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不同部位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缪黄泰 张明 +3 位作者 刘子衿 常杰 陈子烁 聂绍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不同部位心脏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AMI并发生心脏破裂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出院30d的预后情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不同部位心脏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AMI并发生心脏破裂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出院30d的预后情况。根据心脏破裂部位将患者分为游离壁破裂组和室间隔穿孔组,比较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住院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共纳入120例AMI并发心脏破裂患者,其中游离壁破裂64例,室间隔穿孔56例。与室间隔穿孔组比较,游离壁破裂组患者年龄大(岁:68.88±9.31比63.86±8.68,t=3.039,P=0.003),体重指数(BMI)低(kg/m^2:22.74±2.07比25.21±2.99,t=-5.203,P=0.000),肾功能不全病史比例高(12.5%比1.8%,X^2=4.942,P=0.026),天冬氨酸转氨酶[AST(U/L):76.00(38.33,197.50)比33.50(19.00,137.50),Z=-2.788,P=O.005j、甘油三酯[TG(mmol/L):1.68±0.50比1.36±0.70,t=2.903,P=0.005]、总胆固醇[TC(mmol/L):4.21±0.74比3.87±1.01,t=2.081,P=0.04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mol/L):1.12±0.91比0.91±0.32,t=2.910,P=O.004]和心肌肌钙蛋白I[eTnI(μg/L):18.83(4.48,81.68)比0.82(0.08,8.50),Z=-5.011,P=0.000]明显升高;尿素氮[BUN(mmol/L):7.11±3.11比10.14±6.97,t=-2.999,P=0.004]、脑钠肽[BNP(ng/L):169.00(98.50,485.75)比793.00(478.75,1426.25),Z=-5.739,P=0.000]及D-二聚体[μg/L:219.00(141.00,315.75)比310.50(188.75,532.00),Z=-2.607,P=0.009]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mm):48.58±5.17比53.65±6.63,t=-4.631,P=0.000]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mm):33.54±5.40比37.24±6.53,t=-3.397,P=0.001]明显缩小;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心脏破裂 游离壁破裂 室间隔穿孔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佳 罗晓亮 +5 位作者 张峻 赵彤 袁建松 吴元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3-657,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60天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 315例AMI患者,比较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一般临床...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60天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 315例AMI患者,比较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相关检查结果、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间隔穿孔修补术或游离壁破裂心脏修补术)及60天预后等情况。结果:共83例(1.13%)患者发生心脏破裂(包括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不同年份的发生率相似。其中33例(0.68%)发生游离壁破裂,50例(0.45%)发生室间隔穿孔。游离壁破裂的发生时间早于室间隔穿孔[(3.3±2.6)d vs(4.1±3.6)d,P=0.01]。仅2例(6.1%)游离壁破裂患者成功接受外科手术治疗,25例(50.0%)室间隔穿孔患者成功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游离壁破裂患者60天生存率明显低于室间隔穿孔患者(12.1%vs 48.0%,P=0.002)。结论:室间隔穿孔患者接受外科手术率更高,预后更好,对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更应重视积极的内外科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游离壁破裂 室间隔穿孔 死亡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57例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曲巍 于波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P)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2000年6月至2014年5月救治的57例AMI+VSP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方法及...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P)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2000年6月至2014年5月救治的57例AMI+VSP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57例AMI+VSP患者中,前壁心肌梗死43例(75.4%),非前壁心肌梗死14例(24.6锈);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7±9.5)mm,左心室射血分数(48.5±11.8)%。VSP直径(9.8±7.9)mm;VSP位于心尖及心尖附近37例(64.9%);肌钙蛋白I为(16.7±12.9)μg/L,c反应蛋白为(99.7±31.4)mg/L,N末端B型利钠肽为(3051.Z±879.7)μg/L。57例患者中30d死亡41例(71.9%),1年死亡45例(78.9%);保守治疗23例中,30d死亡17例(73.9%),1年死亡21例(91.3%);手术治疗34例,30d死亡22例(64.7%),1年死亡26例(76.5%)。结论AMI+VSP以高病死率为特点,发病部位多近心尖部,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丁颖 孙微 刘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8期8-10,共3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超声特征的分析和探讨,提高对该病的识别及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全面多次检查结...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超声特征的分析和探讨,提高对该病的识别及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全面多次检查结果及诊治结果。结果 6例患者在室间隔穿孔发生12 h内均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4例患者是在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心动图全部诊断明确。其中4例患者表现为大面积的左室前壁变薄,运动明显减弱,部分近乎消失,其余2例为左室前间壁和下壁的运动减弱;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左心腔室扩大;3例患者有心尖部变薄伴有矛盾运动,超声心动图判断为室壁瘤形成,收缩功能下降;所有病例都在心尖部附近发现有室间隔的回声失落,宽度约为3.0~10.0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左向右五彩镶嵌的彩色分流血流信号,其中2例患者为两处缺损,频谱多普勒均可见左向右的高速分流血流信号;其中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和(或)三尖瓣的关闭不全改变。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诊断要点,超声心动图均给出明确诊断,其中2例患者经介入封堵术治疗后好转出院,复诊预后良好,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1例好转,1例术后并发脑出血死亡,另2例经内科治疗处理,后均心力衰竭不治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特异性超声表现,在治疗与预后监测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静 戚瑞雪 +1 位作者 耿俊义 袁超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72例为研究对...