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热泵机组内蒸发器的模型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华 万清 +1 位作者 周恩泽 范波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73-78,共6页
对太阳能热泵机组内蒸发器稳态分布参数模型进行仿真算法设计,以压缩机进、出口压力值、蒸发器冷冻水的入口温度、蒸发温度、蒸发器内水流量以及蒸发器简化模型计算出的蒸发器吸热量计算值作为输入参数,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蒸发器优化... 对太阳能热泵机组内蒸发器稳态分布参数模型进行仿真算法设计,以压缩机进、出口压力值、蒸发器冷冻水的入口温度、蒸发温度、蒸发器内水流量以及蒸发器简化模型计算出的蒸发器吸热量计算值作为输入参数,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蒸发器优化模型.通过太阳能热泵系统实测数据学习而形成的蒸发器优化模型明显提高了仿真的速度及精度,运用该模型能够降低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研究成本和缩短其设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器模型 太阳能热泵 仿真优化
下载PDF
动网格在仿真发射装置内弹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翟晓超 陈亚军 姜毅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8,共5页
介绍了动网格的更新方法,并且结合湍流模型、汽化模型在fluent平台上对内弹道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导弹出筒速度与实际试验结果吻合程度相当好,误差在1%以内,仿真方法对实际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动网格 汽化模型 内弹道
下载PDF
水下燃气-蒸汽弹射气-液两相流场数值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晓磊 乐贵高 +1 位作者 马大为 李仁凤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和均质多相流理论,采用汽化模型模拟燃气与冷却水的汽化过程,使用动态网格分层技术模拟导弹的运动,对燃气-蒸汽弹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研究.通过与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喷水效应实验对比,验证了数值...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和均质多相流理论,采用汽化模型模拟燃气与冷却水的汽化过程,使用动态网格分层技术模拟导弹的运动,对燃气-蒸汽弹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研究.通过与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喷水效应实验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了弹射过程中流场结构、二次流现象和变深度弹射载荷和内弹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导弹弹射过程中汽化现象发生在弯管壁面处,汽化后的燃气-蒸汽高温区随着发射筒体积的增加发生偏移;燃气-蒸汽在发射筒和弯管截面上存在隔离区和二次流动现象,并且形成不同结构形式的漩涡;弯管受到的最大冲击力出现在0.16s附近和30°~60°弯曲角范围内;弹射深度每增加10m,观测点压力增加0.25MPa,弹动时间延迟0.0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燃气-蒸汽弹射 气-液两相流 动态网格分层技术 汽化模型 载荷 内弹道
原文传递
液化石油气气化过程分析和气化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寇虎 廉乐明 +2 位作者 严铭卿 陈耀桢 章崎平 《煤气与热力》 2001年第6期507-509,共3页
对液化石油气气化器的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合理的气化模型应是一种综合沸腾与加热蒸发的混合模型。降低气化器的气化压力可以减少残液量 ,加强换热 ,气化压力应控制在 0 .7MPa(绝压 )以下。计算气化能力合理的方法是采用由实验得到的... 对液化石油气气化器的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合理的气化模型应是一种综合沸腾与加热蒸发的混合模型。降低气化器的气化压力可以减少残液量 ,加强换热 ,气化压力应控制在 0 .7MPa(绝压 )以下。计算气化能力合理的方法是采用由实验得到的总换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气化 气化器 气化模型 气化能力
下载PDF
燃气蒸汽式弹射内弹道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颜凤 史少岩 姜毅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2,共5页
