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5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沟谷地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健 刘国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对黄土丘陵区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被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物群落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2种,隶属32个科;其中,乔木植物5科,6... 对黄土丘陵区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被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物群落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2种,隶属32个科;其中,乔木植物5科,6种;灌木植物8科,11种。经过20 a左右的植被恢复重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的植被群落均呈现良好演替趋势;人工植被柠条灌丛和刺槐林恢复模式对沟谷地草本层盖度和群落枯落物盖度及生物量方面作用效果较好;而天然草地对沟谷地草本层生物量方面作用效果较好;沟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人工植被恢复模式效果优于自然恢复,而且人工柠条灌丛植被恢复模式优于人工刺槐林植被恢复模式。柠条灌丛沟谷地不同坡位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较高,而刺槐林沟谷地和天然草地沟谷地不同坡位植物种群相似系数略低;沟谷地的种群相似系数在沟坡上部略高于沟坡下部和沟底,东坡略高于西坡。人工植被建设可以促进黄土丘陵区沟谷地的植被恢复进程。论文建议在今后黄土丘陵区沟谷地人工植被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大乡土树种的引入、提高树种的多样性、合理树种的空间配置和注意灌/乔树种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人工植被建设 物种多样性 黄土丘陵区 沟谷地
原文传递
河水漫溢对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生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徐海量 叶茂 +1 位作者 李吉玫 王卫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990-4998,共9页
从河水漫溢干扰对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对天然植被恢复作用上开展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输水前塔里木河下游仅见9科13属17种植物,但输水后漫溢区出现了12科26属34种植物,其中的18种植物是非漫溢区未曾发现的;(2... 从河水漫溢干扰对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对天然植被恢复作用上开展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输水前塔里木河下游仅见9科13属17种植物,但输水后漫溢区出现了12科26属34种植物,其中的18种植物是非漫溢区未曾发现的;(2)从样地植被调查计算的多样性指数看,漫溢区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比非漫溢区有明显增加;(3)从漫溢后一定时间内植物群落中不同物种的重要值看,漫溢后1年生草本植物迅速萌发,而多年生草本由于根系和繁殖上的优势逐渐在群落中占据优势;(4)由于胡杨、柽柳等植物在多次漫溢条件下易于萌发,因此多次漫溢后这些乔、灌木植物逐渐占据群落中的优势地位;(5)在漫溢过程中由于微地形改变了漫溢干扰的强度因此漫溢后微地形差异造成地表生态特征出现明显的差异;(6)通过讨论,漫溢干扰对塔里木河下游这样一个严重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这一作用的体现是与输水后下游生态水文过程完整性的恢复相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河水漫溢 干扰 植被恢复
下载PDF
河北省坝上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与植被恢复途径 被引量:19
3
作者 董智 贾志军 +1 位作者 李红丽 甄宝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5期82-86,共5页
以河北省坝上风电场建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分区、防治重点及植被恢复措施。结果如下: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为风电场工程的特殊性与坝上水土流失特征的相互耦合的表现;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表现为点... 以河北省坝上风电场建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分区、防治重点及植被恢复措施。结果如下: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为风电场工程的特殊性与坝上水土流失特征的相互耦合的表现;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表现为点状与线状侵蚀并存,风蚀与水蚀共存,植被破坏点多面广、植被恢复难度大,土石方量较小、弃渣相对较少,水土流失重点在施工建设期等;风电场建设区的水土流失主要来自升压站、风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道路区、集电线路区和弃渣场等6个区域,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治重点各有侧重;坝上风电场建设区的植被恢复可采取封育恢复自然植被,清理表土集中覆盖、利用土壤种子库恢复植被及人工植被建设3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 坝上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沟谷地植被恢复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健 刘国彬 +3 位作者 许明祥 王兵 王翼龙 齐智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5-490,共6页
对黄土丘陵区2个不同沟向沟谷地植被群落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沟谷地植物物种频度和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1种,隶属31个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9.75%、16.05%和14.81%;封禁20年左右的沟谷地植被... 对黄土丘陵区2个不同沟向沟谷地植被群落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沟谷地植物物种频度和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1种,隶属31个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9.75%、16.05%和14.81%;封禁20年左右的沟谷地植被演替表现出良性演替的趋势;目前该沟谷地植物群落生活型中草本植物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多年生草本,而灌乔生活型植物也已占有重要地位。灌乔木树种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沟谷地植被分布的斑块格局较为突出,不同沟向沟谷地的灌乔植物种的重要值构成格局存在一定差异,南北沟向较西东沟向分配均匀;沟向不同,沟谷地所形成的植被种群相似性具有一定差异,主要是由于受到一些伴生种和罕见种的影响。此研究对掌握该地形植被演替方向,明确植被恢复任务和目标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地 植被恢复 群落 群落相似性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昭苏马场春秋草场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军保 朱进忠 +1 位作者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江 刘洪来 《草原与草坪》 CAS 2007年第6期45-48,共4页
