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etition between Populus euphratica and Tamarix ramosissima seedlings under simulated high groundwater availability 被引量:4
1
作者 WU Guilin JIANG Shaowei +2 位作者 LIU Weiyang ZHAO Chengyi LI Ju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Desert riparian plants experience high variability in water availability due to hydrological fluctuations. How riparian plants can survive with low water availability has been well studied,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 Desert riparian plants experience high variability in water availability due to hydrological fluctuations. How riparian plants can survive with low water availability has been well studied,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high water availability on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ing. We conducted a mesocosm experiment to test whether seedling competition under simulated high groundwater availability can explain the shift of co-dominance of Populus euphratica and Tamarix ramosissima in early communities to P. euphratica dominance in mature ones along the Tarim River in northwestern China. Seedlings of these two plant species were grown in monoculture and mixture pools with high groundwater availabil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relative yield of T. ramosissim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P. euphratica.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 ramosissima included its rapid response in growth to groundwater enrichment and its water spender strategy, as evidenced by the increased leaf biomass proportion and the inert stomatal response to leaf-to-air 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 In comparison, P. euphratica showed a conservative strategy in water use, with a sensitive response to leaf-to-air VPD. Result of the short-term competition was inconsistent with the long-term competition in fields, suggesting that competition exclusion is not the mechanism structuring the desert riparian plant communities. Thus, our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mediation by environmental fluctuations (such as lessening competition induced by disturbance) in structuring plant communities along the Tarim riparian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succession 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 stomatal conductance riparian plant water usestrategy
下载PDF
近60 a新疆大气水分亏缺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姜萍 胡列群 许婷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全球陆地大气水分亏缺(VPD)已经增加、并将持续增强的背景下,新疆大气环境是否趋于干旱化值得探讨。利用1961—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新疆VPD的分布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 在全球陆地大气水分亏缺(VPD)已经增加、并将持续增强的背景下,新疆大气环境是否趋于干旱化值得探讨。利用1961—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新疆VPD的分布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 a来新疆VPD整体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增幅为0.015 kPa·(10a)^(-1)。VPD在2005年发生突变,突变前为弱波动变化,突变后呈增加趋势。(2)各季节VPD均以增势为主,其中春、夏季增幅较大,冬季增幅最小。春、秋季VPD突变特征与年变化较为一致,夏季略晚(2006年出现突变)。(3)空间分布上,VPD呈现“山区低、盆地高”的鲜明格局。时空演变分析表明,全疆大范围地区(近83.65%的气象站点)VPD呈增势变化,而VPD呈下降趋势的站点多分布在天山山脉东段的北麓以及南疆盆地的北、西北缘。季节尺度上,春季VPD呈增势变化的站点数占比最高(96.15%),是新疆大气水分胁迫范围最广的时段,而冬季大气水汽含量相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分亏缺(vpd) 变化趋势 突变分析 时空演变 新疆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针叶林和采伐迹地中藓类生长速率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乾 吴宁 +3 位作者 罗鹏 易绍良 包维楷 石福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4-469,共6页
