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区高速公路边坡不同年代人工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余海龙 顾卫 +1 位作者 江源 刘永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22-25,共4页
试验研究了呼集高速公路边坡建造人工植被后,在不同时间序列上土壤理化性状和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恢复动态,结果表明:土壤肥力随人工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表现为土壤黏粉粒、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的增加,以及土壤pH的下降,0~10c... 试验研究了呼集高速公路边坡建造人工植被后,在不同时间序列上土壤理化性状和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恢复动态,结果表明:土壤肥力随人工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表现为土壤黏粉粒、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的增加,以及土壤pH的下降,0~10cm表层土壤的恢复显著高于10~20cm土壤;随土壤环境条件的改善,侵入的草本植物数量、植被盖度增加,由简单的人工植被向复杂的灌草群落演替。但从群落物种组成看,公路边坡生态系统尚处于不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被 土壤性状 植物群落 植被盖度 恢复动态 高速公路边坡 半干旱区
下载PDF
石羊河上游甘肃臭草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过程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成章 龙瑞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6-292,共7页
研究了化学除莠+适度放牧条件下,祁连山北坡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草地群落的植被恢复过程。结果表明,使用专用除草剂杀灭甘肃臭草后,恢复草地在2000~2006年经历了甘肃臭草优势阶段、冷蒿+甘肃臭草阶段、冷蒿+阿尔泰针茅阶段、... 研究了化学除莠+适度放牧条件下,祁连山北坡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草地群落的植被恢复过程。结果表明,使用专用除草剂杀灭甘肃臭草后,恢复草地在2000~2006年经历了甘肃臭草优势阶段、冷蒿+甘肃臭草阶段、冷蒿+阿尔泰针茅阶段、阿尔泰针茅+杂类草阶段等4个演替阶段。2006年草地群落的植物种数比对照草地增加4~7种,盖度和密度接近或高于对照草地,甘肃臭草由优势种变为伴生种,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成为优势种。与对照草地相比地下总根量减少9.06%,活根量提高3.5%,并且表现出深层化分布趋势,0~50cm土层的含水量提高7.2%。经过7a的恢复演替,草地群落的稳定性增加,但是,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仍然较低,杂类草所占比例较大,尚未达到成熟群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 甘肃臭草 退化草地 植被群落 恢复过程
下载PDF
山区河流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孔维博 尹亚敏 +4 位作者 彭尔瑞 刘青 毛转梅 陈旺旺 蒋文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5,共5页
工程扰动严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系统的退化,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浅层滑坡,加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对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进行研究是比较有意义的课题。研究选择生态治理后处于自然恢复期的石葵河作... 工程扰动严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系统的退化,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浅层滑坡,加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对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进行研究是比较有意义的课题。研究选择生态治理后处于自然恢复期的石葵河作为研究对象,对工程扰动区不同水位的植被恢复进行季节性监测和实地调查,统计河道边坡植被恢复种类及数量、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经调查统计,常水位以上植被种类为43种,常水位以下只有17种;常水位以上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74,而常水位以下Pielou均匀度指数仅为0.397;常水位以上基本形成乔灌草垂直分布的植被群落结构,常水位以下全部是草本植物。说明水位变化对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有很大影响,水位变化不仅对植被恢复种类和数量有影响,而且还影响植被的生活型和生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扰动区 植被群落恢复 水位变化 生态河道 山区河流
下载PDF
Effects of vegetation types on soil water dynamics dur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Mu Us Sandy Land,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9
4
作者 Yu Xiaona Huang Yongmei +2 位作者 Li Engui Li Xiaoyan Guo Weihu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188-199,共12页
The arid and semi-arid northwestern China has been undergoing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the efforts to reverse the ecological degradation have been undertaken for many years. Some shifting dunes have been fixed and t... The arid and semi-arid northwestern China has been undergoing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the efforts to reverse the ecological degradation have been undertaken for many years. Some shifting dunes have been fixed and the vegetation has been partially recovered in certain areas and the Mu Us Sandy Land in the Ordos Plateau is an example of the success.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ecohydrology in the Mu Us Sandy Land. We continuously measured soil water content at 10-min intervals under three vegetation types (i.e., shifting dune, shrub-dominated community, and herb-dominated community) in the Mu Us Sandy Land from April 2012 to October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e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ed rainfall amount and eventually reached a stable value.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91, 0.64, and 0.74 in the shifting dune, in the shrub-dominated community, and in the herb-dominated community, respectively.