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遥感植被分类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陈君颖 田庆久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1-227,共7页
以南京市区的植被覆盖为研究对象,基于IKONOS遥感影像,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根据各种植被光谱特征建立知识库,提出基于光谱信息的植被分类方法,继而结合高分辨率影像特有的纹理特征引进局部一致性指数对该方法进行改进,提出结合纹理信息... 以南京市区的植被覆盖为研究对象,基于IKONOS遥感影像,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根据各种植被光谱特征建立知识库,提出基于光谱信息的植被分类方法,继而结合高分辨率影像特有的纹理特征引进局部一致性指数对该方法进行改进,提出结合纹理信息的高分辨率遥感植被分类方法,分类总体精度从仅利用光谱信息的83.16%显著提高到91.89%,Kappa系数达到0.8886。采用Quickbird遥感影像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分类总体精度为91.94%,Kappa系数为0.8783,表明该植被分类方法能有效地对植被进行分类与识别,精度较高,且对于不同数据源的植被分类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为实现植被的自动化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方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 植被分类 知识库 决策树 纹理
下载PDF
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试行方案 被引量:66
2
作者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5-448,共14页
植被分类是植被生态学研究中最复杂、充满着争论的问题之一 ,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能为植被学家共同接受的、统一的分类系统。常绿阔叶林的复杂性仅次于热带雨林 ,加之在人类长期干扰下 ,变化极大 ,过渡性群落极多 ,更增加了分类的困难。... 植被分类是植被生态学研究中最复杂、充满着争论的问题之一 ,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能为植被学家共同接受的、统一的分类系统。常绿阔叶林的复杂性仅次于热带雨林 ,加之在人类长期干扰下 ,变化极大 ,过渡性群落极多 ,更增加了分类的困难。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经历了漫长的道路 ,2 0世纪 5 0年代学习苏俄学派 ,6 0年代初引进威斯康星学派的“重要值”概念 ,在研究云南滇青冈 (Cyclobalanopsisglaucoides)林时也曾试用过法瑞学派的理论和方法。 80年代《中国植被》(1980 )一书的作者们提出 ,对于“南方某些类型”在“群系 (Formation)”和“群丛 (Associa tion)”划分时应采用“标志种 (Diagnosticspecies)”的原则 ,当时由于资料所限 ,这一原则并未得到贯彻。本文在总结以往分类方案的基础上 ,根据高级单位以生态外貌、中级单位以优势度类型、低级单位以特征种组的分类原则 ,构建了从“群丛”、“群系”、“群系组”到“植被亚型”和“植被型”的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系统。将中国常绿阔叶林划分出 3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4个群系组和 5 3个群系。这些群系大都占据一定的地理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植被分类 中国 群系 植被生态学
下载PDF
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研究 被引量:72
3
作者 朱华 王洪 +2 位作者 李保贵 周仕顺 张建侯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1-726,共86页
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学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倍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依据30多年来对西双版纳植被的调查,结合植物群落生态学与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并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植被的研究成果,对西双版纳植被的分类、物种组成、群落生... 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学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倍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依据30多年来对西双版纳植被的调查,结合植物群落生态学与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并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植被的研究成果,对西双版纳植被的分类、物种组成、群落生态表现和植物区系特征等作了系统探讨,还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其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共包括32个较为典型的群系,且分属于7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棕榈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竹林。本文对西双版纳植被进行的全面记录和系统归纳,可为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植物区系特征 植被分类 西双版纳 云南
下载PDF
中国滨海湿地分类系统 被引量:72
4
作者 牟晓杰 刘兴土 +1 位作者 阎百兴 崔保山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6,共8页
