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施中平 黄旭梅 陈颖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548-553,共6页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运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MI行PCI术后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运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MI行PCI术后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行常规术后康复宣教,康复组实施针对性心脏康复运动计划,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术前、术后3、6、12个月心室重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重构指数(LVRI)]及心室同步性(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检测血清心室重构指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Ⅰ型C端胶原前肽(PⅠCP)、Ⅲ型N端胶原前肽(PⅢNP)],统计12个月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术后3、6、12个月LVEF分别为(51.81±5.43)%、(55.88±5.46)%、(55.63±5.57)%,均高于常规组的(47.16±5.38)%、(52.31±5.44)%、(51.84±5.59)%(t=4.302、3.275、3.396,均P<0.05);LVEDV分别为(124.65±15.56)mL、(98.54±14.54)mL、(99.82±13.18)mL,均低于常规组的(132.64±16.58)mL、(112.55±15.61)mL、(114.84±17.35)mL(t=2.485、4.644、4.874,均P<0.05);术后6、12个月LVESV分别为(52.26±5.48)mL、(52.15±5.32)mL,均低于常规组的(57.92±5.46)mL、(58.51±5.72)mL(t=5.174、5.757,均P<0.05);LVRI分别为(1.75±0.42)g/mL、(1.74±0.35)g/mL,均高于常规组的(1.52±0.37)g/mL、(1.50±0.32)g/mL(t=2.906、3.579,均P<0.05)。康复组术后3、6、12个月Tmsv-16dif(t=2.753、4.283、4.088,均P<0.05)、Tmsv-16sd(t=5.134、4.326、4.670,均P<0.05)、Tmsv16-dif%(t=7.714、8.587、7.800,均P<0.05)、Tmsv16-sd%(t=9.004、14.061、10.305,均P<0.05)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康复组术后3、6、12个月FGF23(t=6.303、5.053、4.619,均P<0.05)、PⅠCP(t=3.772、2.798、3.788,均P<0.05)、PⅢNP(t=3.110、5.912、4.294,均P<0.05)水平均低于常规组。随访12个月内,康复组心血管终点事件总发生率[12.00%(6/50)]明显较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脏康复运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心脏功能 心室重构 心室同步性 心血管终点事件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不同步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关系。方法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三组,组ⅠQRS波群时限<120 ms,组ⅡQRS波群时限≥120 ms,<150 ms,组ⅢQRS波... 目的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关系。方法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三组,组ⅠQRS波群时限<120 ms,组ⅡQRS波群时限≥120 ms,<150 ms,组ⅢQRS波群时限≥150 ms。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QRS波群起点至主动脉、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开始的时间间期,二者的差值为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延迟(IVMD),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左房室环各部位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时间的离散度。结果三组受试者不论QRS波群宽度均存在心室间(分别为13.9%、53.8%、68.1%,P<0.05)或心室内(分别为30.6%、61.5%、72.3%,P<0.05)不同步现象。一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增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表现出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13.9%、30.6%)。QRS时限越长,存在不同步的比例越高。QRS波群时限与IVMD呈正相关(r=0.66,P<0.01)。结论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联合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用来评价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同步性
下载PDF
不同起搏部位的心室电机械同步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洁 吴冬燕 +7 位作者 何乐 马薇 骆永娟 林云佳 卢凤民 张帆 樊少博 许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0-44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心脏不同起搏部位对心室电及机械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因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房颤动(房颤)伴缓慢心室率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53例。根据心室...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心脏不同起搏部位对心室电及机械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因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房颤动(房颤)伴缓慢心室率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53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希浦系统起搏24例,其中包括希氏束起搏(HBP)组14例,左束支起搏(LBBP)组10例;右室间隔起搏(RVSP)组15例;深部室间隔起搏(DVSP)组14例。测量术后QRS宽度及左室激动达峰时间(LVAT)。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评价心室电极参数并行心脏彩超检查及临床不良事件随访。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胸骨旁短轴水平左室18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平均值(Trs-AVG)、标准差(Trs-SD)及最大差(Trs-Dif),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情况。结果:患者术后QRS时限、LVAT、Trs-AVG、Trs-SD、Trs-Dif相比,HBP与LBBP起搏组无明显差异;DSVP组较希浦系统起搏组上述时限均延长并出现统计学差异。DVSP组较RVSP组患者上述时限均显著缩短,两组术后QRS时限:(120.7±7.4)ms∶(152.1±7.4)ms,LVAT:(80.6±6.6)ms∶(108.1±3.4)ms,Trs-AVG:(366.5±32.3)ms∶(422.3±43.9)ms,Trs-SD:(43.5±8.4)ms∶(67.6±9.7)ms,Trs-Dif:(146.6±35.3)ms∶(257.6±47.2)ms,P<0.01。起搏术后QRS宽度与Trs-SD强相关(r=0.895)。与LBBP、DVSP、RVSP组相比,HBP组导线起搏阈值高(2.4±0.9 V/0.4 ms),R波振幅低(4.6±1.1)mV,P<0.01。RVSP组患者术后LVEF较其余3组相比略减低(P=0.023),4组患者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希浦系统起搏及DVSP的左室电及机械收缩同步性均优于RV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起搏 斑点追踪 深部室间隔起搏 心室同步性
