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微环境和血管正常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游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27-1131,共5页
肿瘤内部血管异常是造成肿瘤微环境异常的重要因素,而微环境不仅与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复发密切相关,其所造成的酸性环境、乏氧等因素严重影响肿瘤的常规治疗及放化疗疗效。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肿瘤内部血管异常是造成肿瘤微环境异常的重要因素,而微环境不仅与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复发密切相关,其所造成的酸性环境、乏氧等因素严重影响肿瘤的常规治疗及放化疗疗效。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目标靶点的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药物不仅能拮抗肿瘤血管新生,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内部血管正常化,从而降低细胞间质压,改善肿瘤内部血供,提高放化疗的疗效。既往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已证实,许多中药在与放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中具有增敏增效作用,同时近年研究亦证明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并降低血清VEGF浓度、抑制VEGF表达作用。因此,从促肿瘤血管正常化角度探讨中医药抗肿瘤机制对寻找中医疗法在综合治疗中时间的切入点,优化治疗方案,并进一步阐明中医药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微循环 血管正常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治疗局限和策略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蔚 余苏云 +5 位作者 吴佳伟 黄帅 吴媛媛 陈文星 王爱云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89-1492,共4页
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细胞处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而有效阻断肿瘤的发展进程。但在临床应用中,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却表现出治疗效果短暂、不良反应较多、适用肿瘤类型少等局限。这些问题制约着药物开发与应用,限制肿... 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细胞处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而有效阻断肿瘤的发展进程。但在临床应用中,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却表现出治疗效果短暂、不良反应较多、适用肿瘤类型少等局限。这些问题制约着药物开发与应用,限制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诸多文献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和途径逃脱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治疗,使血管生成抑制剂"失效"。该文着重分析治疗失效的原因和机制,拟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改善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为抗血管生成新药研发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正常化 肿瘤干细胞 精准治疗 策略
下载PDF
rh-Endostatin与肿瘤血管正常化时相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朗 孙永红 +4 位作者 蒋莉 刘康 付曦 吴迅 陈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291-1296,共6页
目的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血管药物均存在一定的时间窗,在该时间窗内,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结构趋于正常,抗肿瘤效果最佳。因此本研究评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rh-ES)对小鼠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皮下移植瘤模... 目的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血管药物均存在一定的时间窗,在该时间窗内,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结构趋于正常,抗肿瘤效果最佳。因此本研究评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rh-ES)对小鼠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皮下移植瘤模型肿瘤微血管正常化的最佳时间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LLC移植瘤模型小鼠随机分成NS组和rh-ES组,每组各20只。NS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d);rh-ES组小鼠腹腔注射rh-ES〔5mg/(kg·d)〕。每组分别于治疗后的第2、4、6、9天处死5只小鼠留取标本。测量小鼠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同时,ELISA方法检测肿瘤血管重构相关指标,G蛋白调节信号5(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5,RGS5)、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成功建立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成瘤率为100%。rh-ES组第4和6天的肿瘤体积分别是(0.81±0.1)cm3和(1.54±0.4)cm3,NS组第4和6天的肿瘤体积分别是(1.71±0.2)cm3和(2.86±0.4)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4和0.03。ELISA结果显示,rh-ES组肿瘤组织中RGS5的表达在治疗第4和6天分别是(4.02±0.68)ng/mL和(2.98±0.46)ng/mL,与NS组比较明显降低,P值分别是0.01和0.02。免疫组化结果表明,NS组第4和6天VEGF在肿瘤组织表达率分别为(44.10±4.14)%和(45.13±4.28)%,rh-ES组分别为(27.16±3.68)%和(25.08±3.08)%(n=5),rh-ES组VEGF表达率明显减少,P值分别是0.03和0.02。NS组第4和6天MVD分别为25.10±5.28和25.68±5.64,rh-ES组MVD分别为15.50±3.12和8.36±2.04,rh-ES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是0.04和0.03。结论 rh-ES作用于Lewis肺癌后第4和6天可作为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可能与VEGF和MV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LEWIS肺癌 血管正常化 G蛋白调节信号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耀焓 张培彤 《中国肿瘤》 CAS 2015年第6期494-500,共7页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邻近的新生血管,有效阻断血管新生是抗肿瘤生长的治疗手段之一。而长期应用抗血管生成药则会导致肿瘤组织耐药,学者们在对该现象深入研究中发现抗血管生成药在抗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存在逆转肿瘤新生血管、使血管...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邻近的新生血管,有效阻断血管新生是抗肿瘤生长的治疗手段之一。而长期应用抗血管生成药则会导致肿瘤组织耐药,学者们在对该现象深入研究中发现抗血管生成药在抗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存在逆转肿瘤新生血管、使血管正常化的作用,"肿瘤血管正常化"理论由此提出。全文针对这一理论对其现有的中西医研究尤其是活血药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管正常化 活血药
