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DVI的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50
1
作者 李辉霞 刘国华 傅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495-5504,共10页
采用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站资料,在掌握近10a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基础上,分不同植被类型探讨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通过分离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NDVI的贡献,定量评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 采用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站资料,在掌握近10a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基础上,分不同植被类型探讨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通过分离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NDVI的贡献,定量评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三江源地区2001—2010年植被生长呈好转趋势,植被增长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在10a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人类活动可在短期内加快植被变化速率,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贡献分别为79.32%和20.68%;降水和气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程度相当,其中受春季和秋季的降水和气温影响最大,尤其是植被生长季前后一个月(4月份和10月份)的气候条件;与林地和灌丛相比,高寒草地受气候条件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中高寒草甸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NDVI与降水和气温均具有较高相关性,高寒草原受气温的影响比较大,而高山植被受降水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在气候条件利于植被生长的趋势下,2001—2010年三江源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表现出正影响,实测NDVImax与模拟NDVImax之间的残差为0.0863,表明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其中黄河源区东部和长江源区通天河两侧的生态恢复效益最为明显,而在唐古拉山、昆仑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等山脉的周边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仍表现为负影响;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正影响呈现出下降趋势,2001—2010年NDVImax残差的回归斜率为-0.0039,表明生态项目实施的短期行为严重,生态建设的效果缺乏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三江源
下载PDF
植被与水土流失研究综述 被引量:93
2
作者 张清春 刘宝元 翟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96-101,共6页
植被作为影响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子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植被变化指标的观测、植被不同部位在水土流失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植被类型在控制水土流失中的效益三方面对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 。
关键词 植被 植被变化 水土流失 植被覆盖度 叶面积指数 有效根密度 植被冠层高度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00
3
作者 张含玉 方怒放 史志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960-3968,共9页
为研究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后,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利用1999—2013年SPOT VGT NDVI 1km/10d分辨率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偏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及变... 为研究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后,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利用1999—2013年SPOT VGT NDVI 1km/10d分辨率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偏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1999—2013年年最大NDVI的平均值为0.31,NDVI较高的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南部,而西北部植被覆盖度较低;自1999年开始,黄土高原地区NDVI呈极显著(P<0.01)增加趋势,年最大NDVI的变化斜率为0.0099;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和生长季的植被状况均呈现良性发展趋势;1998—2013年间,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呈现不显著的"冷湿化"特征;NDVI年际(及生长季和季节)变化与降雨和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在月时间尺度上,呈显著的相关性,并且月NDVI与当月降雨量的相关性要强于与当月温度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对温度的响应存在一个月的滞后期,而对降雨的响应无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特征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0
4
作者 丁一汇 李巧萍 董文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3-621,共9页
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了中国区域植被发生改变后引起的局地或区域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大范围区域植被变化对区域降水、温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可导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尤其加剧了华北、西... 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了中国区域植被发生改变后引起的局地或区域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大范围区域植被变化对区域降水、温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可导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尤其加剧了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西北地区绿化有利于黄河流域降水增加,而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降水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里的洪涝灾害;气温的变化比降水更显著,植被退化使当地气温明显升高,使中、低层大气变得干燥,近地层风速加大,而植树造林却使当地及周围地区冬偏暖、夏偏凉,大气变得湿润,近地层风速减小,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另外,植被变化对东亚冬、夏季风强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分布和冬季低温、冷害事件发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气候影响 数值模拟 植被变化 分辨率 气温
