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仿生导流罩的厢式货车减阻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许建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设计了6款驾驶室导流罩结构,加在厢式货车模型上进行空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得到了货车模型外流场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等气动特性,详细分析了不同导流罩的减阻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海豹...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设计了6款驾驶室导流罩结构,加在厢式货车模型上进行空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得到了货车模型外流场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等气动特性,详细分析了不同导流罩的减阻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海豹的头部形状设计了一款仿生导流罩,安装在整车上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减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先行设计的6款导流罩均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但模仿海豹头部形状设计的仿生导流罩可大幅度改善驾驶室顶部的流场结构,减阻效果更好,其阻力系数比原始货车模型降低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仿生导流罩
气动减阻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FD的厢式车尾部减尘方法研究
2
作者
刘成晔
谢金法
张宝峰
《汽车科技》
2003年第5期14-16,共3页
采用CFD技术研究厢式车尾部卷尘机理,通过改变车辆外形从而控制尾部气流形态以达到减尘的目的。
关键词
CFD
厢式车
尾部减尘方法
大涡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卷尘机理
尾部气流形态
汽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厢式货车气动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8-695,共8页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不同形状的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分析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详细探讨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的减阻机理。最后研究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同时加装在同一货车...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不同形状的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分析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详细探讨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的减阻机理。最后研究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同时加装在同一货车模型的综合减阻效果。结果表明:仿生导流罩的减阻效果要好于传统导流罩,随着导流罩侧裙延伸长度的增加,货车整车阻力系数逐渐变小。当底部导流板倾角θ=45°时模型的阻力系数获得最小值。基于生物表面仿生减阻理论在货车侧面布置半球面凹坑和半椭球面凹坑均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复合减阻装置货车模型的最大减阻率达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仿生导流罩
尾部减阻装置
仿生非光滑表面
复合减阻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厢式货车气动减阻优化
被引量:
4
4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6,共15页
为了优化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驾驶室前部仿生减阻结构、顶部和侧部涡流发生器、底部涡流发生器等3种气动减阻装置。研究了3种单一气动减阻装置主要相关参数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分别从货车外流场的速度轨迹、压力分布和湍动能...
为了优化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驾驶室前部仿生减阻结构、顶部和侧部涡流发生器、底部涡流发生器等3种气动减阻装置。研究了3种单一气动减阻装置主要相关参数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分别从货车外流场的速度轨迹、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等3方面详细分析了各单一气动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3种气动减阻装置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减阻货车模型。研究表明:驾驶室前部突出部分的长度对货车整车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比倾角更大;最优货车头部形状的倾角和长度分别为135°和300 mm,该模型的气动阻力系数为0.7214,相对于货车原始模型的减阻率为8.93%;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和位置对货车的减阻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涡流发生器可以增加货车尾部分离区流场的能量,使得尾涡区减小,气动压差阻力减小;3种气动减阻装置对货车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底部涡流发生器、货车前部仿生减阻结构、顶部和侧部涡流发生器,其最优厢式货车模型的空气阻力系数为0.6833,其复合减阻装置的最佳减阻率为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仿生减阻结构
涡流发生器
正交试验法
复合减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涡流发生器对重型货车气动减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重庆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58,共18页
为了解涡流发生器对重型厢式货车气动减阻特性的影响,以某国产重型厢式货车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涡流发生器的形状、布置位置、高度以及间隙比对厢式货车的减阻效果,并分别从速度流线结构、湍动能分布和压力分...
为了解涡流发生器对重型厢式货车气动减阻特性的影响,以某国产重型厢式货车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涡流发生器的形状、布置位置、高度以及间隙比对厢式货车的减阻效果,并分别从速度流线结构、湍动能分布和压力分布等方面探讨其减阻原因。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的形状、布置位置、高度以及间隙比对重型厢式货车气动阻力的影响较大。其中叉形涡流发生器位于货厢后端时的气动阻力系数最小,其值为0.6996,相对于货车原始模型的减阻率为11.7%,因此叉形涡流发生器是最佳的涡流发生器造型。加装涡流发生器减小了货车尾部涡流区的面积和强度,使尾部气流延迟分离,进而减小了货车前后压差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涡流发生器
布置位置
减阻效果
气流延迟分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厢式货车厢体立柱的设计计算
6
作者
焦儒振
《专用汽车》
1998年第4期15-19,共5页
厢式货车厢体立柱的强度对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十分重要,满载的车辆在以最小转弯直径行驶时和在凸凹不平路面上行驶前轮陷坑时对立柱强度的影响最大。本文针对上述两种工艺,详细介绍了侧围惯性力、顶盖惯性力、货物惯性力及厢体受扭时所...