中国拥有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和不同类型的滨海湿地。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滨海湿地的综合分类、水文分类和植被分类系统。在综合分类系统中,将中国滨海湿地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潮上带、潮... 中国拥有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和不同类型的滨海湿地。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滨海湿地的综合分类、水文分类和植被分类系统。在综合分类系统中,将中国滨海湿地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3个亚类,以及20个湿地型;水文分类根据湿地的盐度条件分为咸水(半咸水)湿地和淡水湿地两大类,根据湿地水文状况分为常年积水和周期性积水湿地,以及13个湿地型;植被分类则根据中国滨海湿地植被的特点分为滨海盐沼、滨海沼泽湿地、浅水植物湿地、红树林沼泽、海草湿地5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以及若干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分类系统 综合分类 水文分类 植被分类
原文传递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 被引量:69
5
作者 郭柯 方精云 +8 位作者 王国宏 唐志尧 谢宗强 沈泽昊 王仁卿 强胜 梁存柱 达良俊 于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27,共17页
为了推动《中国植被志》研编工作,该文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阶段性成果,提出了作为《中国植被志》研编技术框架组成部分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对各植被型组及各植被型进行了简单定义和描述,并针对中国植被分类... 为了推动《中国植被志》研编工作,该文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阶段性成果,提出了作为《中国植被志》研编技术框架组成部分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对各植被型组及各植被型进行了简单定义和描述,并针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若干问题,特别就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总体框架、混交林的界定以及土壤在植被分类中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960年侯学煜在《中国的植被》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制定了分类等级和划分依据等更加完善的系统,之后《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1:1000000植被图说明书》和《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以及很多省区的植被专著对该系统进行过修订。2017年宋永昌在《植被生态学》中提出了一个分类等级单位调整的方案。本次提出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基本沿用《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原则、分类单位及系统,采用"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主要以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作为分类依据,包含三级主要分类单位,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低级单位);在三个主要分类单位之上分别增加辅助单位植被型组、群系组和群丛组,在植被型和群系之下主要根据群落的生态差异和实际需要可再增加植被亚型或亚群系。修订方案包含了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草地)、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湿地)、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和无植被地段9个植被型组,划分为48个植被型(含30个自然植被型、12个农业植被型、5个城市植被型和无植被地段)。自然植被中有23个植被型进一步划分出了81个植被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植被型 群系 群丛 群落外貌 群落生态特征 “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
原文传递
基于无人机遥感与植被指数的冬小麦覆盖度提取方法 被引量:68
6
作者 牛亚晓 张立元 +1 位作者 韩文霆 邵国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221,共10页
基于开源飞控Pixhawk开发了一套集成稳定云台、位置与姿态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数据采集模块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图像采集系统,同步采集520~920 nm范围内的红、绿和近红外波段信息。以冬小麦为例,分别在越冬期、拔... 基于开源飞控Pixhawk开发了一套集成稳定云台、位置与姿态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数据采集模块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图像采集系统,同步采集520~920 nm范围内的红、绿和近红外波段信息。以冬小麦为例,分别在越冬期、拔节期、挑旗期和抽穗期进行飞行实验,飞行高度55 m,多光谱影像地面分辨率2.2 cm。采用监督分类与植被指数统计直方图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田间尺度小麦覆盖度快速提取的方法,给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SAVI)及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MSAVI)对应的植被像元与土壤像元的分类阈值,分别为0.475 6、0.705 6和0.635 0。同时利用基于同步采集的地面分辨率可达0.8 cm的高清可见光遥感图像提取了相应时期的冬小麦覆盖度参考值。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及植被指数法可以较好地提取冬小麦越冬期、拔节期、挑旗期和抽穗期的植被覆盖度信息。与SAVI、MSAVI相比,基于NDVI分类阈值的提取效果最好,绝对误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植被覆盖度 无人机 多光谱遥感影像 植被指数 监督分类
下载PDF
遥感影像中分区分类法及在新疆北部植被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7
作者 师庆东 吕光辉 +1 位作者 潘晓玲 程维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268,共5页
