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筛选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并验证抗凝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 196例患者,按预防策略不同分为两组,A:非抗凝组(n=542),B:抗凝组(n=1 554)。A组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两组:A1:发生VTE组(n=28),A2:未发生VTE...目的:筛选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并验证抗凝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 196例患者,按预防策略不同分为两组,A:非抗凝组(n=542),B:抗凝组(n=1 554)。A组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两组:A1:发生VTE组(n=28),A2:未发生VTE组(n=514)。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部位,BMI,CEAP分级,Kistner分级,麻醉方法,手术时程以及是否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STP)等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导致差异的因素。结果:D-二聚体测定值在A1组与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A1组中血栓性浅静脉炎STP的发生率(20/28,71.4%)明显大于A两组(191/514,37.2%)(P<0.001);CEAP分型中A1组C4及以上分级明显高于A两组(C4:15/28 vs. 188/514,C5∶7/28 vs. 86/514,C6∶6/28 vs. 53/514),(P<0.05)。将筛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STP和CEAP分级中C4级以上是静脉曲张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STP是静脉曲张术后VTE发生的高危因素,抗凝可以有效预防此类患者术后VTE的发生。结合前期研究,我们推荐对合并STP并接受高位结扎剥脱术的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0.6 mL qd皮下注射的方式预防术后VTE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神经阻滞组(N组)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组(C组),每组20例。N组采用超声平面...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神经阻滞组(N组)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组(C组),每组20例。N组采用超声平面内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C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2组术中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后2、4、6、12、24 h VAS评分及运动肌力分级,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N组患者麻醉后2 h的VAS评分为0.10±0.31,C组为0.20±0.52,2组麻醉效果均可满足手术要求(P>0.05);N组感觉阻滞时间为(14.75±2.98)h,C组为(5.65±1.03)h,N组时间长于C组(P=0.003),且N组患者下肢运动肌力分级评分优于C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平面内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既可满足手术要求又可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均可自主活动,减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筛选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并验证抗凝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 196例患者,按预防策略不同分为两组,A:非抗凝组(n=542),B:抗凝组(n=1 554)。A组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两组:A1:发生VTE组(n=28),A2:未发生VTE组(n=514)。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部位,BMI,CEAP分级,Kistner分级,麻醉方法,手术时程以及是否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STP)等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导致差异的因素。结果:D-二聚体测定值在A1组与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A1组中血栓性浅静脉炎STP的发生率(20/28,71.4%)明显大于A两组(191/514,37.2%)(P<0.001);CEAP分型中A1组C4及以上分级明显高于A两组(C4:15/28 vs. 188/514,C5∶7/28 vs. 86/514,C6∶6/28 vs. 53/514),(P<0.05)。将筛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STP和CEAP分级中C4级以上是静脉曲张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STP是静脉曲张术后VTE发生的高危因素,抗凝可以有效预防此类患者术后VTE的发生。结合前期研究,我们推荐对合并STP并接受高位结扎剥脱术的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0.6 mL qd皮下注射的方式预防术后VTE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神经阻滞组(N组)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组(C组),每组20例。N组采用超声平面内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C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2组术中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后2、4、6、12、24 h VAS评分及运动肌力分级,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N组患者麻醉后2 h的VAS评分为0.10±0.31,C组为0.20±0.52,2组麻醉效果均可满足手术要求(P>0.05);N组感觉阻滞时间为(14.75±2.98)h,C组为(5.65±1.03)h,N组时间长于C组(P=0.003),且N组患者下肢运动肌力分级评分优于C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平面内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既可满足手术要求又可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均可自主活动,减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