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卸载条件下含缺陷岩石声发射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裴向军 朱凌 +1 位作者 崔圣华 梁玉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602-2611,共10页
选取大光包滑坡含脉状缺陷结构岩石,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统计脉状缺陷面积,进行单轴压缩和加卸载试验,研究加卸载条件下含缺陷岩石损伤声发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加卸载应力处于弹性区间试样仍有明显声发射现象产生,累计振铃次数随加卸载次... 选取大光包滑坡含脉状缺陷结构岩石,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统计脉状缺陷面积,进行单轴压缩和加卸载试验,研究加卸载条件下含缺陷岩石损伤声发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加卸载应力处于弹性区间试样仍有明显声发射现象产生,累计振铃次数随加卸载次数增加而增大。缺陷面积比对声发射现象有较大影响,脉状缺陷面积比越大,声发射现象更加频繁,会产生密集声发射信号;脉状缺陷面积比越小,声发射数量很少甚至不发生;卸载阶段对岩石微裂纹产生、扩展和局部破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声发射现象揭示了强震过程缺陷结构与岩石非协调变形造成的疲劳损伤和强度劣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缺陷结构 声发射 非协调变形 岩石损伤 强度劣化
原文传递
静脉转位在复杂断指再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新龙 马成宇 王强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转位在旋转撕脱性肢体离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设计静脉转位修复复杂断指再植共7例,其中拇指2例,食指4例,中指1例,静脉转位范围-临指,转位长度3~7cm。定期进行回访。结果 7例复杂断指再植全部成活,其... 目的探讨静脉转位在旋转撕脱性肢体离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设计静脉转位修复复杂断指再植共7例,其中拇指2例,食指4例,中指1例,静脉转位范围-临指,转位长度3~7cm。定期进行回访。结果 7例复杂断指再植全部成活,其中2例部分皮缘坏死,经过换药后愈合。术后3例经6~12个月随访,手指功能良好,无静脉回流障碍。结论临床中复杂断指再植中静脉受到挫伤,导致再植手指回流障碍,静脉转位保证了再植手指良好的静脉回流,提高了再植手指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转位 复杂断指再植 静脉缺损
原文传递
某型柴油机缸盖水腔脉纹缺陷的消除
3
作者 康春雨 史国庆 +2 位作者 严江波 常智博 张聚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121,共3页
介绍了某种柴油机缸盖水腔脉纹缺陷的形貌和消除过程。在对脉纹缺陷的产生机理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防脉纹剂加入量的试验、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涂料涂刷试验,解决了水腔的脉纹缺陷。试验结果给业内同行提供减少铸件脉纹缺陷,降本增效... 介绍了某种柴油机缸盖水腔脉纹缺陷的形貌和消除过程。在对脉纹缺陷的产生机理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防脉纹剂加入量的试验、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涂料涂刷试验,解决了水腔的脉纹缺陷。试验结果给业内同行提供减少铸件脉纹缺陷,降本增效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纹缺陷 防脉纹材料 柴油机缸盖 水腔
下载PDF
吻合血管邻指掌侧皮瓣修复断指皮肤与静脉缺损
4
作者 任志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探讨伴有指背皮肤和静脉缺损的断指再植的修复方法。方法 切取邻指掌侧带蒂皮瓣 ,解剖指掌侧浅静脉远端 ,18 0°翻转皮瓣覆盖指背皮肤 ,皮瓣中浅静脉远近端分别与指背静脉吻合。结果 本组 2 3例 ,皮瓣与再植手指全部成活 ,... 目的 探讨伴有指背皮肤和静脉缺损的断指再植的修复方法。方法 切取邻指掌侧带蒂皮瓣 ,解剖指掌侧浅静脉远端 ,18 0°翻转皮瓣覆盖指背皮肤 ,皮瓣中浅静脉远近端分别与指背静脉吻合。结果 本组 2 3例 ,皮瓣与再植手指全部成活 ,皮瓣色泽、弹性接近正常。结论 邻指掌侧皮瓣移植在手指背侧皮肤和静脉缺损的断指再植中应用 ,具有手术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血管邻指掌侧皮瓣 断指皮肤 静脉缺损 断指再植
下载PDF
干腌火腿中致腐败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竺尚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3-96,共4页
综述了干腌火腿腐败的类型、致腐败微生物的种类、食盐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腐败菌的影响、腐败火腿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成分以及防止火腿腐败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干腌火腿 微生物 腐败 深层腐败 股血管腐败 酚气味腐败 马铃薯气味腐败
下载PDF
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涛 顾玉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42-344,共3页
介绍一种新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993年10月~1996年12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3例17指皮肤缺损,并对皮瓣带或不带指掌侧静脉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本组17块皮瓣均成活。在术后早期并发症中,不带... 介绍一种新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993年10月~1996年12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3例17指皮肤缺损,并对皮瓣带或不带指掌侧静脉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本组17块皮瓣均成活。在术后早期并发症中,不带指掌侧静脉皮瓣的静脉危象发生率为87.5%(7/8),带指掌侧静脉的皮瓣仅为11.1%(1/9)。认为,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明显减少该皮瓣静脉危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指动脉 指静脉 皮肤缺损 手指
下载PDF
常规静脉与内翻静脉移植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杰 胡静 +1 位作者 戚孟春 赵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比较自体常规静脉与内翻静脉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用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节段性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面神经颊支,造成10mm的缺损。切取同侧的颈外静脉15mm,A组动物用常规静脉而B组动物用... 目的:比较自体常规静脉与内翻静脉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用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节段性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面神经颊支,造成10mm的缺损。切取同侧的颈外静脉15mm,A组动物用常规静脉而B组动物用内翻静脉即刻修复面神经缺损。在手术后4,8与16周分别处死8只动物,取神经标本行定量组织学与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在术后4~8周,自体内翻静脉移植组修复面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的再生多于常规静脉移植组。但在16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静脉可以为面神经节段性缺损提供修复与再生的管道;内翻静脉相对于常规静脉可能产生更快的神经再生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静脉移植 内翻静脉 面神经缺损
