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点追踪评价正常成人右室长轴心肌形变能力 被引量:30
1
作者 童春 黎春雷 +2 位作者 宋家琳 刘红云 邓又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41-1643,共3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右室局域心肌形变能力,并探讨年龄对形变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75例健康成人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在二维应变的模式下于心尖四腔观上勾画右室心内膜面,测量并...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右室局域心肌形变能力,并探讨年龄对形变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75例健康成人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在二维应变的模式下于心尖四腔观上勾画右室心内膜面,测量并记录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及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的比值(SRe/SRa),比较各节段间变化规律及各指标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右室基底段ε、SRs、SRe、SRa显著高于心尖段,SRs、SRe高于中段,SRe/SRa各节段间无差异。SRe随年龄增长而轻度减低,与年龄呈负相关(r=-0.229~-0.301,P<0.05),SRa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438~0.525,P<0.01),SRe/SRa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减低,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66~-0.614,P<0.01)。结论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客观的评估右室长轴心肌收缩期、舒张期形变的能力。右室舒张期形变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应变 应变率 斑点追踪
下载PDF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138例比较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宫伟民 吕小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665-666,共2页
目的比较胺碘酮针与利多卡因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1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观察对象分成二组,其中65例给予利多卡因针,73例给予胺碘酮针。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 目的比较胺碘酮针与利多卡因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1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观察对象分成二组,其中65例给予利多卡因针,73例给予胺碘酮针。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二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4个月内胺碘酮针组病死率有一定降低。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胺碘酮针可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胺碘酮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心肌运动速度和应变率评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 被引量:17
3
作者 白姣 邓又斌 +4 位作者 刘红云 杨好意 毕小军 常青 潘敏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0期774-776,共3页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检测犬不同程度急性心肌缺血前后左室前壁心肌运动速度和应变率 (SR)的变化 ,探寻一种能定量、敏感、无创性地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将 9只开胸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血...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检测犬不同程度急性心肌缺血前后左室前壁心肌运动速度和应变率 (SR)的变化 ,探寻一种能定量、敏感、无创性地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将 9只开胸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血流减少造成中度、重度心肌缺血模型 ,取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观 ,以QTVI分别检测不同程度缺血时左室前壁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 (Vsendo、Vsepi)、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 (Veendo、Veepi) ,并计算出收缩期SR (SRs)和舒张早期SR(SRe)。结果 基础状态下 ,心内膜下心肌速度高于心外膜下心肌速度。缺血导致左室前壁Vsendo、Veendo、Veepi和SRe均显著下降 ,尽管Vsepi降低不明显 ,但SRs降低显著。 结论 心肌运动速度和应变率能敏感地评价不同程度实验性心肌缺血 ,比常规的方法 (运动幅度和室壁增厚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 心肌缺血 心内膜 心外膜 早期 开胸 无创性 短轴 运动速度 峰值
原文传递
电针“内关”对室性心动过速大鼠心率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华 邓丽霞 +1 位作者 吴绪平 白吉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0-182,187,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调节室性心动过速(VT)大鼠心率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每组10只。采用股静脉注射氯化铯(CsCl)的方法建立大鼠VT模型,并连续观测心电图,...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调节室性心动过速(VT)大鼠心率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每组10只。采用股静脉注射氯化铯(CsCl)的方法建立大鼠VT模型,并连续观测心电图,记录心率变化。电针内关组和电针列缺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电针"内关"穴和"列缺"穴5 min。采用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电针内关组及电针列缺组大鼠在注射CsCl造模后心率均显著增快(P<0.01);模型组与电针列缺组在整个观察期内心率未见恢复;电针内关组在电针治疗5 min后心率明显减慢,与模型组及电针列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组大鼠血浆NE、E含量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电针内关组较模型组和电针列缺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内关可能通过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调整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心率 儿茶酚胺 电针疗法 内关穴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梁周 田佳 +2 位作者 黄修献 陈耿仟 叶迎民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2249-2252,共4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去乙...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4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 m L中,10 min内滴注完毕,然后每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直至患者急性左心衰症状完全缓解;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推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1.5μg/kg负荷剂量,然后采用微量泵以0.01μg/(kg·min)持续泵入。两组患者均治疗48 h。