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物候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
作者 夏传福 李静 柳钦火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共16页
植被物候是研究植被与气候、环境变化间关系的重要参量。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阈值法、拟合法和延迟滑动平均法等植被物候遥感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介绍了传感器网络法、物候模型法等物候遥感监测验证方法;从遥感监测方法和数据源两方面... 植被物候是研究植被与气候、环境变化间关系的重要参量。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阈值法、拟合法和延迟滑动平均法等植被物候遥感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介绍了传感器网络法、物候模型法等物候遥感监测验证方法;从遥感监测方法和数据源两方面分析物候遥感监测的误差来源;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遥感物候的主要研究方向:从机理层面,应创新植被物候遥感监测方法;建立标准化地面验证数据源;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组成高时间分辨率的原始遥感数据源,提高植被物候遥感监测的时间分辨率和测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遥感物候学 遥感监测 生长季 物候模型
原文传递
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姜翠红 李广泳 +2 位作者 程滔 陈占涛 张浩然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72-1584,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分析、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选取以高寒草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植被茂盛程度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时间两个维度修正后的EGESV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分析、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选取以高寒草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植被茂盛程度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时间两个维度修正后的EGESV模型,分别对青海湖流域2000年、2012年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青海湖流域内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157.9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24亿元。2000年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现水域>草地>森林>农田>荒漠>城镇,2012年荒漠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超过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空间格局在整体空间上决定着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异质性。由于草地生态系统内部植被茂盛程度、生长季长度的差异,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呈现纬度地带性,部分区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双重干扰,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呈现部分地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的集聚化分布向均匀化转变,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升高,青海湖高生态服务价值区域范围扩张。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利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的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气候变化趋势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时空格局 土地覆盖 植被动态 生长季 青海湖流域
原文传递
广西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的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黄承标 韦炳二 黎洁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90-497,共8页
1982—1989年,采用定位对比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量及动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差异很大,草坡>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区内各植被类型的径流系数较小,平均为0.78%,但各类型间差异很大,可... 1982—1989年,采用定位对比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量及动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差异很大,草坡>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区内各植被类型的径流系数较小,平均为0.78%,但各类型间差异很大,可达57倍强。2.地表径流的季节动态,主要受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制约;而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量主要受植被的树冠群体或植物群体、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综合效能所决定。这种综合效能呈现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大于针叶林、针叶林大于草坡地的规律。文中还建立了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深与林外降雨量的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地表径流量 季节动态
下载PDF
植被物候参数遥感提取与验证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敏钰 罗毅 +3 位作者 张正阳 谢巧云 吴小丹 马轩龙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1-455,共25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物候作为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直接体现方式,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获取长期、连续、多尺度的植被物候数据是物候研究的基础,而利用卫星遥感手段获取的物候参数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遥感物...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物候作为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直接体现方式,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获取长期、连续、多尺度的植被物候数据是物候研究的基础,而利用卫星遥感手段获取的物候参数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遥感物候参数在农业生产管理、生态系统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制图、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响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结合关键科学问题与重要应用领域,系统梳理近些年来遥感物候参数提取、验证和产品研发方面的进展,指出本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首先,探讨了植被指数、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和植被光学厚度等传统与新兴遥感指标在物候监测方面的应用趋势。其次,分析评述了植被物候遥感方法体系中不同的时序数据预处理与物候期估算算法之间的优劣及适用性。然后,从传统物候观测、物候相机、通量观测和无人机等方面的发展,梳理出多源、多尺度验证方式的发展脉络。同时,着重从产品算法和精度方面评述了近些年国内外物候遥感产品的发展现状。最后,从数据预处理、参数提取方法和遥感数据源等不同角度对植被物候参数遥感提取结果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来源进行了系统探讨。在以上基础上,本文指出未来植被物候遥感领域的研究应重点关注:(1)从遥感数据源质量和时空一致性入手,提高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2)发展具有更好普适性的物候参数提取算法,减少提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经验性;(3)以遥感真实性检验理论为基础,完善遥感物候地面验证方法体系;(4)积极拓展基于国产卫星的植被物候监测应用,积累国产卫星的使用经验并逐步摆脱对国外卫星数据的过度依赖。通过以上发展,最终满足实际应用中对于高分辨率、高精度、高时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物候 生长季 植被动态 生态系统参数 地面验证