原文传递
右心室中位间隔与心尖部起搏有效性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白明 江尕学 +2 位作者 汪涛 张璐 张钲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31-35,共5页
目的比较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RVMSP)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起搏器依赖患者临床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因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96例,随机分为RVMSP组(50例)和RVAP组(46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测... 目的比较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RVMSP)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起搏器依赖患者临床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因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96例,随机分为RVMSP组(50例)和RVAP组(46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测定起搏阈值、阻抗、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同步性指标、生活质量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RVAP组和RVMSP组患者起搏阈值、阻抗、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同步性指标及临床预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RVAP组较RVMSP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P>0.05),左心室内径及容积扩大(P<0.05),心室收缩同步性指标较差(P<0.05);两组临床预后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MSP比RVAP更有利于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增加心室射血分数,可作为RVAP的替代起搏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室同步性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心室间和右心室内心肌收缩同步运动的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丽丽 王珂 +2 位作者 丛涛 孙颖慧 商志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心室间和右心室内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连续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组)患者33例和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3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房室瓣水平的左心...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心室间和右心室内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连续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组)患者33例和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3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房室瓣水平的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以及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测量从QRS波起始点到收缩期峰值的时间,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达峰时间在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及基底段均显著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右心室游离壁与左心室游离壁达峰时间的差值、右心室游离壁与室间隔达峰时间的差值、室间隔与左心室游离壁达峰时间的差值、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与中间段达峰时间的差值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CM患者存在心室间和右心室内心肌收缩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右心室功能 心室同步性 组织多普勒成像
下载PDF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耿登峰 王景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探讨房室序贯同步和心室同步起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应用体外程控仪将每例患者的起搏器随机程控为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VVI)、非同步房室起搏(DOO)、抑制型按需心房起搏(A...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探讨房室序贯同步和心室同步起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应用体外程控仪将每例患者的起搏器随机程控为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VVI)、非同步房室起搏(DOO)、抑制型按需心房起搏(AAI)3种起搏方式,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在20例病人中,VVI起搏仅7例可见到A峰;与AAI和DOO起搏相比,VVI起搏时E峰(0.68±0.19 vs 0.62±0.15 vs0.82±0.16),E/A比值,mAV,mDV和E-VTI均有显著增高(P<0.05),而A峰(0.70±0.26 vs 0.65±0.20 vs0.41±0.09),AFF和IVRT显著降低(P<0.05);与DOO起搏相比,AAI起搏时E峰(0.62±0.15 vs 0.68±0.19)显著升高(P<0.05)。[结论]房室序贯同步和心室同步对左室舒张功能有重要影响;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中,对合适的病人选择房室全自动型起搏(DDD)、AAI等符合生理性的起搏器,对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起搏器 房室序贯同步 心室同步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左束支不同起搏模式对心脏电和机械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永伟 姜泽宇 +4 位作者 邱垣皓 王垚 钱智勇 侯小锋 邹建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95-599,共5页
