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璇 查林涛 +3 位作者 梁诚 左权 葛涛 汤圣兴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一代自膨胀瓣膜对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9月于弋矶山医院心脏中心因重度PAR而行TAVR的68名连续性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纳... 目的:探讨应用新一代自膨胀瓣膜对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9月于弋矶山医院心脏中心因重度PAR而行TAVR的68名连续性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纳入58例,根据术后是否新发传导阻滞,分为传导阻滞组(23例)和非传导阻滞组(3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结果:传导阻滞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瓣膜植入深度更深、主动脉根部角度更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根部角度更大(OR=1.166,95%CI:1.029~1.321,P=0.016)及瓣膜植入深度更深(OR=1.504,95%CI:1.055~2.144,P=0.024)为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主动脉根部角度及瓣膜植入深度均与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独立相关,提示术者术前应充分结合主动脉根部角度制定手术方案,评估最佳的术中瓣膜植入深度,尽量减少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纯主动脉瓣反流 传导阻滞 主动脉根部角度 瓣膜植入深度
下载PDF
瓣膜植入深度对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围术期心功能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凤 胡国兵 朱向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7期1622-1627,共6页
目的 探讨瓣膜植入深度对单纯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 AR)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后早期心功能变化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 目的 探讨瓣膜植入深度对单纯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 AR)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后早期心功能变化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TAVR治疗的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覆膜支架下缘距无冠瓣距离分为两组,瓣膜植入深度为0~6 mm患者有21例(Ⅰ组),瓣膜植入深度>6 mm患者有9例(Ⅱ组);分别测量俩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超声心动图指标,同时追踪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通过对比研究,分析TAVR手术瓣膜植入深度对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各项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D)明显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减小、室间隔厚度(IVST)明显变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AV Vmax)减低,三尖瓣反流面积(TR area)有所减小,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MR area)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稍增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TEE指标,左室流出道内径、主动脉瓣环前后径、升主动脉内径、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开口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二尖瓣幕帘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围术期并发症比较,Ⅱ组患者发生瓣周漏及传导障碍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瓣中瓣、起搏器植入、脑卒中、股动脉夹层、肺部感染等发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术后早期心功能已具有明显改善,手术成功率较高,此类患者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TAVR 瓣膜植入深度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自膨胀瓣膜植入深度的解剖学影响因素及临床结局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王勇 张辰 +6 位作者 刘婷 饶荣生 赵刚 钟河江 钱德慧 于世勇 晋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中自膨胀瓣膜植入深度的解剖形态影响因素,并分析瓣膜植入深度对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TAVR术的主动脉瓣重度...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中自膨胀瓣膜植入深度的解剖形态影响因素,并分析瓣膜植入深度对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TAVR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病历资料。测算主动脉根部解剖径线及其与植入瓣膜支架尺寸的比例,并测定瓣膜植入深度。比较瓣膜植入过深组[植入深度超过最高四分位数(>14.8 mm)]与瓣膜位置合适组(植入深度≤14.8 mm)的解剖结构差异,分析瓣膜植入深度对血流动力学、传导阻滞等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54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二叶瓣21例,三叶瓣33例,瓣膜植入深度0~21 mm,中位数为11.6 mm。二叶瓣人群中植入过深组的窦管结合部平均直径大于位置合适组[(36.06±2.29) mm vs(29.69±2.55) mm,P=0.001];在三叶瓣人群中植入过深组的29号瓣膜的植入比例更高(100.0%vs 26.9%,P=0.025),流出道长径与植入瓣膜底径的比值更小(0.99±0.03 vs 1.12±0.15,P=0.021)。位置合适组和植入过深组的术后死亡率相当(4.88%vs 15.38%,P=0.242),但植入过深组转外科开胸手术的比例有高于位置合适组的趋势(15.4%vs 0%,P=0.055)。术后1周,两组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峰值流速、起搏器植入率、主动脉瓣周中度以上反流、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植入过深组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0.0%vs 13.3%,P=0.044)及主动脉瓣周中度以上反流(33.3%vs 0%,P=0.009)的发生率均高于位置合适组。植入过深组的早期安全性低于位置合适组(69.2%vs 95.1%,P=0.025)。结论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及其与植入瓣膜的尺寸比例对自膨胀瓣膜的植入深度有一定影响,窦管结合部直径较大的二叶瓣患者或植入大号瓣膜的三叶瓣患者中容易植入过深。瓣膜植入过深会增加术后1个月新发完全性左束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植入深度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