对昭苏马场未封育与封育春秋草场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未封育草地植物优势种是亚洲百里香和草原苔草,封育草地植物优势种是针茅和草原苔草;未封育草地植物种类为28种,群落盖度为62.8%,地下植物量1 452.7 g/m2;封育后草地植物种... 对昭苏马场未封育与封育春秋草场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未封育草地植物优势种是亚洲百里香和草原苔草,封育草地植物优势种是针茅和草原苔草;未封育草地植物种类为28种,群落盖度为62.8%,地下植物量1 452.7 g/m2;封育后草地植物种类为31种,群落盖度和地下植物量分别增加了41.0%和34.5%;禾本科草类的重要值由未封育的17.6%增加到封育后的35.2%,豆科和菊科草类基本保持稳定,封育后藜科和杂类草的重要值比未封育时减小了13.5%;封育草地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未封育草地,而均匀度指数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昭苏马场 春秋草场 植被恢复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封禁流域立地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中奇 朱清科 +2 位作者 王晶 邝高明 赵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8019-8022,共4页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封禁流域立地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陕西吴起县内封禁流域进行植被调查,研究了不同立地类型内植被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调查区域内植被群落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物种组成相对单...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封禁流域立地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陕西吴起县内封禁流域进行植被调查,研究了不同立地类型内植被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调查区域内植被群落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物种组成相对单一,结构简单。地带性植被类型为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茭蒿(Artemisia giraldii)群落;植物多样性在不同地貌部位表现为梁顶>沟底>梁坡>沟坡,在不同坡向表现为半阴坡>阴坡>半阳坡>阳坡;阳坡多样性指数随坡度的增加表现为"S"形变化趋势,37°左右达到最大值。[结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物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植被恢复 地貌部位 坡向 坡度
下载PDF
桂西南蚬木优势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申文辉 谭长强 +3 位作者 何琴飞 彭玉华 郑威 何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4-1211,共8页
研究喀斯特山地蚬木优势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可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蚬木种群的保护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调查和分析广西8个不同地区蚬木优势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蚬木群落共调查到维管植物248种,隶属... 研究喀斯特山地蚬木优势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可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蚬木种群的保护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调查和分析广西8个不同地区蚬木优势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蚬木群落共调查到维管植物248种,隶属于95科164属,其中乔木层物种较为丰富,其伴生种主要有广西澄广花(Orophea anceps)、苹婆(Sterculia nobilis)等,灌木层除了乔木层主要树种外,主要有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等物种;草本层以蕨类植物居多,而中间层藤本植物主要以豆科植物为主。不同地区蚬木群落各层次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大小顺序均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不同地区蚬木群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地理位置相对靠近的蚬木群落则表现有更高的相似度。从蚬木乔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那坡及龙州弄岗蚬木群落恢复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蚬木 喀斯特 植被恢复 森林演替 阔叶林
原文传递
柠条的繁殖体及其在荒漠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闫兴富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23-27,共5页
柠条是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造林中选择的主要树种。本文就柠条的种子雨、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和营养繁殖体及其在荒漠植被恢复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柠条的繁殖生物学和荒漠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柠条 繁殖体 种子萌发 营养生长 营养繁殖 荒漠植被恢复 作用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红砂岩土壤化学性质及抗蚀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杰 郑太辉 +1 位作者 肖胜生 廖凯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15-122,共8页
