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演变 被引量:41
1
作者 赵凯 周彦锋 +4 位作者 蒋兆林 胡娟 张秀山 周洁 王国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1-362,共12页
太湖的富营养化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太湖水生植被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全面的太湖水生植被调查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未见报道.基于2014年夏季全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比较分析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960年以... 太湖的富营养化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太湖水生植被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全面的太湖水生植被调查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未见报道.基于2014年夏季全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比较分析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共有23种水生植物从太湖消失,其中1981、1997和2014年分别消失7、4和12种.从分布区面积来看,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总体呈北部湖区水生植被消失,东北部、东部及南部湖区水生植被分布区面积持续扩张的态势,1981年全湖水生植被分布区面积占8%,到2014年已经有33.82%的水面有水生植被分布.从生物量组成来看,太湖水生植被先升后降,从1960年的10×10~4t,持续上升到1988年的44.72×10~4t,1997年下降到36×10~4t,2014年进一步下降到29.09×10~4t.但挺水植被以外的水生植被,尤其是浮叶植被的生物量一直保持上升态势.总生物量的下降与东太湖挺水植被大面积消失有关,到2014年全湖挺水植被生物量比重仅占5.15%,东太湖沼泽化问题已不复存在.从群落组成变化情况来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群落分布区面积锐减,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分布区持续扩张.目前太湖水生植被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北部湖区水生植被恢复和东部湖区水生植被过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生植被 植被演变 植被管理 水草收割
下载PDF
植物生殖物候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志民 蒋德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33-1241,共9页
概述了植物生殖物候的近期研究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近十几年,生殖物候研究体现了从物种尺度到群落尺度、由野外观察到模拟实验、从孤立研究到关联研究过渡的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特定植物的生殖物候;(2)群落尺度的生殖物候... 概述了植物生殖物候的近期研究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近十几年,生殖物候研究体现了从物种尺度到群落尺度、由野外观察到模拟实验、从孤立研究到关联研究过渡的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特定植物的生殖物候;(2)群落尺度的生殖物候;(3)生殖物候与系统发生的关系;(4)生殖物候的可塑性;(5)生殖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6)生殖物候与动物食源供应的关系;(7)生殖物候与花粉过敏症的关系;(8)生殖物候与植物保护和植被管理的关系。控制实验和长期观测将在未来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植物多样性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为目的的研究将趋于增多,有关温带植物和草本植物以及特殊生态系统的研究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群落尺度的研究将继续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 群落 系统发生 可塑性 气候变化 动物食源 花粉过敏 生物保护 植被管理 控制实验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退耕地不同植被经营模式坡面径流和产沙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学权 胡庭兴 +1 位作者 李伟 宫渊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29,33,共4页
利用建立坡面径流观测场,对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几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1)该区域产生坡面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最更本的原因是土地的耕作与否,3年未被直接扰动土壤的退耕地土壤侵蚀量仅是耕地的13.3%~37.9%;(2)林+... 利用建立坡面径流观测场,对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几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1)该区域产生坡面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最更本的原因是土地的耕作与否,3年未被直接扰动土壤的退耕地土壤侵蚀量仅是耕地的13.3%~37.9%;(2)林+草、竹+草种植模式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既不同于农耕地,又与未被扰动的生态林植被相差较大。表现为随植被经营利用而出现阶段性的变化,牛鞭草的刈割对退耕地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影响较大。进一步研究、完善林+草、竹+草生态经营技术体系,提高该类退耕种植植被恢复模式的调蓄降雨能力,对指导退耕还林及植被经营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区 退耕地 植被经营模式 坡面径流 产沙特征
下载PDF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 被引量:9
4