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30天内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n=50)和存活组(n=2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死亡组发生前壁心肌梗死比例、AMI出现室间隔穿孔时间为1~6 d的比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比例高于存活组,死亡组室间隔穿孔直径大于存活组,但死亡组接受介入封堵术患者比例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前壁心肌梗死(OR=14.057,95%CI:1.411~140.097)、AMI出现室间隔穿孔时间为1~6 d(OR=35.757,95%CI:3.592~355.976)、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OR=5.894,95%CI:1.608~32.533)是影响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接受介入封堵术(OR=0.103,95%CI:0.014~0.782)是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预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674,P=0.371。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95%CI:0.913~0.998)。结论 发生前壁心肌梗死、AMI出现室间隔穿孔时间为1~6 d、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是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接受介入封堵术为保护因素,以此构建预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短期预后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何进舟 王爱玲 +1 位作者 郭杰 王春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8-1830,共3页
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AMI并发VSR患者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史.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为主,部分患者合并室壁瘤形成.心功能kil-lip分级主要以心功能Ⅱ级... 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AMI并发VSR患者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史.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为主,部分患者合并室壁瘤形成.心功能kil-lip分级主要以心功能Ⅱ级、Ⅲ级为主.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直径为4~19 mm,穿孔部位大多位于室间隔近心尖部,部分为后间隔、肌部、室间隔多个穿孔,1例合并心脏破裂.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支持治疗的患者均死亡,1例室间隔封堵术后择期行支架植入术及4例外科手术治疗均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临床分析 预后
下载PDF
超声诊断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张晓峰 袁馨 +2 位作者 赵璐 苏欣悦 刘泳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外科手术治疗经过。结果病人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尖部心肌夹层合并室间隔穿孔,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外科手术治疗经过。结果病人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尖部心肌夹层合并室间隔穿孔,射血分数39%。经多学科会诊后病人同意外科手术治疗,遂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病人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超声心动图是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的首选诊断方法。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合并严重并发症应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破裂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
8
作者 何昕徽 朱驿函 +3 位作者 骆始华 何燕青 高彦 李易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3期84-87,共4页
文章报道1例77岁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后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以益气养阴,回阳救逆为法;西医以冠心病二级预防、心力衰竭“新四联”原则。随访3年余,患者精神状态可,生活质量改善。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洋 刘卫业 +3 位作者 黄柱辉 李扬 刘韬帅 董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6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比较患者一般...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比较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住院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及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共纳入116例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其中药物组56例(48.3%),手术组60例(51.7%)。与手术组患者相比,药物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比例高(69.6%vs.50.0%,P=0.038)、BMI高[(25.8±3.7)vs.(24.0±2.8)kg/m^2,P=0.032]、穿孔时间短[11.0(2.3,24.8)vs.45.0(26.5,69.5)d,P=0.001]、休克状态比例高(57.1%vs.11.7%,P=0.001)、急性左心力衰竭比例高(75.0%vs.31.7%,P=0.001)、呼吸机支持比例高(23.2%vs.3.3%P=0.002)、药物使用率高[血管活性药物(73.2%vs.31.7%,P=0.001)、心律失常药物(28.6%vs.3.3%,P=0.001)]、利尿药物(98.2%vs.76.7%,P=0.001)、硝酸酯类(92.9%vs.68.3%,,P=0.001)。药物组和手术组在院死亡率分别为85.7%和13.3%。随访结果显示,药物组MACCEs(50.0%vs.19.2%)、死亡事件(25.0%vs.5.8%)高于手术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心力衰竭事件(13.5%vs.零)和心肌梗死事件(3.8%)发生率高于药物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AMI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药物 外科手术
下载PDF
21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国晖 陈菲 +3 位作者 张健群 杨毅 穆军升 迟立群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11月至2011年10月,21例AMI后室间隔穿孔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全组围术期及中长期生存状况,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评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期末内径(...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11月至2011年10月,21例AMI后室间隔穿孔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全组围术期及中长期生存状况,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评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期末内径(LVEDD)。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2例(2/21)。随访(36±13)个月,死亡3例,全组5年生存率为(76.8±13.5)%。全组患者手术前射血分数为(45.1±9.1)%,术后6个月随访期,射血分数为(51.3±4.3)%,P<0.05。