燃气-蒸汽式弹射方式以其结构简单、温度适中、压力输出平稳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水下运载器的发射系统中,深入研究燃气-蒸汽式弹射装置的内流场对弹射装置的设计、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采用3种不同仿真模型对燃气-蒸汽式... 燃气-蒸汽式弹射方式以其结构简单、温度适中、压力输出平稳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水下运载器的发射系统中,深入研究燃气-蒸汽式弹射装置的内流场对弹射装置的设计、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采用3种不同仿真模型对燃气-蒸汽式弹射内弹道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对流场进行仿真计算时应同时引入汽化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其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汽化模型对流场温度的影响比对压力和速度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成果可为燃气-蒸汽式弹射装置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射 两相流 汽化模型 组分输运模型
下载PDF
高温升蒸发型双腔燃烧室的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黎明 吴二平 唐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8-422,共5页
为了满足热风洞对燃烧室高温升的要求,设计了以航空煤油为燃料的蒸发型燃烧室,采用主辅火焰筒前后配置的双腔结构使燃烧室实现了1600K的温升。通过对燃烧室的气动热力计算,确定出了燃烧室的总体尺寸,设计了燃烧室的主要部件并对燃烧室... 为了满足热风洞对燃烧室高温升的要求,设计了以航空煤油为燃料的蒸发型燃烧室,采用主辅火焰筒前后配置的双腔结构使燃烧室实现了1600K的温升。通过对燃烧室的气动热力计算,确定出了燃烧室的总体尺寸,设计了燃烧室的主要部件并对燃烧室进行了一定的性能实验。实验及应用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燃烧室在结构方案、主要部件和总体性能方面满足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高温升 蒸发型 双腔+
下载PDF
液体火箭爆炸地面有害气体生成与扩散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新华 向四桂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5-360,共6页
建立了自燃液体推进剂运载火箭爆炸时地面残余推进剂蒸发模型和产生的有害气体在大气中的扩散模型,给出了N2O4/UDMH液体推进剂爆炸产生的地面推进剂残留量、推进剂污染区直径、大气环境中地面残余N2O4和UDMH推进剂蒸发速率等参数的实验... 建立了自燃液体推进剂运载火箭爆炸时地面残余推进剂蒸发模型和产生的有害气体在大气中的扩散模型,给出了N2O4/UDMH液体推进剂爆炸产生的地面推进剂残留量、推进剂污染区直径、大气环境中地面残余N2O4和UDMH推进剂蒸发速率等参数的实验结果。利用该理论模型对大型运载火箭发生意外爆炸事故产生的地面残余推进剂蒸发时间和形成的有害气体危害范围进行了估算。该理论模型可为航天发射场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提供有用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扩散 蒸发模型 推进剂 液体运载火箭
下载PDF
激光辐照下金属靶表面汽化现象研究
8
作者 庄仕明 袁永华 +4 位作者 王春彦 孙承纬 刘常龄 刘绪发 桂元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615-622,共8页
用高速纹影诊断技术研究激光辐照下金属表面发生汽化的特征及蒸气发展运动过程,结合汽化模型给出了凝聚相表面温度与激光入射功率密度的关系。由实验得到了不同入射激光功率密度下汽化表面(凝聚相)温度,蒸气羽阵面速度,前驱空气冲击波... 用高速纹影诊断技术研究激光辐照下金属表面发生汽化的特征及蒸气发展运动过程,结合汽化模型给出了凝聚相表面温度与激光入射功率密度的关系。由实验得到了不同入射激光功率密度下汽化表面(凝聚相)温度,蒸气羽阵面速度,前驱空气冲击波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金属 汽化 表面温度
下载PDF
生物降解对土壤气中苯衰减系数及筛选值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钟茂生 姜林 +3 位作者 姚珏君 夏天翔 贾晓洋 彭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以砂质土壤为例,采用Bio-vapor软件计算了生物降解对苯的ai-s(衰减系数)及筛选值的影响,并对关键影响参数〔cs(污染源苯质量浓度)、LT(建筑底板与污染源距离)、La(好氧土层厚度)和kw(生物降解系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当cs... 以砂质土壤为例,采用Bio-vapor软件计算了生物降解对苯的ai-s(衰减系数)及筛选值的影响,并对关键影响参数〔cs(污染源苯质量浓度)、LT(建筑底板与污染源距离)、La(好氧土层厚度)和kw(生物降解系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当cs≥5×105mgm3时,生物降解对ai-s基本无贡献;当cs≤1×104 mgm3时,生物降解可导致ai-s降低1-2个数量级,但降幅随cs和LT的变化不明显;当cs介于二者之间时,生物降解对ai-s的作用受LT变化的影响较明显,LT升高1个数量级时,生物降解可导致ai-s降低2个数量级. 生物降解对ai-s的作用受La影响比较明显,La由0.50m增至1.50m时,生物降解可导致ai-s降低2个数量级. Bio-vapor软件预测的砂质土壤条件下La的最大值为0.63m,低于现场普遍测试结果(1.50m),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可能过于保守,实际项目中可通过测试土壤气中各组分的纵向分布确定La. 当cs≤5×104 mg/m3时,kw由0.033h^-1增至2.000h^-1,生物降解将导致ai-s降低2个数量级. 因此,同一概念模型下考虑生物降解时土壤气中苯筛选值高于不考虑生物降解时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Bio—vapor模型 苯蒸气 衰减系数 筛选值