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and soil texture are two vi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pths of rainfall penetration. Only rainfall events larger than 35.0 mm could recharge soil water at the 60-80 cm layer in the herb-dominated community. Our results imply that the expected forward succession of restored vegetation may be destined to deterioration after reaching the climax simply because of following two facts: (1) soil water is mainly retained at shallower layer and (2) plant fine roots mainly distribute in deeper layer in the herb-dominated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HYDROLOGY soil water cont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rtemisia ordosica community
下载PDF
生态修复废弃矿山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文翠 冉江华 +5 位作者 王铭明 范春梅 金冠锋 耿庆宝 曾荣俊 孔维博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分为天然原生林地区(A)、人工生态修复区(B)、自然恢复区(C)3种样地,采用典型样地抽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不同样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区物种丰富度最大,有3... 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分为天然原生林地区(A)、人工生态修复区(B)、自然恢复区(C)3种样地,采用典型样地抽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不同样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区物种丰富度最大,有31种,隶属19科29属;不同样地植物生活型存在显著差异,A区以高位芽植物为主,B区以一年生植物为主,C区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相当;筛选优势物种,试提出以本土物种为主、灌草结合的马桑+火棘+戟叶酸模+狗尾草植被配置模式修复研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结构 生态修复 优势物种 废弃矿山
下载PDF
高寒高海拔地区植被特征及工程扰动区生态修复研究
6
作者 蒋文翠 金冠锋 +2 位作者 孔维博 王子铭 杨安辉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自然环境恶劣,工程扰动后生态修复十分困难,因此研究高寒工程扰动区生态修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依托雅砻江中游河段某水电开发建设项目,通过对研究区植被进行典型抽样调查,结合工程扰动特点和不同区域立地... 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自然环境恶劣,工程扰动后生态修复十分困难,因此研究高寒工程扰动区生态修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依托雅砻江中游河段某水电开发建设项目,通过对研究区植被进行典型抽样调查,结合工程扰动特点和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对不同海拔梯度工程扰动区提出生态修复措施和植物配置模式。结果表明:(1)海拔2700 m以下,优势物种为金合欢、余甘子、牡荆、油橄榄、扁核木、悬钩子、蔷薇、火棘、蓼、黄茅、戟叶酸模、苜蓿、茅叶荩草等植物;海拔在2700~3500 m之间,优势物种为云南松、白桦、丽江云杉、川滇高山栎、杜鹃、四川莎草、旱茅、茅叶荩草、长叶火绒草等植物;海拔在3500~4500 m之间,优势物种为长苞冷杉、杜鹃、冷箭竹、西南委陵菜、异针茅等植物;海拔在4500 m以上,优势物种为风毛菊、红景天、侧茎垂头菊、矮金莲花等植物。(2)根据工程扰动特点,主体工程区土质和土石边坡立地类型应以灌草植物配置为主,岩质边坡困难立地类型应以草本和藤本植物配置为主;弃渣场、取土场立地类型应以灌草植物配置为主;施工道路等立地类型应以乔灌草植物配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高海拔地区 植被群落特征 工程扰动区 生态修复 植物配置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陡坡植被自然恢复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宝强 张建军 +4 位作者 赵荣玮 孙若修 李梁 茹豪 王雅琼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了解黄土沟壑区35°以上陡坡植被的恢复状况,本文结合遥感和GIS技术,采用野外调查方法,于2016年6—8月,选取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35°以上的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等无人为干扰的100个陡坡样地进行植被群落调查,在划分立... 为了解黄土沟壑区35°以上陡坡植被的恢复状况,本文结合遥感和GIS技术,采用野外调查方法,于2016年6—8月,选取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35°以上的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等无人为干扰的100个陡坡样地进行植被群落调查,在划分立地类型的基础上,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陡坡各立地的植被覆盖度、群落恢复度(RD)和恢复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陡坡立地共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分别为Ⅰ组(35°~45°)、Ⅱ组(45°~55°)和Ⅲ组(>55°);Ⅰ组和Ⅱ组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与Ⅲ组差异均显著(P<0.05);陡坡植被恢复在早期阶段(RD为0.1~0.3)群落恢复度较低但恢复速度快;在中期阶段(RD为0.3~0.7),恢复度、恢复速度中等;在后期阶段(RD>0.7),恢复度较高,恢复速度慢;Ⅰ组、Ⅱ组和Ⅲ组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策略不同,Ⅰ组和Ⅱ组植被在恢复前期恢复速度最快,Ⅲ组植被在后期恢复速度较快;Ⅰ组和Ⅱ组中已存在恢复度达到0.8以上的群落,植被自然恢复的效果良好,而Ⅲ组群落最大恢复度仅达到0.5,植被自然恢复的效果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自然恢复 覆盖度 恢复度 黄土区
原文传递
晋西黄土区极陡坡植物群落特征及自然恢复困难度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宝强 张建军 +4 位作者 赵荣玮 冯换成 王雅琼 孙若修 茹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9-335,共7页
为了解黄土沟壑区极陡坡承载的植被类型及植被自然恢复状况,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内的极陡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了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并对演替进程中植被恢复的困难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晋西黄土沟... 为了解黄土沟壑区极陡坡承载的植被类型及植被自然恢复状况,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内的极陡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了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并对演替进程中植被恢复的困难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晋西黄土沟壑区内极陡坡的主要植被类型为灌木和草本,随着演替阶段由稀疏灌木及草坡群落向乔灌草群落的递进,群落物种丰富度提高,物种组成更为均衡,多样性水平随演替进程先增加后略减,有利于群落朝着更为稳定的方向发展。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5°-55°极陡坡之间植被多样性整体差异不显著(P〉0.05),均一性较高,55°以上的地形植被分异明显。运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的方法,可将植被自然恢复困难程度划分为容易恢复、一般、较难、极困难恢复4个等级,一般和容易恢复的样地可采取自然修复的方式恢复植被,而对于较难和极困难恢复的样地,则应采取相关人工促进恢复措施,才有可能取得植被恢复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植物群落 自然恢复 黄土区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the Limestone Region of Taihang Mountain 被引量:4
