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系列上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动态 被引量:219
1
作者 张继义 赵哈林 +1 位作者 张铜会 赵学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92,共7页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系列上不同阶段的群落取样 ,研究了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过程。在演替时间分别为 1年、3年、5年、12年、2 0年和 30年的群落中 ,物种丰富度分别为 7、11、17、14、2 8和 30种 ,而物种...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系列上不同阶段的群落取样 ,研究了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过程。在演替时间分别为 1年、3年、5年、12年、2 0年和 30年的群落中 ,物种丰富度分别为 7、11、17、14、2 8和 30种 ,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1.4 5 88、2 .6 10 0、3.10 84、1.6 96 8、3.7386、3.6 396。在生活型结构上 ,一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占绝对优势 ,但随着演替进展 ,多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增加且单种植物的优势度超过了一年生植物 ,表明多年生植物在群落功能维持中占据重要地位。随演替进展 ,来自不同科属的植物增加。藜科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种类数量较为稳定 ,特别是在演替早期藜科植物占有很高的优势度。禾本科种类随演替进展不断增加 ,且在群落中的优势度逐渐上升。总体上 ,随演替进展群落种类组成与物种多样性增加 ,群落生态优势度下降 ,而均匀度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植被恢复 群落 演替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 被引量:64
2
作者 焦菊英 马祥华 +2 位作者 白文娟 焦峰 温仲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4-752,共9页
根据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33个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样方的调查数据,采用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进行了植物群落排序和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在4... 根据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33个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样方的调查数据,采用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进行了植物群落排序和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在40 a的演替过程中,退耕地植被大体上依次经历了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优势种的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长芒草(Stipa bungeana)为优势种的群落、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为优势种的群落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为优势种的群落,4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表现出较强的延续性和递进性。4个植物群落的土壤特性有明显的差异,对于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和0- 5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群落1的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较高;群落2的全氮、速效氮含量较高;群落3的全磷和200-500 cm土层的水分含量较高;群落4的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全磷、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和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是显著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要加速退耕地植被恢复和有效防止土壤流失,人工引种补播适宜物种和施肥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植被恢复 植物群落排序 土壤因子 对应分析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分配格局 被引量:69
3
作者 漆良华 彭镇华 +3 位作者 张旭东 周金星 蔡春菊 王昭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97-1702,共6页
研究了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润楠次生林乔木层生物量最高,马尾松天然林灌木层生物量最大,油桐人工林草本层生物量最高,乔木层最低,毛竹-杉木林灌木层... 研究了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润楠次生林乔木层生物量最高,马尾松天然林灌木层生物量最大,油桐人工林草本层生物量最高,乔木层最低,毛竹-杉木林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最小,群落总生物量以马尾松天然林群落最高,荒草灌丛群落最低。2)乔木层物种以润楠次生林最丰富,多样性指数最高,物种分布最均匀;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以毛竹-杉木混交林最高,油桐人工林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最大,优势度最小,荒草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以油桐人工林最高,马尾松天然林最低,杉木人工林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最大,润楠次生林优势度最高;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以油桐人工林最高,润楠次生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种群分布最均匀,荒草灌丛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与优势度都最低。3)女儿寨小流域退化土地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可用"S"曲线较好地描述,双曲线能较好地描述群落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而生态优势度与生物量之间为非性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群落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退化土地
下载PDF
广东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动态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周厚诚 任海 彭少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8-305,共8页