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心室率、左心衰缓解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7%、94.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心室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收缩压、心室率和左心衰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Hcy和NT-pro BNP血清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s-CRP、Hcy和NT-pro BNP血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急性左心衰 收缩压 心室率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技术评价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姚桂华 张运 +6 位作者 张鹏飞 张梅 季晓平 张薇 葛志明 王荣 丁士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1期808-811,共4页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定量评价室壁运动的价值。方法 应用QTVI 技术对15例健康志愿者(A组)和15例心肌梗死患者(B组)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观组织速 度图像。将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分...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定量评价室壁运动的价值。方法 应用QTVI 技术对15例健康志愿者(A组)和15例心肌梗死患者(B组)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观组织速 度图像。将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分别按照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划分为18个节段,测 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p)、收缩期峰值位移(D)、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和收缩期最大应变(S)4 项指标。结果 B组运动异常节段中,18个节段中共有16个节段的Vp测值,15个节段的D测值,17个节 段的SR测值,16个节段的S测值明显低于A组对应节段的测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 0.05)。结论 QTVI技术可准确识别运动异常节段,在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收缩功能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技术 QTVI 左心室 节段性收缩功能 心室功能 心肌梗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文传递
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龚爽 李树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77例,按照住院号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77例,按照住院号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变化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心率[(71±14)次/min vs (101±16)次/min]、收缩压[(110±17) mm Hg(1 mm Hg=0. 133 k Pa) vs (139±12) mm Hg]及舒张压[(72±12) mm Hg vs (88±11) 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 37%vs 76. 92%,P <0. 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动过速 室性 血流动力学 心率
下载PDF
窒息法与室颤法心肺复苏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朱军 方向韶 +4 位作者 符岳 姜骏 李恒 梁嘉康 黄子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 对比窒息法与室颤法心搏骤停动物模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在顶测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24 h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制作窒息法与室颤法... 目的 对比窒息法与室颤法心搏骤停动物模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在顶测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24 h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制作窒息法与室颤法心肺复苏大鼠动物(n=30)模型,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主动脉压、左室压、肢体Ⅱ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这两种模型中以上监测指标在复苏前、按压10 s、按压1 min、按压3 min、ROSC 1 h、ROSC 2 h的变化及其与ROSC率及24 h存活率的关系.结果 PETCO2、主动脉压、左室压及心电图在两种复苏动物模型各有其变化规律.室颤组ROSC大鼠在复苏前、按压1 min与按压3 min时的PETCO2高于Non-ROSC大鼠(P<0.05),24 h存活大鼠在ROSC 1 h与ROSC 2 h的PETCO2高于24 h死亡大鼠(P<0.05).而窒息组ROSC及24 h存活大鼠在各时间点的PETCO2与Non-ROSC及24 h死亡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室颤组在ROSC 1 h,ROSC2h的dp/dt40与-dp/dt40均低于窒息组(P<0.05).结论 窒息法与室颤法复苏动物模型各有特点,PETCO2在室颤法心搏骤停模型有助于预判ROSC及24 h生存率.研究者应根据自身的实验目的 以及模拟的不同临床状况对所需的动物模型作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窒息 室颤 自主循环恢复 生存率 大鼠
原文传递
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医院感染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康孝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 分析治疗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感染发生率 ,探讨预防感染的方法及措施。方法 根据留管时间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 ,按单侧引流及双侧引流分为A、B组 ,术后观察插管部位的感染发生情况 ,同时定期做血培养监测。结果 甲、乙组之... 目的 分析治疗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感染发生率 ,探讨预防感染的方法及措施。方法 根据留管时间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 ,按单侧引流及双侧引流分为A、B组 ,术后观察插管部位的感染发生情况 ,同时定期做血培养监测。结果 甲、乙组之间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A、B两组比较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留管 1~ 2周时间是安全的 ,超过 2周 ,感染率上升 ,双侧引流术后感染率高于单侧引流者 ,此外 ,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免疫力也与感染率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引流术 治疗 脑室出血 医院感染 发生率
下载PDF