下载PDF
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的形态学观察和血流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国明 黄东辉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 ,观察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动脉血管损伤的组织学变化和静脉移植后血流量的改变 ,为临床移植血管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兔自体耳静脉 1 5mm移植到自体股静脉 ,修复动脉缺损。切取同体健侧相应一... 目的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 ,观察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动脉血管损伤的组织学变化和静脉移植后血流量的改变 ,为临床移植血管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兔自体耳静脉 1 5mm移植到自体股静脉 ,修复动脉缺损。切取同体健侧相应一段正常股动脉、耳静脉为对照。结果 :静脉在移植术后 4周与正常静脉弹性纤维分布部位相当。静脉移植到动脉系统上 8周后 ,移植的静脉有明显的动脉化趋势。通过对移植静脉的血流量与健侧对比发现 ,静息状态下 ,移植侧血流量明显大于健侧。结论 :自体静脉移植于动脉后 ,血管壁发生内膜增生和中膜纤维化等一系列组织形态变化 ,但影响血管弹性的弹性纤维含量无明显变化 ,在术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静脉移植 修复 动脉缺损 形态学观察 血流
下载PDF
自体静脉桥接上肢神经缺损32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蒋电明 安洪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评估静脉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及长度问题.方法:从1986年以来,用自体静脉移植桥接上肢神经缺损,并获1年以上随访者32例;伤后3月治疗19例,4~6月9例,6月以上4例.结果:总优良率75%,以缺损在3~... 目的:评估静脉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及长度问题.方法:从1986年以来,用自体静脉移植桥接上肢神经缺损,并获1年以上随访者32例;伤后3月治疗19例,4~6月9例,6月以上4例.结果:总优良率75%,以缺损在3~4cm以内及3~4月内治疗者疗效最佳.结论:对较粗大的、6cm以内的神经缺损且又不愿取自体神经移植者,静脉桥接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移植 神经缺损 修复 血管移植 上肢
原文传递
小肠黏膜下层和自体翻转静脉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雪涛 张长青 +2 位作者 苏琰 张开刚 李四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比较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自体翻转静脉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健康猪新鲜空肠,刮除黏膜层、浆膜层和肌层,制得SIS,消毒灭菌后干燥冷冻备用。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 目的比较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自体翻转静脉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健康猪新鲜空肠,刮除黏膜层、浆膜层和肌层,制得SIS,消毒灭菌后干燥冷冻备用。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然后分别用SIS(A组)、自体颈外静脉翻转(B组)和自体神经移植(C组)修复,术后6、12周取材,通过组织切片、电生理检查、计算机图像分析和Trueblue逆行示踪来评价比较三者的修复效果。结果组织学观察各组术后6周和12周均见再生神经纤维,且A组较B组神经纤维稠密,髓鞘形成规则,纤维组织少,更为接近C组。术后12周电生理检查在神经传导速率上B组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动作电位波幅上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C组(P<0.05)。术后6、12周图像分析发现A组的单位面积轴突数量和神经组织所占百分比均高于B组(P<0.05),B组的再生轴突平均直径、单位面积轴突数量以及神经组织所占百分比均低于C组(P<0.05)。术后12周Trueblue逆行示踪,各组L3-6背根神经节均发现阳性神经元。结论SIS较自体翻转静脉更适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有望能成为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下层 静脉翻转 周围神经缺损 自体神经移植
下载PDF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联合透光旋切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11
作者 宋佩珩 陈德兴 李贵宾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9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联合透光旋切系统TrivexTM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5例(17条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采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大隐静脉内翻剥脱,曲张静脉团透光旋切术,创面用康惠尔清创胶...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联合透光旋切系统TrivexTM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5例(17条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采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大隐静脉内翻剥脱,曲张静脉团透光旋切术,创面用康惠尔清创胶换药。结果全组手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浅静脉曲张消失,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3个月~2年无皮肤溃疡及浅静脉曲张复发,12例静脉性溃疡短期愈合,最短术后7d愈合,最长8周愈合。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安全有效,损伤小,溃疡愈合时间短,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功能不全 内镜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静脉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再植入肌肉的实验
12
作者 韩树峰 韩西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23-25,共3页
比较自体静脉移植桥接神经再植入肌肉,自体神经直接植入。自体神经移植再植入三者的疗效。方法:选用Wistar大白鼠36只,随机分成上述3组。于术后3个月、6个月检测肌电活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变化和超微结构特征。... 比较自体静脉移植桥接神经再植入肌肉,自体神经直接植入。自体神经移植再植入三者的疗效。方法:选用Wistar大白鼠36只,随机分成上述3组。于术后3个月、6个月检测肌电活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变化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自体神经直接植入优于自体神经或自体静脉移植再植入(P<0.01),自体神经移植再植入和自体静脉移植再植入之间,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应尽可能行神经直接植入,无法直接植入时,在适当长度内可考虑用静脉替代自体神经桥接再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移植 神经缺损 神经植入 周围神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