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
作者 袁杰 翁连进 +2 位作者 耿頔 杨欣 韩媛媛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4年第1期14-18,35,共6页
香气是茶叶风味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自然环境、栽培条件、加工工艺、储藏方式等,文章综述了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对茶叶香气的影响,旨在为茶树品种适制性和优质茶香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香气 茶树品种 自然环境 栽培条件
下载PDF
无性系茶树良种引进及产业化开发技术总结
2
作者 施巨盛 吴昌旺 刘恒旭 《中国茶叶加工》 2011年第3期18-21,共4页
针对浙江省文成县老茶园所占比例过大、茶树品种单一、强调"上市早"而忽视内在品质的提升、只注重春茶而忽视夏秋茶的开发等问题,引进繁育推广安吉白茶、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等无性系茶树良种,并进行产业化开发。... 针对浙江省文成县老茶园所占比例过大、茶树品种单一、强调"上市早"而忽视内在品质的提升、只注重春茶而忽视夏秋茶的开发等问题,引进繁育推广安吉白茶、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等无性系茶树良种,并进行产业化开发。通过推广优化品种、优化栽培、绿色防治、夏秋茶开发、机采机制、产品营销等6项集成配套产业化开发技术,提升茶叶产业生产水平,扩大茶叶产业规模,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 茶树良种 引进 产业化开发 技术
下载PDF
不同茶叶中茶多酚类成分及咖啡碱含量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普冰清 徐怡 +3 位作者 杜春华 秦波 曹红云 游燕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1-303,共3页
茶多酚含量决定着茶叶色香味及其保健功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茶、红茶、黄茶、青茶、白茶及黑茶6种品种中13种茶多酚的含量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并对5个不同产地绿茶、3个不同产地的红茶及2个不同产地的黑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茶... 茶多酚含量决定着茶叶色香味及其保健功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茶、红茶、黄茶、青茶、白茶及黑茶6种品种中13种茶多酚的含量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并对5个不同产地绿茶、3个不同产地的红茶及2个不同产地的黑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茶多酚量与发酵度成反比;发酵度低的茶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度高的茶叶;咖啡碱含量为福鼎白茶中含量最高,其次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中茶多酚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绿茶;凤庆红茶中茶多酚总含量高于其余2种红茶;普洱茶茶多酚总含量显著高于安化黑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品种茶叶 高效液相色谱 茶多酚 咖啡碱
原文传递
不同品种茶叶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相似度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玲玲 孔娟 +3 位作者 李小芬 冯华 王祥培 吴红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2-249,共8页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建立不同品种茶叶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0个茶叶品种33批样品为实验材料,采用75%甲醇水回流提取2次,并进行梯度洗脱(A相为0.2...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建立不同品种茶叶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0个茶叶品种33批样品为实验材料,采用75%甲醇水回流提取2次,并进行梯度洗脱(A相为0.2%磷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不同品种茶叶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10个品种茶叶的相似度在0.681~0.999,有5个共有峰,其中确认了没食子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3个共有峰。聚类分析结果将33批茶叶样品分为3类,即湄潭翠芽、凤岗锌硒茶、都匀毛尖、碧螺春、西湖龙井、天柱茶叶及绿宝石聚为一类,大红袍与铁观音茶聚为一类,遵义红茶聚为一类。结论:不同品种茶叶的品质差异显著,同品种不同等级、不同厂家的茶叶品质差异较小,此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区分不同发酵工艺的茶叶,为茶叶的质量控制和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品种茶叶 高效液相色谱 相似度评价 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茶树良种黔湄419的多抗机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田永辉 王国华 +1 位作者 魏杰 陈正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以黔湄419多抗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形态、生理、酶活性等方面对其抗性机理和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牡蛎盾蚧、椰圆蚧对黔湄419危害指数平均减退率为98 5%~95 2%,侧多食跗线螨、茶饼病、白星病的危害指数为1级,表明黔湄419对上述病虫... 以黔湄419多抗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形态、生理、酶活性等方面对其抗性机理和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牡蛎盾蚧、椰圆蚧对黔湄419危害指数平均减退率为98 5%~95 2%,侧多食跗线螨、茶饼病、白星病的危害指数为1级,表明黔湄419对上述病虫害达到高抗水平,对小绿叶蝉等病虫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黔湄419过氧化氢酶系统活力强,其抗寒能力较强;根系活力强(62 57μg·g-1·h-1),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宜种植范围广;该品种还有较强的耐旱力(耐旱系数为0 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黔湄419品种 抗性机理 多抗性 病害 虫害 过氧化氢酶 根系活力 耐旱力
下载PDF
桂绿1号等茶树新品种开发六堡茶主要生化成分及茶色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唐海芹 甘春萍 +1 位作者 王磊 黄婷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1-73,共3页
