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电力电缆隧道的通风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赵辉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09年第6期11-13,16,共4页
介绍了城市电缆隧道与工业厂区及变电站电缆隧道的区别,及城市电缆隧道通风必要性,进而确定城市电缆隧道的通风方式。通过某工程通风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验证了防火分区、通风分区的划分,通风温度等参数确定的合理性,并比较了两种计算... 介绍了城市电缆隧道与工业厂区及变电站电缆隧道的区别,及城市电缆隧道通风必要性,进而确定城市电缆隧道的通风方式。通过某工程通风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验证了防火分区、通风分区的划分,通风温度等参数确定的合理性,并比较了两种计算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力电缆隧道 防火分区 通风分区 消防 明挖法 暗挖法
下载PDF
苏州城北路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昱 李娜 +1 位作者 张春萌 王昊凡 《煤气与热力》 2016年第11期13-17,共5页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综合管廊各舱室通风量、通风口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通风设施的选择。
关键词 综合管廊 通风 舱室 蒸汽管道 电力电缆 燃气管道
下载PDF
综合管廊通风分区长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增 《暖通空调》 2019年第5期51-54,共4页
按入廊管线要求的通风性质将综合管廊分为不同类别舱室,按管廊运营中要求的通风应对措施将通风模式分为不同工况。通过对不同长度通风分区的综合管廊的通风系统计算,从通风效果、消防安全、景观效果、投资造价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综... 按入廊管线要求的通风性质将综合管廊分为不同类别舱室,按管廊运营中要求的通风应对措施将通风模式分为不同工况。通过对不同长度通风分区的综合管廊的通风系统计算,从通风效果、消防安全、景观效果、投资造价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综合管廊合理的通风分区长度可以超过传统综合管廊设计的200 m制约,以减少风亭数量,提升道路景观整体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通风系统 通风分区 风亭 道路景观
下载PDF
通风开口对轰燃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宋虎 杨立中 范维澄 《火灾科学》 CSCD 2001年第3期167-170,共4页
轰燃是建筑火灾中的一个重要的火现象 ,室内局部火的发展过程中 ,热烟气向火源基底辐射 ,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正反馈 ,导致热烟气温度和火源释放速率急剧增加 ,从而转变成遍及整个房间的大火。轰燃的产生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尝试利... 轰燃是建筑火灾中的一个重要的火现象 ,室内局部火的发展过程中 ,热烟气向火源基底辐射 ,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正反馈 ,导致热烟气温度和火源释放速率急剧增加 ,从而转变成遍及整个房间的大火。轰燃的产生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尝试利用CFAST对轰燃现象进行数值模拟 ,讨论了不同的通风开口条件对轰燃发生时热烟气温度和热释放速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当开口面积固定时 ,竖直开口比水平开口需要更大的火源释热速率。另外也指明了 ,多数情况下用CFAST对轰燃进行计算是可能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轰燃 建筑火灾 通风开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彪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8年第4期77-79,95,共4页
介绍了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比较分析了各类通风方式,论述了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设计计算,设备选择与布置,系统控制模式等问题,为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科学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综合管廊 通风系统 通风量 舱室
下载PDF
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冬梅 孟庆宇 《暖通空调》 2022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当2个或3个防火分区作为1个通风单元时,给出了在防火墙处增设阀门来保证通风畅通的措施。根据各舱室不同的运行工况,给出了送风机出口处防火阀和排风机入口处防火阀的不同选...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当2个或3个防火分区作为1个通风单元时,给出了在防火墙处增设阀门来保证通风畅通的措施。根据各舱室不同的运行工况,给出了送风机出口处防火阀和排风机入口处防火阀的不同选型要求。对各舱室事故通风系统和事故后排烟系统的设置原则进行了梳理,提出热力管道舱内宜设事故通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通风单元 防火分区 防火阀 事故通风
下载PDF
综合管廊电缆舱基于射流风机的局部通风方法研究
7
作者 王烁焱 尹海国 +1 位作者 邓鑫 康云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5,共8页
地下综合管廊长建设里程需求,廊内增设防火门使其电缆舱内的通风散热问题变得十分严峻.长度越长,管廊温度会逐渐升高,防火门增加会在管廊角落等狭小空间形成高温聚集区,均会阻碍管廊散热.采用局部通风的手段,目的是以较小的风量排除温... 地下综合管廊长建设里程需求,廊内增设防火门使其电缆舱内的通风散热问题变得十分严峻.长度越长,管廊温度会逐渐升高,防火门增加会在管廊角落等狭小空间形成高温聚集区,均会阻碍管廊散热.采用局部通风的手段,目的是以较小的风量排除温度异常点,降低管廊全局通风换气量.运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手段对常规电缆舱与局部通风电缆舱在不同边界条件下进行比较,分析了局部通风策略的降温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总风量比例下增加换气次数可以强化风机控制区域的换热效果,且由于管廊总风量会与风机局部风量相互影响,一味增加总风量比例并不能明显改善管廊内温度分布.利用局部通风方法,电缆舱内降温幅度进一步增大,在局部区域会比常规电缆舱温度低2.58℃.