结论:心肌梗死(MI)合并室间隔穿孔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围术期和中长期效果,并显著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部位形态学特征及介入封堵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国庆 吕继 +5 位作者 郭自同 余小林 雷建新 王钊 阿木提 穆叶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22-327,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部位形态学特征,观察VSR穿孔介入封堵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7年8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6例AMI并发VSR患者,分析VSR部位形态学特征,观察介入封堵VS...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部位形态学特征,观察VSR穿孔介入封堵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7年8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6例AMI并发VSR患者,分析VSR部位形态学特征,观察介入封堵VSR的疗效,随访半年至5年不等。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3岁,罪犯血管为前降支5例,右冠状动脉1例。6例患者均有左向右室间隔膨出瘤。在左前斜45°+头20°投照体位下左心室造影提示4例膨出瘤位于室间隔中1/3、2例膨出瘤位于室间隔心尖部1/3;三维超声心动图证实舒张期瘤体直径最小值23.40 mm,最大值52.12 mm;收缩期瘤体直径最小值20.40 mm,最大值49.12 mm;筛状穿孔数4(1,7)个;舒张期最大穿孔孔径最小值14.40 mm,最大值18.30 mm;收缩期最大穿孔孔径最小值11.90 mm,最大值16.60 mm。6例患者于AMI后56(7,99)d行VSR封堵术,1例患者术前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1例患者术前行体外膜肺氧合。5例(5/6)成功置入封堵器,置入封堵器直径16(12,22)mm,此5例置入封堵器前均对罪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例(1/6)因下壁心肌梗死,穿孔部位位于室间隔与心室肌后壁交界处,选最大直径30 mm室间隔封堵伞固定困难,封堵失败,1个月后因反复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死亡,患者置入封堵器前未对罪犯血管行PCI。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关闭3例(3/5);少量残余分流1例(1/5),择期行降落伞左心室减容术,残余分流消失;中度残余分流1例(1/5)行二次室间隔封堵后残余分流消失。5例成功封堵的患者全部存活,术前术后对比,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明显变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脑钠肽水平明显提高。结论AMI并发VSR部位呈左向右膨出瘤,三维超声心动图证实瘤体多数可能呈喀斯特地貌溶洞样筛状多孔,介入封堵术可能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形态学特征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近中期外科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岩 杨研 +1 位作者 杨克明 孙寒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1.6±6.7...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1.6±6.7)岁.前降支单支病变例6例(25%);多支病变18例(75%).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有室间隔穿孔形成,其中多发穿孔4例,室间隔穿孔直径大小(13.5±5.7)mm,LVEF(47.1±10.3)%.14例患者行前降支再血管化,其中11例使用乳内动脉.平均搭桥支数为(1.8±1.2)支,室壁瘤手术19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左心室血栓清除4例.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后生存,顺利出院,1例行二次手术后死亡.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2.2±8.2)d,体外循环时间为(117.7±54.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4±35.8)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71.2±139.6)h,术后ICU停留时间为(6.7±8.9)d.其中二次开胸2例,气管切开1例.术后残余分流1例,行再次手术修补后,患者因感染死亡.对所有生存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4±7.7)个月,超声随访残余分流2例,因分流量小,未予再次手术,患者均可以正常生活.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L,发病初期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成功率低,IABP可为患者提供围术期的支持,最好病情稳定后4~6周时进行手术治疗.从右心室侧修补时应谨慎,避免残余分流的发生.手术治疗是对于此类患者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寇继红 《新疆医学》 2015年第11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本文对我院应用超声心动图(TTE)诊断的8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VSR)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分析,评估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室间隔穿孔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GEVivid 7、GEVivid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例冠... 目的本文对我院应用超声心动图(TTE)诊断的8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VSR)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分析,评估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室间隔穿孔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GEVivid 7、GEVivid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例冠心病室间隔穿孔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发生情况及部位、大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功能,对室间隔穿孔的部位、大小、异常过隔血流及室壁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等做出明确判断。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简便易行,无创伤,患者无痛苦,可重复性强,诊断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诊断室间隔穿孔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穿孔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韬帅 刘卫业 +3 位作者 黄柱辉 赵洋 郑居兵 董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3±8.3)岁。结...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3±8.3)岁。结果 43例(71.7%)穿孔位于心尖部,11例(18.3%)位于后间隔,6例(10.0%)位于前间隔。单支冠状动脉病变24例(40.0%)。术前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4例(23.3%),室间隔穿孔至外科手术时间为48.3(3~217)d。所有患者均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其中53例(88.3%)患者同期行室壁瘤缝闭或切除,49例(81.7%)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远端吻合口数为2个)。术后在院并发症包括8例(13.3%)死亡、8例(13.3%)心力衰竭、5例(8.3%)心室颤动、3例(5.0%)心脏压塞、11例(18.3%)二次开胸以及11例(18.3%)残余分流。除8例在院死亡患者以外,其余52例治愈出院患者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9年,患者2年和5年生存率为95.8%,8年生存率为89.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2%,包括3例(5.8%)死亡、5例(9.6%)心力衰竭、2例(3.8%)心肌梗死、4例(7.7%)脑血管事件。结论对于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患者,外科手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围术期死亡率虽高,但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仍可达到满意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外科修补 治疗