利用红油漆标记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壤塘林业局二林场亚高山采伐迹地和云杉(Picea)原始林中的6种藓类近一个生长季的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结合原地同时进行的微气候观测,分析了气候因子和藓类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度。这6种藓类中,有5... 利用红油漆标记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壤塘林业局二林场亚高山采伐迹地和云杉(Picea)原始林中的6种藓类近一个生长季的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结合原地同时进行的微气候观测,分析了气候因子和藓类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度。这6种藓类中,有5种在原始林和采伐迹地都出现,只有绢藓(Entodon conncinus)仅在采伐迹地出现。不同物种和不同生境条件下藓类的生长速率都不相同。塔藓(Hylocomium splendens)的茎生长速率最大,而阿萨姆曲尾藓(Dicranum assamicum)生长速率最小。生境对塔藓、阿萨姆曲尾藓和细叶羽藓(Thuidium lepidoziaceum)的生长速率影响很大,它们在林内比在采伐迹地生长快。锦丝藓(Actinothuidium hookeri)和垂枝藓(Rhytidiadelphus triquetrus)的生长速率中等并且对生境不敏感。据此可以将藓类分成生境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微气候5~7月分析显示林内比采伐迹地的辐射通量低,并且更为干燥。但是早上林内的蒸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一直比采伐迹地低。林内较低的蒸汽压亏缺和较低的辐射通量使其成为更有利于藓类的生长场所。对于那些生境类型不敏感的藓类,微地形的效应也许抵消了这种大生境的效应。藓类的生理生态特征如变水(Poikilohydry)特征等对其在严酷气候条件下的生存和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同积温一样,藓类的生长速率同样可以指示生境的适宜度,因为其生长和蒸汽压亏缺紧密相关,是温度和湿度的函数,而这两个因素对于川西亚高山地区森林人工更新时幼苗的建植极为关键。因此藓类的生长状况可以作为指示适宜植树生境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生长速率 蒸汽压亏缺 辐射 采伐迹地 云杉原始林
下载PDF
1981—202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大气饱和水汽压差变化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杜军 高佳佳 +2 位作者 陈涛 次旺 巴果卓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4-557,共14页
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可反映大气对水分的需求,厘清VPD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区域大气干湿程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近43年(1981—202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简称雅江流域)34个气象站点逐月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平... 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可反映大气对水分的需求,厘清VPD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区域大气干湿程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近43年(1981—202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简称雅江流域)34个气象站点逐月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P_(r))、相对湿度、水汽压和平均风速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R/S分析、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近43年雅江流域VPD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雅江流域年、季VPD总体上呈东西部低、中部高分布特征;月际变化呈双峰型,第1、2峰值分别在6、10月,1月最小;VPD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2)年VPD以0.030 kPa/(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主要表现在夏秋季,尤其近23年(2001—2023年)增速明显。年、季VPD在21世纪前10年中后期发生了突变,且未来持续增大的可能性很高。20世纪80和90年代年、季VPD均偏低,以90年代最明显;21世纪前10年因夏、冬两季VPD偏高,年VPD偏高;21世纪10年代年、季VPD均偏高,主要表现在夏、秋两季。VPD在春、夏、秋3季都存在3~4 a显著周期,冬季有2~3 a周期,年VPD无显著周期。(3)四季和年VPD与地理因子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但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4)年、季平均气温升高是致使VPD增加的主导因子;2004年以后,年平均气温、水汽压对VPD贡献率有所降低,P_(r)的作用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饱和水汽压差(vpd) 线性趋势 年代际变化 突变 周期
下载PDF
新疆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对大气水分亏缺的响应
5
作者 姜萍 袁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2,共10页
近几十年来新疆气候变化显著,“暖湿化”转型与“湿干转折”先后出现,势必对地区植被生产力、大气干旱状况以及二者间的响应关系产生影响。以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大气水分亏缺(VPD)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1982—2018年新疆地区植被GPP... 近几十年来新疆气候变化显著,“暖湿化”转型与“湿干转折”先后出现,势必对地区植被生产力、大气干旱状况以及二者间的响应关系产生影响。以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大气水分亏缺(VPD)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1982—2018年新疆地区植被GPP、VPD的时空分布与演变规律,并揭示了大气水分胁迫对植被G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疆植被GPP整体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年均值为256.6 g C·m^(-2)·a^(-1),呈显著上升趋势。GPP增加趋势占植被总面积的82.00%,其中增加显著区约占42.81%,多分布于南疆绿洲和北疆山前农业区;GPP下降趋势占比较小且分布零散。(2)新疆地区VPD具有“山区低、平原/盆地高”的鲜明格局,年均值为0.66 kPa,呈不显著波动上升趋势。全疆大部地区表现出VPD显著性上升,下降趋势零星出现在昆仑山脉高海拔山区。(3)新疆植被GPP对VPD的响应“正负共存”,并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GPP与VPD的负相关占植被区总面积的54.52%,主要出现在山前草地地带;正相关则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和天山北坡及其东段,以栽培作物和灌木类型为主。VPD对GPP的影响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鲜明,而在同一植被类型内正、负响应共存。分析认为,虽然大气水分胁迫尚未成为地区植被生产力变化的主导驱动力,但在新疆干旱化急剧增加背景下,仍需加强对GPP与VPD响应关系的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 大气水分亏缺(vpd) 时空变化 相关分析 新疆