下载PDF
不考虑液相化学反应的苄基叠氮复合柴油液滴蒸发特性仿真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耿 赵长禄 +3 位作者 韩恺 宋国倩 张付军 李玉川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4-339,共6页
为研究物性参数差异对苄基叠氮复合柴油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选择正十六烷作为柴油的替代物,在不考虑液相化学反应的前提下构建了苄基叠氮-正十六烷多组分液滴蒸发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液滴的蒸发过程,研究了苄基叠氮质量分数和环... 为研究物性参数差异对苄基叠氮复合柴油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选择正十六烷作为柴油的替代物,在不考虑液相化学反应的前提下构建了苄基叠氮-正十六烷多组分液滴蒸发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液滴的蒸发过程,研究了苄基叠氮质量分数和环境温度对液滴蒸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苄基叠氮-正十六烷液滴蒸发可分为瞬态加热阶段、混合蒸发阶段和平衡蒸发阶段.苄基叠氮由于其相对正十六烷较高的饱和蒸气压、较小的定压比热容以及较大的蒸气相扩散系数,因而具有较快的蒸发特性.随着苄基叠氮质量分数的增加,液滴蒸发速率不断提高;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液滴升温速率不断增大,平衡蒸发温度不断升高,液滴蒸发速率不断增大,但是这一变化趋势并不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苄基叠氮 多组分 液滴蒸发模型
下载PDF
重复轨道模式InSAR测高中大气水汽影响研究
11
作者 王新田 靳国旺 +2 位作者 张红敏 徐青 赵玲 《海洋测绘》 CSCD 2017年第2期56-59,73,共5页
对流层大气水汽引起的信号延迟是影响重轨In SAR高程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大气水汽对重轨In SAR测高精度的影响及基线估计的校正作用,仿真不同分布模式的水汽模型,对SAR主、辅数据进行干涉处理,反演受水汽影响高程并统计分... 对流层大气水汽引起的信号延迟是影响重轨In SAR高程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大气水汽对重轨In SAR测高精度的影响及基线估计的校正作用,仿真不同分布模式的水汽模型,对SAR主、辅数据进行干涉处理,反演受水汽影响高程并统计分析控制点高程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7km×7km的SAR数据成像范围内,当水汽含量分布均匀时,控制点测量精度与无水汽影响高程精度相当,当水汽含量分布在0.142~0.283cm和0~0.502cm时,控制点高程中误差分别为9.84m,21.01m,即在In SAR测高中,基线估计可以校正均匀水汽等系统噪声,但是当水汽分布不均匀时,基线估计不能很好抵消水汽影响,且水汽变化越大,测高误差越大,需要根据外部水汽数据消除水汽对In SAR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测高 基线估计 大气效应 水汽模型
下载PDF
水滴蒸发的理论分析与蒸发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卢江 余敏 +1 位作者 陶乐仁 赵吉哲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38,44,共4页
对水滴的蒸发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蒸发时间与水滴直径、水滴速度以及介质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水滴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滴 蒸发模型 蒸发时间
下载PDF
不同饱和水汽压模型对GNSS反演可降水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得宴 杨维芳 +1 位作者 高志钰 李蓉蓉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0年第6期55-63,共9页
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汽反演过程中需要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的参与,而饱和水汽压Es作为Tm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影响着Tm,因此Es将会间接地影响大气可降水量(PWV)的反演精度.针对目前地基GNSS水汽反演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三种不... 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汽反演过程中需要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的参与,而饱和水汽压Es作为Tm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影响着Tm,因此Es将会间接地影响大气可降水量(PWV)的反演精度.