以广东南澳岛的 1个草坡、4个人工林和 3个次生林群落为对象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 ,将这 8个群落当作植被恢复中的不同阶段 ,研究各群落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土壤养分等 ,进而研究了南澳岛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过程和机... 以广东南澳岛的 1个草坡、4个人工林和 3个次生林群落为对象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 ,将这 8个群落当作植被恢复中的不同阶段 ,研究各群落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土壤养分等 ,进而研究了南澳岛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过程和机理。随着植被的恢复进程 ,群落的阳性种类逐渐减少 ,中生性种类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优势度和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群落组成结构的复杂性依退化草坡→人工林→次生林逐渐增加。南澳岛退化草坡、10年生人工林、15年生人工林和次生林的生物量分别为 4.81t· hm- 2、45 .18t· hm- 2、10 0 .39t· hm- 2和 88.34 t· hm- 2 ,叶面积指数分别为 1.0 4、3.81、5 .89和 6 .5 2 ,凋落物贮量分别为0 .42 t· hm- 2 、 3.2 0 t· hm- 2 、3.70 t· hm- 2 和 4.90 t· hm- 2 。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和交换性 K含量逐渐增加。由于海岛的生境、大风和暴雨的影响 ,海岛植被恢复的格局不同于大陆 ,而其恢复速度也较慢。根据本研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群落结构 生物量 土壤肥力 广东 南奥岛
下载PDF
高原鼢鼠扰动及恢复年限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胡雷 阿的鲁骥 +1 位作者 字洪标 王长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94-2802,共9页
为了研究高原鼢鼠扰动后退化高寒草甸恢复演替的动态过程,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Biolog-ECO生态板法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扰动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 为了研究高原鼢鼠扰动后退化高寒草甸恢复演替的动态过程,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Biolog-ECO生态板法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扰动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对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在一定植被恢复年限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率、Shannon、Pielou和Mc Intosh指数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升高;主成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全钾是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可能是对地上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鼠丘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群落 Biolog-ECO
原文传递
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 被引量:21
6
作者 万雪琴 胡庭兴 +2 位作者 张健 李贤伟 宫渊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194,共4页
Public welfare fore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in Sichuan Province. It can well represent an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vegetation re... Public welfare fore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in Sichuan Province. It can well represent an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illside fields. Therefore an Alnus cremastogyne forest community developed via converting hillside fields to forest, was investigated by contrast with a weed community on abandoned hillside fiel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In Sichuan Basin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of it, vegetations restored so rapid that the average 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tree height of A.cremastogyne tree crown density, ground vegetation coverage respectively reached 5.2 cm, 6.1 m, 0.7 and 100 percent for 3 years and after converting hillside fields to forest. 2) With vegetation restoring, community gradually developed mosaic spatial pattern and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simultaneously distribution of plant population changed from regular to clumped,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community increased. 3) Community biodiversity remarkably increased in the proces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illside fields. During the period, species richness of both commnuities changed from 20 to 39,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was 4.205 and 5.021 respectively, while Pielou equitability index dropped little. 4) Plant species frequently and dramatically altered, which mainly showed that therophytes declined rapidly from 16 to 10, while perennial one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from 2 to 26, and 8 of them are phanerophytes. 5) The pathwa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pproximately was from annual herbs to shrubs + perennial herbs to trees + shrubs and herbs + perennial herbs, finally to natural mixed forests, such driving force was mainly from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退耕还林 坡耕地
下载PDF
