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抒写自我人格理想的文本——与《〈荷塘月色〉: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作者商榷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周文 陈长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73-76,共4页
笔者对《 <荷塘月色 >: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一文的“性”精神分析观点及论证的一些策略提出质疑。笔者认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抒写自我人格理想的文本。
关键词 自我人格理想 文本 《〈荷塘月色〉: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 作者 《荷塘月色》 创作思想 朱自清 散文
下载PDF
诗歌比兴的源起与流变——从《诗经》到楚辞
2
作者 郝鑫淼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8-73,共6页
比兴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比兴的出现改变了原始歌谣中直言其事、直抒其情的表达方式,比兴萌芽于《周易》中的卦爻辞,其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手法并得到广泛应用是在《诗经》中,后来的楚辞作品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逐... 比兴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比兴的出现改变了原始歌谣中直言其事、直抒其情的表达方式,比兴萌芽于《周易》中的卦爻辞,其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手法并得到广泛应用是在《诗经》中,后来的楚辞作品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逐渐演化出一个具有道德意味的象征系统,对后世文人的情感表达起到了典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 《诗经》 楚辞 香草美人
下载PDF
《诗经》中的“香草美人”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彦青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1-23,共3页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其中不少诗篇中出现各种纷繁复杂的花草果木("香草")意象,也出现了不少"美人"形象。《诗经》中或以这些花草直接比喻美人,或通过花草环境描写间接烘托美人形象...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其中不少诗篇中出现各种纷繁复杂的花草果木("香草")意象,也出现了不少"美人"形象。《诗经》中或以这些花草直接比喻美人,或通过花草环境描写间接烘托美人形象,或通过花草传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塑造了许多美人形象,也为我们留下许多甜美的爱情故事。这种"香草"与"美人"两种意象的和谐运用产生了不朽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香草美人 形象 爱情
下载PDF
香草美人的别样书写:朱祖谋词本事探微与隐喻系统建构
4
作者 王平 《文学与文化》 2022年第3期46-56,共11页
楚辞的“香草美人”寄托手法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朱祖谋词寄大义于微言,借“香草美人”以讽时事,形成了独特的隐喻体系。朱祖谋通过高超的创作技巧将晚清时事融入词中,构成了词作的“本事”。“本事”与“香草美人”的隐喻之间存在幽微... 楚辞的“香草美人”寄托手法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朱祖谋词寄大义于微言,借“香草美人”以讽时事,形成了独特的隐喻体系。朱祖谋通过高超的创作技巧将晚清时事融入词中,构成了词作的“本事”。“本事”与“香草美人”的隐喻之间存在幽微隐秘的关系,而词作的“香草美人”又与楚辞存在似是而非、相反相成的关系。晚清内忧外患,太后专权,朱祖谋将帝王隐喻从楚辞中的香草美人转化为怨女怨鸟,将楚辞中“好服饰”以喻德行也变成隐喻太后粉饰太平等行为,并逆用楚辞意象隐喻朝廷局势的变化。其意象中的帝王隐喻、权势隐喻和朝局隐喻中,体现了对楚辞喻象的继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祖谋 香草美人 本事 隐喻系统
下载PDF
论《战国策》对比兴文学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5
作者 夏芳莉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5-80,共6页