原文传递
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少康 刘冀 +3 位作者 魏榕 董晓华 林青霞 章程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3-1533,共11页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区域植被生长状态及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 MOD13A3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采用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法揭示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和人...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区域植被生长状态及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 MOD13A3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采用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法揭示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增长速率为1.3×10^(-3)/a,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64,呈东部向西北部逐渐下降趋势;(2)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异质性显著,61.5%的区域呈改善趋势,主要为分布在嘉陵江流域及乌江流域的栽培植物,退化区域占38.5%,主要为分布在金沙江流域及岷江上游流域的针叶林、草甸及灌丛;(3)植被覆盖度以海拔3.5 km为界,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海拔低于3.5 km,植被覆盖度变化随海拔变化梯度较小,海拔高于3.5 km,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变化梯度较大;(4)以降水为植被覆盖度变化主要影响因子的像元面积占57.5%,分布多集中在嘉陵江流域及乌江流域,以气温为主要影响因子分布较分散;(5)2000~2019年长江上游流域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变化影响力为正值区域高于负值区域,表明人类活动促进了长江上游流域植被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长江上游 生长季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近15年黄土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强 张翀 任志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4352-4365,共14页
【目的】黄土高原处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是中国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的敏感地带,针对此区域的地表植被覆盖物候特征研究,对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分... 【目的】黄土高原处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是中国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的敏感地带,针对此区域的地表植被覆盖物候特征研究,对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序列、不同海拔高度与水热条件下植被物候趋势的差异,以期为黄土高原当前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98—2012年SPOT VEGETATION旬值NDVI数据,并结合谐波分析法、线性趋势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各年植被物候特征值进行了确定,并分析了物候的变化趋势。【结果】(1)1998—2012年,生长季始期平均每年提前0.9d。生长季末期平均每年推迟约0.8d。在生长季始期提前和末期推迟的作用下,生长季长度平均每年延长1.7d。(2)黄土高原水热组合直接影响植被物候的空间差异性,植被生长的限制性气温为9℃,限制性降水分别为475mm与540mm,限制性海拔为1750m。(3)植被生长季长度趋势与海拔和气温的空间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591和0.0139,与降水的空间偏相关系数为-0.0174,三要素与生长季始期趋势的相关程度较与生长季末期趋势强。【结论】黄土高原植被物候特征趋势明显且稳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陕北高原与晋中北山地区。西北部干旱区荒漠草原区,物候变化主要受气温控制。半干旱地区农业与草原区,物候变化主要受到降水量控制。汾渭盆地农业区,物候变化受水热共同作用。水热的差异对秦巴山地阔叶林区植被物候的影响不明显。海拔对黄土高原植被物候变化趋势上的影响不明显。生长季长度趋势在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的共同作用下随海拔和气温的增加的延长趋势增强,随降水增加的缩短趋势增强。同种植被物候趋势随海拔、降水、气温的变化特征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生长季 谐波分析 傅里叶插值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兰州市南山季节性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旻霞 李瑞 +2 位作者 张灿 李俐蓉 车应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22-2730,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季节和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兰州市南山不同海拔的两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96.22%~99.80%,远高于真菌和... 为了探究不同季节和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兰州市南山不同海拔的两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96.22%~99.80%,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微生物类群随季节变化呈现明显差异,其总数整体表现为夏季最高,为89.22×106cfu/g soil,分别是春、秋、冬季的12.02、3.28、2.74倍,其中夏季细菌数量最高,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均在春季达到最大值.人工林样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略低于荒坡,环境因子中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高于荒坡.随着海拔的升高,p H值逐渐上升,土壤温度、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逐渐下降,土壤微生物总数则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季节各微生物类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各有不同,春季放线菌与有机碳,秋季真菌与有机碳、全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冗余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中有机碳与第一物种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520,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植被类型 季节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近12a三江源地区植被物候对水热的响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8,共9页