局部通风方法能以较小的风量冷量达到与常规工况相似的降温效果,具备一定的节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廊 射流风机 局部通风 防火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化学事故救援方舱舱室环境安全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新喜 韩浩 +2 位作者 王太勇 赵秀国 刘亚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31,共7页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具有超压防护功能的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手术方舱室内气体污染物运动扩散的规律以及对人员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研究结果表明:当大气环境中氢氰酸(HCN)浓度为5mg/L时,前10s从常规进风口进入舱室的...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具有超压防护功能的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手术方舱室内气体污染物运动扩散的规律以及对人员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研究结果表明:当大气环境中氢氰酸(HCN)浓度为5mg/L时,前10s从常规进风口进入舱室的HCN在滤毒通风装置开启后,随气流运动逐渐向整个舱室扩散,经净化空气的混合稀释作用,绝大部分通过舱体缝隙排出舱室,30min内舱室HCN浓度的总量下降了95.1%,说明超压防护很好地保证了舱室环境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防护 滤毒通风 氢氰酸 污染物浓度 舱室安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rtment Fires in Relation to Opening Size
9
作者 Oh-Sang Kweon Heung-Youl Kim Seung-Cho Yang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B版)》 2016年第2期74-79,共6页
关键词 火灾特性 热释放速率 试验 空间 燃烧实验 室内火灾 通风特性 热释放率
下载PDF
人防地下室通风排烟平战结合设计
10
作者 刘坡军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9年第11期52-53,34,共3页
介绍人防地下室通风排烟的设计特点,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其合理性,同时强调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人防地下室 通风 防排烟 防护单元 防火分区
下载PDF
网红慢行隧道通风设计初探
11
作者 陈必宙 《暖通空调》 2021年第10期77-82,137,共7页
通过调研已建新型城市慢行隧道,发现人员密集后隧道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隧道类设计规范不能满足其消防安全需求。以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为基础,重新定性了网红慢行隧道的消防安全需求。以某新建城市慢行隧道为依托,采用新技术... 通过调研已建新型城市慢行隧道,发现人员密集后隧道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隧道类设计规范不能满足其消防安全需求。以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为基础,重新定性了网红慢行隧道的消防安全需求。以某新建城市慢行隧道为依托,采用新技术、新型材料重新构建了通风防排烟设计,供同类慢行隧道通风防排烟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慢行隧道 通风 防排烟 防烟分区 新型材料
下载PDF
一种多层工业厂房的通风设计标准化研究
12
作者 王艳 邓丽雪 史勇春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7期199-200,202,共3页
本文以某医药化工厂区装置为例,针对此类化工建设项目通风系统设计进行多方面探索、分析比较,形成一种优化的新型设计方案,为类似项目提供标准化设计新思路。
关键词 通风系统 防火分区 标准化设计
下载PDF
顶棚开口受限空间油池火火焰振荡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迎春 吴学成 +4 位作者 陆守香 黎昌海 陈兵 康泉胜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31,共7页
用火焰序列图像分析方法,对具有顶棚开口的受限空间内的油池火火焰振荡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顶棚开口受限空间内油池火的火焰具有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振荡模式.在第1种火焰振荡模式下,根部火焰周期性膨胀与收缩,产生向上传播的... 用火焰序列图像分析方法,对具有顶棚开口的受限空间内的油池火火焰振荡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顶棚开口受限空间内油池火的火焰具有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振荡模式.在第1种火焰振荡模式下,根部火焰周期性膨胀与收缩,产生向上传播的蘑菇状火焰和较大的火焰高度波动;第2种火焰振荡模式根部火焰平稳,上部火焰会弯曲并左右摆动.火焰图像相关系数能定量地区分这两种振荡模式.第1种火焰振荡模式下火焰振荡频率比第2种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受限空间 油池火 火焰振荡 开口
下载PDF
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 Improves Oxygenation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14
作者 Arturo G. Torres Robert P. Tostenrud Eugenio Lujan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3年第1期14-17,共4页
The following case describes the favorable application of 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 (APRV)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ho developed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fter ... The following case describes the favorable application of 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 (APRV)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ho developed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fter abdominal closure from an incarcerated umbilical hernia. A 66-year-old male with past medical history of restrictive lung diseas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resented to the operating room for an incarcerated inguinal