目的评估左束支起搏(LBBP)不同起搏模式对心脏电和机械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LBBP治疗的患者19例,其中男7例(36.8%),年龄(63.6±15.5)岁,分别先后程控单极低电压1 V/... 目的评估左束支起搏(LBBP)不同起搏模式对心脏电和机械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LBBP治疗的患者19例,其中男7例(36.8%),年龄(63.6±15.5)岁,分别先后程控单极低电压1 V/0.5 ms(U-LBBP,19例)和双极高电压7.5 V/0.5 ms(B-LBBP,19例)两种起搏模式,分析起搏心电图的形态并测量QRS时限(QRSd)与左心室激动时间(LVAT)评估心脏电同步性;采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技术测量两种起搏模式下的相位直方图带宽(PHB)和相位标准差(PSD)评估左心室的机械同步性。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10例行右心室起搏(RV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70%),年龄(63.8±9.5)岁。比较U-LBBP、B-LBBP和RVP起搏模式的心脏电同步性和左心室的机械同步性。结果行LBBP和RVP治疗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①心脏电同步性比较:U-LBBP时,体表心电图V1导联常呈右束支传导延迟(RBBD)形态,B-LBBP时可纠正RBBD形态;U-LBBP组起搏的QRSd均显著短于RVP组[(117.4±8.6)ms对(147.0±15.7)ms,P<0.001]和B-LBBP组[(111.3±12.7)ms对(147.0±15.7)ms,P<0.001],而B-LBBP组QRSd明显短于U-LBBP组(P=0.013);B-LBBP组LVAT明显短于U-LBBP组[(67.6±12.7)ms对(72.1±10.2)ms,P=0.003]。②左心室机械同步性比较:U-LBBP组的PHB(48.1°±16.7°对60.9°±12.1°,P=0.042)和PSD[(14.9°±5.0°)对(21.0°±3.5°),P=0.002]均小于RVP组,B-LBBP组的PHB(49.8°±13.4°)和PSD(15.9°±4.4°)亦比RVP组小(P=0.037,P=0.004);但U-LBBP组和B-LBBP组相比,PHB和P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BBP不论单极还是双极起搏较RVP可获得更好的心脏电同步性和左心室机械同步性;LBBP时,与单极低电压起搏相比,双极高电压起搏可纠正RBBD形态并改善心脏的电同步性,但并不能改善左心室的机械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左束支起搏 右心室起搏 右束支传导延迟 心室同步性
原文传递
碎裂QRS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同步性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亦秋 陶国英 魏渝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年第2期96-97,126,共3页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_QRS)评价QRS波时限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窄QRS波患者,统计所有患者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心室同步组(59例)和心室不同步组(31...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_QRS)评价QRS波时限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窄QRS波患者,统计所有患者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心室同步组(59例)和心室不同步组(31例),分析两组f_QRS波检出率,并分析f_QRS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不同步性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中共有32例出现f_QRS波,检出率为35.56%;心室不同步组检出f_QRS波23例,检出率为74.20%,心室同步组检出f_QRS波9例,检出率为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显示,f_QRS波对心室不同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0,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_QRS波出现部位与心室不同步部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81,P<0.05)。结论 f_QRS出现部位与心室不同步部位密切相关,可以根据体表心电图中f_QRS波出现部位对患者心室不同步的部位进行初步判断,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QRS波群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同步性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左束支起搏术对左心室同步性及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金鑫 张岩 +3 位作者 魏亚娟 张洁 白川 田刚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83-687,共5页
目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P)手术前后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5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LBBP组(n=30)和RVOP组(n=... 目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P)手术前后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5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LBBP组(n=30)和RVOP组(n=26)。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取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以及左室同步性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及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RVOP组LVGLS较术前降低(P<0.05);患者左心室16节段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较术前均明显增大(均P<0.01);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TAPSE(P<0.01)、3D-RVEF(P<0.05)较术前下降。术后6个月随访,LBBP组LV-GLS值高于RVOP组(P<0.05),左心室16节段同步性参数Tmsv16-SD(P<0.05)、Tmsv16-SD%(P<0.01)、Tmsv16-Dif(P<0.01)、Tmsv16-Dif%(P<0.05)均明显减小,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TAPSE(P<0.01)、3D-RVEF(P<0.05)高于RVOP术后组。结论早期随访显示相较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方式,左束支起搏在改善左心室机械同步性更具优势,可维持良好的左心室及右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室同步性 心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生理性起搏临床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湖 陈泗林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254-257,共4页
