏 王曰美 《现代语文》 2019年第5期171-175,共5页
方言书写是乡土文学乡土性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育中具有极高的教育教学价值。以乡土文学中的方言书写为研究对象,将乡土文学与方言教育融为一体,探究通过乡土文学深化方言文化教育。首先对方言和乡土的关系作了梳理,进而重点阐释了乡土... 方言书写是乡土文学乡土性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育中具有极高的教育教学价值。以乡土文学中的方言书写为研究对象,将乡土文学与方言教育融为一体,探究通过乡土文学深化方言文化教育。首先对方言和乡土的关系作了梳理,进而重点阐释了乡土文学中的方言书写在语文智育、德育、美育以及教学应用方面的独特价值,并针对乡土文学中的方言资源的合理利用作了积极探究,以期对方言文化教育提出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乡土文学 语文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