作者 陈颖 戴兴安 +2 位作者 张庆费 周开叙 胡芳亮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5期9-15,共7页
文章以上海化工区典型生境类型的自生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踏查和样方调查法,调查不同生境类型植物种类及其组成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化工区共记录自生植物57科145属192种,以草本植物为主(达141种);自生植物以上海原生种占比最... 文章以上海化工区典型生境类型的自生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踏查和样方调查法,调查不同生境类型植物种类及其组成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化工区共记录自生植物57科145属192种,以草本植物为主(达141种);自生植物以上海原生种占比最高(达67.71%),其与归化种、入侵种、栽培种的比例约为10∶8∶4∶1。2)比较7个主要生境类型的自生植物组成及典型群落结构,其中废弃道路、废弃农地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而在水泥和石缝间的植物种类最少;同时,土壤型废弃道路的矮蒿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而湿地芦苇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依据清除—诱导—利用途径,对城市自生植被进行类型划分,探讨自生植被分类管理措施,提出自生植物的选择应用建议,以期为培育城市生物多样性和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生植被 植物多样性 生境异质性 植被潜力 植被管理
下载PDF
退耕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坡面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学权 胡庭兴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建立坡面径流观测场,对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几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了定点观测。结果表明:1)该区域产生坡面地表径流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的耕作与否;2)林+草、竹+草种植模式的地表径流特征既不同于农耕地,又与未被扰动的生态林植被相差... 建立坡面径流观测场,对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几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了定点观测。结果表明:1)该区域产生坡面地表径流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的耕作与否;2)林+草、竹+草种植模式的地表径流特征既不同于农耕地,又与未被扰动的生态林植被相差较大,受人为经营影响较大;3)退耕还林初期植被-土壤系统调蓄降雨能力尚较弱。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林+草、竹+草的生态经营技术体系,提高该类退耕种植植被恢复模式的调蓄降雨能力,对指导退耕还林及植被经营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植被经营 坡面径流
下载PDF
输电走廊树害隐患分析及植被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赫 程运来 刘博 《黑龙江电力》 CAS 2019年第1期64-67,共4页
为了消除输电走廊内线路与树木安全间距不足引发的"线树矛盾",减少线下超高树木带来的树闪故障隐患,分析了输电走廊"线树矛盾"原因,阐述了吉林省内不同种类树木的生长特性及分布情况,统计评估输电走廊树害风险,划... 为了消除输电走廊内线路与树木安全间距不足引发的"线树矛盾",减少线下超高树木带来的树闪故障隐患,分析了输电走廊"线树矛盾"原因,阐述了吉林省内不同种类树木的生长特性及分布情况,统计评估输电走廊树害风险,划分出超高树种分布及树害高发线路区段,并针对输电线路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的不同阶段,对输电走廊植被提出统筹管理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植被统筹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输电线路树害风险,加强树障隐患治理工作,降低线路运维人员巡线工作强度,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走廊 植被管理 树害 树木分布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区柠条灌丛不同植被管理方式下的土壤水分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剑荣 杨磊 +1 位作者 卫伟 张钦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39-1450,共12页
为探究半干旱黄土区柠条灌丛在不同植被管理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龙滩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2016-2018年生长季0-1.8 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检测,分析人工柠条灌丛[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不同植被管理方式[对... 为探究半干旱黄土区柠条灌丛在不同植被管理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龙滩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2016-2018年生长季0-1.8 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检测,分析人工柠条灌丛[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不同植被管理方式[对照(不平茬也不除草)、平茬除草、平茬、除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茬除草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最高,在上、中、下坡位均高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2)在整个生长季内,各管理方式0-0.4 m浅层土壤水分波动最大,而1.0-1.8 m较深土层则无明显变化。温度和降水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影响,但无论是干旱年还是平水年,平茬除草管理方式在各土层中土壤水分均高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3)采用最优分割法将不同植被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平茬除草管理方式土壤水分的活跃层与次活跃层的深度为0-0.8 m,其深度大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而对照管理方式土壤水分在0.3 m以下都为相对稳定层,其深度小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平茬除草管理方式更适合研究区柠条灌丛植被的管理,这为该区域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管理以及构建半干旱黄土区稳定的人工植被群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区 柠条 植被管理方式 土壤水分 坡位 降水 有序聚类法