右心室起搏已被证实同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病死率等有密切关联,促使起搏治疗新一轮的革新。生理性起搏是近来心脏起搏器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优化起搏功能、选择起搏部位最小化心室起搏。以尽可能的生理性起搏,维持... 右心室起搏已被证实同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病死率等有密切关联,促使起搏治疗新一轮的革新。生理性起搏是近来心脏起搏器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优化起搏功能、选择起搏部位最小化心室起搏。以尽可能的生理性起搏,维持整个循环系统的稳定,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指导起搏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起搏 心室同步 同步化起搏 最小化心室起搏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邢冰 侯希炎 武宗寅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可行性。方法将2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行RT-3DE检查。应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三维数据库进行评价,即左室16节段、6个基底段和6个中间段、...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可行性。方法将2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行RT-3DE检查。应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三维数据库进行评价,即左室16节段、6个基底段和6个中间段、6个基底段达收缩末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SD-16,12,6),达到最小收缩末容积的时间的最大差值(Tmsv-16,12,6Dif),经心率校正后值Tmsv-SD%和Tmsv-Dif%。结果心肌病组的TmsvSD-16、Tmsv-16Dif及TmsvSD-16%Tmsv-16Dif%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RT-3DE能客观的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TmsvSD-16%、Tmsv-16Dif%可作为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室收缩同步性 扩张型心肌病
原文传递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与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颖 丁康 +2 位作者 关勤 王树贤 刘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的研究。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LAD狭窄患者90例,据狭窄程度分成:Ⅰ组47例,狭窄率50%-75%;Ⅱ组43例,狭窄率76%。9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的研究。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LAD狭窄患者90例,据狭窄程度分成:Ⅰ组47例,狭窄率50%-75%;Ⅱ组43例,狭窄率76%。95%。正常对照组35例,LAD无狭窄。所有患者行RT-3DE检查,获得同步性参数指标:左室16节段、12节段、6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最大时间差值(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及各自径心动周期的校正值(Tmsv16-SD%、Tmsv12-SD%、Tmsv6-SD%及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和左室节段收缩功能参数:节段性舒张末期容积(rEDv)、收缩末期容积(rEsV)、射血分数(rEF),比较三组间上述参数。结果Ⅱ组患者Tmsv16-SD%、Tmsv12-SD%、Tmsv6-SD%及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与对照组、Ⅰ组比较,均显著延迟,LAD供应节段rEDV、rESV均增大,rEF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患者各参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3DE能定量评价LAD狭窄76%~95%患者左室收缩的非同步性及缺血节段局部收缩功能的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冠状动脉狭窄 心室收缩同步性与功能
下载PDF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周新春 商建利 +2 位作者 张嶂 鄢飞奔 郑文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选择30例置入DDD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将起搏方式由DDD随机程控为VVI,AAI模式,观察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每次测量间隔5min以上。结果VVI起搏时左室收缩功能最差,...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选择30例置入DDD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将起搏方式由DDD随机程控为VVI,AAI模式,观察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每次测量间隔5min以上。结果VVI起搏时左室收缩功能最差,与AAI和DDD起搏相比,VVI起搏时收缩功能标:SV,CO,EF均明显降低,而ESV明显增大。与DDD起搏相比,AAI起搏时SV,CO,LVEF均明显增大。结论房室同步和心室同步对左室收缩功能均有重要影响;病窦综合征患者,加强心室起搏管理,在提供双腔支持的安全前提下,以AAI(R)模式作为基本治疗模式,减少右心室起搏,对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人工 房室同步 心室同步 左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晔芬 施仲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 :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ingle beat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sRT-3D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功能及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法:对17例DCM患者和17名... 目的 :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ingle beat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sRT-3D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功能及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法:对17例DCM患者和17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行s RT-3DE检查,通过专有软件分析获得以下参数。(1)左心室常规容积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容积、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2)左心室几何形态学参数,包括收缩末和舒张末的球形指数;(3)左心室收缩期节段容积变化同步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失同步指数(systolic dyssynchrony index,SDI)、收缩末离散差、收缩后和收缩前的时间容积及平均收缩时间;(4)右心室容积参数,包括右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每搏输出量和EF。各项容积参数按照体表面积进行标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标化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均增大,左、右心室EF均减小(P均<0.01);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的球形指数均增大(P均<0.01);SDI、收缩末离散差、收缩前及收缩后时间容积均增大(P均<0.01)。采用sRT-3DE检查评价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和左心室同步性平均费时仅需5 min。结论:sRT-3DE能够揭示DCM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异常,且检查费时少,或可常规应用于DCM患者的心功能评估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心动周期 三维超声心动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室收缩功能 左心室同步性