原文传递
基于肿瘤血管“疏”/“堵”调控的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付丽 吴淑洋 +2 位作者 李敏 吴亿晗 章津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131-5141,共11页
调控肿瘤血管已成为目前临床抗肿瘤治疗的常用策略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常规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饥饿疗法”,其抗肿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引起肿瘤耐药、远端转移等,增加了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风险。然而... 调控肿瘤血管已成为目前临床抗肿瘤治疗的常用策略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常规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饥饿疗法”,其抗肿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引起肿瘤耐药、远端转移等,增加了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风险。然而,适当的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肿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使肿瘤内功能性血管增多,无效血管减少,有利于促进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内的渗透,改善肿瘤缺氧和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增强抗肿瘤作用。传统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历史悠久,在肿瘤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显著的临床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从肿瘤血管的“疏”/“堵”双向调控角度,对两者常用的分子靶点进行梳理,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单体-单味药-复方(药对)调控肿瘤血管抗肿瘤的研究现状,并对中药复方及活性成分通过调控肿瘤血管联合其他疗法抗肿瘤的研究进行分析整理,以期为中药调控肿瘤血管功能以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肿瘤 血管调控 联合应用 血管正常化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和网络药理学的川蛭通络胶囊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柯楠 关永霞 +4 位作者 范建伟 袁晓梅 张龙霏 刘谦 李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216-5234,共19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川蛭通络胶囊内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川蛭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以乙腈-1%乙酸...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川蛭通络胶囊内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川蛭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以乙腈-1%乙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采用Xcalibur 4.2软件,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结合对照品的比对和文献数据进行化合物解析。共鉴定得出152个化合物,包括有机酸类32个,黄酮及其苷类35个,二萜类33个,苯酞类13个,三萜及三萜皂苷类12个,含氮类23个以及其他类4个,并分析其裂解规律。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DAVID等数据库对川蛭通络胶囊发挥药效作用的核心靶点及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分析,PPI网络拓扑分析得到TNF、VEGFA、EGFR、IL1B、CTNNB1等10个核心靶点,KEGG富集显示川蛭通络胶囊主要通过调控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中的糖聚蛋白、癌症中的microRNAs、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发挥作用。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川蛭通络胶囊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初步展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该研究阐明了川蛭通络胶囊中的化学成分,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川蛭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核心靶点及作用机制,为川蛭通络胶囊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制剂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蛭通络胶囊 UPLC-Q-Exactive Orbitrap-MS 化学成分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齐瑞丽 张勇丹 +1 位作者 王华庆 柳凤亭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4-668,共5页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俨然成为恶性肿瘤治疗手段中的翘楚。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多生长畸形、结构紊乱,为肿瘤的生长、转移提供了条件,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突破。本文通过探讨临床前和临床水平免疫...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俨然成为恶性肿瘤治疗手段中的翘楚。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多生长畸形、结构紊乱,为肿瘤的生长、转移提供了条件,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突破。本文通过探讨临床前和临床水平免疫环境与肿瘤血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此来剖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血管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作用机制,希望为进一步扩展两者的联合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正常化 靶向治疗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纳米金抑制Ang-2和RGS-5表达导致裸鼠肝癌血管正常化 被引量:9