植被恢复对黄土高原矿区重构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鹏飞 张兴昌 +3 位作者 郝明德 崔勇兴 张燕江 朱世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矿区重构土壤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真菌群落的影响,准确评价植被恢复对该地区的土壤生态恢复效果。[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选择3种典型植被恢复类型(灌木、乔木、草地)和未复垦地采集0-20 cm土...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矿区重构土壤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真菌群落的影响,准确评价植被恢复对该地区的土壤生态恢复效果。[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选择3种典型植被恢复类型(灌木、乔木、草地)和未复垦地采集0-20 cm土壤样品,采用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同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影响真菌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结果]①与未复垦地相比,3种典型植被恢复类型不仅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有明显提升,还提高了土壤真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UTs)和多样性指数,且差异显著,以灌木的效果最好。②真菌主要菌门相对丰度在各样地变化趋势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相对丰度之和已超过50%,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4个样地之间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③土壤含水量为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的最主要因素。[结论]植被恢复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黄土高原矿区生态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宜种植灌木来改善重构土壤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黄土高原 矿区 真菌群落
下载PDF
土壤线虫群落对大连石门山森林植被恢复的响应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伟东 尚艳芳 王雪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8-886,共9页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对大连石门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样地进行土壤线虫调查,淘洗-过筛-浅盘法提取土壤线虫,应用类群属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方式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差异。共捕获线...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对大连石门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样地进行土壤线虫调查,淘洗-过筛-浅盘法提取土壤线虫,应用类群属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方式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差异。共捕获线虫8577条,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7目26科43属,个体密度平均4.77条/g干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数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秋季明显高于夏季和春季;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营养类群指数大小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而优势度指数却表现为: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土壤线虫群落营养类群f/b值、MI指数、PPI指数、MMI指数、MI2-5指数、SI指数和EI指数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而PPI/MI指数则表现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表明混交林受干扰明显;土壤理化特征与线虫数量、属数、生态指数间也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分异及动态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响应过程,能为进一步研究土壤生物在植被演替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线虫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封育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明明 刘新平 +4 位作者 何玉惠 张铜会 魏静 车力木格 孙姗姗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2-684,共13页
封育是退化沙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重要措施,理解长期处于封育状态下不同类型沙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沙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该文基于对科尔沁沙地长期封育的流动沙丘(2005年封育)、固定沙丘(1985年封育)和沙质草地... 封育是退化沙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重要措施,理解长期处于封育状态下不同类型沙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沙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该文基于对科尔沁沙地长期封育的流动沙丘(2005年封育)、固定沙丘(1985年封育)和沙质草地(1997年封育)连续多年(2005–2017年)的植物群落调查,结合土壤种子库、土壤养分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植被盖度显著增加,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年际间波动变化,但无明显趋势;固定沙丘植物群落存在逆行演替趋势,具体表现为群落生物量、灌木和半灌木以及豆科优势度显著下降,而一年生和多年生杂类草优势度显著增加;沙质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年生禾草优势度存在降低趋势,并且一年生杂类草优势度明显高于其他功能群,群落存在退化现象。3类沙地土壤种子密度变化不显著,而种子丰富度在流动沙丘显著增加,在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有下降趋势,土壤养分仅有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年内生物量积累的主要因素,但对年际间群落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变化影响不大。除趋势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种子库与植物群落之间存在很高的相似性,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草地植物群落与土壤养分紧密相关,而固定沙丘群落主要与土壤水分紧密相关。综合以上结果可知,封育33年的固定沙丘群落和封育21年的沙质草地群落都存在退化现象,而封育11年的流动沙丘群落正在缓慢恢复,因此封育年限的设定对退化沙地植被恢复至关重要,封育时间过长不仅不利于植物群落恢复,反而会使群落发生逆行演替,建议封育年限的设定应综合考虑植被退化程度、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种子库基础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封育 植被恢复 群落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刚 王丽娟 +4 位作者 李玉洁 乔江 张海芳 宋晓龙 杨殿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39-1646,共8页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经过4年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固氮微生物的nifH基因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间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经过4年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固氮微生物的nifH基因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间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混播柠条+羊柴+冰草+披碱草模式(ACHE)下的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混播柠条+冰草(AC)、单播柠条(UC)、单播冰草(UA)和单播羊柴(UH)模式,对照(裸地)最低.