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汉代天水郡的民族管理建置 被引量:3
1
作者 安梅梅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汉代天水郡是一郡三种建置并存,即管理普通民众的县、管理归降民族的属国和管理聚居民族的道。属国和道不同于郡县制,其民众"因其故俗",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种民族管理建置适应了汉代天水郡多民族聚居、民族成份复杂的形势,... 汉代天水郡是一郡三种建置并存,即管理普通民众的县、管理归降民族的属国和管理聚居民族的道。属国和道不同于郡县制,其民众"因其故俗",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种民族管理建置适应了汉代天水郡多民族聚居、民族成份复杂的形势,体现了汉代民族政策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当地民族融合的发展和边郡的稳定。东汉时天水属国停设,在此地恢复了县的建置,道的数目也大为减少,这说明了东汉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天水郡 属国 建置
下载PDF
兵农合一 全民皆兵——越国军事制度初探
2
作者 陈章 邹旭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3-98,共6页
越国兴起于春秋晚期,从一个小诸侯国到最终灭吴称霸,其发展壮大的原因除了越国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外,还应归功于军事制度改革的成功。越国实行“全民皆兵”,“兵农合一”的兵役制,而这种兵役制得以实施的经济基础是勾践推... 越国兴起于春秋晚期,从一个小诸侯国到最终灭吴称霸,其发展壮大的原因除了越国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外,还应归功于军事制度改革的成功。越国实行“全民皆兵”,“兵农合一”的兵役制,而这种兵役制得以实施的经济基础是勾践推行的国家授田制。越国在军事编制上设有三军,兵种则包括水军,步兵,禁卫军,后勤保障以及地方兵等。此外,越国推行严格的军事纪律,有较为完备的赏惩条例,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综合来看,勾践时期越国的军事制度在其所处的时代而言是相当完备的,越国的军事制度是成就其后来称霸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国 军事制度 兵役制
下载PDF
中英缅甸交涉再检讨
3
作者 马勇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42-50,123,共10页
缅甸为清帝国属邦,进入19世纪晚期开始出现宗藩问题。英国殖民主义的渗透、进攻,是其危机的外部因素;而清帝国面对工业化转型、新殖民主义挑战,以及属国体制调整,深感力不从心,无法与英国武力抗衡,这都使缅甸问题更加复杂化。在中英缅... 缅甸为清帝国属邦,进入19世纪晚期开始出现宗藩问题。英国殖民主义的渗透、进攻,是其危机的外部因素;而清帝国面对工业化转型、新殖民主义挑战,以及属国体制调整,深感力不从心,无法与英国武力抗衡,这都使缅甸问题更加复杂化。在中英缅甸问题谈判中,清帝国利用曾纪泽、赫德展开“多轨外交”,有其成功的一面,也为后来的结局埋下了失败的种子。缅甸退出,属国体制解体,一方面是天朝上国的屈辱,是东方式殖民主义面对西方新殖民主义的失败;另一方面,重新检讨中英缅甸谈判,可以看出清帝国在历史大转型时期,对于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究竟如何看待属国体制,是存是废,如何存如何废,基本上不明所以。清帝国既要维护天朝上国的面子,又希望在中英交涉中享有更多份额,将存祀、贡务、界务、商务捆绑在一起讨论,殊不料英人进藏后的一个突发事件,便让清廷在属国与属地之间二选一,于是缅甸前途由此注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交涉 缅甸 属国体制 宗藩体制 曾纪泽 赫德 李鸿章
下载PDF
略论汉代对羌的多元民族管理建置
4
作者 安梅梅 李晓东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0-63,共4页
汉代对内徙羌族部落主要采用属国、护羌校尉和道的管理建置,这种多元民族管理建置具有各自不同的管理系统,职责和权限也不同,相当于郡县二级制的管理模式。其适应了当时羌族部落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也适应了汉代羌族部落社会经济... 汉代对内徙羌族部落主要采用属国、护羌校尉和道的管理建置,这种多元民族管理建置具有各自不同的管理系统,职责和权限也不同,相当于郡县二级制的管理模式。其适应了当时羌族部落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也适应了汉代羌族部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不一的现状,体现了汉代对羌民族政策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属国 护羌校尉 建置
下载PDF
从《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论晚清宗藩体制之争议 被引量:4