8
作者 傅岳武 潘运龙 +2 位作者 覃莉 孙立 刘英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47-2252,共6页
目的:观察纳米金在一定时间窗内,对裸鼠H22肝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5(RGS-5)表达及肝癌血管正常化的影响。方法:6周龄BALB/c裸鼠48只,从右腋皮下注入H22肝癌细胞,肿瘤形成约3~4 mm大小... 目的:观察纳米金在一定时间窗内,对裸鼠H22肝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5(RGS-5)表达及肝癌血管正常化的影响。方法:6周龄BALB/c裸鼠48只,从右腋皮下注入H22肝癌细胞,肿瘤形成约3~4 mm大小,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注入生理盐水)和实验组(36只)。实验组从肿瘤周围及瘤内注入纳米金溶液0.2 mL(浓度为500 nmol/L),每天1次;连续给药3 d、7 d、11d后,分批处死12只,取肿瘤标本,用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Ang-1、Ang-2及RGS-5的表达,并用电镜观察肿瘤血管壁周细胞形态。结果:(1)Ang-1在纳米金治疗后第3 d、第7 d及第11 d阳性率分别为16.7%、50.0%和16.7%,均高于对照组(8.3%),差异显著(P<0.05);其中实验组第7 d时Ang-1阳性率最高,与其在第3 d、第11d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Ang-2在纳米金治疗后第3 d、第7 d及第11 d阳性率分别为33.3%、16.7%和41.7%,均低于对照组(58.3%),差异显著(P<0.05);其中Ang-2在第7 d时阳性率最低,与其在第3 d、第11 d时比较,显著差异(P<0.05)。(2)RGS-5在纳米金治疗后第3 d、第7 d和第11 d阳性率分别为33.3%、16.7%和50.0%,其中第7 d阳性率最低;低于对照组(50.0%)及第3 d、第11 d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3)不成熟周细胞覆盖率在纳米金治疗后第7 d时最低,为19.6%±4.3%,低于对照组(64.8%±11.7%)及第3 d(32.5%±7.9%)、第11 d(41.2%±9.1%)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电镜观察见实验组裸鼠在纳米金治疗后第7 d血管外壁周细胞形态多数趋于正常,完整覆盖内皮细胞;而对照组周细胞形态大小不一、结构不完整,对内皮细胞覆盖少。结论:纳米金在其用药7 d时间窗内,能最大限度地通过抑制Ang-2和RGS-5在裸鼠肝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减少不成熟周细胞对新生血管的覆盖,使裸鼠肝癌血管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5 血管生成素-2 血管正常化 肝肿瘤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诱导结直肠癌小鼠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朱胜彬 黄金炼 +5 位作者 潘京华 丁晖 赵晓旭 张冬 史长征 潘运龙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1-428,共8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IVIM-DWI MRI)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S)诱导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肿瘤血管正常化的可行性.方法建立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分为rh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 rhES组静脉注射rhE...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IVIM-DWI MRI)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S)诱导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肿瘤血管正常化的可行性.方法建立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分为rh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 rhES组静脉注射rhES 5 mg·kg^-1·d^-1, 1次/d,连用12 d;对照组静脉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 rhES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天、第8天和第12天随机选取5只小鼠进行磁共振扫描,得到IVIM-DWI相关参数[真弥散系数(D)、伪弥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以免疫荧光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周细胞覆盖率和肿瘤内灌注情况.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小鼠的肿瘤体积为(154.42± 24.65) mm^3,rhES组小鼠的肿瘤体积为(174.24±28.27)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0).干预后第2天至第12天,对照组和rhES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均呈持续性增长趋势,但rhES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始终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rhES组和对照组的D值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rhES组干预后第4天和第8天的D-值分别为(10.940±2.834)×10^-3 mm^2/s和(12.940± 2.801)×10^-3 mm^2/s,较对照组[分别为(6.980±1.554)×10^-3 mm^2/s和(7.898±1.603)×10^-3 mm^2/s]明显增高(均P<0.05).但rhES组干预后第12天的D^*值为(6.848±1.460)×10^-3 mm^2/s,较对照组[(9.950±2.596)×10^-3 mm^2/s]明显降低(P<0.05). rhES组干预后第8 天的 f 值为( 0.226± 0.021)%,明显高于对照组[( 0.178 ± 0.016)%,P<0.01].干预后第4天和第8天,rhES组小鼠瘤体微血管密度(MV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周细胞覆盖率和肿瘤内灌注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 rhES组D^*值与MVD、周细胞覆盖率和肿瘤内灌注率均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354、0.555和0.559,均P<0.05),f值与MVD、周细胞覆盖率和肿瘤内灌注率亦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391、0.538和0.315,均P<0.05).结论 IVIM-DWI MRI可有效评估rhES诱导的CT26结直肠癌血管正常化,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血管正常化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TanshinoneⅡA improves distribution and anti-tumor efficacy of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via normaliz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umor vasculature in hepa1-6 hepatoma mice model 被引量:6