除单播羊柴(UH)模式与对照的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4种植被恢复模式均显著高于对照.单一恢复模式(UA、UH、UC)下,绝大多数土壤固氮微生物属于蓝藻门,结构比较单一;而混播模式(AC和ACHE)下,土壤固氮微生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以变形菌门为主,还包含蓝藻门,其种类增加,多样性提高.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速效磷(AP)、全磷(TP)、全氮(TN)和硝态氮(NO3--N)对固氮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AP、TP、TN和NO3--N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固氮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变化是不同理化因子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沙地 植被恢复 NIFH 基因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高寒地区路堑边坡植被恢复效果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霄 张红玉 +3 位作者 陆兆华 陈凯昱 吴佳兴 邓雪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0-1457,共8页
以大兴安岭地区阿荣旗至博客图段高速公路边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厚质基层喷附技术和植生混凝土喷附技术的植被恢复效果。结果表明:1)从植物群落组成情况和群落相似性系数来看,两种技术的总体恢复效果差别不明显,但植生混凝土喷附坡面植... 以大兴安岭地区阿荣旗至博客图段高速公路边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厚质基层喷附技术和植生混凝土喷附技术的植被恢复效果。结果表明:1)从植物群落组成情况和群落相似性系数来看,两种技术的总体恢复效果差别不明显,但植生混凝土喷附坡面植物群落更为接近自然水平。2)同样基于植物群落组成和群落相似性系数,两种技术在阴坡和阳坡上的恢复效果存在明显不同。3)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适当增长可以促进植物群落发展,而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长会抑制其发展。4)推荐较为合理的物种搭配为艾蒿、柳蒿、羊草、贝加尔针茅、兴安胡枝子、紫穗槐和兴安柳。研究可改善这两种生态恢复复方式在该地区的应用,优化物种配置,防止二次退化问题的出现,为后期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路堑边坡 植被恢复 群落多样性 群落相似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川西北沙化草地生态恢复工程对沙地植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干友民 罗元佳 +1 位作者 周家福 张锦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6,共6页
2007年7-8月在川西北若尔盖与红原的沙化草地区内,对生态恢复0、1、3、5、7、10和12年的样地植物群落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工程增加了样地内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群落总盖度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而群落密度和高度变化表现... 2007年7-8月在川西北若尔盖与红原的沙化草地区内,对生态恢复0、1、3、5、7、10和12年的样地植物群落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工程增加了样地内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群落总盖度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而群落密度和高度变化表现出波动性,规律性不强。群落恢复演替中主要数量特征受优势种、次优势种、伴生种的控制,是群落演替较为典型的特征。该区生态恢复工程加快了沙化草地植被的恢复速度与群落正向演替的速度,但恢复演替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对沙化草地采取围栏封育期间,禁止牲畜进入封育区;针对沙化草地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浇(保)水施肥措施,种植适宜植物及应用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植被管理技术,才能使植被恢复的速度和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沙化草地 植被恢复演替 植物群落
下载PDF
四川茂县土地岭大熊猫走廊带植被恢复格局及其与干扰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永健 陶建平 +4 位作者 张炜银 臧润国 丁易 李媛 王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525-3532,共8页
通过样带调查和TWINSPAN、DCCA分析,从植物种、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与环境关系方面,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岭大熊猫走廊带恢复植被的干扰状况。结果表明:应用TWINSPAN分类,并结合优势种组成、干扰状况分析及DCCA排序,可将植被划分为6个群落... 通过样带调查和TWINSPAN、DCCA分析,从植物种、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与环境关系方面,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岭大熊猫走廊带恢复植被的干扰状况。结果表明:应用TWINSPAN分类,并结合优势种组成、干扰状况分析及DCCA排序,可将植被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同时划分出响应型、迟钝型、中度干扰忍耐型和重度干扰忍耐型4类干扰响应的植物类型。以样方物种和以样方多样性指数的DCC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物种及群落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聚集格局,反映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密切关系。DCCA排序图上,海拔差、坡形、与公路距离、坡度及道路条数对群落和物种分布有明显的影响,与干扰相关性最大的坡度、样地道路数目、与公路间的距离3个因子反映了植被的干扰梯度。干扰对土地岭恢复植被影响显著,干扰降低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同时阻碍了演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岭 植被恢复 大熊猫走廊带 群落分类 干扰状况
下载PDF