通过对不同恢复年限及恢复类型(2a人工恢复湿地松林、5a人工恢复湿地松林、5a自然恢复湿地松林、5a自然恢复荒地和6a种植杨梅园空地)0~30cm红砂岩发育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全磷、全氮分布规律、化学计量比及其与土壤抗蚀性的相关性进... 通过对不同恢复年限及恢复类型(2a人工恢复湿地松林、5a人工恢复湿地松林、5a自然恢复湿地松林、5a自然恢复荒地和6a种植杨梅园空地)0~30cm红砂岩发育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全磷、全氮分布规律、化学计量比及其与土壤抗蚀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红砂岩侵蚀劣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及抗蚀性。结果表明:红砂岩纯裸地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经过不同措施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同类型红砂岩土壤团聚体级配不同。裸地以>5 mm粒径团聚体为主,约占60%以上。除自然恢复5a荒地以2~5 mm团聚体为主以外,其余恢复措施的红砂岩土壤均以小于0.25mm粒径微团聚体为主。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随恢复年限增长呈增加趋势。C、N集中分布在0.25~1 mm团聚体上,尤其是0.5~1 mm团聚体;P则分布较为均匀。采取不同恢复措施后土壤抗蚀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结构体破坏率从55.68%降至10%以下。研究区土壤C:N均值为15.0:1;C:P均值为79.7:1;N:P均值为4.0:1。由此可知不同红砂岩发育土壤随着恢复年限而增长,抗蚀性能大幅提升,由于养分主要分布在0.5~5 mm土壤水稳性的团聚体上,而该部分团聚体流失严重,导致土壤养分含量低、土壤抗蚀性差,恢复过程较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团聚体 化学计量比 抗蚀性 植被恢复 红砂岩侵蚀劣地
下载PDF
科尔沁草原区火电厂储灰池植被恢复及其植物种类动态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向华 杨允菲 《四川草原》 2003年第6期11-14,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对通辽发电总厂3个储灰池不同时间植被恢复及其植物种类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正在植被恢复的储灰池中,共出现62种植物,隶属于20个科,47个属。其中,恢复10年区共有植物59种,恢复7年区48种,恢复4年区38种。3... 通过实地调查,对通辽发电总厂3个储灰池不同时间植被恢复及其植物种类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正在植被恢复的储灰池中,共出现62种植物,隶属于20个科,47个属。其中,恢复10年区共有植物59种,恢复7年区48种,恢复4年区38种。3个植被恢复区均以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占优势地位,总盖度在85%以上。恢复区的镶嵌群落以根茎植物为主。在Raunkiaer生活型谱中,3个植被恢复区均以一年生植物的比例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草原 火电厂 储灰池 植被恢复 植物种类 动态分析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边坡固结植生生态防护技术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慧 李振国 +2 位作者 宋万增 张彬 尹冰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1-154,共4页
为了使西北寒旱地区工程边坡在恶劣立地条件下尽快实现生态恢复,以新疆某水电站引水渠道右岸开挖形成的砂砾石边坡和盐碱质黄土边坡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固结植生生态防护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护坡复合基材各组... 为了使西北寒旱地区工程边坡在恶劣立地条件下尽快实现生态恢复,以新疆某水电站引水渠道右岸开挖形成的砂砾石边坡和盐碱质黄土边坡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固结植生生态防护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护坡复合基材各组分的最佳配比,并进行现场应用试验,验证了固结植生生态防护技术的效果。研究表明:复合基材混合物中高摩尔比脲甲醛缓释肥是影响护坡植物长势的主导因素,含水量为次要影响因素;边坡固结植生生态防护技术应用效果良好,草种萌芽率高,植被覆盖度高;边坡植物根系具有加筋及锚固作用,可显著提高边坡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防护 复合基材 固结植生 生态恢复 现场试验
下载PDF
烟台市蓁山人工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雪 赵爱芬 张龙龙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46-352,共7页
为研究烟台市区人工林地被火烧后自然恢复的潜力,调查研究了烟台蓁山遭受火灾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与黑松(Pinus thunbergii)混交林迹地在两年后植物群落恢复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在乔木、灌木植物被火烧全部去除后,原生长... 为研究烟台市区人工林地被火烧后自然恢复的潜力,调查研究了烟台蓁山遭受火灾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与黑松(Pinus thunbergii)混交林迹地在两年后植物群落恢复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在乔木、灌木植物被火烧全部去除后,原生长于林下、林缘、路边灌草丛中的草本植物迅速繁衍,形成地被层,火烧迹地可迅速恢复为草本植物群落,次生裸地阶段仅约30 d左右.(2)处于阴坡的火烧迹地形成以大型多年生根茎禾草紫芒(Miscanthus purpurascens)为建群种的草本植物群落,群落的植物种类及数量丰富,各物种的高度、盖度等均高于未火烧林地的草本层;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较复杂.处于阳坡的火烧迹地群落恢复速度缓慢,群落的种类、数量等变化幅度较小.乡土草本植物在火烧后迅速生长,这对植被的恢复过程以及防止因林地被破坏而发生水土流失等生态灾害具有重要意义.(3)尽管该群落周围有荆条、酸枣、扁担木等灌木种类存在,但是火烧两年后还未见有木本植物种类出现,可见其自然恢复成为木本群落需要较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植被恢复 群落结构
下载PDF
Changes in Soil Hot-Water Extractable C,N and P Fractions During Vegetative Restoration in Zhifanggou Watershed on the Loess Plateau 被引量:2
13
作者 UE Sha LI Peng +2 位作者 LIU Guo-bin LI Zhan-bin ZHANG Ch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250-2259,共10页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Zhifanggou Watershed,Shaanxi Province,China,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hot-water extractable C,N and P fractions,with the 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hot-water extr...