六堡茶是广西具有悠久历史的特有黑茶,历年来制作六堡茶的主要原材料相比无性系缺陷大。采用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桂红3号、桂红4号、桂绿1号3个无性系国家级红、绿茶品种为材料,以氧化基质丰富的云南大叶种做对照,进行... 六堡茶是广西具有悠久历史的特有黑茶,历年来制作六堡茶的主要原材料相比无性系缺陷大。采用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桂红3号、桂红4号、桂绿1号3个无性系国家级红、绿茶品种为材料,以氧化基质丰富的云南大叶种做对照,进行发酵六堡茶研究,并对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色素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这几个新品种进行人工后发酵生化成分和色素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开发适制六堡茶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新品种 六堡茶 生化成分 茶色素
下载PDF
适制绿茶与红绿茶兼宜品种挥发性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贺群 黄旦益 +5 位作者 卢翠 齐冬晴 田双红 林娟 周跃斌 沈程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63-1378,共16页
以31个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茶鲜叶固样挥发性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1个样品中共检测出8类148种香气组分。由主成分分析可知,醛类、脂... 以31个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茶鲜叶固样挥发性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1个样品中共检测出8类148种香气组分。由主成分分析可知,醛类、脂肪酸类为其主要香气组分类别。红绿茶兼宜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组分组成复杂,棕榈酸和香叶醇相对含量较高;适制绿茶品种中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和己醛相对含量较高。此外,适制绿茶和红茶另含共有香气组分4种和9种。这些芳香物质对同茶类适制性品种的特征香气贡献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高香型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制绿茶品种 红绿茶兼宜品种 挥发性香气成分 SDE GC-MS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泰安无性系引种品种夏秋乌龙茶适制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延艮 张丽霞 +1 位作者 向勤锃 黄晓琴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第4期50-53,共4页
为丰富地产茶品类,提高夏秋原料利用效率,推进茶叶机械化采摘,降低生产成本,选择泰安引种的7个绿茶或红绿兼制无性系良种和3个地方新品系,应用优化的加工工艺开展夏秋乌龙茶适制性研究,同时选择金萱、黄观音2个乌龙茶适制品种为对照,经... 为丰富地产茶品类,提高夏秋原料利用效率,推进茶叶机械化采摘,降低生产成本,选择泰安引种的7个绿茶或红绿兼制无性系良种和3个地方新品系,应用优化的加工工艺开展夏秋乌龙茶适制性研究,同时选择金萱、黄观音2个乌龙茶适制品种为对照,经感官审评分析比较,筛选出槠叶齐、正谷大白、龙井长叶、碧香早等4个适宜在泰安夏秋季加工优质乌龙茶的无性品种,所加工的乌龙茶花香浓郁持久,滋味醇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适制性 夏秋原料 绿茶适制品种 红绿兼制品种 山东茶区
下载PDF
萎凋工艺对大叶种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自浩 钱和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2期48-55,共8页
研究通过对日晒时间、做青次数、萎凋温度和萎凋程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后,采用响应面法对萎凋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萎凋工艺为:日晒时间45 min、做青次数3次、萎凋温度26℃、萎凋失水率35%。通过此工艺加工的红茶具有花香浓郁、汤色红浓... 研究通过对日晒时间、做青次数、萎凋温度和萎凋程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后,采用响应面法对萎凋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萎凋工艺为:日晒时间45 min、做青次数3次、萎凋温度26℃、萎凋失水率35%。通过此工艺加工的红茶具有花香浓郁、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叶底红亮的特点,达到优质红茶的品质要求。研究通过对红茶萎凋工艺进行系统研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可以对提高云南地区大叶种红茶品质以及提高夏秋茶利用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红茶 萎凋方法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良种茶树采摘加工信阳毛尖茶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立哲 党永超 朱德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81-84,共4页
信阳毛尖茶生产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是发芽早、芽叶绿色多茸毛,抗寒性强,在化学特性上要求茶多酚含量不超过25%,氨基酸含量高于3%,酚氨值小于7;按照“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做形—干燥”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其针型系列,主要是... 信阳毛尖茶生产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是发芽早、芽叶绿色多茸毛,抗寒性强,在化学特性上要求茶多酚含量不超过25%,氨基酸含量高于3%,酚氨值小于7;按照“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做形—干燥”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其针型系列,主要是以采摘灌木型中、小叶良种茶树1芽1叶初展至1芽2叶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色泽翠绿、外形圆细紧直、形似松针;而芽型系列,主要以小乔木型良种茶树的芽或1芽1叶初展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外形似芽、形直、白毫满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良种 采摘标准 加工工艺 信阳毛尖茶 茶树品种 采摘加工 良种 茶多酚含量 氨基酸含量 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