下载PDF
放牧干扰下的蝗虫-植物相互作用关系 被引量:48
5
作者 康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和蝗虫群落在不同放牧强度影响下的多样性、均匀性和丰盛度变化。比较了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在放牧梯度上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放牧干扰活动会明显地影响植物和蝗虫群落结构,但蝗虫群落结构的变化趋...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和蝗虫群落在不同放牧强度影响下的多样性、均匀性和丰盛度变化。比较了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在放牧梯度上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放牧干扰活动会明显地影响植物和蝗虫群落结构,但蝗虫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并非与植物完全同步。蝗虫与植物间的联系更多地表现在植物起着蝗虫栖息地条件的作用,而并不完全是食料植物的作用。文中对放牧实践与多样性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放牧 蝗虫 多样性 植被
下载PDF
2000-2012年祁连山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61
6
作者 武正丽 贾文雄 +3 位作者 赵珍 张禹舜 刘亚荣 陈京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1-1252,共12页
研究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对这一地区土地利用总体特征以及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利用2000-201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MODIS NDVI数据并结合相应的气候资料,通过对逐像元信息... 研究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对这一地区土地利用总体特征以及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利用2000-201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MODIS NDVI数据并结合相应的气候资料,通过对逐像元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运用均值法、斜率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研究了2000-2012年不同季节祁连山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 a来祁连山植被覆盖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春季植被改善最为明显,秋季次之;植被覆盖变化在不同季节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不同季节植被与气温、降水的时滞效应不尽相同;祁连山春季大部分地区NDVI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夏季NDVI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秋、冬季NDVI与降水、气温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MODIS NDVI 植被变化 气候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宁夏近20年来植被覆盖度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58
7
作者 陈晓光 李剑萍 +2 位作者 韩颖娟 李志军 陈葆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75-1383,共9页
利用1981—2004年的植被指数(NDVI)资料,结合实地植被调查资料,将宁夏植被类型划分4个区域,确定了各地植被指数与覆盖度的关系,分析了宁夏各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 利用1981—2004年的植被指数(NDVI)资料,结合实地植被调查资料,将宁夏植被类型划分4个区域,确定了各地植被指数与覆盖度的关系,分析了宁夏各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4年来宁夏贺兰山与贺兰山东麓的年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中部干旱带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近4年来,贺兰山植被状况整体变好;贺兰山东麓植被状况整体变差;中部干旱带的植被状况夏季变差,秋季变好;南部山区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变好。宁夏春夏季降水量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关键性因子,气温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植被变化 宁夏
下载PDF
2000—2016年黄土高原不同土地覆盖类型植被NDVI时空变化 被引量:59
8
作者 孙锐 陈少辉 苏红波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8-1258,共11页
了解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对区域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13A1数据,辅以Sen+Mann-Kendall、变异系数、Hurst指数,通过分析2000-2016年间黄土高原NDVI年最大值(NDVIymax)和生长季均值(NDVIgsmean)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 了解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对区域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13A1数据,辅以Sen+Mann-Kendall、变异系数、Hurst指数,通过分析2000-2016年间黄土高原NDVI年最大值(NDVIymax)和生长季均值(NDVIgsmean)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以了解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后的植被覆盖恢复情况。结果表明:①2000-2016年植被NDVIymax和NDVIgsmean呈现波动式增长趋势,增长率分别为0.0070/a(P<0.01)和0.0063/a(P<0.01),生态环境整体不断改善。②NDVIymax和NDVIgsmean显示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的面积远高于呈减少趋势的面积(93.42%和96.22%、6.58%和3.78%),植被覆盖状态正在不断改善。2种数据变化趋势下,不同土地覆盖类型表现略有差异,森林极显著增加趋势面积最大(73.02%和82.60%),其次为耕地(47.87%和67.43%),再次为裸地(47.03%和61.68%)。③NDVIgsmean的变异系数小于NDVIymax的变异系数,相对稳定区域面积比分别为63.31%与56.64%,2种数据分析下森林变异系数最小,植被稳定性最好。④从植被NDVI变化趋势与Hurst组合结果得出,NDVIymax未来呈现改善趋势面积占41.35%,退化趋势面积占58.65%;NDVIgsmean呈现改善趋势面积占49.19%,退化趋势面积占50.81%。2种数据下,灌木地未来发展趋势最好,森林和耕地退化趋势面积超过了50%。研究人员应持续关注退化趋势地区的植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NDVI MOD13A1 植被变化 土地覆盖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被引量:58
9
作者 徐浩杰 杨太保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8-409,共12页
