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关切与路径探赜
1
作者 崔丽君 吴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理论创新成果的有力举措。“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讲清楚“缘何融”,回答好“融什么”,解决好“怎... “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理论创新成果的有力举措。“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讲清楚“缘何融”,回答好“融什么”,解决好“怎样融”的问题,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引导大学生科学把握“三个务必”的生成依据,准确揭示“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深入阐释“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赓续传承“三个务必”的精神要义,要进一步发挥“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体力量,强化“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建设,创新“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思政课 高校 立德树人 价值关切 路径探赜
下载PDF
“无处安放的青春”:网络树洞的传播表征与价值隐忧 被引量:1
2
作者 燕道成 李菲 《传媒观察》 CSSCI 2022年第2期19-26,共8页
"树洞"喻指可以倾听秘密、保守秘密的人或空间,而反映树洞"说出不能说的秘密"的形式或理念的集合,就称为树洞文化。在流动性时代,物质上的相对剥夺,文化上的难以融入,情感上的冷漠与压迫,社交上的错位与疏离等是网... "树洞"喻指可以倾听秘密、保守秘密的人或空间,而反映树洞"说出不能说的秘密"的形式或理念的集合,就称为树洞文化。在流动性时代,物质上的相对剥夺,文化上的难以融入,情感上的冷漠与压迫,社交上的错位与疏离等是网络树洞平台兴起的主要逻辑。网络树洞的情感宣泄呈现出圈层传播与陌生共鸣的表现样态。尽管网络树洞的情感宣泄具有社会解压阀的功能,但其本质只是一种虚幻的安慰涂层,并可能招致侵犯隐私、引发虚假共鸣等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培养与危害网络文化安全的社会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树洞 兴起逻辑 圈层传播 价值隐忧
原文传递
论教学作为一种“可能生活” 被引量:4
3
作者 黎琼锋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1,共5页
"可能生活"是人类行动能力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是"可能生活"的目的,实现"可能生活"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教学是促进人生成与发展的活动,是人的可能性的展开过程,是有目的的创造性生活,教学应是一种"... "可能生活"是人类行动能力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是"可能生活"的目的,实现"可能生活"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教学是促进人生成与发展的活动,是人的可能性的展开过程,是有目的的创造性生活,教学应是一种"可能生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指回到人和人的真实生活,它为教学走向"可能生活"创造了条件,而教学过程的价值关注是实现"可能生活"的必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生活 教学 生活世界 价值关注
原文传递
师生对话: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价值关切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金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5年第4期17-20,38,共5页
传统教育使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成为话语霸权的占有者和学生精神自由的束缚者,而现代教育则使学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纪律观念和责任感的丧失以及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迷茫等。这些弊端进一步阻碍了教育价值使命的实现,在分析它... 传统教育使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成为话语霸权的占有者和学生精神自由的束缚者,而现代教育则使学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纪律观念和责任感的丧失以及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迷茫等。这些弊端进一步阻碍了教育价值使命的实现,在分析它们各自弊端的基础上,认为师生对话是实现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价值使命的有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价值关切 师生对话
下载PDF
实践结构论的理论意涵、现实基础与价值关怀
5
作者 杨发祥 胡可欣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2,共15页
社会秩序与社会进步是社会学的终极追问,也是实践结构论的价值关怀。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郑杭生及其学术团队提出的实践结构论,正是基于全球化进程和本土化视野,从现... 社会秩序与社会进步是社会学的终极追问,也是实践结构论的价值关怀。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郑杭生及其学术团队提出的实践结构论,正是基于全球化进程和本土化视野,从现代性的长波进程和本土社会转型的特殊脉动两个维度来理解当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为解读社会实践结构变迁与社会建设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作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近成果,实践结构论从理论意涵、现实基础与价值关怀等三个维度,系统论述了社会结构性巨变导致的社会转型与社会关系的趋势、特征与动态变化,为理解社会结构转型的动力源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结构论 社会建设 社会秩序 价值关怀