厢式货车厢体立柱的强度对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十分重要,满载的车辆在以最小转弯直径行驶时和在凸凹不平路面上行驶前轮陷坑时对立柱强度的影响最大。本文针对上述两种工艺,详细介绍了侧围惯性力、顶盖惯性力、货物惯性力及厢体受扭时所引起的立柱应力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立柱
设计
计算
载货汽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厢式半挂汽车列车附加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4-144,共11页
为了优化某厢式半挂汽车列车的气动阻力系数,以某重型厢式半挂汽车列车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减阻装置、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等气动减阻方案对厢式半挂汽车...
为了优化某厢式半挂汽车列车的气动阻力系数,以某重型厢式半挂汽车列车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减阻装置、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等气动减阻方案对厢式半挂汽车列车的减阻效果。详细分析了不同单一气动减阻方案和复合减阻方案分别对汽车列车模型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湍动能分布和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3种间隙减阻装置可以延迟驾驶室后部的气流分离,并且可以阻止部分气流进入驾驶室与货厢之间区域从而降低货厢前部区域的平均速度,涡量强度和湍流动能,相对于汽车列车原始模型的最佳减阻率为7.5%;设计的4种尾部减阻装置可以减弱尾部的气流分离及涡量,最大减阻率为5.8%;设计的8种非光滑表面减阻方案的平均减阻率达到4.6%,最大减阻率为5.8%。在厢式半挂汽车列车表面合理布置仿生非光滑表面可以有效地控制尾部涡流的产生,改善尾部流场结构,从而减少气流与仿生非光滑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整车的压差阻力。设计的8种复合减阻装置的平均减阻率为17.2%,其中最佳复合减阻方案的风阻系数为0.699 5,减阻率为19.9%,减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复合减阻
计算流体动力学
厢式半挂汽车列车
驾驶室与货厢之间减阻装置
尾部减阻装置
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仿生导流罩的厢式货车减阻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许建民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5411)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016H2003)
+1 种基金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JT180445)
厦门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YKJ16029R)资助
文摘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设计了6款驾驶室导流罩结构,加在厢式货车模型上进行空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得到了货车模型外流场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等气动特性,详细分析了不同导流罩的减阻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海豹的头部形状设计了一款仿生导流罩,安装在整车上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减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先行设计的6款导流罩均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但模仿海豹头部形状设计的仿生导流罩可大幅度改善驾驶室顶部的流场结构,减阻效果更好,其阻力系数比原始货车模型降低31.1%。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仿生导流罩
气动减阻
计算流体动力学
Keywords
van
-
type
truck
bionic
cab-roof
fairing
aerodynamic
drag
reduc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分类号
U46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FD的厢式车尾部减尘方法研究
2
作者
刘成晔
谢金法
张宝峰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
出处
《汽车科技》
2003年第5期14-16,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9375247)
文摘
采用CFD技术研究厢式车尾部卷尘机理,通过改变车辆外形从而控制尾部气流形态以达到减尘的目的。
关键词
CFD
厢式车
尾部减尘方法
大涡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卷尘机理
尾部气流形态
汽车
Keywords
CFD
LES
van
-
type
truck
suppression
of
dust
adhesion
分类号
U46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U463.844 [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厢式货车气动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8-69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5411)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016H2003)
+1 种基金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JT180445)
厦门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YKJ16029R)资助
文摘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不同形状的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分析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详细探讨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的减阻机理。最后研究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同时加装在同一货车模型的综合减阻效果。结果表明:仿生导流罩的减阻效果要好于传统导流罩,随着导流罩侧裙延伸长度的增加,货车整车阻力系数逐渐变小。当底部导流板倾角θ=45°时模型的阻力系数获得最小值。基于生物表面仿生减阻理论在货车侧面布置半球面凹坑和半椭球面凹坑均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复合减阻装置货车模型的最大减阻率达22.7%。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仿生导流罩
尾部减阻装置
仿生非光滑表面
复合减阻装置
Keywords
van
type
truck
bionic
cab
spoiler
tail
fairing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
combined
drag
reducing
device
分类号
U469.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厢式货车气动减阻优化
被引量:
4
4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6,共15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016H2003)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JT180445)。
文摘