下载PDF
中国中高纬地区植被物候对干旱的响应特征研究
6
作者 王前锋 陆锦阔 张容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植被物候直接影响其生物量,调控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目前,气候变化(尤其干旱)对中国中高纬度植被物候的影响依然不清楚。因此,文章基于GIMMS NDVI3g数据集,提取中国30°N以北地区中多种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开始日期(Start of the Seas... 植被物候直接影响其生物量,调控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目前,气候变化(尤其干旱)对中国中高纬度植被物候的影响依然不清楚。因此,文章基于GIMMS NDVI3g数据集,提取中国30°N以北地区中多种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开始日期(Start of the Season,SOS)与结束日期(End of the Season,EOS)两物候参数。然后结合野外观测数据,验证提取物候参数结果可靠性,并结合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与改进后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探究植被物候对干旱的响应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植被物候变化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单季植被与双季植被第1个生长季的SOS集中在每年的第30~180天,而双季植被第2个生长季的SOS集中在每年的第200~220天。单季植被与双季植被第1个生长季的EOS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180~300天,双季植被第2个生长季的EOS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260~300天。(2)森林季前VPD的上升导致植被的SOS提前及EOS延迟;草地季前VPD上升导致植被的SOS滞后以及EOS提前。(3)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的SPEI与植被的SOS、EOS均呈正相关,即干旱促使该地区植被的SOS、EOS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植物生长季开始日期 植物生长季结束日期 饱和水汽压差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下载PDF
云下二次蒸发对降水过程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任雯 郑新军 +3 位作者 吴雪 周宏飞 马健 李彦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3-1270,共8页
在干旱地区,降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常受到雨滴云下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基于全球降水同位素网(GNIP)在我国西北东部站点的数据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雨滴二次蒸发作用发生的条件、季节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对降水氢氧稳定同... 在干旱地区,降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常受到雨滴云下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基于全球降水同位素网(GNIP)在我国西北东部站点的数据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雨滴二次蒸发作用发生的条件、季节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对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我国西北东部,当近地表水汽压差(VPD)等于0.52 k Pa时,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规律发生显著改变。当VPD>0.52 k Pa时,地区降水线(LMWL)的斜率和截距与全球降水线(GMWL)无显著差别,且氘剩余(d-excess)也与VPD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然而,当VPD>0.52 k Pa时,LMWL的斜率和截距显著地小于GMWL,d-excess与VPD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当VPD<0.52 k Pa时,保留了云层中热力学平衡分馏特征,而当VPD>0.52 k Pa时,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经历了动力学非平衡分馏过程——云下雨滴在降落过程中二次蒸发作用。根据Tetens公式,当气温(t)<7.0℃时,空气饱和水汽压不可能超过0.52 k Pa,所以,当t<7.0℃时不可能发生雨滴二次蒸发过程。这样,在温带干旱地区,在t较低的冬半年降水中的δ18O只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而在t较高的夏半年降水中的δ18O同时存在温度和降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效应 氘剩余 地区降水线(LMWL) 二次蒸发作用 水汽压饱和差 温度效应 中国西北东部
原文传递
唐山冀东滨海平原地区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向楠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A01期70-72,97,共4页
水面蒸发在水文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陆地上水体及海洋水体参与水文循环的直接途径。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可归纳为气象因素和水体因素两类,主要包括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速、气压、水面大小和水深等。本文通过对当地水面蒸... 水面蒸发在水文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陆地上水体及海洋水体参与水文循环的直接途径。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可归纳为气象因素和水体因素两类,主要包括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速、气压、水面大小和水深等。本文通过对当地水面蒸发观测资料的分析,在结合他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应用道尔顿模型,选用风速及饱和水汽压差两个因子,提出了适合唐山冀东滨海平原地区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模型精度较高,对当地水文分析计算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风速 饱和水汽压差 计算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