基于1999—2010年SPOT VEGETATION旬值NDVI数据,结合谐波分析法与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三江源地区年植被物候特征值进行了确定,并分析了年际物候对不同时段水热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响应时段累积降水量和气温的增加都会使植... 基于1999—2010年SPOT VEGETATION旬值NDVI数据,结合谐波分析法与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三江源地区年植被物候特征值进行了确定,并分析了年际物候对不同时段水热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响应时段累积降水量和气温的增加都会使植物生长季始期推迟。2三江源地区植物生长季末期与累积降水和气温的最值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 6和-0.067 8,说明响应时段累积降水量的增加会使植物生长季末期推迟,而累积气温的升高会使植物生长季末期提前,但累积气温影响相对较小。而响应时段累积降水量的增加,会使植物生长季长度延长;累积气温的升高,会使植物生长季长度缩短。3三江源地区植物生长季长度的年际变化,受生长季末期的影响较大。4三江源地区植物生长季始期主要受前一年累积气候要素影响强烈;生长季末期主要受生长季内累积降水影响强烈。生长季长度受生长季之前的累积气温的作用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物候 水热条件 生长季 谐波分析 傅里叶插值 三江源地区
原文传递
2000—2019年若尔盖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楠 韩金锋 +4 位作者 阳维宗 马骁 王耠熠 张昆 董李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基于2000—2019年的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R/S分析方法,研究若尔盖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年来若尔盖高原87.45%的区域植被生长季NDVI呈改善状态,其中64.70%的区域呈明显改善状态,2... 基于2000—2019年的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R/S分析方法,研究若尔盖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年来若尔盖高原87.45%的区域植被生长季NDVI呈改善状态,其中64.70%的区域呈明显改善状态,22.75%的区域呈轻度改善状态。植被生长季NDVI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186 5,整体上若尔盖高原2000—2019年植被生长季NDVI呈中等波动变化状态,中等变化状态等级所占比例最大为33.70%,其次为较低波动变化等级比例,为33.14%。植被生长季NDVI的Hurst指数均值为0.437 2,整体上呈弱反持续状态,弱反持续比例为77.43%,弱持续比例为2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若尔盖高原 植被 生长季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文婷 吕家珑 +3 位作者 来航线 王延平 张海 杨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77,共4页
应用稀释平板法对夏季和秋季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0-2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植被下土壤中微生物总体比较丰富,数量差异较大,排序为刺槐林地〉荒坡地〉柠条林地〉苜蓿地〉耕... 应用稀释平板法对夏季和秋季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0-2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植被下土壤中微生物总体比较丰富,数量差异较大,排序为刺槐林地〉荒坡地〉柠条林地〉苜蓿地〉耕地;同一植被下各类菌群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夏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总量明显比秋季多。(3)秋季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比夏季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夏季土壤中细菌数量比秋季土壤中细菌数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区系 植被 季节
下载PDF
Variations of Vegetation Phenology Extracted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Hinterland during 2000–2014 被引量:11
11
作者 Ya LIU Junbang WANG +2 位作者 Jinwei DONG Shaoqiang WANG Hui YE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786-797,共12页
How vegetation phenology responds to climate change is a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driving historic and future changes in regional terrestri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250-m and 8-day mode... How vegetation phenology responds to climate change is a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driving historic and future changes in regional terrestri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250-m and 8-day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data for 2000-2014 in the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TRSR) of Qinghai Province, China, i.e., the hinterland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e extracted relevant vegetation phenological information(e.g., start, end, and length of growing season) and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the TRSR vegetation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under the increasingly warm and humid climate, the start of vegetation growing season(SOS) advanced 1.03 day yr-1 while the end of vegetation growing season(EOS)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hich led to extended growing season length. It is found that the SOS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preceding winter precipitation, with progressively enhanced precipitation facilitating an earlier SOS. Moreover, as the variations of SOS and its trend depended strongly on topography, we estimated the elevation break-points for SOS. The lower the elevations were, the earlier the SOS started. In the areas below 3095-m elevation, the SOS delay changed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whereas above that, the SOS changes were relatively minor. The SOS trend had three elevation break-points at 2660, 3880, and 52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TRSR) start of vegetation growing season(SOS) spatiotemporal change ELEVATION climate change China
原文传递
Phenological basis of determining tourism seasons for ornamental plant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被引量:9
12
作者 TAO Zexing GE Quansheng +1 位作者 WANG Huanjiong DAI Junh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5年第11期1343-1356,共14页