下载PDF
乌蒙山区NDVI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银兵 王涵玉 +1 位作者 李丹 李紫苏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0年第2期90-105,共16页
乌蒙山区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区,开展植被变化相关研究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监测NDVI变化趋势及显著性,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NDVI时空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乌蒙山区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区,开展植被变化相关研究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监测NDVI变化趋势及显著性,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NDVI时空变化驱动机制。研究表明:2000—2015年乌蒙山区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变率为0.007 1/yr;植被环境改善是空间分布的主体,68%的区域发生极显著改善,28.62%的区域呈不显著或显著改善趋势,3.38%的区域发生不显著退化;NDVI空间变化与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驱动因子按作用强弱排序为气温、高程、坡度、人类活动和降水。针对NDVI变化趋势,建议坚持NDVI改善区的自然因素动态监测,在NDVI退化区因地制宜调控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地理加权回归 时空演化 驱动力 乌蒙山地区
下载PDF
东北地区植被多样性的研究Ⅰ.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垂直植被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关文彬 陈铁 +1 位作者 董亚杰 周以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65-470,共6页
用Renyi及Hill多样性指数簇相结合的方法 ,对中国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垂直植被的区系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及叶级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将亚高山矮曲林带 (Ⅰ )、寒温性针叶疏林带 (Ⅱ )、山地上部寒温性针叶林亚带 (Ⅲ1 )、山地中部寒温性针... 用Renyi及Hill多样性指数簇相结合的方法 ,对中国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垂直植被的区系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及叶级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将亚高山矮曲林带 (Ⅰ )、寒温性针叶疏林带 (Ⅱ )、山地上部寒温性针叶林亚带 (Ⅲ1 )、山地中部寒温性针叶林亚带 (Ⅲ2 )和山地下部寒温性针叶林亚带 (Ⅲ3) ,划分为生物多样性的特殊性植被带 (Ⅰ )、过渡性植被带 (Ⅱ )及生物多样性的交汇性植被亚带 (Ⅲ1 )、稀疏性植被亚带 (Ⅲ2 )和富集性植被亚带 (Ⅲ1 ) .对Ⅰ、Ⅱ带及Ⅲ1 亚带的植被宜采取保护性经营对策 ,对Ⅲ2 、Ⅲ3亚带 ,采取恢复和提高其生物多样性 ,促进植被进展演替的经营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寒温带针叶林区 垂直植被带 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自然植被管理措施对红壤丘陵果园水土流失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6
10
作者 水建国 柳俊 +4 位作者 廖根清 程岩兴 区越富 周权康 Allard Jean-louis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46,共5页
丘陵是“山—丘—谷”的过渡地带 ,生态系统脆弱 ,一旦植被遭破坏 ,极易水土流失。在红壤丘陵园地应用除草剂调控水土流失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清耕法相比 ,克无踪、草甘膦、草草克、克克草和生草法可使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47.7%,2 0 .... 丘陵是“山—丘—谷”的过渡地带 ,生态系统脆弱 ,一旦植被遭破坏 ,极易水土流失。在红壤丘陵园地应用除草剂调控水土流失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清耕法相比 ,克无踪、草甘膦、草草克、克克草和生草法可使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47.7%,2 0 .8%,31.4%,41.3%和 45 .5 %;可使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 5 2 .4%,39.0 %,48.1%,5 0 .7%和 5 5 .2 %;可使土壤养分分别减少 5 0 .2 %,37.0 %,41.8%,45 .8%和 6 0 .3%。除草剂对杂草再生率影响 ,与生草法比较 ,克无踪可达 6 7.2 %,草甘膦达 30 .3%,草草克 36 .8%,克克草 5 1.2 %和清耕法 5 5 .1%;克无踪调控杂草效果分别是草甘膦的 2 .2倍 ,清耕法的 1.2倍。克无踪调控杂草效果显著 ,有望成为红壤丘陵园地培肥与水保相得益彰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管理 除草剂 水土流失 丘陵果园 红壤
下载PDF
杨树人工林幼林阶段林下植被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贾宇 佘婷 +2 位作者 鄂晓伟 唐罗忠 田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898-9909,共12页