《战国策》以谋臣策士与君王的语言活动为主要内容,在谋臣策士的辞令语言中,常有以女性自比或以女性相类的人物做比喻,达到表述观点、传递情感、揭示真相、建言献策的作用。文章列举了《战国策》作品中谋臣策士用以自比的女性形象的类型... 《战国策》以谋臣策士与君王的语言活动为主要内容,在谋臣策士的辞令语言中,常有以女性自比或以女性相类的人物做比喻,达到表述观点、传递情感、揭示真相、建言献策的作用。文章列举了《战国策》作品中谋臣策士用以自比的女性形象的类型,分析了自比形象共有的特征。通过与屈原香草美人文学创作传统做异同比较,试图阐述香草美人传统对文学的综合影响,进而得出《战国策》自比女性的创作方式是对比兴手法的继承,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发展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香草美人 比兴 传承
下载PDF
懒赋一曲语意多——论晚清广西词人王拯咏物词的情感寄托
6
作者 蓝哲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2-40,共9页
王拯是晚清广西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诗文词。他的词作以沉著悲凉的艺术风格立于晚清词坛,与龚自珍、张惠言等并称为清词"后十家"。在标举比兴寄托的晚清词坛,他的咏物词把真意与寄托结合起来,抒发其丧妻之痛、多病之伤、香草美... 王拯是晚清广西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诗文词。他的词作以沉著悲凉的艺术风格立于晚清词坛,与龚自珍、张惠言等并称为清词"后十家"。在标举比兴寄托的晚清词坛,他的咏物词把真意与寄托结合起来,抒发其丧妻之痛、多病之伤、香草美人之旨、身世之悲的情感。而他22首咏物词里出现了6次"懒",用以描述物和人,这更是让他的咏物词呈现出别样的沉郁。结合其生平和词学观,"懒"是王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态,以"懒"行寄托之法,幽隐道出"懒"所蕴含的深厚悲凉的情感,它是王拯郁结于胸的沉重叹息和深重悲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拯 咏物 悼亡 香草美人
下载PDF
施士洁诗歌中的楚辞意象论析
7
作者 张金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第3期108-112,118,共6页
施士洁作为台湾诗坛的大家,其诗作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包含楚辞意象,这些意象呈现在施氏诗歌中时其含义已经发生了转变。探究施士洁诗歌中楚辞意象含义的流变情况,分析其原因,可以总结出此种现象和历史因素、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际遇有关。
关键词 施士洁 招隐 香草美人 楚辞意象
下载PDF
地理、身份与屈宋辞赋香草美人意象审美异同的形成
8
作者 李霖 吴广平 《中国美学》 2023年第1期207-219,共13页
屈原辞开创了香草美人意象,宋玉赋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并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创作传统与审美风貌。屈原辞、宋玉赋都借香草意象象征美好事物,借美人意象譬喻君王或自喻,但在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表现上又有不同。宋玉赋对屈原辞香草美... 屈原辞开创了香草美人意象,宋玉赋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并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创作传统与审美风貌。屈原辞、宋玉赋都借香草意象象征美好事物,借美人意象譬喻君王或自喻,但在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表现上又有不同。宋玉赋对屈原辞香草美人意象的象征系统进行了分离,使其成为两个独立的审美对象。屈宋辞赋香草美人意象的异同,是地理环境、职官身份体验、当下言说身份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屈原、宋玉都生活于楚地,都仕途不顺,故两人作品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塑造受到楚地地理环境与相似仕途经历的影响。但由于当下言说身份的不同,相较于屈原辞香草美人意象的重抒情、重政治象征,宋玉赋香草美人意象则重写实、重铺陈,主观性因素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辞 宋玉赋 香草美人意象 地理 身份
原文传递
楚骚“香草美人”手法在六朝文学中的承传 被引量:5
9
作者 于浴贤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4-79,共6页
"香草美人"手法是楚骚主要的艺术特征,也是构成楚骚浪漫特色的重要因素。"香草美人"手法在六朝文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就咏物抒怀、神女、恋情和游仙等几种主要文学题材的巡礼,即可以见出这一表现手法在六朝文学中承... "香草美人"手法是楚骚主要的艺术特征,也是构成楚骚浪漫特色的重要因素。"香草美人"手法在六朝文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就咏物抒怀、神女、恋情和游仙等几种主要文学题材的巡礼,即可以见出这一表现手法在六朝文学中承传之一斑。作为一种比兴象征手法,香草美人的寓意或显或隐,在楚骚时代如此,在六朝中也不例外。香草美人手法的承传,在推进六朝文学艺术形式美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骚 香草美人 六朝文学