以2001—2010年MODIS NDVI植被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该区同期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Hurst指数等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0 a来柴达木盆地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01—201... 以2001—2010年MODIS NDVI植被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该区同期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Hurst指数等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0 a来柴达木盆地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01—2010年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季NDVI平均值(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增长率为0.041/10 a。柴达木盆地主要植被类型灌丛、草原、荒漠NDVI的线性增长率分别为0.043/10 a、0.034/10 a、0.028/10 a;②柴达木盆地植被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整体呈"S"型增长,具有两次明显的植被快速增长期;③柴达木盆地植被改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43%,并主要分布在布尔汉布达山、祁漫塔格山、鄂拉山、柴达木山、宗务隆山的高山区,冬给措纳湖周边和绿洲核心区。植被退化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35%,并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区,特别是柴达木河绿洲和那陵格勒河绿洲的中下游地区;④植被NDVI与1—5月平均气温以及5—8月可利用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被生长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绿洲核心区及高山区,占植被区面积的8.36%,植被生长与可利用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山区及山地河谷地带,占植被区面积的30.95%;⑤植被生长季延长和生长加速是柴达木盆地植被NDVI增加的主要原因,气候的暖湿化是促使柴达木盆地植被改善的主要驱动力;⑥柴达木盆地植被改善具有强持续性,未来大部分区域植被将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植被变化 温度 可利用降水量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的地质证据 被引量:48
10
作者 吴珍汉 吴中海 +2 位作者 胡道功 叶培盛 周春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7-587,共11页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壳缩短增厚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隆升对环境变迁和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存在不同认识。通过统计分析青藏高原中段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地层倾角,表明区域褶皱变形主要发生于古近纪...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壳缩短增厚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隆升对环境变迁和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存在不同认识。通过统计分析青藏高原中段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地层倾角,表明区域褶皱变形主要发生于古近纪,中新世湖相沉积地层产状平缓,挤压构造变形微弱,说明地壳缩短增厚主要发生于中新世前。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青藏地区热带亚热带阔叶林植被自始新世中期开始逐步减少,至中新世早期濒临消亡;暗针叶林植被自渐新世早中期开始逐步增加,至中新世早中期达到繁盛程度甚至居主导地位。根据这些地质证据,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古气温及年代学资料,综合推断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高度达到海拔400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早期湖相沉积 孢粉组合 古植被 青藏高原隆升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域分异特征 被引量:45
11
作者 于伯华 吕昌河 +2 位作者 吕婷婷 杨阿强 刘闯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1-397,共7页
植被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本研究以1981-2006年间的GIMMS/NDVI产品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别从植被空间分布、植被波动和植被变化等方面,探讨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 植被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本研究以1981-2006年间的GIMMS/NDVI产品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别从植被空间分布、植被波动和植被变化等方面,探讨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981-2006年间,雅鲁藏布江河谷区、错那县和墨脱县的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南缘、三江源地区的顶端和青海南山北麓等区域地表植被年际波动较大。反映区域植被盖度时间变化趋势的SLOPE值以及植被盖度,具有从南部、东南部向北、西北部"下降—上升—不变"的规律。植被盖度下降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和青海湖南部,其次是三江源中南部地区;植被没有明显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植被指数显著上升的区域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区,植被指数明显上升区域主要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山间盆地区,轻微上升的区域分散在明显改善区的周围。依据SLOPE值的空间分异特征将整个高原划分为4个一级区:帕米尔高原植被指数上升区、藏北高原—阿里高原—柴达木盆地植被指数稳定区、高原中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河谷植被指数上升区和三江源—横断山区植被指数下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变化 区域分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地球暖化促进植物迁移与入侵 被引量:34
12
作者 钟永德 李迈和 Norbert Kraeuchi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在当今快速的全球气候变化 ,特别是快速而急剧的地球暖化情况下 ,现有植物及其系统被迫 :1)重新适应这种变化了及仍在变化着的环境条件 ;2 )往高海拔及极地方向迁移寻找合适的生存环境 ;或者 3)因其迁移的速度赶不上气候变化的速度而消... 在当今快速的全球气候变化 ,特别是快速而急剧的地球暖化情况下 ,现有植物及其系统被迫 :1)重新适应这种变化了及仍在变化着的环境条件 ;2 )往高海拔及极地方向迁移寻找合适的生存环境 ;或者 3)因其迁移的速度赶不上气候变化的速度而消亡。同时 ,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 (包括降水量及其分配 )的变化 ,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干扰型式 (包括干扰种类、强度及延续时间 )的变化 ,一方面将使现有植物及其生态系统对外来生物的抗性弱化 ,另一方面将激活外来物种的活性 ,导致外来生物的快速扩散与大规模入侵 ,进而排挤和“杀死”当地乡土种 ,减少生物多样性 ,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最终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在制定域、国家及全球经济与环境政策时 ,应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暖化 全球气候变化 植物迁移 生物入侵 外来种 植被变化
下载PDF
2000-2016年黄河源区植被NDVI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13
作者 刘启兴 董国涛 +3 位作者 景海涛 周俊利 党素珍 贾培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2,共7页