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叶海涛 谢阳 +3 位作者 李秀芬 李晶洁 杨敏 吕书勤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4期731-735,共5页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在我院住院诊断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结合病史、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诊断持续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给予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达比...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在我院住院诊断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结合病史、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诊断持续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给予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室控制率、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心功能、左心房大小等。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心室控制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悸、胸闷及头晕的临床症状,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中药持续性房颤治疗较单纯西医药物治疗在心室率控制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炙甘草汤 临床症状 心室控制率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培林 杨中香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663-666,共4页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12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清晨...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12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清晨口服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参松养心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PR间期、QT间期、复律时间和左心室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QT间期、PR间期和复律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左心室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率和心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 室性心动过速 心率 心功能
原文传递
电针“大陵”穴对室性心动过速大鼠心率、心律失常时间及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樊展 王华 +2 位作者 喻建兵 张强 吴绪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大陵"穴对室性心动过速的调节机制。方法:将7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陵"组、"太渊"组,正常组10只,其余各20只。采用股静脉插管注射氯化铯造成大鼠室性心动过速模型,&q... 目的:探讨电针"大陵"穴对室性心动过速的调节机制。方法:将7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陵"组、"太渊"组,正常组10只,其余各20只。采用股静脉插管注射氯化铯造成大鼠室性心动过速模型,"大陵"组针刺"大陵"穴,"太渊"组针刺"太渊"穴,连接BL-410四道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续记录大鼠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失常总持续时间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电针"大陵"穴后大鼠心率与模型组和"太渊"组相比明显下降,心律失常总持续时间缩短(P<0.01,P<0.05);造模后大鼠血浆VI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大陵"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电针"大陵"穴有较好的调节心律失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心率 持续时间 血管活性肠肽
原文传递
长轴方向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海滨 张军 +3 位作者 钱蕴秋 李红玲 宋艳 郑敏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68-572,共5页
目的探讨室壁与入射超声之间的夹角及应变长度(SL)对长轴方向应变成像(SI)和应变率成像(SRI)的影响。方法SRI定量分析模式下,取样容积置于健康人和冠心病患者心尖四腔观后间隔中部,SL分别设置为2mm、12mm和20mm,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峰... 目的探讨室壁与入射超声之间的夹角及应变长度(SL)对长轴方向应变成像(SI)和应变率成像(SRI)的影响。方法SRI定量分析模式下,取样容积置于健康人和冠心病患者心尖四腔观后间隔中部,SL分别设置为2mm、12mm和20mm,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s和SRe),比较不同SL条件下所测SRs和SRe有无差异。SI模式下心尖长轴观定性观察健康人、冠心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各节段的彩色分布;改变成像角度,定性观察室壁彩色变化。结果SL改变时SRs和SRe显著变化,SRI二维图像与曲线质量亦发生变化;由于角度的影响,健康人、冠心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均有反相应变节段,改变成像角度,室壁彩色分布亦发生变化。结论SI和SRI受角度和应变长度影响,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切面和取样部位的选择及仪器的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应变 应变率
原文传递
基于复杂度和复杂率的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检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红煊 朱贻盛 +1 位作者 王自明 李颖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3-429,共7页
本文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 ,利用L Z复杂度 ,提出了复杂率指标及其定义 ,推导了复杂率的相关性质 ,并应用于异常心电信号的复杂性分析。经过生物实验、数据采集和计算机的仿真分析 ,证明了信息复杂度和复杂率的合理性。最后 ,对心脏异... 本文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 ,利用L Z复杂度 ,提出了复杂率指标及其定义 ,推导了复杂率的相关性质 ,并应用于异常心电信号的复杂性分析。经过生物实验、数据采集和计算机的仿真分析 ,证明了信息复杂度和复杂率的合理性。最后 ,对心脏异常心电信号中的VT和VF信号机理和复杂性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解释。结果表明 ,利用复杂度和复杂率 ,VT和VF信号的识别和分辨率达到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纤颤 复杂度 复杂率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应用于急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麦永钜 张瑜璐 《北方药学》 2020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应用于急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应用于急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加以治疗,观察组联合胺碘酮加以治疗,对比两组心脏指标。结果:观察组心率及B型尿钠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心率得以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得以升高,B型尿钠肽水平得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琥珀酸美托洛尔 室性心律失常 心率 左室射血分数 B型尿钠肽
下载PDF
静脉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科峰 柴林燕 高海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9期19-20,共2页
