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议中国的植被分类系统 被引量:31
1
作者 宋永昌 阎恩荣 宋坤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在《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认知和建议》(简称《认知和建议》)的基础上,参考近期国内外植被分类研究成果,再次讨论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和单位,统一了各级单位划分依据,增补了高、中、低各等级分类的具体建议,并对《认知和建议》一文中相... 在《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认知和建议》(简称《认知和建议》)的基础上,参考近期国内外植被分类研究成果,再次讨论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和单位,统一了各级单位划分依据,增补了高、中、低各等级分类的具体建议,并对《认知和建议》一文中相关部分,特别是植被型一级做了修订。将该修订方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植被分类与制图》、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美国植被分类规范》,以及Braun-Blanquet的分类方案进行对比,以便于同行间相互了解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植被型 群系 群丛 建议方案
原文传递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的植被和主要植物群落类型 被引量:22
2
作者 苏志尧 古炎坤 +2 位作者 陈北光 谢正生 李炳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29,共7页
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聚类和排序等方法,分析了广州白云山的植被特点,划分了群落类型,并描述了每种群落类型的特征。白云山的植被可划分为3种植被型组、3种植被型,4种植被亚型。
关键词 白云山风景区 植被型 群系 群丛
下载PDF
平潭县植被的基本类型及其分类系统 被引量:7
3
作者 林承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本文论述了平潭县植被分类的原则与依据,植被分类的单位和系统.根据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单位,将平潭县植被划分为10个植被型、24个群系、69个群丛.
关键词 植被 分类 群系 群丛 类型 福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个盐碱湖的产甲烷菌群和产甲烷代谢途径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任秘坊 李凌燕 +3 位作者 陈琳 邢婷婷 刘勇勤 东秀珠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不同类型盐碱湖中的优势产甲烷菌群和优势产甲烷代谢途径。【方法】以不同盐度和植被类型的公珠错、昆仲错和无植被的兹格塘错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和q PCR定量古菌16S r RNA多样性分析优势古菌类群;...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不同类型盐碱湖中的优势产甲烷菌群和优势产甲烷代谢途径。【方法】以不同盐度和植被类型的公珠错、昆仲错和无植被的兹格塘错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和q PCR定量古菌16S r RNA多样性分析优势古菌类群;模拟原位盐浓度及p H,比较不同产甲烷底物(甲醇、三甲胺、乙酸和H_2/CO_2)富集沉积物的产甲烷速率,分析其优势产甲烷菌代谢类型。通过添加产甲烷抑制剂(2-溴乙烷磺酸盐),检测沉积物中产甲烷底物积累,确定不同盐碱湖中主要的产甲烷途径。【结果】昆仲错的优势菌群包括甲基/乙酸型的甲烷八叠球菌科(Methanosarcinaceae,11%),乙酸型的甲烷鬃菌科(Methanosaetaceae,7.9%)和氢型甲烷菌甲烷杆菌目(Methanomicrobiales,7.4%);公珠错和兹格塘错的优势菌群为甲烷鬃菌科(Methanosaetaceae)分别占15%和15.3%,及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基型的甲烷叶菌属(Methanolobus)。公珠错和昆仲错分别以乙酸和甲醇产甲烷速率最高,而兹格塘错从不同底物产甲烷速率无差异。抑制甲烷产生后,公珠错主要积累乙酸,昆仲错主要积累甲醇;兹格塘错不仅甲烷排放低,也无产甲烷物质显著积累。【结论】昆仲错沉积物中的甲烷主要来自甲醇,公珠错中的甲烷主要来自乙酸,而兹格塘错产甲烷和底物积累不活跃。因而推测高原盐碱湖主要的产甲烷途径和菌群可能与周围植被类型的相关性更高,而与盐度的直接相关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盐碱湖湿地 优势产甲烷菌 产甲烷代谢途径 植被相关性
原文传递
广东郁南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永福 喻勋林 朱志平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7年第4期48-50,54,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可划分为5个类型,8个亚型,15个群系,21个群丛,其中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并有暖性针叶林、暖性竹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灌丛、草丛等类型。此外,文中还较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了各个植被... 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可划分为5个类型,8个亚型,15个群系,21个群丛,其中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并有暖性针叶林、暖性竹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灌丛、草丛等类型。此外,文中还较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了各个植被类型的代表群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群系 群丛 郁南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滇东菌子山喀斯特森林的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贺露炎 侯满福 +2 位作者 唐伟 刘雨婷 赵俊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80-1390,共11页
菌子山喀斯特森林区位于云南东部师宗县,在植被区划上属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区。该片森林以次生林为主,是这一植被区东部边缘残留森林的典型代表。为揭示菌子山喀斯特森林类型组成及其群落特征... 菌子山喀斯特森林区位于云南东部师宗县,在植被区划上属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区。该片森林以次生林为主,是这一植被区东部边缘残留森林的典型代表。为揭示菌子山喀斯特森林类型组成及其群落特征,该研究对该森林区开展了系统的样方调查,记录了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生境信息等。通过对29个样方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基于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和最新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该喀斯特森林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16个群系和27个群丛。该研究对每个群丛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提供了所有样方的原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植被类型 群系 群丛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植物群落 云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