9
作者 弓运泽 周大迈 任士魁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2期1932-1936,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the limestone region of Taihang Mountain,so as to lay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site conditions and the scientific...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the limestone region of Taihang Mountain,so as to lay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site conditions and the scientific breeding of vegetation used to restore the mountain field in limestone region.[Metho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various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controlled test area,forbidden region and barren hillsides in Daqing Mountain basin,Beishui Valley,Mancheng County,Hebei Province,the difference among controlled region,forbidden region and barren hillsides could be found through data analysis and composite score,and the modes of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controlled region and forbidden region were compared to select predominant species of arbor,shrub and grass in limestone region.[Result] Under the similar site conditions,nutrient content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controlled region and forbidden region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barren hillsides,and persimmon had high nutrient content and better phys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oriental arborvitae in controlled region;soil water maintenance and litter characters in controlled region and forbidden region improv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at of barren hillsides,and shrubbery in forbidden region was the most excellent,arborvitae and persimmon in controlled region the second;the biomass and the coverage rate of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controlled region and forbidden reg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arren hillsides,and those of shrubbery in forbidden region were better than tussock in closing hill,while persimmon was better than arborvitae in controlled region.The predominant species of arbor,shrub and herbage were obtained through composite score.[Conclus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oil nutrient,physical properties,soil water maintenance,litter characters,vegetation biomass,canopy density and coverage,controlled region and forbidden region were superior to barren hillsides,and the selection of predominant species of arbor,shrub and herbage consi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ESTONE vegetation community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eponderant species
下载PDF
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植被调查技术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立涛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4期651-656,681,共7页
本次在调查区内设置样线1条、样方7个,其中森林样方6个、灌木样方1个,系统调查了区内各样方内的生境条件及植被群落类型、结构、组合等。调查区内植被群落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灌木层及草本层植被种类较丰富,多以单生、... 本次在调查区内设置样线1条、样方7个,其中森林样方6个、灌木样方1个,系统调查了区内各样方内的生境条件及植被群落类型、结构、组合等。调查区内植被群落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灌木层及草本层植被种类较丰富,多以单生、小丛为主,分布不均匀;乔木层植被类型单一,以大斑块为主。通过对调查区内采用样线法及样方法进行植被调查,调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7科25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种,裸子植物1科2种,被子植物14科21种。结果表明:调查区内植物种类、数量较少,植物多样性相对较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区内优势种乔木为云南松、赤桉、蒙自桤木,灌木为车桑子、清香木,草本植物为禾草;矿山生态修复时林地宜采用乔+灌+草的配置模式,灌丛宜采用灌+草的配置模式;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后期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样方法 群落 组合 矿山生态修复
下载PDF
人工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耦合度——以信阳—南阳高速公路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娓 王艺琳 +3 位作者 胡永歌 徐恩凯 杨航 田国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4-150,共7页