目的通过对艾司洛尔注射液在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研究,进一步为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提供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72例,静脉给予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观... 目的通过对艾司洛尔注射液在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研究,进一步为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提供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72例,静脉给予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观察并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30 min患者的心室率、血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用药前相比,接受静脉用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的心室率均显著降低(P<0.01),但患者的血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房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87%(26/31),房扑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47%(13/17),窦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50%(21/24),平均治疗总有效率达83.33%;治疗中共有7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2%,减少药物剂量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在快速性室上性心率失常治疗中,静脉使用艾司洛尔注射液可快速、有效地转复心律,控制心室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艾司洛尔注射液 心室率
下载PDF
电针大陵穴对室性心动过速大鼠心率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绪平 樊展 +2 位作者 王华 喻建兵 张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大陵"穴对室性心动过速(CVT)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股静脉插管注射氯化铯的方法,造成大鼠室性心动过速的模型,观察大鼠肢体Ⅱ导联心电图(... 目的:探讨针刺"大陵"穴对室性心动过速(CVT)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股静脉插管注射氯化铯的方法,造成大鼠室性心动过速的模型,观察大鼠肢体Ⅱ导联心电图(ECG)的变化,记录心率,治疗组电针大陵穴,对照组电针太渊穴,电针时间为5min,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心率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542±25)次/min,(353.21±49.12)pg/mL,电针大陵穴后大鼠心率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向正常状态恢复,分别为(474±25)次/min,(268.44±47.49)pg/mL,电针太渊穴效果不明显。结论:电针大陵穴可促使VT大鼠心率向正常状态恢复;心律失常可能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有关,血管紧张素Ⅱ在电针对室性心动过速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氯化铯 心率 血管紧张素Ⅱ 含量
原文传递
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易损期控制心室率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瑞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6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易损期控制心室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治疗后离院的心衰易损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心衰易损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伊伐布...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易损期控制心室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治疗后离院的心衰易损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心衰易损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伊伐布雷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室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每搏出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E)、心脏指数(CI)等心功能指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心衰恶化再住院和心血管事件死亡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室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V、CO、CI、E、EF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衰恶化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用于控制心衰易损期心室率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降低再住院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心衰 易损期 心室率
下载PDF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牛保松 慕春言 +1 位作者 赵玉兰 侯爱琴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51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以复查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 目的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51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以复查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10%以上的患者为LVRR组,LVEF绝对值增加低于10%的为NLVRR组。计算LVRR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VRR的预测因素,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两组死亡率。结果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RR的发生率为51.0%(26/51)。LVRR的预测因素为心力衰竭病史<1年(OR=0.065,95%CI:0.007~0.562,P=0.013)和首次LVEF≥35%(OR=23.457,95%CI:2.687~204.770,P=0.004)。LVRR组的住院次数为2.8±2.9,NLVRR组为3.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显示,LVRR组患者的预后优于NLVRR组(95%CI:96.442~120.323和95%CI:69.909~98.364,P=0.017)。结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LVRR发生率为51.0%,心力衰竭病史小于1年和首次LVEF≥35%为其预测因素,此类患者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室重构 发生率 预测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官功昌 王东琦 +5 位作者 李宏波 陈新义 寿锡凌 刘新宏 王亚丽 梁磊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A组)和去乙酰毛花苷(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31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A组)和去乙酰毛花苷(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31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9±16次/min,最大效应时间30min;B组27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0±9次/min,最大效应时间2h;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未因药物的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结论美托洛尔静脉制剂能迅速有效、安全地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美托洛尔 去乙酰毛花苷 心室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