北川震后植被恢复工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生态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尧尧 辜彬 王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为探究工程治理后植物群落的恢复效果,本文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北川震后工程治理植被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优势种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植物74种,隶属于37科72属,工程区木本层和草本... 为探究工程治理后植物群落的恢复效果,本文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北川震后工程治理植被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优势种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植物74种,隶属于37科72属,工程区木本层和草本层优势物种分别为李子(Prunus salicina)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自然区木本层和草本层优势种分别为柏树(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扁竹根(Iris confusa)。(2) CCA排序结果显示,工程区物种可分为5个类群,自然区分为3个类群。影响工程区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包括工法)顺序为:海拔>坡度>坡向>pH>工法>土壤含水量>坡位,海拔、坡度和坡向是影响工程区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区物种分布受各因子影响均较大。(3)自然区木本植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高于工程区,工程区草本植物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自然区。RDA排序结果显示,海拔是影响工程区草本层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最主要因子,坡位和工法是影响工程区木本层丰富度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4)与自然区相比,工程区生态位相似性(0.0~0.4)和生态位重叠值(0.0~0.5)大部分处于低值区,种间竞争较弱。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工程植被有一定的恢复,但不够理想;建议工程区增植自然区的木本优势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群落多样性 生态位 CCA RDA
原文传递
不同草灌配比对泌桐高速公路护坡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相锋 马闯 +2 位作者 董世魁 张文辉 刘新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4,共8页
通过在泌桐高速公路典型边坡分别建立自然恢复样地、单一狗牙根播种样地和5个不同播种密度的草灌混播样地,调查统计植物种类分布和植物功能群类型,研究播种密度对群落的数量特点和多样性指标的影响,对不同样地之间进行相似性分析,... 通过在泌桐高速公路典型边坡分别建立自然恢复样地、单一狗牙根播种样地和5个不同播种密度的草灌混播样地,调查统计植物种类分布和植物功能群类型,研究播种密度对群落的数量特点和多样性指标的影响,对不同样地之间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1)样地植物豆科、禾本科、菊科的植物所占比例较大,根据优势种变化,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将草灌混播样地划分为:狗牙根草地(300~400株/m^2)、狗牙根与紫花苜蓿共生草地(500~600株/m^2)和紫花苜蓿草地(700株/m^2);2)群落密度、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均随着草本播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并在草本播种密度700株/m^2样地处达到最大;3)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单峰形变化,在草本播种密度500株/m^2样地达到最大;4)随着播种密度增加,不同样地与自然恢复样地(BL)的相似性指数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决定群落差异的因素是人工播种组成成分,而与播种密度无关;5)草本播种密度大于500株/m^2时,播种密度对群落高度、盖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影响无差异。选择合适的草种配比和合理的播种密度,可以节约成本,实现最佳的边坡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草灌混播 植被恢复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植被群落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罗清虎 孙凡 +4 位作者 吴建召 崔羽 林勇明 王道杰 吴承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1-688,共8页
为了解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的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以蒋家沟流域沟谷南坡、北坡坡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植被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数量组成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不同坡位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地上地下生物量,并将... 为了解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的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以蒋家沟流域沟谷南坡、北坡坡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植被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数量组成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不同坡位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地上地下生物量,并将地上地下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调查样地共发现植物49种,其中北坡33种、南坡23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各坡位物种组成、重要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到演替初期先锋性草本植物的影响;扭黄茅、拟金茅、荩草、田菁的重要值相对较大,它们对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为该地区的常见物种,可作为后期生态修复中的主要配置物种.不同坡位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沟谷南坡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稳定区(2.311)〉失稳区(2.161)〉堆积区(2.036),北坡则表现为堆积区(2.626)〉稳定区(1.338)〉失稳区(1.057).生物量表现为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总体则为北坡高于南坡.基于以上结果,认为在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应加强对坡面失稳区的防治与保护,对堆积区进行合理整治,后期可通过人工引种乡土乔灌植物丰富物种组成,促进植被恢复和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频发流域 植被恢复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季节性围封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单贵莲 薛世明 +3 位作者 陈功 匡崇义 刘钟龄 初晓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2-818,共7页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开展季节性围封对典型草原植被恢复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重度退化草地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植被恢复演替...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开展季节性围封对典型草原植被恢复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重度退化草地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植被恢复演替,草地生产力、盖度、密度和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围封13年达最大,之后降低。