10
作者 Zhang Ying Tie MingHui +1 位作者 Bi Feng Wang K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815-822,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Tandistribution and anti-tumor Ⅱef A could improve the ficacy of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 via normaliz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vasculature in Hepa1-6 hepat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Tandistribution and anti-tumor Ⅱef A could improve the ficacy of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 via normaliz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vasculature in Hepa1-6 hepatoma mice model.METHODS: Hepa1-6 hepatoma-bearing mice were treated with TanⅡA for 14 d. Distribution and anti-tumor efficacy of PLD, an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tumor vasculature were evaluated using various techniques.RESULTS: TanⅡ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micro-vessel density(MVD). After Tan vascular walls were betteⅡr s A treatment,the tumor tructured, as the increased coverage of the pericytes and the promoted contact of the basement membrane and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al tests showed that tumor hypoxia was improved and the exudation amount of Evans blue in the parenchyma of the tumor decreased. In addition, mice treated with TanA had greater PLD penetration distance intratumoⅡrally. Furthermore, combined therapy of Tanibited tumor growth.ⅡA and PLD significantly inh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anasculature andⅡ h A helps normalizing the tumor vas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increas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hemotherapy drug in the tu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neoplasms experimental TanshinoneⅡA vascular normalization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原文传递
过山蕨总黄酮抗肺癌作用及其对赖氨酰氧化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迎辉 戚笑笑 +5 位作者 李红 刘霖鑫 侯西栋 李刚刚 王沛 杜钢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573-3578,共6页
目的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小鼠肺癌的干预作用,研究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方法乌拉坦致小鼠肺癌模型观察过山蕨总黄酮(30、100 mg/kg)对小鼠Lewis肺癌的预防作用,小鼠Lewis肺癌被动转移模型考察过山蕨总黄酮(30、100 mg/kg)对小鼠肺癌转移... 目的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小鼠肺癌的干预作用,研究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方法乌拉坦致小鼠肺癌模型观察过山蕨总黄酮(30、100 mg/kg)对小鼠Lewis肺癌的预防作用,小鼠Lewis肺癌被动转移模型考察过山蕨总黄酮(30、100 mg/kg)对小鼠肺癌转移的影响,小鼠Lewis肺癌复发模型验证过山蕨总黄酮(30、100 mg/kg)对小鼠肺癌的机体微环境清道夫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考察过山蕨总黄酮(30、100 mg/kg)对肺癌组织赖氨酰氧化酶(LOX)的影响,通过检测毛细血管通透性考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肺癌组织的血管正常化作用。结果过山蕨总黄酮高、低剂量(100、30 mg/kg)均能显著降低乌拉坦诱导的小鼠肺癌发生率,明显减少小鼠Lewis肺癌被动转移率和小鼠Lewis肺癌皮下肿瘤切除后复发率。过山蕨总黄酮高、低剂量均能显著下调小鼠肺癌组织LOX表达,阻止肿瘤切除小鼠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形成,促进肺癌组织血管正常化。结论过山蕨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LOX表达实现对肺癌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山蕨总黄酮 肺癌 赖氨酰氧化酶 血管正常化 肺癌转移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时间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迅 何朗 《西部医学》 2017年第12期1777-1780,共4页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抑制肿瘤内部新生血管形成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随着对肿瘤抗血管生成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指出在抗血管生成药物作用下,肿瘤内部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能有一段趋于正常化的时...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抑制肿瘤内部新生血管形成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随着对肿瘤抗血管生成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指出在抗血管生成药物作用下,肿瘤内部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能有一段趋于正常化的时间,即正常化时间窗。研究表明在该时间窗内联合化、放疗将提高抗瘤疗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确定恩度的时间窗对指导恩度的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恩度时间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时间窗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正常化