为了探讨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杨树(Populus spp.)人工幼林阶段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林下设计了林下植被物种数量递增的3种处理,即清除林下植被(无林下植物)、保留单一林下植物(一种林下植物)和保留物种多样的自然林下植被(多种林下... 为了探讨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杨树(Populus spp.)人工幼林阶段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林下设计了林下植被物种数量递增的3种处理,即清除林下植被(无林下植物)、保留单一林下植物(一种林下植物)和保留物种多样的自然林下植被(多种林下植物),于处理1年后采样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基于Biolog-ECO微平板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以及与土壤碳、氮转化相关的胞外酶活性的差异,以期从土壤养分转化和供应的角度为科学管理人工林林下植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处理对8月份0—5 cm土层的土壤MBC、MBN含量以及酶活性有较大影响。与清除林下植被处理相比,保留单一林下植物处理8月份0—5 cm土层的土壤MBC、MBN含量以及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芳基酰胺酶活性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7.91%、54.48%、14.74%、32.53%和6.20%,而保留物种丰富度高的自然林下植被处理林地土壤的上述指标进一步分别增加了4.88%、14.93%、9.22%、13.63%和12.86%。此外,林下植被处理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8月份0—5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随着林下植被物种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清除林下植被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包括部分糖类、氨基酸类和酯类,与清除林下植被处理相比,保留单一林下植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提高了对上述几种碳源的利用能力,同时对糖类、氨基酸类、酯类和有机酸类碳源的利用种类范围明显扩大,而保留物种多样的自然林下植被的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基本上可以全面有效利用。因此,保留林下植被,特别是提高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和分解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土壤的物质转化和养分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林下植被管理 物种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区系 胞外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杉木人工林土壤全量养分季节动态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樱 费裕翀 +2 位作者 路锦 李玲燕 曹光球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林地力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杉木大径材培育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下植被保留(UP)和林下植被去除(UR)下土壤全量养分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UP处理下的夏季和秋季土壤全碳含量显著高于春季;土壤全氮... 【目的】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林地力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杉木大径材培育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下植被保留(UP)和林下植被去除(UR)下土壤全量养分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UP处理下的夏季和秋季土壤全碳含量显著高于春季;土壤全氮含量以夏季和秋季较高;土壤全磷含量呈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土壤全钾含量以秋季最高,春季最低;UP处理下的土壤全钙含量在各季节间无显著差异,而UR处理下的土壤全钙含量以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土壤全镁和全锰含量以秋季和冬季较高,春季和夏季较低;UP和UR处理间土壤全碳含量差异较小;土壤全氮含量和全锰含量总体呈UP处理高于UR处理,其中UP和UR间全锰含量在冬季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全钙含量和全镁含量总体呈UR处理高于UP处理,其中UP和UR间全钙含量在各季节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不同林下植被管理的杉木大径材培育林土壤全量养分在各季节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下植被管理 季节动态 全量养分
下载PDF
氮添加对杉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费裕翀 伍丽华 +5 位作者 陈义堂 叶义全 曹世江 郑宏 林开敏 曹光球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3,共8页