原文传递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高校师生关系育人功能的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清霞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高等教育新的发展生态系统中,高校师生关系的关键育人功能被进一步突出和显现。功能的改变和环境的变化意味着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高校师生关系结构中暴露的师生主体系统适应能力不足、师生互动价值关怀明显剥离、师生制度化的关联作... 在高等教育新的发展生态系统中,高校师生关系的关键育人功能被进一步突出和显现。功能的改变和环境的变化意味着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高校师生关系结构中暴露的师生主体系统适应能力不足、师生互动价值关怀明显剥离、师生制度化的关联作用有限、师生关系价值观念认知差异等功能障碍束缚和制约了师生关系关键育人功能的更好发挥。教师和学生子系统之间“地位—角色”的相互协调、自我调节和依存发展是更好实现环境适应、目标达成、系统整合和模式维持四个功能的基础和关键。根据系统环境的变化,创新师生关系结构优化策略,立足价值关怀的回归,推动师生关系育人功能发挥,强化制度关联的力度,实现育人系统生态整合运行,推动价值规范的统一,维持师生行动特定共生模式,是高校师生推动育人功能实现的基本实现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师生关系 育人功能 结构功能主义 价值关怀
下载PDF
老子哲学的生命意识与价值关怀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79-86,共8页
《老子》又名《道德经》,言简意赅,近似一部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堪称晚周诸子学之绝唱,从文献学角度看也是历代注疏最多的经典之一。可从"道"与"德"的内在统一性来把握老子的哲学体系,前者属于老子的形而上学,后者... 《老子》又名《道德经》,言简意赅,近似一部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堪称晚周诸子学之绝唱,从文献学角度看也是历代注疏最多的经典之一。可从"道"与"德"的内在统一性来把握老子的哲学体系,前者属于老子的形而上学,后者属于老子形而上学向生活世界的落实。"道"为宇宙万物的生命本源,其基本含义是"自然",也是一种最高的"善";"德"作为"道之用",其基本含义是"法自然",也就是"无为"。工业化、城市化、技术化已成为现代世界的基本图景,经济实用主义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技术异化对人的控制,冷战思维及政治霸凌主义的隐忧,无不在唤醒老子"道宁天下"的建设性的后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玄德 生命意识 价值关怀
下载PDF
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关切及其实践逻辑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鑫 袁祖社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9,共9页
在后全球化时代,日益严峻并不断加剧的全球生态危机的蔓延,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立足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性,秉持“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伦理价值信念,理智对待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 在后全球化时代,日益严峻并不断加剧的全球生态危机的蔓延,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立足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性,秉持“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伦理价值信念,理智对待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人类文明演进的更高层次上寻求人与自然并生、互适、共在的新范式。标志着生态文明新境界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提出的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解决全球生态治理困境、维护全球正义的生态伦理新理念和生态治理新模式。中国政府、中国社会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实践中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制定并践行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智识性实践方案,如遵循天地美生的绿色发展,倡导“国内—国际”协作的全球生态共治,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世界视野和天下情怀,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历史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生态危机 价值关切 实践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域中的统筹城乡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自贵 王普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2期54-57,共4页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时期发展的核心要义,而城乡统筹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读它,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时期发展的核心要义,而城乡统筹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读它,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其思想渊源、本质内涵、理论传承、动力机制、价值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发展 本质内涵 理论传承 动力机制 价值关怀
下载PDF
价值范式、思想与文学研究——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研究之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锡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4-56,共3页
自五四以来 ,文学研究在中国一直承担着对人的价值追求与关怀 ,到了 2 0世纪 90年代 ,却出现了思想、价值退位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有其特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语境。这是不应当有的现象。文学研究应当与人的价值尤其是当下中国人... 自五四以来 ,文学研究在中国一直承担着对人的价值追求与关怀 ,到了 2 0世纪 90年代 ,却出现了思想、价值退位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有其特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语境。这是不应当有的现象。文学研究应当与人的价值尤其是当下中国人的价值需求、价值建构紧密结合 ,达到深层次的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关怀 思想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苦难意识在夏天敏小说中的积淀