hernia. After abdominal closure, he gradually developed decreased oxygen saturation and hypotension. APRV was initiated during post operative day 2 after inability to maintain adequate oxygen saturation with resultant hypotension on 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and 100% 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 The initial set high pressure on APRV was 35 mm Hg. Yet, in lieu of decreasing lung compliance, it peaked at 50 mm Hg. Eventually, inhaled Nitric Oxide was initiated post operative day 3 due to increasing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s. A bedside laparotomy was eventually performed when bladder pressures peaked to 25 mm Hg. APRV gradually and temporally improved the oxygen saturation and decreased the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s with subsequent increase in systemic blood pressures. APRV promoted alveolar recruitment and decreased the shunting associated with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Better oxygen saturations lead to increases in blood pressure by decreasing the effects of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on the right ventricle (RV). In patients with decreasing lung compliance and pulmonary comorbidities, APRV appears safe and allows for improve oxygenation, after failure with conventional modes of venti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下载PDF
综合管廊通风设计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昱 李飞 +1 位作者 于洪浩 朱翘楚 《煤气与热力》 2018年第3期40-42,共3页
提出综合管廊通风设计中的5个问题及解决方案:如何确定通风系统风阀功能,如何确定风阀处流速,如何保证同一通风区段各防火分区顺利排烟,天然气管道舱的风机是否设备用,污水管道舱的风机是否选用防爆风机。
关键词 综合管廊 通风设计 防火阀 天然气管道舱 污水管道舱 风阀
下载PDF
常规通气方式和小潮气量(VT)通气方式对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黎修华 吕华瑶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2期51-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通气方式和小潮气量(VT)通气方式对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通气方式,试验组40例患者采用小VT通气方式,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常规通气方式和小潮气量(VT)通气方式对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通气方式,试验组40例患者采用小VT通气方式,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呼吸力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PaCO_(2)、A-aDO_(2)、R、PIP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aO_(2)、PaO_(2)/FiO_(2)、C、Pmean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VT通气方式可有效改善ACS患者通气、换气功能,促进肺部气体交换,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通气 小潮气量通气 腹腔间室综合征 动脉血气 呼吸力学
下载PDF
腹腔内压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俊 黄芳 +5 位作者 黄坚 杨新静 付建红 徐华 郭强 金钧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23-526,53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IAP)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膀胱测压法检测重症医学科接受呼吸机治疗的危重住院患者的IAP,对于存在腹腔内高压(IAH)和腹腔间隔室综合症(ACS)患者按照标准流程进...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IAP)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膀胱测压法检测重症医学科接受呼吸机治疗的危重住院患者的IAP,对于存在腹腔内高压(IAH)和腹腔间隔室综合症(ACS)患者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系统管理。并根据其IAP值以及预后分为腹腔高压组(IAH组)、非IAH组、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IAP、腹腔灌注压(APP)以及血肌酐(Cr)等指标。结果共监测102例患者,其中30例(29.41%)发生IAH,4例(3.92%)发生ACS,死亡14例(13.73%);IAH组IAP、Cr显著高于非IAH组(IAP:15.12±2.78 mmHg比8.09±2.63 mmHg;Cr:133.48±88.69μmol/L比74.37±35.60μmol/L;P<0.05),MAP与A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APP显著低于生存组(60.76±14.89 mmHg比72.51±15.76 mmHg;P<0.05),Cr则显著高于生存组(142.56±78.43μmol/L比85.66±43.72μmol/L;P<0.05),MAP、I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常规监测IAP可以早期发现和干预IAH,改善脏器功能以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腹腔内压 腹腔内高压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腔灌注压 危重症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