为了探究氮添加下,凋落物分解微环境碳氮比凋落物碳质量分数(w(C))与凋落物氮质量分数(w(N))的比(w(C)∶w(N))在杉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南元管护站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林下植被保留和林下植被去除... 为了探究氮添加下,凋落物分解微环境碳氮比凋落物碳质量分数(w(C))与凋落物氮质量分数(w(N))的比(w(C)∶w(N))在杉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南元管护站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林下植被保留和林下植被去除林分内,各设置3块样地,经外源氮素喷施处理后,将具有不同w(C)∶w(N)比(40.6、30.5、20.3)处理和未处理(w(C)∶w(N)为60.9)的杉木凋落叶分别布置于杉木人工林样地内,每个样地放置35袋,每袋10 g,间隔60 d,每个样地取出6袋,测定杉木凋落叶在300 d内的分解速率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w(C)∶w(N)为40.6和30.5对杉木凋落叶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氮添加对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纤维素酶、脲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对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与林下植被去除林分相比,林下植被保留林分更有利于杉木凋落叶的分解和酶活性的提升,但氮添加输入量过高对于凋落叶分解和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杉木凋落叶质量损失率与各类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和线性关系,其中拟合效果以纤维素酶活性最佳。因此,w(C)∶w(N)为40.6和30.5时,有利于杉木凋落叶分解酶活性的提升,但杉木凋落叶分解速率受林分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凋落叶 林下植被管理 碳氮比 酶活性
下载PDF
丘陵红壤橘园不同地面管理措施的经济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水建国 王求真 +2 位作者 廖根清 区越富 Jean-louis ALLARD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60,共5页
在丘陵红壤橘园上,经过3年6种地面管理措施的经济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水土流失,以清耕法作对照,生草法、克无踪、草甘膦、草草克、克克草的地表径流量可显著减少分别为38.8%,42.5%,18.7%,28.7%和37.5%;土壤侵蚀量可显著减少分别为... 在丘陵红壤橘园上,经过3年6种地面管理措施的经济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水土流失,以清耕法作对照,生草法、克无踪、草甘膦、草草克、克克草的地表径流量可显著减少分别为38.8%,42.5%,18.7%,28.7%和37.5%;土壤侵蚀量可显著减少分别为55.5%,51.7%,39.9%,46.8%和50.0%;流失的氮磷钾养分总量可分别减少60.3%,50.2%,37.0%,41.8%和45.4%.(2)杂草再生率,以生草法做对照,则处理中的清耕法、克无踪、草甘膦、草草克和克克草分别是生草法的55.1%,67.2%,30.3%,36.8%和51.2%.(3)土壤肥力,以土壤OM,N,P2O5,K2O总量增减率看,清耕法为-4.4%,生草法7.1%,克无踪6.9%,草甘膦5.3%,克克草6.2%,草草克6.6%.(4)柑橘的产量和品质,以清耕法作对照,除生草法外,克无踪、草甘膦、草草克、克克草均增产7%~10%;可溶性固形物、总糖量、总酸度、糖酸比以及单果重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克无踪调控杂草效果显著,可作为丘陵红壤丘陵园地水保与培肥兼得的有效地面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管理 除草剂 丘陵果园 经济生态 水土流失
下载PDF
Family Forest Owners’ Motivation to Control Understory Vegetation: Implications for Consulting Forestry 被引量:1
15
作者 Alex C. Londeau Thomas J. Straka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3年第4期99-103,共5页
Forest vegetation management has evolved as a recognized component of intensive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 It involves the management of competing vegetation necessary to obtain the high yields expected in modern for... Forest vegetation management has evolved as a recognized component of intensive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 It involves the management of competing vegetation necessary to obtain the high yields expected in modern forest plantations via control of interfering plants that influence regeneration outcome, impact timber stand development, and limit native plant and wildlife diversity. It includes cultural control, fire control, mechanical control, biological 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 The public percep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management, especially chemical control, is sometimes negative due to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t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the forest management alternatives available to consulting foresters managing family forest lands (the vast majority of private forest l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report on a study that addresses the motivations of family forest owners that implement forest veget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he motivation of those who chose not to implement after forester recommendations to do so. For those who do implement forest vegetation management, improvement of wildlife habitat and increased timber growth was the main motivation. For those who did not, cost was the main concern. Size of forest holding plays a major role in determining who will practice intensive fore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vegetation management Chemical CONTROL FAMILY FOREST OWNERS CONSULTING FORESTRY