针对目前地基GNSS水汽反演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三种不同的饱和水汽压模型(Magnus-Tetens模型、BUCK模型、Goff-Gratch模型),本文就不同的饱和水汽压模型参与反演是否会引起水汽反演结果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以香港为研究区域,利用GAMIT解算了2016年旱雨两季(2、7月)的天顶湿延迟(ZWD),同时利用king’s park探空站的探空数据通过数值积分计算得到旱雨两季(2、7月)的Tm,然后严格参照反演步骤编程模拟计算旱雨两季(2、7月)每天的PWV.最后对比并分析了不同饱和水汽压模型参与计算对Tm和PWV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三种饱和水汽压模型参与计算得到的PWV与真值(探空站计算得到的PWV)之间不存在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性差异,因此均可被用来提供计算Tm时所用到的饱和水汽压Es,但是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部分研究人员将BUCK模型中的变量T当作露点温度而非大气温度进行计算会使Tm产生较大的误差,进而对该误差进行了不合理性分析.本文的分析将会对后续地基GNSS水汽反演研究中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NSS水汽反演 加权平均温度 饱和水汽压 模型对比
下载PDF
项链状AlN纳米线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及生长机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松林 牛培利 于荣海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97-1302,共6页
采用催化剂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高温下使铝粉与氮气直接发生反应,合成出普通AlN纳米线,长约数十微米,直径为10~20nm。通过调整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制备出项链状AlN纳米线,长约1~5nm,直径为10~100nm。微观形貌、微结构分析和晶体几... 采用催化剂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高温下使铝粉与氮气直接发生反应,合成出普通AlN纳米线,长约数十微米,直径为10~20nm。通过调整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制备出项链状AlN纳米线,长约1~5nm,直径为10~100nm。微观形貌、微结构分析和晶体几何学计算表明项链状AlN纳米线的表面由六方AlN结构中的{1011}晶面组合而成。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液-固模式与气-固模式的协作生长机制来解释这种新颖的项链状AlN纳米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项链状纳米线 化学气相沉积 气-液-固生长模式 气-固生长模式
原文传递
导湿排汗纤维机织物的导湿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楼利琴 张才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5-48,共4页
通过织物垂直芯吸法和表面液滴法来分析在织物结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异形截面纤维对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织物结构参数相同时,织物导湿顺序与纱线导湿顺序一致,与纤维形态结构和细度相关;液体沿织物经纬向的芯吸传导... 通过织物垂直芯吸法和表面液滴法来分析在织物结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异形截面纤维对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织物结构参数相同时,织物导湿顺序与纱线导湿顺序一致,与纤维形态结构和细度相关;液体沿织物经纬向的芯吸传导时间和芯吸高度呈指数关系;2种方法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但在比较不同结构纤维织物的导湿性能时,采用垂直芯吸法测试较表面液滴法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湿性能 导湿模型 纱线 织物 异形截面纤维
下载PDF
气相结晶技术模型在合成氟化氢铵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军 李勇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研究了氟化氢铵气相合成新工艺,应用气相结晶理论验证了气相结晶过程,拟合得到了适合于该过程的气相结晶模型,确定了颗粒平均粒径和流体流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来验证了该气相结晶技术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实验确定了优化反应条件:反... 研究了氟化氢铵气相合成新工艺,应用气相结晶理论验证了气相结晶过程,拟合得到了适合于该过程的气相结晶模型,确定了颗粒平均粒径和流体流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来验证了该气相结晶技术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实验确定了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250℃,冷却器温度控制在80℃,反应物进料配比为NH3∶HF=0.75∶2,氨气流量为0.04m3 h载气流量为0.6m3 h。氟化氢铵含量达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氢铵 气相结晶模型 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基于特定污染场地的蒸汽入侵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庆文 王棣 +1 位作者 王琳玲 邵景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8-91,136,共5页