5
作者 尤淑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9,共12页
通过分析《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作者认为清政府允许朝鲜开国,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朝鲜与西方诸国通商事务,拟定该章程,而朝鲜却想趁机变通旧制,谋求与西方诸国同样的平等地位。由于礼部暗中阻碍等原因,李鸿章的构想未能全部实现,... 通过分析《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作者认为清政府允许朝鲜开国,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朝鲜与西方诸国通商事务,拟定该章程,而朝鲜却想趁机变通旧制,谋求与西方诸国同样的平等地位。由于礼部暗中阻碍等原因,李鸿章的构想未能全部实现,只能单方面加重中国驻朝鲜商务委员监督朝鲜君臣的权力,但却让朝鲜更想脱离宗藩体制,寻求自主之路。《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的签订,并未真正强化中朝宗藩关系,反而种下了中朝两国冲突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 宗藩体制 君臣名分 体制争议
原文传递
“数邦相合”的天朝:西方联邦观念的引进对晚清藩属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动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111,共12页
在晚清接受西方国际体系的过程中,"联邦"等新概念的引入影响到了时人对藩属问题的认知,部分士人及外交官员将清朝与周边属国的关系比拟为《万国公法》中的"数邦相合"体制,并试图援引西例改变清朝藩属体制,还出现了... 在晚清接受西方国际体系的过程中,"联邦"等新概念的引入影响到了时人对藩属问题的认知,部分士人及外交官员将清朝与周边属国的关系比拟为《万国公法》中的"数邦相合"体制,并试图援引西例改变清朝藩属体制,还出现了将清朝与仅存的外藩、属国结合起来视作一个"联邦"的思虑。这种现象反映了两种国际体系的遭遇所产生的丰富内涵。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晚清士人国际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理解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如何在众多可能性中最终浮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藩属体制 宗藩关系 《万国公法》 国际法 西学东渐
下载PDF
东汉西北地区国家统治机制探蠡——以上郡(安定)属国为例
7
作者 刘晨亮 《荆楚学刊》 2022年第2期65-73,共9页
汉简《讨羌檄》中虽存错谬,然大致恢复其原貌后,亦可为探讨东汉西北地区统治机制的问题来源。通过分析《讨羌檄》中的诸问题,可以发现:东汉一朝西北地区存在六种统治机制,分别为:督率、监军(以上两种皆暂时之制)、属国、别领、郡县、特... 汉简《讨羌檄》中虽存错谬,然大致恢复其原貌后,亦可为探讨东汉西北地区统治机制的问题来源。通过分析《讨羌檄》中的诸问题,可以发现:东汉一朝西北地区存在六种统治机制,分别为:督率、监军(以上两种皆暂时之制)、属国、别领、郡县、特殊别领(原郡侨置,属国领郡之旧土)。因北地郡人口稀少,郡县统治的根基不牢,故上郡属国与安定郡之三水、安定属国与上郡之龟兹出现了介于“别领”与属国之间的特殊关系——特殊“别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统治机制 上郡属国 特殊别领 龟兹
下载PDF
1875—1895年中日围绕朝鲜地缘价值观的国际纷争
8
作者 于海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0-76,共7页
1875—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从各自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形成了其相应的朝鲜地缘价值观,使朝鲜成为双方的必守与必夺之地。清政府的战略守势与日本的战略攻势构成了各自对朝政策的基本取向,由此形成了中日之间的20年国际纷争,其结局是中... 1875—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从各自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形成了其相应的朝鲜地缘价值观,使朝鲜成为双方的必守与必夺之地。清政府的战略守势与日本的战略攻势构成了各自对朝政策的基本取向,由此形成了中日之间的20年国际纷争,其结局是中朝宗藩体制的终结并由日本开始独霸了朝鲜。清政府的朝鲜地缘价值观具有封建性,而日本的朝鲜地缘价值观则有明显的殖民性。对于此时期清政府和日本所推行的控制朝鲜的诸政策,应当给予必要的批判和谴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日本 朝鲜地缘价值观 中朝宗藩体制 殖民霸权体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