对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分区分类的思想 ,根据影像所包含的局部特征将整体影像化为几个局部的影像 ,然后根据局部影像的特点对图像进行分类 ,使得每一区域的种类数目相对于整体减少 ,种类的特点得以突出 ,分类更具有针对性 ,再加以高程、... 对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分区分类的思想 ,根据影像所包含的局部特征将整体影像化为几个局部的影像 ,然后根据局部影像的特点对图像进行分类 ,使得每一区域的种类数目相对于整体减少 ,种类的特点得以突出 ,分类更具有针对性 ,再加以高程、坡度等地貌信息 ,提高分类精度。该分类法在新疆北部的植被分类中得到了应用 ,从NOAA影像中提出的NDVI为数据源 ,根据该植被区域特点 ,将研究区的植被区域划分为四个区 ,即 :新疆阿勒泰草原区、昭苏区、西准噶尔区和东天山区。利用GIS软件将整个研究区的NDVI指数图像化分为四块子图 ,根据各个区域植被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对四块子图分类。在此之后 ,再利用GIS软件将所有分类子图合并为整个区域的分类图。结果表明 ,该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NDVI指数的植被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遥感影像 分区分类法 新疆北部 NDVI指数 GIS
下载PDF
基于多元回归树的常绿阔叶林群丛数量分类——以古田山24公顷森林样地为例 被引量:58
8
作者 赖江山 米湘成 +1 位作者 任海保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1-769,共9页
常绿阔叶林植被分类一直是植被生态学研究中的难题,尤其是基本单位——群丛的分类。该文以地形因子和物种组成数据为变量的多元回归树方法,将浙江古田山24hm2森林监测样地的森林群落分为3个群丛。所得群丛既反映了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常绿阔叶林植被分类一直是植被生态学研究中的难题,尤其是基本单位——群丛的分类。该文以地形因子和物种组成数据为变量的多元回归树方法,将浙江古田山24hm2森林监测样地的森林群落分为3个群丛。所得群丛既反映了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间断分布,也符合植被分类基本单位的特点,为常绿阔叶林的群丛分类提供了新思路。并首次引入了指示值算法,解决了以往指示种无法量化的难题。最终以优势层优势种为主、下木层指示种为辅的命名原则,将3个群丛命名为:1)石斑木(Raphiolepis indica)+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格药柃(Eurya muricata)+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木荷(Schima superba)+甜槠(Castanopsis eyrei)群丛;2)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灰白蜡瓣花(Corylopsis glandulifera var.hypoglauc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甜槠群丛;3)短尾越桔(Vaccinium carlesii)+毛花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杨梅叶蚊母树(Distylium myricoides)+浙江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木荷+甜槠群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指示种 指示值 地形因子 植被分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 被引量:48
9
作者 关文彬 冶民生 +2 位作者 马克明 刘国华 汪西林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679-686,共8页
沿岷江干旱河谷(流域-海拔梯度)剖面线设置"U"形样带3条,对植被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就岷江干旱河谷调查的48个样方,151个物种创建样地-物种数据库,应用TWINSPAN植被数量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调查的... 沿岷江干旱河谷(流域-海拔梯度)剖面线设置"U"形样带3条,对植被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就岷江干旱河谷调查的48个样方,151个物种创建样地-物种数据库,应用TWINSPAN植被数量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调查的样地物种组成特征,对数量分类的结果进行适度调整,建立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分类系统。将岷江干旱河谷的植被划分为11个群系,18个群丛,均为灌丛单一类型。11个群系分别为:绣线菊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黄花亚菊灌丛、莸灌丛、驼绒藜灌丛、小马鞍羊蹄甲-白刺花灌丛、瑞香灌丛、西南野丁香灌丛、FDA1子栎灌丛、金花小檗-忍冬灌丛、华帚菊-小黄素馨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干旱河谷 植被分类 灌丛 群落类型 TWINSPAN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类群及其特征 被引量:48
10
作者 王伯荪 张炜银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15,共9页
对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回顾。讨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分类单位与等级 ,提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的植被分类系统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可分为 2个植被型组 ,7个植被型 ,4个植被亚型 ,35个群系 ,2 1个亚群系 ,1 0 9个... 对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回顾。讨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分类单位与等级 ,提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的植被分类系统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可分为 2个植被型组 ,7个植被型 ,4个植被亚型 ,35个群系 ,2 1个亚群系 ,1 0 9个群丛组或群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热带森林植被 植被分类 类群 特征
下载PDF
植被遥感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1
作者 杨超 邬国锋 +3 位作者 李清泉 王金亮 渠立权 丁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32,共9页