下载PDF
血管正常化提高肿瘤治疗疗效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静 张文超 +2 位作者 钱子君 高蓓莉 项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靶向治疗方式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诱导的血管正常化效应机制,可以逆转肿瘤内部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新生血管,改善肿瘤微环境的组织间隙高压、低氧和酸中毒,提高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正常化 提高 肿瘤治疗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隆敏 许桐瑛 +3 位作者 朱文婷 谢蕊 周庆鑫 白玉贤 《中国肿瘤》 CAS 2016年第12期988-993,共6页
传统抗肿瘤血管疗法是通过破坏肿瘤血管阻断其营养供应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然而长期抗血管药物的运用会使肿瘤血管出现严重的退化而阻碍药物和氧的传输,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的耐药及对放疗的敏感性降低。"血管正常化"理... 传统抗肿瘤血管疗法是通过破坏肿瘤血管阻断其营养供应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然而长期抗血管药物的运用会使肿瘤血管出现严重的退化而阻碍药物和氧的传输,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的耐药及对放疗的敏感性降低。"血管正常化"理论则认为通过合理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能使肿瘤血管在消退之前出现短暂的趋于正常的时间窗,在此时间窗内联合放化疗治疗,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其抗肿瘤的效应。全文就血管正常化理论的提出,血管正常化的机制,尤其对血管正常化理论在临床消化系统肿瘤的运用及面临的问题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血管正常化 抗肿瘤血管药物
原文传递
血府逐瘀汤对人食管癌ECA-109荷瘤裸鼠肿瘤血管的影响
15
作者 赵悦欣 陈乐君 +5 位作者 刘婕 赵迪 马珺 鹿红 于大海 吴勉华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荷瘤裸鼠肿瘤组织血管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源食管癌细胞ECA-109构建裸鼠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后将45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府逐瘀汤低、高剂量组,各15只。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血府逐瘀汤低、高...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荷瘤裸鼠肿瘤组织血管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源食管癌细胞ECA-109构建裸鼠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后将45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府逐瘀汤低、高剂量组,各15只。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血府逐瘀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2、4.8 g/mL血府逐瘀汤灌胃,各组连续干预14 d后剥离肿瘤组织。计算肿瘤体积及抑瘤率;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血管密度、α-SMA阳性细胞覆盖率、Collegen-Ⅳ覆盖率、CD31阳性率和血管渗漏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乏氧区域面积。结果: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在抑瘤率、微血管密度、α-SMA阳性细胞覆盖率、Collegen-Ⅳ覆盖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P<0.01,P<0.05),血管渗漏率及肿瘤乏氧区域面积比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抑制人源食管癌皮下移植瘤生长,可以改善肿瘤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及肿瘤组织的乏氧状态,能一定程度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食管癌 移植瘤 血管正常化 乏氧
下载PDF
鳖甲煎丸对小鼠Matrigel种植体新生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铁明慧 王科 张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90-94,共5页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小鼠血管生成及新生血管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32只,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小鼠腹壁Matrigel种植体方法进行血管生成实验,Matrigel与b-FGF,肝素混合后植入小鼠腹壁正...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小鼠血管生成及新生血管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32只,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小鼠腹壁Matrigel种植体方法进行血管生成实验,Matrigel与b-FGF,肝素混合后植入小鼠腹壁正中区域皮下,将小鼠随机分成鳖甲煎丸高、低剂量组(12,6 mg·kg^(-1)),正常组,内皮抑素组(5 mg·kg^(-1)),每组8只,在Matrigel种植前3 d,各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实验药物,连续给药8 d,第8天取出Matrigel,测量Matrigel种植体中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微血管计数(MDC),并观察微血管结构特征及发育阶段。结果:鳖甲煎丸高、低剂量组血红蛋白含量及MDC均低于正常组,且鳖甲煎丸低剂量组血红蛋白含量及MDC较高剂量组低;HE染色显示鳖甲煎丸低剂量及高剂量组可见散在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数量较正常组少;CD34免疫组化显示鳖甲煎丸组内皮细胞数量较正常组减少,且血管结构模糊、内皮细胞着色变浅,且鳖甲煎丸低剂量组细胞数低于鳖甲煎丸高剂量组。结论:鳖甲煎丸对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度与浓度有关,低剂量鳖甲煎丸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强于高剂量鳖甲煎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MATRIGEL 新生血管 血管正常化
原文传递
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与放疗协同作用的临床前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威 刘景晶 《药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487-493,共7页