11
作者 吕叶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38-41,共4页
夏天敏的作品思想内涵得益于他对底层民众的深刻了解和关注,他以丰厚的生活积淀和情感积累为背景,写出他对文学,对生活、时代、土地的忠诚与敬畏,然后在作品的呈现中留给我们对生命本体的价值关怀和对苦难的思考。
关键词 夏天敏 底层 苦难 价值关怀
下载PDF
论科举文化对当代国家治理逻辑的价值关照
12
作者 王慧姝 吴祖鲲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7,共6页
伴随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多元,国家治理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国家治理要从国情出发、从文化基因出发寻求依据和资源。科举文化维护了中国千余年的社会稳定,其中蕴含的国家治理逻辑尤其需要我们借鉴和反思。科举文化自产生便与国家... 伴随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多元,国家治理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国家治理要从国情出发、从文化基因出发寻求依据和资源。科举文化维护了中国千余年的社会稳定,其中蕴含的国家治理逻辑尤其需要我们借鉴和反思。科举文化自产生便与国家治理形成了密切的内在互动,其国家治理逻辑在社会流动、社会控制和政令统一方面体现得尤为深刻,以此为基础结合历史发展逻辑和社会发展现实探寻当代国家治理逻辑的起点和目标,在社会流动、社会治理、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更能透视出科举文化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影响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文化 国家治理 逻辑 价值关照
下载PDF
科学哲学的价值论转向——科学进步模式新探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建珊 贾向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60,共9页
科学进步及其标准问题是 2 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哲学研究的重点及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综观现代科学哲学的历史 ,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真理”模式到劳丹的“科学→解决问题”模式 ,尽管反映了对于科学进步问题的认识发展 ,但均未超出... 科学进步及其标准问题是 2 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哲学研究的重点及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综观现代科学哲学的历史 ,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真理”模式到劳丹的“科学→解决问题”模式 ,尽管反映了对于科学进步问题的认识发展 ,但均未超出认识论领域 ,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 ;由于它们忽视科学的社会性与实践性 ,因而无法根本解决科学进步的合理性问题。科学哲学研究从认识论到价值论的转向是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在扩展劳丹“真理与价值相通”思想和发掘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为目标的“科学→价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进步 真理 实在论 价值 终极关怀 科学哲学 科学进步标准 科学进步模式
下载PDF
科技理性、价值理性和人文关怀 被引量:7
14
作者 岳天明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09年第3期45-49,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科技理性的张扬有密切关系。必须指出,科技理性只是理性的一个方面,它需要人文价值理性的判断、比较和匡正,人类道德的实践品格必须来自于价值理性的孵化。人文关怀所蕴涵着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实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科技理性的张扬有密切关系。必须指出,科技理性只是理性的一个方面,它需要人文价值理性的判断、比较和匡正,人类道德的实践品格必须来自于价值理性的孵化。人文关怀所蕴涵着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实质上是要求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内心生活。在不断重视和强化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一切表面上看来非常诱人的“说教”就会因失去生存和传播的温床而自行消亡。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在创造出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出持久美好的人性流露和充溢的善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理性 价值理性 人文关怀 德性 价值
下载PDF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处乡心五处同——中国古代文学思乡主题探幽 被引量:3
15
作者 邢介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58-560,共3页
在中国文人的情感系统中,对故乡的思念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突出体现在古代文学中以思乡为主题的系列作品里。作者通过对思乡主题的产生、发展、所用意象以及原因进行归纳及总结,试图探寻这一主题所负载的深层文化意蕴。
关键词 思乡 价值关怀 文化意蕴 精神家园
下载PDF
当前电视怀旧对经典文化的再造
16
作者 吴晓倩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CSSCI 2008年第1期143-147,253,262,共7页
当前电视怀旧将红色历史、传统历史文化典籍推向前台,重现其生机和活力。电视怀旧不强调传统主流价值的延续和继承,并区别于意识形态下的史诗性历史,从而再造了阐释理想国家、道德意识的经典文化。但电视怀旧并不全是对经典文化的颠覆... 当前电视怀旧将红色历史、传统历史文化典籍推向前台,重现其生机和活力。电视怀旧不强调传统主流价值的延续和继承,并区别于意识形态下的史诗性历史,从而再造了阐释理想国家、道德意识的经典文化。但电视怀旧并不全是对经典文化的颠覆和戏说,而是挖掘经典文化新的价值层面的意义和内涵。它既是"颠覆"又是维系,既是拒斥又是认同,既是消解又是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怀旧 世俗价值 现实关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