下载PDF
先秦诗歌中的“追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闵军 傅丽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68,共4页
“追寻”是先秦诗歌中的重要模式,《诗经》中“在水一方”、《楚辞》中“香草美人”两种模式是“追寻”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追寻”模式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我们祖先重复了无数次的无意识精神和命运碎片,它一直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 “追寻”是先秦诗歌中的重要模式,《诗经》中“在水一方”、《楚辞》中“香草美人”两种模式是“追寻”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追寻”模式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我们祖先重复了无数次的无意识精神和命运碎片,它一直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一代一代的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诗歌 追寻 原型模式 集体无意识 在水一方 香草美人
下载PDF
精神空间与自我探求:中国古代女性文人室名堂号解析
11
作者 朱路遥 雷环捷 《理论界》 2020年第1期76-82,共7页
中国古代女性文人对室名堂号的使用有别于以男性审美为主流的文坛风尚,呈现出显著的群体性别基本特征。女性室名堂号以与“香草美人”体系相关的自然意象为主,主动或被动地趋近婉约清丽的风格。家庭生活与亲缘关系亦是女性文人室名堂号... 中国古代女性文人对室名堂号的使用有别于以男性审美为主流的文坛风尚,呈现出显著的群体性别基本特征。女性室名堂号以与“香草美人”体系相关的自然意象为主,主动或被动地趋近婉约清丽的风格。家庭生活与亲缘关系亦是女性文人室名堂号的主题之一,她们以此表达与同辈、配偶、父母长辈等亲属间的情感关联,体现女性自身及其文学创作活动的家庭属性。女性文人室名堂号既展现社会主流观念对女性的认知与期望,也反映女性为争取文学创作自由的努力,更承载女性在受限制的生活空间中对自我的探求和落定。女性作者试图藉此达成对自我的认知、彰显和再命名,是她们对自身话语权的强调,是女性精神文化层面存在方式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人 室名堂号 “香草美人” 精神空间 反叛
原文传递
“女儿”纯洁论的隐喻传统与《红楼梦》的文化拯救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丹丹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对儒家仕进之路的质疑,使得《红楼梦》试图借助对"女儿"纯洁的认同实现对文化危机的拯救。作为对"香草美人"文化隐喻传统的继承,"女儿"之真、纯、美在明清之际被视为"道德纯洁"和"政治干... 对儒家仕进之路的质疑,使得《红楼梦》试图借助对"女儿"纯洁的认同实现对文化危机的拯救。作为对"香草美人"文化隐喻传统的继承,"女儿"之真、纯、美在明清之际被视为"道德纯洁"和"政治干净"的象征,并因此被赋予形而上的意义。但是《红楼梦》的展开过程却宣告了此一拯救的失败。其原因可归结为:其一,宝玉的女儿崇拜论的狭隘;其二,宝玉对女儿气质的偏至认同。因之,"女儿"的终将长大与"诗性"的终将逝去,最终导致了整个诗性家园的毁灭。故而《红楼梦》既展示了对"女儿"救世理想的憧憬,又亲自进行了拆解。所以籍此,《红楼梦》不仅将晚明以降对"女儿"、"情"的讨论推向更深更远处,同时亦对文人在当时语境中的自我价值选择困境做出了一个批判性的、寓言性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儿”纯洁论 香草美人传统 才子佳人小说 文化拯救
原文传递
论“香草美人”的原型意象及在《聊斋志异》中的范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旭玮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11,共5页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理论从宗教祭祀的角度,探讨了九歌的性质、意义,指出《离骚》的诞生是源自九歌的祭祀仪式,并从此形成"香草美人"原型意象,随文化的传承积淀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裹挟着屈原的人格魅力和深沉...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理论从宗教祭祀的角度,探讨了九歌的性质、意义,指出《离骚》的诞生是源自九歌的祭祀仪式,并从此形成"香草美人"原型意象,随文化的传承积淀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裹挟着屈原的人格魅力和深沉温馨的原型意象经蒲松龄强烈而丰富的个体意识被激活,于《聊斋志异》中深沉地勃发,并被赋予崭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小说评论 祭祀仪式 《离骚》 “香草美人” 神话 无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