对某化工厂搬迁后拟建的商业住宅用地所在区域地下水开展污染调查,采样结果表明,拟建住宅区存在甲苯、乙苯、二甲苯3种苯系物污染,可能通过蒸汽入侵途径对居民造成健康风险。该研究场地地下水水位2.67 m,地下室埋深3.66 m,地下室底板位... 对某化工厂搬迁后拟建的商业住宅用地所在区域地下水开展污染调查,采样结果表明,拟建住宅区存在甲苯、乙苯、二甲苯3种苯系物污染,可能通过蒸汽入侵途径对居民造成健康风险。该研究场地地下水水位2.67 m,地下室埋深3.66 m,地下室底板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导致《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建议的基于地下室在地下水水位以上的通用污染概念模型不适用于该污染场地。文章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地下室底板低于地下水水位的蒸汽入侵模型,该模型根据蒸汽入侵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地下室进气污染概念模型和地下室渗水污染概念模型。以该污染场地的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该模型进行室内浓度计算,并与通用污染概念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用污染概念模型由于存在包气带及裂隙的衰减,导致计算的污染物浓度偏低,比渗水模型少400倍以上,远远低估了污染物侵入室内的浓度。由此可见,在对该污染场地进行风险评估时,直接套用现有的通用污染概念模型来计算室内污染物浓度是偏离客观事实的,必须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蒸汽入侵模型 通用污染概念模型 室内污染物浓度
下载PDF
黏弹性管道中气液两相瞬变流实验及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炎 吴晨光 +1 位作者 袁一星 石振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3,172,共6页
为了给管道安全设计提供建议,以及使基于瞬变流理论的管道故障检测技术在黏弹性输水管道中得以应用,对黏弹性管道中气液两相瞬变流进行研究.首先,在重力流有机玻璃管道中进行快关阀气液两相瞬变流实验.其次,以离散蒸汽空腔模型(DVCM)和... 为了给管道安全设计提供建议,以及使基于瞬变流理论的管道故障检测技术在黏弹性输水管道中得以应用,对黏弹性管道中气液两相瞬变流进行研究.首先,在重力流有机玻璃管道中进行快关阀气液两相瞬变流实验.其次,以离散蒸汽空腔模型(DVCM)和离散气体空腔模型(DGCM)为基础,用体积含气率对瞬变流波速进行修正,建立两个将非稳定摩阻和管壁黏弹性影响考虑在内的一维气液两相瞬变流模型.实验和模型结果表明:在初始流型为泡状流的低压系统中,DVCM能准确模拟实验波速,而DGCM求得的平均波速值比实验波速大.在模拟初始流型为泡状流的瞬变流时,DVCM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而DGCM模拟结果的最大峰值更大,对管道设计来讲更为安全;在气液两相瞬变流过程中,气体的可压缩性使得管壁的黏弹性效应对压力的衰减作用大为削弱,导致非稳定摩阻的影响不可忽略,且由于气体存在使得整个瞬变流过程中压力衰减变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瞬变流 非稳定摩阻 黏弹性 离散蒸汽空腔模型 离散气体空腔模型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钼化工企业中液氨储罐泄漏扩散及爆炸危险区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潘东 赵江平 《中国钼业》 2017年第2期27-30,共4页
液氨储罐是钼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本文运用MATLAB模拟仿真软件,采用高斯羽流模型和蒸气云爆炸模型,研究液氨储罐的泄漏扩散影响因素和爆炸过程,确定液氨的扩散中毒危险区域和爆炸伤害危险区域。
关键词 液氨 高斯模型 蒸气云爆炸 危险区域
下载PDF
液柱分离型水锤新空腔模型
20
作者 赵莉 范闯 +3 位作者 申虎贲 颜建国 杨玉思 王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1,53,共6页
为深入探讨液柱分离型水锤的模拟计算,通过改进离散空腔模型,提出了新空腔模型。新空腔模型考虑空腔处非满流的流态,根据前后管段的水流状态,将计算管段划分为7种类型,分别建立计算模块对空腔处管段进行分类计算,使其更为准确地计算空... 为深入探讨液柱分离型水锤的模拟计算,通过改进离散空腔模型,提出了新空腔模型。新空腔模型考虑空腔处非满流的流态,根据前后管段的水流状态,将计算管段划分为7种类型,分别建立计算模块对空腔处管段进行分类计算,使其更为准确地计算空腔处的流量同时模拟空腔处的瞬变过程,并基于简单管路和复杂管路试验对新空腔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与DVCM相比,新空腔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模拟瞬变过程中的压力波动和空腔形态、位置及空腔体积的变化,对水柱弥合过程的压力波动峰值的模拟更接近实测数据,有助于指导实际工程中的水锤安全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流 液柱分离水锤 离散空腔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