Many plants have high ornamental value during specific phenophases, and plant phenology correlates highly with seasonal vegetation landscape. Determination of the span and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tourism season... Many plants have high ornamental value during specific phenophases, and plant phenology correlates highly with seasonal vegetation landscape. Determination of the span and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tourism season for ornamental plants could provide tourism administrators and the tourists themselves with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making travel arrangements. Based on data derived from on-the-ground observations of three phenophases, specifically first leafing date, full flowering date, and end of leaf coloring date, and corre- sponding meteorological data at 12 sites in China, we divided the tourism season into its starting date, peak (best date) and end date for ornamental plants by computing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of these phenophases. We also determined how the peak of this tourism season chang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past 50 years. We found that: (1) The peak of the tourism season ranged from March 16 (in Guilin) to May 5 (in Harbin) for first leafing, from April 3 (in Kunming) to May 24 (in Mudanjiang) for full flowering, and from October 1 (in Mudanjiang) to November 30 (in Shanghai) for leaf coloring. As might be expected, the peaks of both the first leafing and full flowering tourism season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atitude, while for leaf coloring i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atitude. (2) The ideal tourism season for first leafing and full flowering advanced by more than 0.16 days/year over the past 50 years in Beijing and Xi'an, while the peak of the tourism season for leaf coloring became significantly delayed (by 0.16 days/year in Beijing and 0.21 days/year in Xi'an). (3) The tourism seas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emperature across related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sites. The ideal time for first leafing and full flowering was determined to have advanced, respectively, by 4.02 days and 4.04 days per 1℃ increase in the spring (March-May) temperature.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the best time for leaf coloring corre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LOGY vegetation landscape tourism season temperature change
原文传递
沙地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轩 赵珮杉 +3 位作者 高广磊 赵媛媛 丁国栋 糜万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5,共11页
物候反映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被广泛引种栽植于中国北方风沙区,但引种区气候条件差异对沙地樟子松物候的影响仍然尚不明确。基于2001—2020年MOD13Q1数据和气象数据,分别采用最大斜率法... 物候反映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被广泛引种栽植于中国北方风沙区,但引种区气候条件差异对沙地樟子松物候的影响仍然尚不明确。基于2001—2020年MOD13Q1数据和气象数据,分别采用最大斜率法和趋势分析方法提取沙地樟子松植被遥感物候信息并比较物候时空动态特征差异,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析沙地樟子松遥感物候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科尔沁、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生长季分别始于第100—150、120—140、100—140天;生长季分别止于第300—340、270—315、260—310天;生长季长度分别为170—220、140—180、150—200 d。(2)呼伦贝尔、科尔沁、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生长季始期显著提前(P<0.05),变化率分别为-15.7、-5.7、-13.9 d/10a;科尔沁、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生长季末期显著提前(P<0.05),变化率分别为-11.7、-16.8 d/10a;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生长季长度显著延长(P<0.05),变化率为9.8 d/10a。(3)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生长季始期提前主要受上年8月气温降低和3月降水减少影响,生长季末期提前主要受1月降水减少影响;科尔沁沙地樟子松生长季始期和末期提前分别受上年7月降水减少和5月降水增加影响;毛乌素沙地生长季始期提前主要受3月气温升高和上年12月降水减少影响,生长季末期提前主要受9月气温上升和上年12月降水减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沙地樟子松物候特征和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生长季 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气侯因子 偏最小二乘回归
原文传递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树种盆栽苗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3 位作者 张俊佩 王军辉 李昆 张守攻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62,共8页
采用快速称重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28种植被恢复树种盆栽苗蒸腾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干热的3月份,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25个供试树种盆栽苗在典型晴天里全天蒸腾耗水量为171.80~731.00g,白天蒸腾耗水量为147.1... 采用快速称重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28种植被恢复树种盆栽苗蒸腾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干热的3月份,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25个供试树种盆栽苗在典型晴天里全天蒸腾耗水量为171.80~731.00g,白天蒸腾耗水量为147.10~631.70g,白天蒸腾耗水量占全天耗水量的78.83%~91.16%,其中,24个树种的盆栽苗白天平均蒸腾耗水速率为0.95~6.91mmol·m^-2·s^-1,表明不同盆栽苗的耗水能力存在明显差异。(2)在湿季10月份,14个供试阔叶树盆栽苗全天的蒸腾耗水量为204.06~303.28g,白天平均耗水速率为0.82~2.12mmol·m^-2·s^-1。(3)所有供试盆栽苗在干热季节里的蒸腾耗水速率均大于湿季,干热天气加剧了参试盆栽苗的蒸腾作用,加大了蒸腾失水的速度。