遥感影像分类是获取植被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分类方法的选择是影响分类精度的关键因素。从植被遥感分类中是否具有先验知识的分类方法、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及相关辅助信息的分类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和其他分类方法等方面对国... 遥感影像分类是获取植被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分类方法的选择是影响分类精度的关键因素。从植被遥感分类中是否具有先验知识的分类方法、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及相关辅助信息的分类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和其他分类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为深入研究在现有分类方法基础上如何提高植被遥感分类的精度及进行植被遥感细分类,建议利用影像融合DEM的三维地形辅助分类及选取训练样本提高样本分离度;将混合像元分解思想融入到现有的植被遥感分类方法中,综合地形、纹理、光谱等辅助信息进行细分类;继续开展对"软"分类器方法的研究,将单个像元分解为不同组分,从"亚像元"级进行植被遥感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遥感 三维地形 混合像元分解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被引量:42
12
作者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87,共11页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植被类型 西双版纳 云南南部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37
13
作者 白文娟 焦菊英 +2 位作者 马祥华 温仲明 焦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17-1322,共6页
采用TWINSPAN分类和CA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33个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样方进行了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在40a的演替过程中,退耕地植被大体上经历了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为优势种的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 采用TWINSPAN分类和CA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33个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样方进行了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在40a的演替过程中,退耕地植被大体上经历了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为优势种的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和长芒草(Stipabungeana)为优势种的群落、铁杆蒿(Artemisiagmelinii)为优势种的群落和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为优势种的群落,4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表现出较强的延续性和递进性。排序轴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以及地形因子或强或弱地影响着退耕地自然植物群落的变化,其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土壤水分以及坡度与植物群落变化之间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植被恢复 植物群落分类 植物群落排序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一种基于植被指数的遥感影像决策树分类方法 被引量:41
14
作者 潘琛 杜培军 +1 位作者 罗艳 袁林山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7-780,797,共5页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研究区,采用2000年ETM+多光谱影像作为遥感信息源,选择影像的光谱特征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绿度植被指数(GVI)、比值植被指数(RVI)等10种植被指数作为分类特征,基于See5决策树学习软件构建分类决策树,实现了研究区...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研究区,采用2000年ETM+多光谱影像作为遥感信息源,选择影像的光谱特征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绿度植被指数(GVI)、比值植被指数(RVI)等10种植被指数作为分类特征,基于See5决策树学习软件构建分类决策树,实现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的遥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法易于综合多种特征进行遥感影像的分类,植被指数参与到决策树分类中能够提高分类的总体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决策树 See5 分类
下载PDF
《中国植被志》研编内容与规范 被引量:44
15
作者 王国宏 方精云 +12 位作者 郭柯 谢宗强 唐志尧 沈泽昊 王仁卿 王襄平 王德利 强胜 于丹 彭少麟 达良俊 刘庆 梁存柱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78,共51页