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Zhifanggou Watershed,Shaanxi Province,China,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hot-water extractable C,N and P fractions,with the 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hot-water extractable fractions could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soil quality change in Loess Plateau.The six vegetation types established in 1975 were(i) Robinia pseudoacacia L.,(ii) Caragana korshinkii Kom.,(iii)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iv) P.tabulaeformis-Amorpha fruticosa L.,(v) R.pseudoacacia-A.fruticosa,and(vi) grassland.A cropped hillslope plot and a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native forest plot were used as referenc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native forest to cropland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he hot-water extractable C,N and P fractions.Hot-water extractable C,N,and P increased when cultivated land was revegetated,but after 30 years the amount of hot-water extractable C,N,and P in revegetated fields was still much lower compared to native forest.Hot-water extractable fractions increased more under mixed-forest than under pure-forest stands.Furthermor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ot-water extractable fractions and soil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ot-water extractable fractions could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soil quality change on the Loess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hot-water extractable fraction vegetative restoration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黄土高原非植物生长季节水热状况与生态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善举 王秀芳 王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对黄土高原非植物生长季节水分状况与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气象站观测数据和定位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区非植物生长季节的水热状况。[结果]研究区大部分... [目的]对黄土高原非植物生长季节水分状况与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气象站观测数据和定位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区非植物生长季节的水热状况。[结果]研究区大部分地区植物经历春季萌发和秋季枯死过程,土壤经历冻融过程,最大冻土深度186cm,并有一定量的降雪,最大降雪深度30cm,非生长季节降水平均占全年降水的7.7%。陕西省北部的典型定位观测点的土壤冻结时间达3月之久,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结论]黄土高原非植物生长季节水热过程较弱,但是在水资源短缺条件下,能够明确非植物生长季节的水热过程,提高这一时段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非植物生长季节 植被恢复 水热状况
下载PDF
Effect of Site Factor on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in Closed Watershed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中奇 朱清科 +2 位作者 王晶 邝高明 赵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2期274-278,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ite factor on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in closed watershed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Metho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vegetation in the closed watershe...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ite factor on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in closed watershed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Metho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vegetation in the closed watershed of Wuqi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the difference of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and species diversity under various site types was researched in our paper.[Result]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xerophytic herb was the main community,with sol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imple community structure.Zonal vegetations were Artemisia sacrorum and Artemisia giraldii community;for plant diversity,the order of diversity index was ridge topgully bottomridge slopegully slope in various landform positions and semi-shady slopeshady slopesemi-sunny slopesunny slope in various slope aspects;with the increase of gradient,the diversity index of sunny slope changed with "S" type,and it reached maximum value at 37°.[Conclusion] Our study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vegetative restoration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es diversity vegetative restoration Landform position Slope aspect GRADIENT
下载PDF
边坡生物治理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3
16
作者 叶建军 许文年 +2 位作者 鄢朝勇 郭声波 韦书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3-177,共5页