为了优化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驾驶室前部仿生减阻结构、顶部和侧部涡流发生器、底部涡流发生器等3种气动减阻装置。研究了3种单一气动减阻装置主要相关参数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分别从货车外流场的速度轨迹、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等3方面详细分析了各单一气动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3种气动减阻装置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减阻货车模型。研究表明:驾驶室前部突出部分的长度对货车整车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比倾角更大;最优货车头部形状的倾角和长度分别为135°和300 mm,该模型的气动阻力系数为0.7214,相对于货车原始模型的减阻率为8.93%;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和位置对货车的减阻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涡流发生器可以增加货车尾部分离区流场的能量,使得尾涡区减小,气动压差阻力减小;3种气动减阻装置对货车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底部涡流发生器、货车前部仿生减阻结构、顶部和侧部涡流发生器,其最优厢式货车模型的空气阻力系数为0.6833,其复合减阻装置的最佳减阻率为13.8%。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仿生减阻结构
涡流发生器
正交试验法
复合减阻
Keywords
van
type
truck
bionic
drag
reduction
structure
vortex
generator
orthogonal
test
method
composite
drag
reduction
分类号
V211.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涡流发生器对重型货车气动减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虚拟制造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58,共18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J01269)
厦门理工学院“科研攀登计划”项目(XPDKT20024)。
文摘
为了解涡流发生器对重型厢式货车气动减阻特性的影响,以某国产重型厢式货车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涡流发生器的形状、布置位置、高度以及间隙比对厢式货车的减阻效果,并分别从速度流线结构、湍动能分布和压力分布等方面探讨其减阻原因。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的形状、布置位置、高度以及间隙比对重型厢式货车气动阻力的影响较大。其中叉形涡流发生器位于货厢后端时的气动阻力系数最小,其值为0.6996,相对于货车原始模型的减阻率为11.7%,因此叉形涡流发生器是最佳的涡流发生器造型。加装涡流发生器减小了货车尾部涡流区的面积和强度,使尾部气流延迟分离,进而减小了货车前后压差阻力。
关键词
厢式货车
涡流发生器
布置位置
减阻效果
气流延迟分离
Keywords
van
type
truck
vortex
generator
placement
position
reason
for
drag
reduction
airflow
delay
separation
分类号
TH122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厢式货车厢体立柱的设计计算
6
作者
焦儒振
机构
明水邮电通信设备厂
出处
《专用汽车》
1998年第4期15-19,共5页
文摘
厢式货车厢体立柱的强度对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十分重要,满载的车辆在以最小转弯直径行驶时和在凸凹不平路面上行驶前轮陷坑时对立柱强度的影响最大。本文针对上述两种工艺,详细介绍了侧围惯性力、顶盖惯性力、货物惯性力及厢体受扭时所引起的立柱应力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厢式货车
立柱
设计
计算
载货汽车
Keywords
van
type
motor
truck
,Column,Design
and
calculation
分类号
U469.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U463.844 [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厢式半挂汽车列车附加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4-144,共11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016H2003)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JT180445)
文摘
为了优化某厢式半挂汽车列车的气动阻力系数,以某重型厢式半挂汽车列车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减阻装置、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等气动减阻方案对厢式半挂汽车列车的减阻效果。详细分析了不同单一气动减阻方案和复合减阻方案分别对汽车列车模型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湍动能分布和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3种间隙减阻装置可以延迟驾驶室后部的气流分离,并且可以阻止部分气流进入驾驶室与货厢之间区域从而降低货厢前部区域的平均速度,涡量强度和湍流动能,相对于汽车列车原始模型的最佳减阻率为7.5%;设计的4种尾部减阻装置可以减弱尾部的气流分离及涡量,最大减阻率为5.8%;设计的8种非光滑表面减阻方案的平均减阻率达到4.6%,最大减阻率为5.8%。在厢式半挂汽车列车表面合理布置仿生非光滑表面可以有效地控制尾部涡流的产生,改善尾部流场结构,从而减少气流与仿生非光滑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整车的压差阻力。设计的8种复合减阻装置的平均减阻率为17.2%,其中最佳复合减阻方案的风阻系数为0.699 5,减阻率为19.9%,减阻效果明显。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复合减阻
计算流体动力学
厢式半挂汽车列车
驾驶室与货厢之间减阻装置
尾部减阻装置
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
Keywords
Automobile
engineering
composite
drag
reduc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van
type
semi-trailer
truck
drag
reduction
device
between
cab
and
cargo
compartment
tail
drag
reduction
device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
structure
分类号
U46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仿生导流罩的厢式货车减阻研究
许建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CFD的厢式车尾部减尘方法研究
刘成晔
谢金法
张宝峰
《汽车科技》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厢式货车气动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研究
许建民
范健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厢式货车气动减阻优化
许建民
范健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涡流发生器对重型货车气动减阻特性的影响
许建民
范健明
《重庆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厢式货车厢体立柱的设计计算
焦儒振
《专用汽车》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厢式半挂汽车列车附加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及机理研究
许建民
范健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