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RFLP标记剖析水稻穗颈维管束及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 被引量:9
1
作者 陈顺强 汪洋 +5 位作者 章志宏 王玲霞 胡中立 李平 朱立煌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15-21,共7页
采用籼、粳亚种间杂种F1(圭630×02428)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对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倒数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等4个维管束性状,以及一、二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3个穗部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QTLs,其中有7个QTLs的加性... 采用籼、粳亚种间杂种F1(圭630×02428)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对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倒数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等4个维管束性状,以及一、二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3个穗部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QTLs,其中有7个QTLs的加性效应较大,单个QTL的贡献率在20%以上。发现有4个QTLs成簇分布于第1染色体从RZ776到C11的大约35cM的区段上,来源于亲本"圭630"的这一染色体区段对穗颈大维管束、第2节间大维管束、第2节间小维管束和二次枝梗数4个性状的表达均具有增效作用。还讨论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增效QTLs、实现穗颈维管束性状遗传改良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H群体 穗颈维管束 RFLP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
下载PDF
水稻穗颈维管束特征及其与茎鞘同化物转运和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国辉 张国 崔克辉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9-341,共13页
本研究以来源于‘珍汕97’和‘明恢63’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个家系R46、R94、R118和R232为材料,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分析了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形态解剖特征及其与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转运和产量形... 本研究以来源于‘珍汕97’和‘明恢63’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个家系R46、R94、R118和R232为材料,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分析了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形态解剖特征及其与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穗颈大、小维管束数量表现出基因型差异。增施氮肥分别增加了大、小维管束的数量、横截面积和韧皮部面积。大、小维管束的数量、总横截面积分别与茎鞘NSC转运、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显著正相关,小维管束的相关系数高于大维管束;小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与茎鞘NSC转运显著正相关,而大维管束无显著相关性;小维管束与大小维管束的总数量比、总横截面积比、总韧皮部面积比、以及小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与大小维管束总横截面积比分别与茎鞘NSC转运、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正相关,而大维管束表现为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小维管束对茎鞘NSC转运和产量形成的作用比大维管束大,大、小维管束韧皮部在茎鞘NSC转运中的功能差异可能是主要原因。因此,选择穗颈维管束多且小维管束多的水稻品种或采用适当栽培管理改良维管束特征,尤其是增加小维管束数量和韧皮部面积有利于茎鞘NSC向籽粒转运和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颈维管束 解剖性状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产量形成
原文传递
与水稻籼粳分化有关的穗颈维管束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5
3
作者 章志宏 李平 +3 位作者 王玲霞 胡中立 朱英国 朱立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95-1000,共6页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及其与穗一次枝梗数之比 (V/R)是与籼粳分化有关的重要性状。采用籼粳交 (圭 6 30 /0 2 4 2 8)杂种F1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 ,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穗一次枝梗数及V/R比进行了QTL分析。检测到 3个控制穗颈维管束数的QTL ...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及其与穗一次枝梗数之比 (V/R)是与籼粳分化有关的重要性状。采用籼粳交 (圭 6 30 /0 2 4 2 8)杂种F1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 ,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穗一次枝梗数及V/R比进行了QTL分析。检测到 3个控制穗颈维管束数的QTL ;其中 ,效应最大的qVB 8的贡献率为 31.1% ,加性效应值为 1.96 ,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籼稻亲本圭 6 30。 2个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效应较小 ,但分别与控制穗颈维管束数的 2个QTL同位。检测到影响V/R比的 3个QTL ;其中 ,效应最大的qV/R 1的贡献率为 2 5 .3% ,被定位于第 1染色体上 ,与落粒性基因sh 2紧密连锁 (亦或为一因多效 )。此外 ,还检测到 4对和 2对分别控制穗颈维管束数和V/R比的互作QTL。结果分析表明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次枝梗数受不同的多基因系统控制 ,但这 2个多基因系统的某些位点在基因组中具有同位性 ;在第 1染色体上 ,控制V/R比、且效应最大的qV/R 1所在的染色体区段在水稻籼粳分化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化 穗颈维管束 分子标记定位 RFLP标记 数量性状座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