植被志是基于植被(或植物群落)调查资料,全面记叙植被的外貌、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地理分布和生境条件等特征,并对同类植被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志书。《中国植被志》是第一部对中国植被进行全面记述的志书,预计完成约48卷110册。在... 植被志是基于植被(或植物群落)调查资料,全面记叙植被的外貌、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地理分布和生境条件等特征,并对同类植被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志书。《中国植被志》是第一部对中国植被进行全面记述的志书,预计完成约48卷110册。在借鉴《中国植被》(1980)(简称"80方案")植被分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中国植被志》将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高级分类单位(植被型组、植被型和植被亚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中级和低级分类单位(群系组、群系、亚群系,群丛组、群丛)进行详细描述。植被高级分类单位的描述具有概括性质,是在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级和低级分类单位描述的基础上,对其在全球和中国境内的地理分布、自然环境、群落外貌、植被类型及多样性、优势种或共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以及资源现状等进行概述,并对"80方案"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和拓展,将提供对中国植被基本特征客观、准确的记述。在植被中级和低级分类单位中,群系组描述的内容包括地理分布、自然环境、群落外貌、植被类型以及价值与保育等内容;群系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分布、自然环境、生态特征、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群丛组和群丛的分类与描述、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生物量与生产力、植被动态与演替以及价值与保育等方面。作为植被志研编的核心内容,群丛组和群丛的分类与描述主要基于植被调查资料,采用数量分类方法,根据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的差异划分出不同的植被类型,并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和归纳。其中,群落的层片结构、特定植被分类单元的特征种或特征种组的筛选与甄别是植被类型划分的关键环节;而群落外貌,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各类物种的生长习性、生境的偏适性等是群丛组和群丛描述与归纳的重点内容。该文提出了中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植被志 植被分类 植被命名 植被描述 群系组 群系 群丛组 群丛
原文传递
基于NOAA-AVHRR数据的中国东部地区植被遥感分类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俊祥 达良俊 +1 位作者 王玉洁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6-443,共8页
该文采用19幅(时间跨8个月)时间序列的NOAA_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最大值合成影像遥感数据,经过主分量分析(Principlecomponentanalysis,PCA)处理后,用非监督分类方法的ISODATA算法,对中国东部地区的(五省一市)植被进行分类,结果... 该文采用19幅(时间跨8个月)时间序列的NOAA_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最大值合成影像遥感数据,经过主分量分析(Principlecomponentanalysis,PCA)处理后,用非监督分类方法的ISODATA算法,对中国东部地区的(五省一市)植被进行分类,结果可以分出2 8种土地覆盖类型,除了两种类型为水体和城市或裸地外,其余2 6种类型均为植被类型,根据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这2 6类可以归并为6大植被类型:1)常绿阔叶林;2 )针叶林;3)竹林;4 )灌草丛;5 )水生植被;6 )农业植被。用1∶10 0 0 0 0 0数字化《中国植被图集》的植被类型检验遥感分类结果表明,针叶林、灌草丛、常绿阔叶林和农业植被的分类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和面积精度,位置精度分别为79.2 %、91.3%、6 8.2 %和95 .9% ,面积精度分别达到92 .1%、95 .9%、6 3.8%和90 .5 %。这6大植被类型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与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区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A-AVHRR数据 中国东部地区 植被分类 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主分量分析
下载PDF
利用20年遥感影像分析西部干旱区植被演变特征 被引量:29
17
作者 师庆东 陈利军 +1 位作者 潘晓玲 吕光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88,共5页
该文利用 1 992年 1km× 1km的FVC指数结合数字地面高程DEM得出比较符合该地区的分类方案 ,将该分类方案统一地应用于 1 982年~ 2 0 0 0年连续 1 9a的 8km× 8km分辨率的FVC影像中 ,得到该地区每年植被分布图。在GIS支持下 ,... 该文利用 1 992年 1km× 1km的FVC指数结合数字地面高程DEM得出比较符合该地区的分类方案 ,将该分类方案统一地应用于 1 982年~ 2 0 0 0年连续 1 9a的 8km× 8km分辨率的FVC影像中 ,得到该地区每年植被分布图。在GIS支持下 ,计算了 1 982年~ 1 988年、1 989年~ 1 994年、1 995年~ 2 0 0 0年间的众值图像 ,利用众值图像之间递减或递增或震荡的数值关系得出近 2 0a植被变化的图像及数据。主要结论 : ①西部干旱区植被总体成增长趋势 ,不同的垂直地带的增长幅度不同 ; ②平原区以植被的增长斑块为主 ,主要为以绿洲为核心的绿洲增长斑块 ,植被主要由荒漠植被、荒漠草地转移为绿洲、草甸 ; ③平原区退化斑块主要在塔里木河下游和车尔臣河流域以及内蒙古境内的季节性河流东河、西河 ,在准噶尔盆地周边也有斑块分布 ,另外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南部与甘肃张掖、山丹交界处也有较大的退化斑块 ; ④高山带植被演变有区域分异特征 ,改善单元多零星分布在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 ,而退化单元则呈带状或斑块状较集中的分布在昆仑山北坡、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坡 ,退化类型多位荒漠草原向荒漠植被变化 ,荒漠植被向稀疏荒漠植被变化。由于高山带地区人类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它的演变的存在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应给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西部干旱区 植被 演变特征 FVC指数 数字地面高程
下载PDF
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群丛数量分类及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8
18