围封后各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较大改变,经20年围封,草地由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冷蒿(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演替为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冷蒿+糙隐子草。就围封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来看,经7年围封,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指数显著增加(P<0.05)。但由于各物种的竞争能力不同,经10~13年围封,群落成为具有单优或寡优势种的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降低,生态优势度指数急剧增加。之后,随着围封年限继续延长至20年,群落逐步趋于稳定,形成多优或优势不明显的群落,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及多样性指数增加,生态优势度指数降低。综上所述,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管理方式可保证退化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综合考虑草地产草量、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认为13年是较适宜的围封年限,但围封后的适宜利用问题(如适宜的割草制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季节性围封 植被恢复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甘肃省徽县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宁应之 万贯红 +6 位作者 杨元罡 武维宁 周小燕 王一峰 刘娜 程晓 陈凌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97-1706,共10页
为了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退耕还林生态恢复的响应且将其作为评价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参数,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退耕还林区3个不同退还林型样点和1个撂荒地(对照)样点的土壤纤毛... 为了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退耕还林生态恢复的响应且将其作为评价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参数,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退耕还林区3个不同退还林型样点和1个撂荒地(对照)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土壤纤毛虫127种,隶属于9纲18目28科47属,恢复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物种数、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样点;优势类群由对照样点的肾形目(Colpodida)演替为恢复样点的散毛目(Sporadotrichida),即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进行,纤毛虫群落趋于复杂化。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纤毛虫群落与地上植被关系密切,且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和电导率为影响土壤纤毛虫群落组成的主导因子。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植被逐渐恢复,土壤理化因子发生变化,土壤纤毛虫群落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因此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参数可以作为评价退耕还林效果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纤毛虫群落 理化因子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恢复年限矿山排土场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涛 苏正安 +2 位作者 何周窈 杨鸿琨 王晓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08-1517,共10页
为研发适宜于干热河谷矿山排土场的生态恢复技术,采用数量生态学样方调查的方法对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区5 个不同恢复年限的排土场进行植被群落特征调查,记录植物物种,计算物种重要值、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相似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矿... 为研发适宜于干热河谷矿山排土场的生态恢复技术,采用数量生态学样方调查的方法对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区5 个不同恢复年限的排土场进行植被群落特征调查,记录植物物种,计算物种重要值、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相似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矿山排土场植被种类较为稀少,共36 种。其中,禾本科种类最多,其次为菊科和豆科植被;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碱蓬(Suaeda glauca)等草本植被在排土场优势程最大,是金属矿山排土场的耐性物种;以草本为主的灌草丛是矿山排土场植被恢复前期的优势群落类型;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和多样性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物种间存在竞争淘汰关系;10 年内不同恢复年限的矿山排土场植被群落间的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植被恢复 群落特征 干热河谷 样方调查法
下载PDF
水氮添加对内蒙古多伦县退耕还草地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金凤 徐雨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以内蒙古多伦县退耕还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施肥[N10:10 g(N)·m-2·a-1]和加水(180 mm·a-1)对其植被生物量、生产力和分配方式的影响,并与围封草地作比较。结果发现:1)施肥使退耕还草地地上生物量增加近1倍;加水... 以内蒙古多伦县退耕还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施肥[N10:10 g(N)·m-2·a-1]和加水(180 mm·a-1)对其植被生物量、生产力和分配方式的影响,并与围封草地作比较。结果发现:1)施肥使退耕还草地地上生物量增加近1倍;加水使退耕还草地地上生物量提高17%~37%,但未达到统计显著性;2)无论施肥还是加水都没有显著影响退耕还草地地下生物量,加水使其地下净初级生产力(BNPP)提高35%~90%;3)施肥降低了退耕还草地根冠比和地下、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比(BNPP/ANPP),而降水增加对两个指标无显著影响;4)施肥使退耕还草地禾草类植物比例增加,生物量均匀度降低;加水处理后,退耕还草地的杂类草生物量提高128%,而优势种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的地上生物量对加水处理不敏感;5)水肥处理后,退耕还草地总生产力、根冠比和生物量远小于围封草地。表明水氮添加对退耕还草地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在地上部分,且与物种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草地 施肥 增加降水 植被恢复 群落组成 生物量分配 草地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