原文传递
冠心病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剑 李亚雄 +3 位作者 蒋立虹 杨应南 张丽 蒲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79-82,97,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总结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期间冠心病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4例病例资料,均行IABP辅助,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目的评价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总结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期间冠心病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4例病例资料,均行IABP辅助,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室间隔穿孔修补及室壁瘤切除、线性修补术.结果 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前提高,左室舒张末容积(LVDD)较前缩小,术前NYHA心功能Ⅲ~Ⅳ级,术后NYHA心功能Ⅰ~Ⅱ级,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冠心病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 室间隔穿孔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秋月 刘正霞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在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该院收集到的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的分配方式分成观察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普通的饮食护理和无菌操作,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手术前、中、后综合系统性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在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该院收集到的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的分配方式分成观察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普通的饮食护理和无菌操作,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手术前、中、后综合系统性护理方法,对比二组医患关系、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症状。结果观察组对于医生和护士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业务水平、护患沟通、满足需求的及时性、疾病知识、护理知识、治疗手段等几个方面的满意情况评分都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观察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症状种类和人数都远远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在围术期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从而缩短康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护理
原文传递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红梅 郝婧 +1 位作者 许春芳 许春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1期26-28,共3页
总结了1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高危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高危患者,应尽早积极地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使用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正确识别报警系统的提示,快速识... 总结了1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高危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高危患者,应尽早积极地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使用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正确识别报警系统的提示,快速识别各种故障并及时排除,以保证机器的有效反搏,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及早给予动态中心静脉压监测,可提示医生及时调整输液量及尽早应用利尿药,积极预防心衰的发生,同时也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一例
18
作者 林慧 马延峰 +1 位作者 夏勇 张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1期1051-1052,1056,共3页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心梗的早期1~2周,占急性心梗患者1%~3%[1].其预后差,死亡率极高.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心脏辅助装置,能够提高疗效,提高生存率.本...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心梗的早期1~2周,占急性心梗患者1%~3%[1].其预后差,死亡率极高.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心脏辅助装置,能够提高疗效,提高生存率.本病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植入IABP,使患者心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度过危险期,赢得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下载PDF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手术护理
19
作者 黄祥凌 张琪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3期145-147,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是一种十分严重而致命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较差。尽早实施准确的诊断、提升生命体征的监测、科学的手术治疗都是提升患者总生存率的根本。为此,文章主要分析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是一种十分严重而致命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较差。尽早实施准确的诊断、提升生命体征的监测、科学的手术治疗都是提升患者总生存率的根本。为此,文章主要分析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外科手术护理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室间隔穿孔 外科手术 护理配合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1
20
作者 韩盖宇 王颖 +2 位作者 谢庆 陈思 吴展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及其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不同点。方法术前配合施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及Swam-Ganz漂浮导管置入,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确保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升压药物正确使用。术中备齐手术...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及其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不同点。方法术前配合施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及Swam-Ganz漂浮导管置入,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确保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升压药物正确使用。术中备齐手术所需血管补片、毡片、器械、缝线,熟悉手术方法步骤,实施护理配合。结果 11例患者治愈出院,其中2例存在室间隔残余分流,另外6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或心律失常。结论高质量护理配合可以缩短转机和手术时间,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