下载PDF
东莞林科园植被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16
作者 朱剑云 林观土 +3 位作者 刘颂颂 叶永昌 叶耀雄 徐剑波 《广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20-23,共4页
利用全站仪对地形和植被进行定位,结合CAD技术形成数字化地形图,应用GIS技术开发具有W indows风格用户界面的东莞林科园植被管理系统,系统具有查询、检索、统计和打印等功能,极大地提高植被管理的效率,在东莞林科园植被管理过程中发挥... 利用全站仪对地形和植被进行定位,结合CAD技术形成数字化地形图,应用GIS技术开发具有W indows风格用户界面的东莞林科园植被管理系统,系统具有查询、检索、统计和打印等功能,极大地提高植被管理的效率,在东莞林科园植被管理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植被管理系统
下载PDF
不同C/N比对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养分释放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义堂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29-37,共9页
研究不同C/N比对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养分元素释放动态的影响,为杉木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分解袋法对杉木凋落叶进行了为期300天的观测,凋落物设置4种C/N比:C/N比60.86(CK)、C/N比40.57(N1)、C/N比30.45(N2)、C/N比20.25(N3),测... 研究不同C/N比对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养分元素释放动态的影响,为杉木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分解袋法对杉木凋落叶进行了为期300天的观测,凋落物设置4种C/N比:C/N比60.86(CK)、C/N比40.57(N1)、C/N比30.45(N2)、C/N比20.25(N3),测定林下植被去除和保留的杉木林内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含量并进行分析。(1)在杉木凋落叶分解期间,其C/N、C/P比值均比初始值低,而N/P比值则大于初始值;(2)N、P、Ca和Mn浓度以CK处理较高,不同处理的P、Ca和Mn浓度差异显著;(3)分解期间,C、K、Ca、Mg均表现为养分释放,N表现为养分富集,P和Mn在分解180 d~300 d时表现为富集现象,但总体上表现为养分释放;(4)分解时间对7种元素(N、C、P、K、Ca、Mg、Mn)及3种元素比(C/N、C/P、N/P)的影响较大,N与林分呈显著负相关,C/N与林分呈显著正相关,不同C/N处理与Mn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元素与林分和C/N处理无显著相关性。(5)林下植被保留林分有利于C、K、Mg的释放,林下植被去除林分有利于N的富集,Ca的释放、P和Mn的释放和富集。在300 d的分解过程中,杉木凋落叶分解速率对于外源氮的输入具有低促高抑的响应,且随着分解时的延长,促进作用减弱,抑制作用增强。杉木凋落叶分解需要较低的C/N比值,同时对于P具有大量需求。研究成果可为杉木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凋落叶 林下植被管理 C/N比 养分释放
下载PDF
小清河干流植被配置方案研究
18
作者 林洁 解文静 +3 位作者 于翠松 曹升乐 王月敏 刘月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121,125,共5页
通过对北方中小型入海河流植被治理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小清河干流植被治理模式,阐述了植被的选取和配置方法。最后,针对小清河典型横断面,基于城镇段和农村段的差异,提出了在自然生态区、休闲旅游区、河口保护区三种模式下的6种植被配置... 通过对北方中小型入海河流植被治理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小清河干流植被治理模式,阐述了植被的选取和配置方法。最后,针对小清河典型横断面,基于城镇段和农村段的差异,提出了在自然生态区、休闲旅游区、河口保护区三种模式下的6种植被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中小型入海河流 植被治理模式 植被选取和配置 小清河干流
下载PDF
林科园植被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19
作者 朱剑云 林观土 +3 位作者 刘颂颂 叶永昌 叶耀雄 徐剑波 《广东园林》 2007年第B04期29-30,共2页
利用全站仪对地形和植被进行定位,结合CAD技术形成数字化地形图,应用GIS技术开发具有Windows风格用户界面的林科园植被管理系统,系统具有查询、检索、统计和打印等功能,极大地提高植被管理的效率,在东莞林科园植被管理过程中发挥巨大的... 利用全站仪对地形和植被进行定位,结合CAD技术形成数字化地形图,应用GIS技术开发具有Windows风格用户界面的林科园植被管理系统,系统具有查询、检索、统计和打印等功能,极大地提高植被管理的效率,在东莞林科园植被管理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植被管理系统 东莞
下载PDF
植物功能型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荣平 刘志民 +1 位作者 蒋德明 李雪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植物功能型被广泛应用于植被生态学研究领域。通过植物功能型的研究有利于阐述干旱区植被与干扰的关系和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杂草入侵的机制。本文对植物功能型的概念、应用、研究方法及研究趋势进行了综述 ,并介绍了植物功能型模型的... 植物功能型被广泛应用于植被生态学研究领域。通过植物功能型的研究有利于阐述干旱区植被与干扰的关系和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杂草入侵的机制。本文对植物功能型的概念、应用、研究方法及研究趋势进行了综述 ,并介绍了植物功能型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植被预测和管理中的运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型 干扰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植被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