(4)干热胁迫推迟了大部分树种盆栽苗蒸腾耗水量日变化峰值出现的时间,对绝大多数参试盆栽苗而言,干热胁迫降低了蒸腾量的日变化幅度。(5)充分供水条件下,盆栽苗木蒸腾耗水量及耗水速率日变化的单峰分布特征不受季节变化所引起的大气干旱胁迫程度的影响,随着土壤干旱胁迫加深,苗木蒸腾耗水量的日变化峰值有所提前,单峰态类型有向多峰态类型过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蒸腾耗水 日变化 季节效应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2001—2019年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阿克苏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卜祥 张永福 +1 位作者 梁田田 王建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1期75-83,共9页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了解植被覆盖的变化与驱动力因素,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以阿克苏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19年长时间序列的MODIS数据的NDVI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利用线性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2...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了解植被覆盖的变化与驱动力因素,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以阿克苏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19年长时间序列的MODIS数据的NDVI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利用线性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2种方法对植被和气候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9年阿克苏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在生长季的夏季最为明显,研究区在空间上呈现出以绿洲为主向周围扩散的格局,研究区生长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并在空间上与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同降水相关性不明显。人类的生产生活对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NDVI 植被覆盖 驱动力 生长季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典型土壤在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呼吸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乐宁 苏以荣 何寻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18-1222,共5页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典型土壤呼吸变化规律,采取野外原位观测的方法,监测了2种典型植被类型(林地和灌草地)下的红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在不同时刻的土壤呼吸过程。通过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在旱季...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典型土壤呼吸变化规律,采取野外原位观测的方法,监测了2种典型植被类型(林地和灌草地)下的红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在不同时刻的土壤呼吸过程。通过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在旱季、雨季的差异的分析,探讨了喀斯特典型土壤的土壤呼吸规律。结果表明,3种土壤不同植被呼吸速率相比,旱季红壤和棕色石灰土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林地>灌草地(P<0.05),黑色石灰土的土壤呼吸速率有:灌草地>林地(P<0.05);雨季为红壤:灌草地>林地(P<0.05),石灰土:林地>灌草地(P<0.05)。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湿度的响应比林地敏感。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呼吸特征的变化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会影响到土壤呼吸对不同土壤类型的敏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不同植被类型 土壤呼吸 日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植被对景区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丽纯 周广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267-7276,共10页
科学地规划游客的数量与时段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公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2000—2018年MODIS 250 m NDVI数据、土地覆盖/利用数据、90 m高程(DEM)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气象资料等,分析研究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不同景区活动类型(保护区、... 科学地规划游客的数量与时段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公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2000—2018年MODIS 250 m NDVI数据、土地覆盖/利用数据、90 m高程(DEM)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气象资料等,分析研究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不同景区活动类型(保护区、景区和过渡区)森林植被的生长季、NDVI年际变化趋势和脆弱性。结果表明:(1)相对于保护区植被生长季10月份结束,景区植被生长季结束期提前,最早提前到9月份。(2)2000—2018年气候变化和景区活动均带来植被指数的增加,但景区活动影响大于气候变化影响。(3)景区活动加重森林植被的脆弱性,其脆弱性程度呈景区>过渡区>保护区。(4)景区活动对森林植被呈负作用,但正在发生的气候变暖和景区有效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这一负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制定旅游时间和游客数量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国家公园 森林植被 景区活动 植被生长季 脆弱性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trategies and seasons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Karst landscapes of Yunna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7
18
作者 Zhouzhou Fan Shuyu Lu +4 位作者 Shuang Liu Zhaorong Li Jiaxin Hong Jinxing Zhou Xiawei Pe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949-1957,共9页