原文传递
组织同步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运动同步性的研究
15
作者 张亚菲 孙丽 +4 位作者 叶玉泉 薛红元 王小平 焦荣红 牛慧敏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67-570,574,F0003,共6页
目的应用组织同步成像技术(TSI)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是否存在不同步运动以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对心脏运动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4月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行心功能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然后将病例按照是否... 目的应用组织同步成像技术(TSI)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是否存在不同步运动以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对心脏运动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4月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行心功能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然后将病例按照是否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分为2组: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组(TDM1)30例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TDM2)30例;同时选择查体无明显异常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均经常规超声心动网及TSI技术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室相关参数及左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各节段心肌收缩的峰值时间(Ts),系统会自动显示部分心肌节段收缩的峰值时间差,即延迟时间(TSI指数),包括基底段侧壁与基底段后间隔收缩的峰值时间差(SLD)、基底段后壁与基底段前间隔收编的峰值时间差(SPD)、所有基底段中最大收缩峰值时间差(BMD)、所有基底段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偏差(BS)、所有节段中最大收缩峰值时间差(aSMD)和所有节段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偏差(aSS)等6个与左心室运动同步性相关的参数,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NC组、TDM1组、TDM2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室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TDMI组、TDM2组左室运动同步性相关参数均明显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DM2组左室运动同步性相关参数与TDM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DM1组、TDM2组患者左室非同步运动发生率均高于N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82、60.000,P<0.05),但是TDM2组与TDM1组左室非同步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结论 TSI可以对2型糖尿患者左室运动同步性进行方便、快捷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左室的非同步运动,同时在伴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中,左室的非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同步成像技术 左心室运动同步性 超声心动图 糖尿病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起搏参数和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宁 陈曼华 +1 位作者 罗洪波 王琳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80-82,86,共4页
目的评估右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起搏参数和双心室电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将20例植入DDD型起搏器患者随机为分2组(每组10例):一组患者行间隔部起搏,一组行心尖部起搏;分析两组有效起搏时及1、3个月随访时各起搏参数差异;对比术... 目的评估右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起搏参数和双心室电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将20例植入DDD型起搏器患者随机为分2组(每组10例):一组患者行间隔部起搏,一组行心尖部起搏;分析两组有效起搏时及1、3个月随访时各起搏参数差异;对比术中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射线曝光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自身心律心电图、术后起博心电图的QRS波宽度、形态。结果有效起搏时心尖部和间隔部起搏电压阈值、电极阻抗、R波高度无显著差异。电极植入后第1、3个月随访,两组起搏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且动态变化相似;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心尖部为(203±127)s,间隔部为(581±124)s(P<0.01)。电极植入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前和术后心电图Ⅱ导联QRS宽度:心尖部起搏组分别为(0.11±0.03)s、(0.19±0.02)s(P<0.05);间隔部起搏组分别为(0.10±0.02)s、(0.12±0.02)s,术后QRS形态与术前心电图相似。术后间隔部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心电图的QRS波宽度对比,前者明显窄于后者(P<0.01)。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同样安全、有效,而且更符合生理性心室激动顺序,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起搏参数 心室电同步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心肌肥厚患者的心肌收缩同步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马春燕 任卫东 +4 位作者 唐力 陈昕 李楠 张立敏 王晓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室心肌肥厚(LVH)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76例LVH患者分为肥厚型心肌病组(HCM组,34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组(HHD组,42例),RT3DE测量心率校正的16节段达收缩末最小容积的差值和标准差(Tmsv16-...