作者 黄甫昭 王斌 +3 位作者 丁涛 向悟生 李先琨 周爱萍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以弄岗15 ha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监测样地各样方的相对海拔、坡度、坡向、凹凸度和物种重要值数据为变量,采用多元回归树方法将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森林群落分为8个群丛。同时,按乔木层、亚乔木层优势种为主,灌木层指示种为辅的方法分别... 以弄岗15 ha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监测样地各样方的相对海拔、坡度、坡向、凹凸度和物种重要值数据为变量,采用多元回归树方法将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森林群落分为8个群丛。同时,按乔木层、亚乔木层优势种为主,灌木层指示种为辅的方法分别把8类群丛命名为:(A)南方紫金牛(Ardisia thyrsiflora)–苹婆(Sterculia monosperma)–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和空气的湿度都较大的谷底边缘;(B)对叶榕(Ficus hispida)–苹婆–董棕(Caryota obtusa)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伴有季节性水淹、土壤和空气湿度都很大的谷底;(C)山石榴(Catunaregam spinosa)–广西牡荆–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太阳直射时间较长、水分条件中等偏旱的中下坡阳坡地带;(D)垂茉莉(Clerodendrum wallichii)–苹婆–广西棋子豆(Cychidendron guangxiensis)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太阳直射时间稍短、水分条件适中的中下坡阴坡地带;(E)米仔兰(Aglaia odorata)–闭花木(Cleistanthus sumatranus)–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湿度中等偏旱的中上坡半阴坡地带;(F)割舌树(Walsura robusta)–闭花木–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湿度中等偏旱、比较陡峭的半阳坡地带;(G)枝花流苏树(Chionanthus ramiflorus)–广西牡荆-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坡度缓和、太阳直射的时间较短、水分条件适中的垭口部位;(H)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ius)–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到太阳直射时间最长、岩石裸露度最大、气温干燥、土壤水分严重不足的山顶及其周围。群丛划分说明该区域植被差异主要源于相对海拔和坡向变化,各群丛物种组成并不存在明显界限,而是随环境梯度逐渐变化,反映了植被分布具有连续性,间断只是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回归树 地形因子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植被分类
原文传递
基于RS与GIS方法的海南植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马荣华 贾建华 +1 位作者 胡孟春 黄杏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植被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 .该文以 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分布图和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 ,综合GIS参与监督分类及目视判读的方法 ,以GIS为工具对海南岛的植被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海南...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植被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 .该文以 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分布图和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 ,综合GIS参与监督分类及目视判读的方法 ,以GIS为工具对海南岛的植被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海南岛建省后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加剧 ,人工植被面积明显增加 ,但空间差异大 ;自然植被面积减少 ,边缘线在向中部山区退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植被分类 植被变化 海南
下载PDF
高分辨率影像的植被分类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颜梅春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40,共6页
高分辨率影像的纹理信息可解决用光谱分类面临的“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问题,更精确地分辨地物的细微变化,但将纹理作为主要信息进行植被分类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南京市钟山景区为例,利用IKONOS影像数据的纹理信息进行植被分类,并将... 高分辨率影像的纹理信息可解决用光谱分类面临的“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问题,更精确地分辨地物的细微变化,但将纹理作为主要信息进行植被分类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南京市钟山景区为例,利用IKONOS影像数据的纹理信息进行植被分类,并将结果与用光谱信息、植被指数信息的分类结果比较。共使用了4个灰度共生矩阵纹理量:CON(对比)、COR(相关)、HOM(同质)和MCON(改进的对比)分析各类植被的纹理表征设阈值分割;用3个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指数)、MSAVI(改进的土壤调节指数)和SAVI(土壤调节指数)(L取0.5和5)选择发现SAVI5最能区分。对纹理和指数信息均设各类型的阈值进行分割提取;基于光谱信息分别用最小距离监督分类和ISODATA非监督分类。研究中先进行数据恢复,再分别用三种信息将试验区植被分为6类:草地、竹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和园地,最后将三种方法4个结果进行比较。精度评价的结论是:纹理信息分类的精度最高,植被指数次之,光谱信息中的非监督分类最低,纹理反映地物光谱及差异信息,可作为最佳方法用于植被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KONOS影像 植被分类 南京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