NDVI是研究区域植被变化的重要表征性指数。基于2000—2016年的MODIS NDVI遥感数据和同时期地面气象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检验法、斜率变化趋势分析法、复直线回归分析法等多种时间与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 NDVI是研究区域植被变化的重要表征性指数。基于2000—2016年的MODIS NDVI遥感数据和同时期地面气象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检验法、斜率变化趋势分析法、复直线回归分析法等多种时间与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源区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探索黄河源区植被与气候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分析了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源区NDVI在2000—2016年期间没有特别明显的突变年份;源区70.4%的区域植被NDVI是增加的,增长率大部分处于0~0.004/a。复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气象因素对源区植被生长变化起到主要的促进作用,99%的区域NDVI气候因素贡献值为正值。人类活动促使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占总面积的比例是55%,说明人类活动等因素对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仍有接近50%的区域人类活动使NDVI减少,高寒草地的退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植被变化 NDVI 人类活动 气候因素
下载PDF
1982—2012年全球干旱区植被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42
14
作者 郑艺 张丽 +1 位作者 周宇 张炳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6,共8页
基于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GIMMS3g NDVI(1982—2012年),分析了全球干旱区(包括亚湿润干旱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文等非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全球干旱区NDVI总体呈显著增长趋势(P<0.00... 基于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GIMMS3g NDVI(1982—2012年),分析了全球干旱区(包括亚湿润干旱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文等非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全球干旱区NDVI总体呈显著增长趋势(P<0.001),增长速率为0.000 5·a^(-1),略低于全球植被增长速率。显著上升区域和显著下降区域分别占全球植被显著变化区域面积的27.0%和7.7%(P<0.05)。显著退化面积最大区域为半干旱区。2降水作为干旱区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主要表现在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植被的影响上,对亚湿润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影响较小。3全球不同干旱区植被变化及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如澳大利亚南部主要受到季节降水的影响,植被改善;而南美和欧亚大陆中部则主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植被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驱动因子 GIMMS3g NDVI 气候变化 人文因素 干旱区
原文传递
太行山区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李晓荣 高会 +1 位作者 韩立朴 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8-508,共11页
本文基于2000—2014年MODIS NPP数据,结合同期土地利用变化、气温、降水和DEM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及分区统计法等方法,研究了太行山区2000—2014年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PP变化... 本文基于2000—2014年MODIS NPP数据,结合同期土地利用变化、气温、降水和DEM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及分区统计法等方法,研究了太行山区2000—2014年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为太行山区植被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调控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太行山区植被NPP多年平均值为284.0 g(C)·m^(-2)·a^(-1),耕地、林地和草地的NPP均值分别为302.5 g(C)·m^(-2)·a^(-1)、258.1 g(C)·m^(-2)·a^(-1)、286.5 g(C)·m^(-2)·a^(-1)。(2)2000—2014年太行山区植被NPP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大部分植被NPP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16.17%的植被NPP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西侧;0.88%的植被NPP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零散分布在研究区内。(3)不同植被类型NPP变化速率为草地>耕地>林地。(4)基于区域平均计算,太行山区植被NPP与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与气温负相关(P>0.05)。基于像元计算,植被NPP与降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区面积比例为23.82%,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北段,几乎没有显著负相关区;植被NPP与气温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区面积比例为8.42%,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西侧,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区面积比例为0.81%,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最北端。(5)研究期内气候因子对植被NPP的升高整体上表现为促进作用,而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太行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仍应以减少人为干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净初级生产力(NPP) 土地利用类型 植被变化 MODIS 驱动力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杨达 易桂花 +4 位作者 张廷斌 李景吉 秦岩宾 文博 刘志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61-1372,共12页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屏障,研究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MOD09A1数据反演的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2001—2018年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结合气象站点数据阐...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屏障,研究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MOD09A1数据反演的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2001—2018年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结合气象站点数据阐释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呈缓慢上升趋势,不同气候区生长季NDVI年际变化差异明显,NDVI值波动幅度表现为高原湿润气候区>半湿润气候区>半干旱气候区>干旱气候区。青藏高原湿润气候区、半湿润气候区、干旱气候区、半干旱气候区NDVI显著升高和降低面积占比分别为1.4%和1.9%、4.9%和1.5%、16.4%和0.8%、7.0%和2.0%,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NDVI升高面积占比明显大于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气温是影响湿润气候区和半湿润气候区NDVI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在干旱气候区,降水对NDVI的影响明显强于其他气候因子。气温对整个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的驱动作用强于降水和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通径分析 驱动力