综述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与放疗联用治疗肿瘤的临床前研究进展,简介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和放疗的作用机制,着重探讨二者联用的协同机制及对临床试验设计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 放疗 协同作用 血管正常化 放射敏感性
下载PDF
血浆指标及DCE-US与肝癌血管正常化时间窗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徐蓉 马楠 宋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对血浆指标及动态对比增强超声(DCE-US)检查肝癌血管正常化时间窗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60只7~8周龄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及对照组(n=30),实验组予索拉菲尼80 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 目的对血浆指标及动态对比增强超声(DCE-US)检查肝癌血管正常化时间窗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60只7~8周龄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及对照组(n=30),实验组予索拉菲尼80 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在治疗第0天(用药前一天)、2天、4天、6天及第8天行DCE-US检查。在设定时间点,取大鼠眶后静脉血,应用iTRAQ技术分析血浆中相关成分的变化,利用GEO在线分析工具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并取大鼠肿瘤血管组织,对其血管正常化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大鼠上述指标,并对DCE-US及血浆蛋白指标与血管正常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索拉菲尼干预后实验组大鼠血管渗透性、血流灌注指数(PI)及峰值时间(TTP)水平下降,α-SMA^(+)/CD31^(+)周细胞覆盖率及MTT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均P>0.05)。血浆蛋白组学共筛选出差异蛋白表达12个,其中上调蛋白5个,下调蛋白7个,且差异表达蛋白间形成相互作用关系网,以对氧磷酶(PON1)、淀粉样蛋白A(SAA2)、富组氨酸蛋白(HRG)等蛋白为主要差异蛋白。相关性分析示血管渗透性与PI、TTP、HRG、血红蛋白α-2(HBA2)、血红蛋白β亚基(HBB)、补体C2(C2)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SAA2、载脂蛋白C-Ⅲ(APOC3)、载脂蛋白C-Ⅳ(APOC4)、丛生蛋白(CLU)、PON1、铜蓝蛋白(CP)及B重组蛋白(CFP)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α-SMA^(+)/CD31^(+)周细胞覆盖率与SAA2、APOC3、APOC4、CLU、PON1、CP及CFP呈正相关(均P<0.05),与PI、TTP、HRG、HBA2、HBB、C2及补体抗体4A(C4A)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PI、TTP、SAA2、APOC3等DCE-US检查及血浆蛋白指标与肝癌血管正常化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反映肿瘤血管正常化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E-US 肝癌 血管正常化 蛋白表达差异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肿瘤血管正常化时间窗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郝美丽 陈士花 +3 位作者 谭叶 丁晓 孙立 陆海军 《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小鼠胃癌移植瘤的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50只MFC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恩度(rh-ES)组: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d);恩度组小鼠尾静脉注射rh-ES[20mg/(kg...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小鼠胃癌移植瘤的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50只MFC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恩度(rh-ES)组: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d);恩度组小鼠尾静脉注射rh-ES[20mg/(kg·d)],分别于治疗后d1、d3、d5、d7、d9各处死5只小鼠。取出肿瘤,观察并测量各组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MVD、Collagen-Ⅳ、RGS5和HIF-1α表达情况。[结果]rh-ES组较对照组肿瘤生长慢。rh-ES组在d5~9,CD34、RGS5、HIF-1α表达降低,Collagen-Ⅳ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作用于胃癌小鼠,在第5~9d肿瘤微血管产生一个短暂趋于正常化时间窗,该时间窗内肿瘤细胞乏氧改善,可能与MVD、Collagen-Ⅳ、RGS5、HIF-1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血管正常化 G蛋白调节信号5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恩度联合紫杉醇对三阴型乳腺癌移植瘤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荣钊 赵璐瑜 +4 位作者 李伟 翁泽平 黄信 王宁霞 潘运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8-523,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人三阴型乳腺癌在裸鼠模型中血管正常化后对紫杉醇的反应,探讨其疗效是否优于紫杉醇.方法:将人三阴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种植于BALB/c-nu雌裸鼠右下腹部皮下,随机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8只移植瘤荷鼠分成4组,每组7只,A组,... 目的:通过观察人三阴型乳腺癌在裸鼠模型中血管正常化后对紫杉醇的反应,探讨其疗效是否优于紫杉醇.方法:将人三阴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种植于BALB/c-nu雌裸鼠右下腹部皮下,随机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8只移植瘤荷鼠分成4组,每组7只,A组,每天每次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质量分数10 mg/kg),连续17 d;B组,每天每次腹腔注射恩度(质量分数10 mg/kg),连续17 d;C组,第6、12天腹腔注射紫杉醇(质量分数10 mg/kg),余同A组;D组,第6、12天腹腔注射紫杉醇(质量分数10 mg/kg),余同B组.测量移植瘤的长径和短径,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D组移植瘤体积小于A组、B组(P<0.05),C组移植瘤体积小于A组及B组(P<0.05),D组和C组移植瘤体积无差别(P=0.436).B组、C组、D组的抑瘤率分别是14.61%、39.08%、54.79%.解剖各组荷鼠未见远处转移病灶.病理检查微血管密度,D组<C组=B组<A组.Ki67,D组与C组<A组与B组,D组与C组无差别(P=0.649).结论:使用恩度后在时间窗内联合紫杉醇有明显抑瘤作用,但疗效未优于紫杉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型乳腺癌 血管正常化 恩度 紫杉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