介绍了我国边坡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了边坡传统治理方法的缺陷,回顾了边坡生物治理相关领域(如水土保持工程学、植物根的固土作用、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总结了已有的边坡生物治理方法,文章还总结了边坡生物治理的发展轨迹,展望了边坡生物... 介绍了我国边坡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了边坡传统治理方法的缺陷,回顾了边坡生物治理相关领域(如水土保持工程学、植物根的固土作用、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总结了已有的边坡生物治理方法,文章还总结了边坡生物治理的发展轨迹,展望了边坡生物治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边坡 生物治理 恢复生态学 水土保持工程学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胡江波 杨改河 +1 位作者 张笑培 冯永忠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2,共4页
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了刺槐、荆条、侧柏和苜蓿等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采用新复极差法检验了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各层土壤有机质含... 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了刺槐、荆条、侧柏和苜蓿等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采用新复极差法检验了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深度而递减,土壤有机质有一定的表聚性,其中荆条、侧柏土壤有机质表聚性表现最为明显;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改善土壤肥力;植被恢复后能明显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水平,而对速效磷的提高却非常有限;土壤速效钾在苜蓿植被下有少量减少,中幼龄侧柏导致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明显下降。最后,对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机理和不同植被对土壤肥力的恢复效应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河岸带生态功能认知及河流景观偏好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二辉 杨喜田 陈利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99,共5页
恢复河岸自然的植被缓冲带、构建生态河堤、恢复河道的自然形状和自然的河床物质组成可以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分析了河流周边的居民对于河岸带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的认知及其对河岸带的植被类型... 恢复河岸自然的植被缓冲带、构建生态河堤、恢复河道的自然形状和自然的河床物质组成可以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分析了河流周边的居民对于河岸带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的认知及其对河岸带的植被类型、河堤的类型、河道的形状、河床的底质类型这些景观的偏好。结果发现参与者对于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的平均认知程度依次为:控制侵蚀(71.94%)、净化污染物(58.27%)、调控洪水(51.80%)、景观美学(46.76%)、休闲娱乐(43.17%)和维持生物多样性(28.77%)。河流周边居民及其职业群体对河岸植被类型、河堤类型、河道形状和河床物质组成的偏好也有较大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景观恢复设计提供有益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河岸植被缓冲带 生态服务功能 河流生态恢复 景观偏好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被混凝土基材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熊诗源 许文年 +1 位作者 夏栋 黄晓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9-284,共6页
为了解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对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测定了狗牙根、高羊茅、紫花苜蓿等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征。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微生物量碳氮升高。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改善作用... 为了解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对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测定了狗牙根、高羊茅、紫花苜蓿等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征。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微生物量碳氮升高。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改善作用不同,对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改善作用大小顺序为高羊茅>狗牙根>紫花苜蓿,对全氮、速效氮、微生物量氮改善作用大小依次为紫花苜蓿>高羊茅>狗牙根。植被混凝土恢复后,土壤呼吸强度升高而土壤微生物代谢熵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养分相关性密切,显然土壤微生物可以作为评价基材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基材 植被恢复模式 微生物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紫色土植被多样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可 邹冬生 +1 位作者 吴爱平 徐华勤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12期1570-1573,共4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实验室平板稀释等方法,比较分析了湘中紫色土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种群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被恢复模式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紫色土地区的草本物种数目和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实验室平板稀释等方法,比较分析了湘中紫色土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种群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被恢复模式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紫色土地区的草本物种数目和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其中,以龙须草为先锋物种,配合多种乔灌木立体种植的植被恢复模式,最能有效改善紫色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以后紫色土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模式 紫色土 龙须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