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室心肌肥厚(LVH)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76例LVH患者分为肥厚型心肌病组(HCM组,34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组(HHD组,42例),RT3DE测量心率校正的16节段达收缩末最小容积的差值和标准差(Tmsv16-Dif和Tmsv16-SD)作为收缩同步性参数,并与对照组(Con组,40例)比较。结果HCM组的Tmsv16-Dif和Tmsv16-SD均显著高于HHD组和Con组,但HHD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LVH并不总是合并左室收缩不同步,HCM左室收缩同步性下降,而HHD左室同步收缩。RT3DE可同时检测左室16个节段的收缩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 三维 左室心肌肥厚 左室收缩同步性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DCM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康文慧 陈小珠 刘淑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916-920,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心内科收治的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56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心内科收治的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56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取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与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中间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2-SD)、基底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中间段达到最大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2-Dif)、基底段达到最大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Dif);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测左心室各节段QRS波起始点至收缩期组织速率峰值(Ts-SD)和应变率收缩峰值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sr-SD)。同时对比2组的超声参数。结果研究组A峰值、LVEF等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VEDV、LVESV、E峰值以及E/A比值等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反应率、组织速率曲线排列紊乱,对照组曲线排列有序,研究组Ts-SD、Trs-SD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存在收缩不同步;研究组容积-时间曲线排列紊乱,各节段到达最小容积时间不同,同步性差,同时Tmsv12-SD、Tmsv16-SD以及Tmsv12-Dif、Tmsv16-Dif等指标均明显延长,也提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在同一心动周期内对患者进行检测,而三维斑点成像技术可检测多个心动周期的变化,二者联合可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DCM患者左室收缩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超声三维心动图 左室收缩同步性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尿毒症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其同步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枫 汪健飞 +1 位作者 徐莉 张国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尿毒症心肌病(uremic myocardiopathy,U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尿毒症心肌病(uremic myocardiopathy,U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方法:对33例UM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M-EF);留取左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二维灰阶动态图像,采用Qlab软件分析左室短轴16节段(心尖除外)收缩期峰值轴向应变及应变率;采集左心室实时三维全容积图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3d),分析左心室16节段(心尖除外)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并对标准差及时间差进行心率校正。结果:UM组LVESV、LVEDd、IVSd及LVPW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EF3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3个切面的应变及应变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UM患者16节段、12节段(中间段和基底段)和6节段(基底段)Tmsv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2DSTI和RT-3DE能更加准确无创地判断U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尿毒症性心肌病 左心室收缩功能 收缩同步性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心脏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润锋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变化。方法:连续选择84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28例,轻中度心力衰竭40例,重度及难治性心力衰竭16例。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同步性,以室间机械延迟(...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变化。方法:连续选择84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28例,轻中度心力衰竭40例,重度及难治性心力衰竭16例。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同步性,以室间机械延迟(IVMD)表示,室内收缩同步性以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表示;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B型利钠肽(BNP)和QRS波时限。结果:IVMD、Ts-SD和QRS波时限随心衰加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QRS波时限≥120 ms比例比较无差异(P=0.593),各组QRS波时限≥120 ms较<120 ms患者的IVMD、Ts-SD、LVEDd和BNP水平升高,LVEF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脏病不同程度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不同,需结合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缺血性心脏病 心室收缩同步性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