高速公路人工植物群落与土壤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但多集中于边坡恢复初期,对于恢复过程中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该研究以沪陕高速信(信阳)—南(南阳)段为研究路段,选取8种具有代表性的群落,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植... 高速公路人工植物群落与土壤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但多集中于边坡恢复初期,对于恢复过程中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该研究以沪陕高速信(信阳)—南(南阳)段为研究路段,选取8种具有代表性的群落,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耦合关系。结果显示阴坡群落的总体耦合效果比阳坡略好,8种植物群落中,有2个群落的耦合效果为"优",分别是阴坡紫穗槐+高羊茅群落和阳坡紫穗槐+蛇莓群落。含水量、全钾、土壤密度、全氮、pH值、全磷和有效钾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可以根据以上指标有针对性的对土壤进行改良。同时,通过对耦合效果好的群落结构分析,建议推广不同生活型的豆科植物并搭配多年生草本的植物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人工植物群落 土壤因子 耦合
下载PDF
京港澳高速公路郑新段边坡植物群落稳定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娓 郭佳月 +5 位作者 武小栖 肖玉哲 朱牛牛 郭璟 马杰 宋利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74-2082,共9页
高速公路边坡生境特殊,其植物群落稳定性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为了探究恢复时间超过20年的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稳定性,本研究以京港澳高速公路郑新段边坡10种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群落生产力、土壤肥力、植物群落物种多样... 高速公路边坡生境特殊,其植物群落稳定性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为了探究恢复时间超过20年的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稳定性,本研究以京港澳高速公路郑新段边坡10种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群落生产力、土壤肥力、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3类指标共13个因子进行分析,评价植物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标最高的是原堤构树群落,土壤肥力指标最高的是关堤构树群落,生物量指标最高的是张堤榆树+紫穗槐群落;10种植物群落稳定性由强到弱排序为关堤构树(Broussonetia payrifera)>关堤榆树(Ulmus pumil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张堤紫穗槐(A. fruticosa)+杠柳(Periploca sepium)>张堤榆树(U. pumila)+紫穗槐(A. fruticosa)>张堤构树(B. payrifera)+紫穗槐(A. fruticosa)>原堤构树(B. payrifera)=原堤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紫穗槐(A. fruticosa)>关堤紫穗槐(A. fruticosa)+黄花篙(Artemisia annua)>原堤葎草(Humulus scandens)+构树(B. payrifera)>张堤紫穗槐(A.fruticosa);在稳定性排序较高的3个群落中,生长有乔木的植物群落稳定性相对较高,群落结构为灌木+草本的植物群落均含有紫穗槐,这些群落中灌木层多样性高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生境 高速公路 边坡 植物群落稳定性 隶属函数法 边坡恢复 人工植物群落
下载PDF
围封对西乌珠穆沁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13
作者 刘欢 李兰花 +1 位作者 任晓萌 蒙仲举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研究选取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胡舒苏木区域内不同围封年限(3 a、5 a、7 a、10 a)的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封育的草原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分析草原不同围封年限的植物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随围封年限的增长,植物种... 本研究选取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胡舒苏木区域内不同围封年限(3 a、5 a、7 a、10 a)的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封育的草原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分析草原不同围封年限的植物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随围封年限的增长,植物种总数持续增加,由未封育的17种增至26种;(2)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所增加,围封10 a较未围封样地分别增加了110.63%、141.33%、743.81%;(3)随围封年限的增长,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优势地位显著提高,1 a生草本和半灌木的优势地位下降,围封5 a后禾本科植物占据优势地位。围栏封育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群落结构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草原植被 群落特征 生态恢复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立地群落特征及景观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德顺 李科科 +1 位作者 孙倩 刘鸣 《中国城市林业》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黄土高原区域是我国占地面积较大的一种干旱、半干旱地貌特征,其植被景观功能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甘肃环县为例,对黄土高原干旱区32个典型样地进行植被群落调查。通过样方数据和土壤肥力指标的分析、景观功能评价(LFA法)... 黄土高原区域是我国占地面积较大的一种干旱、半干旱地貌特征,其植被景观功能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甘肃环县为例,对黄土高原干旱区32个典型样地进行植被群落调查。通过样方数据和土壤肥力指标的分析、景观功能评价(LFA法),诠释了植被群落与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结构、水分渗透、养分循环特征关系,依据植被抗旱性和节水性对植被进行配置,将环县植被恢复划分为保持区、改良区、修复区和重建区4个分区。针对环县的"修复区"和"重建区",从"植物选择—植被配置—立地选择—LFA评价"着手,结合农林牧等产业发展情况,提出6种针对不同立地类型的恢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恢复 景观功能分析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基于植被群落水分自营作用的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雨 张春梅 +2 位作者 谢强 王东睿 黄雪菊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67-71,共5页
本文基于植被群落具有改造环境的这一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植被恢复技术:充分利用植被改造环境和适应环境的本能,在物种遴选的基础上,侧重从土壤改良和下垫面营造着手,为植被的生存营造适当的生存条件,使其能充分发挥"自营"... 本文基于植被群落具有改造环境的这一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植被恢复技术:充分利用植被改造环境和适应环境的本能,在物种遴选的基础上,侧重从土壤改良和下垫面营造着手,为植被的生存营造适当的生存条件,使其能充分发挥"自营"水分的功能,从而克服干旱环境而得以成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新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自营作用 植被群落 生态恢复 干热河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