原文传递
末次冰期以来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孢粉记录及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39
17
作者 吕厚远 刘嘉麒 +4 位作者 储国强 顾兆炎 Negendank J Schettler G Mingram J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4-291,共8页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钻孔孢粉记录的研究认为 ,末次冰期以来 ,该区植被类型从早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依次演替为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 落叶阔叶 针叶混交林 (湖边草地 )→热带...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钻孔孢粉记录的研究认为 ,末次冰期以来 ,该区植被类型从早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依次演替为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 落叶阔叶 针叶混交林 (湖边草地 )→热带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气候最寒冷的时期温度比目前至少降低了 4— 6°C以上。全新世早期相对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被变化 广东湛江 末次冰期 湖光岩玛珥湖 孢粉记录 古环境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近50年分季节降水变化的DFA分析 被引量:38
18
作者 张斌 史凯 +3 位作者 刘春琼 艾南山 刘刚才 覃发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1-566,共6页
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分析元谋干热河谷1956—2006年分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对1978~2006年进行滑移分析。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分季节降水量时间序列至少在50a的尺度上具有微弱的Hurst效应:夏、冬季具有较弱的长期持续性... 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分析元谋干热河谷1956—2006年分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对1978~2006年进行滑移分析。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分季节降水量时间序列至少在50a的尺度上具有微弱的Hurst效应:夏、冬季具有较弱的长期持续性及较强的随机性,春、秋季具有较弱的反持续性。植被生物量和盖度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所引起的下垫面性质改变,是干热河谷分季节降水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元谋干热河谷降水量的变化对当地植被恢复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A 干热河谷 分季节降水量 植被变化
下载PDF
干旱区对降水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9
作者 朱雅娟 吴波 卢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水分是干旱区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降水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水分来源。根据气候变化研究的预测,未来我国干旱区的降水格局会改变,包括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等。降水变化会影响干旱区的土壤变化,植被变化,土地荒漠化和水文变化等方面... 水分是干旱区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降水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水分来源。根据气候变化研究的预测,未来我国干旱区的降水格局会改变,包括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等。降水变化会影响干旱区的土壤变化,植被变化,土地荒漠化和水文变化等方面。我国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的降水有总体增加趋势,而部分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的降水则出现减少趋势。降水的增加能够促进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被盖度,促使荒漠植被向草原植被方向发展,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逆转;另外,降水增加会增加河流的径流量和湖泊水量,促进洪水的发生,降水减少则具有相反的效应。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预测干旱区在未来降水格局改变之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对于天然植被保育以及荒漠化防治等实践工作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实验,如增雨、升温、模拟氮沉降和CO2浓度增加等对干旱区的土壤、植被、荒漠化和水文等方面的影响,才能获得更有说服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降水变化 土壤变化 植被变化 荒漠化 水文变化
下载PDF
MODIS NDVI和AVHRR NDVI对草原植被变化监测差异 被引量:36
20
作者 陈燕丽 龙步菊 +2 位作者 潘学标 钟仕全 莫伟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1-845,共15页
以草地作为研究载体,对比分析草原植被AVHRRNDVI和MODISNDVI两种NDVI序列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讨论两种NDVI序列对降水量、平均气温和水汽压3种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为合理选择NDVI序列对植被进行监测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两种NDV... 以草地作为研究载体,对比分析草原植被AVHRRNDVI和MODISNDVI两种NDVI序列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讨论两种NDVI序列对降水量、平均气温和水汽压3种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为合理选择NDVI序列对植被进行监测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两种NDVI序列所反映的草原植被年内变化趋势相似,但MODISNDVI对各类草原的区分度优于AVHRRNDVI;(2)两种NDVI序列所反映的2000年—2003年草原植被年际变化差异明显。较之于MODISNDVI,AVHRRNDVI变化趋势分类图表现出更强的植被改善趋势,植被改善面积在AVHRRNDVI变化趋势分类图中占94.25%,在MODISNDVI中为83.33%;两种NDVI变化趋势分类图反映的植被变化趋势吻合度为52.88%。(3)两种NDVI序列与水汽压、降水量相关性差异显著。MODISNDVI与各站点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均大于GIMMSNDVI;而MODISNDVI与水汽压的相关系数83%(10个站点)小于GIMMSNDVI,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67%(8个站点)小于GIMMSND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草原 NDVI MODIS AVHR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