Soil enzymes play a vital role i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and ecosystem function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response of six soil enzymes to changes 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changes in season and... Soil enzymes play a vital role i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and ecosystem function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response of six soil enzymes to changes 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changes in season and vegetation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Catalase,urease,acid phosphatase,invertase,amylase,and cellulase not only promote carbon,nitrogen,and phosphorus cycling,but also participate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harmful substances.Thirty-six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karst and non-karst areas in two different seasons and from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vegetation in Yunnan province,southwest China.Both vegetation types and seas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In the same plot,soil water content,electrical conductivity,organic carbon,total nitrogen,and total phosphorus increased in the rainy season,indicating enhanced microbial metabolic activity.With the exception of urease activity,the remaining five enzymes showed higher activity in the rainy season.Changes in activities between the two seasons were significant in all samples.In the same season,activity levels of soil enzymes were higher in karst areas than in non-karst areas,and higher in natural forest than in artificial forests.The transformative abilities of soil elements are higher in karst areas than in non-karst areas,and higher in natural forests than in artificial forests.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the six enzyme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however,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es,such as organic matter,pH,and moisture,which are essential for enzyme activity,differed by season.Redundancy analysi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enzyme activity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seasons.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restoration of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s in karst landsca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Soil enzymes vegetation season Natural forest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满兴 余光美 +2 位作者 白二磊 刘慧 曹阳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为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试验的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恢复19年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土壤为对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层和季节对土壤蔗糖酶、脲... 为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试验的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恢复19年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土壤为对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层和季节对土壤蔗糖酶、脲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并对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在不同人工林草地间均达到显著水平。杏树林蔗糖酶活性最高(71.15 mg g-124 h-1),沙棘林脲酶活性最高(52.29 mg g-124 h-1),刺槐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3.33 ml g-1 h-1)。随着土层加深,人工林草地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0~10 cm最低,10~2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蔗糖酶、脲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夏季最高,脲酶冬季最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其他各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弱;蔗糖酶、脲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呈正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呈负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是表征植被恢复区土壤生物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 土壤酶活性 季节
原文传递
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东北地区植被物候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玉科 张瑞欣 +1 位作者 孙文彬 张树辉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7,共13页
植被物候是监测陆地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生物指标。基于经典遥感植被指数的陆表物候监测在不同植被类型的精确分析方面存在较大挑战,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可以直接反映植被实际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能够更精确地刻画出植被... 植被物候是监测陆地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生物指标。基于经典遥感植被指数的陆表物候监测在不同植被类型的精确分析方面存在较大挑战,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可以直接反映植被实际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能够更精确地刻画出植被的年际变异。本研究基于2001~2020年GOSIF数据集,通过D-L拟合函数和动态阈值法提取东北地区植被物候参数,结合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稳定性和持续性分析,在多时空尺度下分析2001~2020年东北地区植被物候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植被生长季开始(Start of Season,SOS)、结束(EndofSeason,EOS)、生长季长度(LengthofSeason,LOS)和生长峰值(Position of Peak,POP)整体上分别呈现出提前、推迟、延长和提前趋势;(2)草丛SOS提前、EOS推迟趋势较为显著,针叶林EOS提前趋势显著;SOS提前、EOS推迟导致LOS延长,除针叶林外,所有植被类型LOS均呈现出延长趋势;除草丛和草原外,其余植被类型POP均呈提前趋势;(3)20年来植被SOS、EOS、LOS和POP变化较为稳定,变异系数均小于0.1;(4)大部分区域植被SOS、EOS、LOS和POP的H值介于0.35~0.5之间,说明其变化趋势与过去相反,将呈现微弱延迟、提前、缩短和延长的趋势;(5)整体上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物候的影响机制相反,即气温升高(降水增加)导致SOS和POP提前(推迟)、EOS推迟(提前)以及LOS延长(缩短);相对湿度与植被物候参数均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植被进行光合作用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也为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评估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植被物候 叶绿素荧光 气候变化 生长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